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视角下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2022-11-25 14:06陈玲玲
关键词:绿色智慧生态

陈玲玲

湖北联投新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76

当下我们国家具有低碳生态特点的城市整体建设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从建设智慧化城市的角度,优化和建设具有低碳生态特点的城市,对于建设的城市来说这是一项较为重大的发展举措,需要涉及到城市建设的单位和部门对其给予更多的关注。

1 以往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1 各城市没有对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进行有效的规划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视为城市的形象工程,在城市没有科学规划的情况之下就进行了项目的立项以及后续的施工,以至于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得不到相关制度的保障,可能会导致领导换届后项目停滞的情况[1]。部分政府在进行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只会注重那些投资后产生较大收益的项目,进而可以彰显效益和政绩,但是对其中隐藏的问题没有进行关注,可能会让项目建设在竣工后实际的需求得不到解决,这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1.2 没有以本地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也不具有针对性

对于建设具有低碳生态特点的城市,我们国家是有专业的部门负责相关工作的。在具体的实施中,政府很容易运用拿来主义,简单粗暴的将其他城市已经成型且实施成功的相关案例直接挪用,让各个生态城市较为相似或者是运用了相同的思路和模式对不同的城市进行建设,缺乏有针对性的对本地的生态问题进行解决。

1.3 建设具有低碳生态特点的城市中,广泛出现“信息孤岛”的情况,没有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生态城市的构建并不是对一个项目进行建设,同样也不是某一个职能部门来对其负责,应该是紧密联系人员、交通、通讯、水利和能源等与其相关可以将城市带动起来的各种重要构成部分[2]。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各个系统在连接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让互联和互通很难被形成的同时,也无法做到整合共享信息,因此让会让信息孤岛一直存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管理工作中互相协调的难度较大,对行政的分割不清,就很容易出现自扫门前雪的情况。如果是站在技术的角度,很多规划在完成上是可行的,但是到了管理的体制上很难处理好这些问题。

2 传统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任务内容

2.1 需要节约和循环使用可用的资源

在具有低碳生态特点的城市建设中可以有效利用再生资源,对其利用的比例要控制在20%及以上。对非传统的水源也要提升其利用率,提升的比例可以控制在50%以上。对城市规划中如果遇到关于新能源的问题时,规划的人员需要加以学习,对能源需要进行重新的规划,对于能源、城市的空间以及多样化形式的建筑等进行结合,对能源提升其利用的效率。对于建设具有低碳生态特点的城市中核心部分就是解决与能源相关的问题,可以循环利用水资源。因此,城市建设的具体实施工作中,各种管沟尽量是可以互相共用的。如,在施工的进程中一次性将排水、电力、通信、以及储存人们生活垃圾的管道都施工完成,通过挖开一个管沟埋设各种管道。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后续方便检查和维修,对管网进行增设时也不用对路面进行重挖,对于能源和材料可以减少无畏的消耗。

2.2 让绿色建筑实现规模化

想要对低碳生态城市进行大力的建设,就需要对绿色建筑进行积极的建设,以及对其进行的生态化设计也需要加以关注。比如,建设绿色社区、单个的绿色建筑物、建立绿色企业建筑等等,这些内容组成了低碳生态城市,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第一,政府需要牵头,对修建的建筑进行投资和补贴,同时这些绿色建筑是需要符合相关标准的。第二,绿色建筑物要采用已经形成的标准,修建商用和社会公共建筑等。第三,对于绿色建筑的装修时间要掌控好,避免出现因为中断施工对装修材料产生的浪费。第四,工业建筑需要借鉴绿色建筑的设计内容,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环境污染予以降低的同时,还可以将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进行提升,形成更多的具有绿色特点的建筑体系,让绿色建筑可以实现规模化。

2.3 建成绿色的交通体系

建设绿色交通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对慢性系统进行优先的考虑,再结合轨道交通和公交系统,提升65%上的绿色交通的比例,共同发展公交与绿色、步行交通。规划设计绿色交通系统时,需要对TOD的概念进行充分的运用,合理的规划有关生态新城群[4]。对于地铁口的土地要严格制定规划,借助交通对土地提升其价值,在土地中获得的收益可以补偿给轨道交通。因为轨道交通的出入站口的地面空间较大,可以将地面公交设置在此,结合地面的公共交通、自行车道以及绿色,以此充分结合各种车道和慢性系统,其最终的目的是让交通系统更具有紧凑感,也是对土地资源的一种节约。通过对TOD目标的应用,可以将以下5个小目标都能实现:一是,优化交通的可达性。二是,改善公共财物。三是,对社会就业起到促进作用。四是,对土地的使用效率进行提升。五是,对节能减排可以加大力度[2]。

3 在智慧城市视角下低碳生态城市具有的优势

3.1 让信息可以实现互通,对相关的资源配置进行优化

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就是传感技术。建设智慧化的具有低碳生态特点的城市中将各种获取的信息进行装置和收集,以及智能化的处理系统,对城市生态的环境、状态和位置的变化进行全面的感知,分析和处理收集到的数据。无线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系统来说加强了信息的收集、反馈上的时效性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让信息服务平台具有一体化的特点,其目的是让资源的配置可以更加的合理化,让监管的工作内容更为有效,对生态城市中的重点系统进行高效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提升了整个城市的管理和运行的效率。

3.2 对于产业的结构进行优化的同时,让绿色经济可以更好的发展

在智慧城市视角下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会利用很多较为前沿的技术,比如:传感、互联网和物联网、以及云计算。因为建设了智慧化具有低碳生态特点的城市,才能对相关技术推动其产业的发展,将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心从以往传统具有很大污染性的重工业,变成以知识和信息为主的新兴产业,让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得以实现。

3.3 对于管理上藩篱要予以打破,让智能融合的应用得以实现

当代城市生态存在很多复杂且多变的问题,决策者在进行管理时需要进行精准的判断以及快速响应。建设智慧化具有低碳生态特点的城市时,需要有机结合城市管理和信息技术,对于大量的数据内容不仅需要对其进行储存和收集,还需要对其进行计算和分析,同时要将“人的智慧”进行引入,可以将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效率进行极大的提高。将技术与发展管理进行融合的目的就是要打破以往管理上存在的屏障,将城市管理的重心转向服务,让企业和个人提升对于城市管理的参与度[3]。

4 建设智慧化具有低碳生态特点城市的举措

4.1 依据不同地区存在的差异和特征,对智慧化的低碳生态城市的整体发展活力予以激发

在智慧城市视角下建设低碳生态城市,需要依据这个区域的自身特点对其设计和规划,需要将长远发展的保障机制进行设立。第一,对这个地区的优势要予以突显出来,不能以本区域的不足为起始点,对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要进行明确,需要以智慧化为出发点,对具有低碳生态特点的城市推动其建设。第二,对需要建设的内容要进行完善,对相关的职能部门有效落实各自的分工和协调。第三,对基础和示范的项目需要进行重点建设,对地区的特色进行突出,进而对城市的整体活力进行提升。

4.2 将解决实际需求为指导方向,推动以智慧城市为视角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

一是政府的相关部门的主要方向就是在智慧城市的视角下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打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不能为了追求政绩出现“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的现象。二是在智慧城市的视角下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中需要重视企业的地位,创建完备的竞争机制,让企业以自身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开发一些需要较低成本、可以产生高效能、以及污染程度较低的项目。三是市民作为参与者也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对市民加以有效的引导,让他们可以深入了解和认识具有低碳生态特点的城市项目,同时还可以对他们的使用感受、重视程度以及反馈情况进行充分的体察。

4.3 对资源的配置需要整合强化,对于形成的信息孤岛进行联通的管理和分治

首先需要将规范的行业标准(管理、数据、技术)进行统一的制定,将各个部门和各个行业之间进行有效的配合,以及实现各系统之间的对接。其次是明确各个职能部门所需要开展的业务以及承担的责任,利益协调和分工合作的工作要落实到位,让整体建设步伐保持统一。加强各部门已经获得的成果和数字化的相关工作,评估、对比和优化各项目的工作也要尽量做好。最后就是从管理的角度上,各部门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联合机制需要加强,避免因为没有有效的信息沟通导致的各部门各自为营的情况,要对各自的工作效率进行提升。所谓的横向联通就是处在同一个等级的部门与部门在合作的关系上需要再强化一些,所谓的纵向联通就是部门处于不同的等级,一个是上级一个是下级,它们之间也是需要增加更多的沟通和合作[4]。

5 智慧化具有低碳生态特点的城市建设问题的解决途径

5.1 建设“海绵城市”

以前对雨水防洪的管理理念中都是以排作为主导,通过市政管道网和雨水调蓄池等相关设施的建设,解决城市中出现的洪涝情况以及污水的排放处理等。没有精准的监测、分析和预测降雨量和排水量的相关数据,如果遇到暴雨等恶劣天气情况可能会发生洪涝灾害。

像是数据监测仪等这种具有传感特点的装置上都会对降水量、水位等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自动的收集,再通过互联网在处理平台中实时的上传,以大数据、云计算以及3S技术为基准,3S技术包括RS、GPS、GIS,可以对大量监测数据的相关处理工作提升其效率,借助模型的建立让数据可视化得以实现的同时,实时和动态发布各类媒体信息,以此建设智慧化的海绵城市。智慧收集雨水和智慧排水,利用智慧水循环,以及在线监测和排名公布公共建筑的水耗,有助于政府对于城市的水资源进行优化和调控。网络管道堵塞、实时监测城市地表的水污染情况、对城市内涝进行的预警,以及水系统智慧反应等一系列相关措施,都是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灾害的损失。

5.2 建设具有综合性的管廊

原来建设的地下管廊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工期安排、无法有效控制施工成本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对系统进行在线的监督,以便将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获取,有效提高对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让热力、电力、水利和天然气等各个管线形成以干廊为主对各个区域进行联通,以支廊作为补充对重点部分进行连接的分层格局。全部连接整个城市和区域的管廊,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管理和维护保持统一性,将综合管廊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5.3 对水利资源系统进行有效的利用

城市是结合了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复杂系统,城市中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就是彼此的制约和协调,研究城市的水利资源和系统时,需要以整个城市的协调和发展作为视角。但是城市的地面是较为复杂的,建筑物、街道甚至是路边的石头等都会对地表径流运动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还是依赖传统的方式对水文资料进行获取会有较大的难度。

通过对传感装置的利用,实施监测和管理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旱涝的实际情况、以及整体降水量、水质的本身和使用的情况等,有效获得具有时效性、精准性的大量数据内容。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对治水兴水和清水活水工程进行建设,对水利的安全提供保障,将水的原本生态进行恢复,对水资源进行优化,最终目的是对水的价值进行提升[5]。

5.4 优化垃圾的处理方式

当下处理垃圾的方式基本就是填埋和焚烧,对于垃圾在分类上没有完善的回收系统,对垃圾进行填埋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饱和。想要建设成一个智慧化城市,就需要对垃圾数量和种类进行必要的监测,以垃圾的种类、数量和处理方式为基准,将模型建立起来,以此预测模型和进行模拟处理,对于垃圾所产生的实际情况需要实行动态监测的方式,将相关的处理方式进行优化。

5.5 实现智慧化的绿色生态园

通过包含旅游观光、花草树木的生产以及生态化的养老方式等特点的林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对以往传统的产生高能耗和高污染的项目予以替代。通过对遥感和物联网新型技术的借助和利用,监控、评估和优化生态园的整体绿化情况,将绿化的整体水平进行提升。对物联网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智慧化的绿色生态园。

6 结束语

以智慧城市作为切入点,看具有低碳生态特点的城市发展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相关的单位、部门和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民需要共同努力,对于构建智能化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体系要高度重视,并对其逐步进行完善。要以建设海绵城市、具有综合性的管廊、绿色生态园、以及对水利资源系统的有效利用和垃圾的处理为发力点,将智能化的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予以持续的推进。

猜你喜欢
绿色智慧生态
绿色低碳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