王存伟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辛店初级中学,甘肃 定西)
进入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已慢慢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认知个性,其不论在思想上还是情感上都需要教师充分呵护与深度关注。而情感教育的融入,则可以使语文学科的人文化功能得以切实凸显,更利于对学生积极情感因素的激活与开发,也更易确保课堂教学效能的提升。而且,在情感教育的驱使下,源自学生思想认识、人生定位、价值观念领域的诸多问题必然会得到充分化解,更利于学生认知需要的满足。因此,为了真正达到激活学生情感、提升教学效能的目的,教师在落实初中语文教学指导时,应切实加强情感教育的融入。通过对教学中各类情感素材的开发、情感活动的开展,创设教学情境,落实教学指导,使学生在和谐、欢悦、民主认知的生态浸润下更好地发展自我,开启全新的认知旅途。
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开展技巧性的教学任务,教学目的事半功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理论方法以及教学方法,通过自身的情感唤醒学生情愫,把情感要素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情感召唤下受到启发,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而语文是具有较强情感色彩的一门学科,通过采取情感教育的方法,不断地提升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提高认知程度,实现师生之间、文本与学生之间、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语文素养。
首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提升学习效果。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原动力以及持续学习的内生动力,通过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保有新鲜态度,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探究式的眼光吸取更多的语文知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情感教学方法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推广,不仅能调动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以及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并在对问题的探索以及解决中享受成功感以及喜悦感。语文教学通过情感教育的实施,促进学生发展多样性思维,拓宽认知程度。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运用的过程,初中生的实践机会较少,更需要用情感教学法来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并不断产生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的应用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使学生逐步树立发散性思维以及辩证思维,拓展学生的认知层次与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情感教育也能使学生处在寓教于乐、愉悦的学习氛围以及环境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不断调动自我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情感教育的实施,实际上也使学生的情感理智得到发展,在这样具有丰富情感色彩的教育环境中,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并且能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通过不同方式对学生情感的传递,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心灵的熏陶、思想的启迪、精神的洗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一文本作者的成长背景、生平命运、社会政治、情感体验做详细介绍。围绕这一文本背后的各种要素进行深度挖掘,并呈现给学生,学生自然会对该文本的写作背景以及意图有明晰的认识,且把握住该文本的情感基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巧妙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所蕴含的情感与情理之间的关系进行探寻以及认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设身处地站在作者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产生一定的情感。而学生通过对文本内容中情感的细细咀嚼、揣摩,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以情促情下,学生自然而然被文章的真情实意所感动。教师要持续为学生的情感积累提供助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丰沛的情感。
只有切实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以丰富的情感素材为铺垫来实施教学指导,语文学科的人文化特性才会切实彰显,教学指导的针对性必然会得到充分保证。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切实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并以此为铺垫,通过资源整合,深度开掘学生积极情感激活的各类因素,使其顺势迁移至课堂,启迪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审美,释放学生的认知天性。例如,在《安塞腰鼓》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其表演场景视频的引入,组织学生在直观体验中自悟自得,感受“安塞腰鼓”的激情与力量、气势与魅力,激活其积极情感。而在《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伴奏,让学生在一边阅读一边聆听中感受贝多芬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获得心灵的洗礼与认识的升华,从而逐步达到激活情感、提升教学效能的目的。
为了切实激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在人文化关怀、人文化浸润下逐步获得认知夙愿的释放,教师可从营造情感氛围出发,使传统教学模式下“要我学”的认知局面向着“我要学”迁移。并借助精彩的教学导入、鲜活的教学素材来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使学生在课堂内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叩开情感之门,唤醒其学习热情,逐步获得积极情感的激发。例如,在《故乡》教学中,教师借助形象的导语创设情境:同学们,对于故乡,每个人心中都有割舍不下的满心热爱。大家能不能分享自己故乡中最让你喜爱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呢?在学生积极投身分享与互动中,切换话题:对于故乡,鲁迅先生又有怎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吧!在教师的顺势引领下,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开展课文阅读,诱发情感共鸣。为帮助学生充分感知作者寄托于课文中的思想与情感而提供助力,以全面提升语文教学实效。又如在学习《我的母亲》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回忆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以及感悟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加深感受与体验,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情感,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孝敬父母的良好道德品质。
作为具有情感情境氛围的语文学科,教师切实抓住这一特点,针对不同文本的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感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主动学习探究。在讲解寓言或文言文时,教师如果口头翻译讲解,容易让学生产生懈怠感以及枯燥感,无法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融情入境,把枯燥、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而生动的再现,通过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能够突破这一教学短板。或者让学生根据课文人物进行角色扮演,从而体会作者的创造情感,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表演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养。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性,使其教与学的开展必然离不开一些辅助性教学活动的引领。而且建立在情感教育基础上的教学活动设计,也更易促进教学效能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落实教学指导时,应以辅助性情感活动为铺垫,组织学生站在不同视角、领域去探究、去品味、去感知,使课堂教学的开展活力四射、魅力无限,为学生的认知提升提供助力。例如,在《斑羚飞渡》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蕴含在斑羚种群身上的那种最本质、最原始、最淳朴的自救、自生精神为引领,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思想与情感,实现对其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培育。随后以学生的朗读体验为载体,组织其自选主题,开展随堂练笔,就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彼此分享。这一过程中,学生所设定的主题可谓百花齐放。诸如“生死抉择”“跨越生死线”“超越生命的极限”“心灵升华”等话题纷纷涌现至课堂,使课堂教学的开展更为鲜活生动,更易打动学生心灵。以通过情感教育作用的发挥来激活学生情感,提升教学效能。
总之,实现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使学生在无声无息、潜移默化中获得积极情感的触动,不仅对教学效能提升有重要作用,对学生认知发展还有积极影响。而且通过发挥情感教育的引领性作用,初中语文教学的路径必然会得到切实拓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存在感必然会得到进一步增强,其健全人格的培育目标自会充分达成。因此,教师在借助情感教育落实初中语文教学时,应以学生的认知实际为基础,切实加强对教学活动的科学设计、教学素材的深度开发、教学模式的全面变革、思想观念的适度更新,为学生积极情感激活提供坚实保证。使学生在深度参与、实践体验、感知探究中获得积极情感激活,以全面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增强课堂活动的感染力与生命力,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助推学生的认知需要满足与健全人格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