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许下美好祝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满腔英雄气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饱含细腻深情……提起苏东坡,乐观豁达、豪迈奔放属于他。
细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从作者到传主,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学习之道,也可以看到为人之道。怀着“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的赤诚,林语堂重新阅读了苏东坡的作品及与之相关的大量材料,严谨引用有理有据的资料,写作中尽可能地忠于史实。全书按照童年与青年、壮年、老年、流放岁月的顺序,对苏东坡的才能、政治和文学生活等进行了生动描述及评价,字里行间尽显作者对苏东坡的钦佩。
勤奋刻苦的读书学习之道。“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苏东坡的文字不仅能使自己感到畅达,也能让读者沉浸其中。灿烂的诗文虽与他非凡的天分有关,但也离不开后天的勤奋学习。少年时,苏东坡读书不光注重文章的内容,每一处文字措辞用法也不会忽略,这就为他日后的诗文创作积累了许多词汇。经书和正史都要抄写一遍,这种读书方法使得苏东坡在引用历史典故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一般人可能很难做到将史书全部抄写一遍,仅是将读过的内容誊录在笔记本上,常常记在心中,日积月累,知识才干也会不断增长。
坦诚自然的与人相处之道。苏东坡厌倦虚伪和欺骗,他不畏权贵,毫不恭维,仗义执言;他与友人远隔万里,寄信和诗,互诉衷肠;他与妻子相濡以沫,生死两别,深情难忘。没有“糖衣”和伪饰,君子之交平淡如水;不是有所企图、也不是一时兴起,朝夕相伴方显感情深重。正像林语堂先生所写,真正的友谊永远不会特别表白的,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不必通信,因为既是对彼此的友情深信不疑,谁也不需要写什么。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为一时的朋友交情而虚度了光阴,把重心放在自己该做的事情上,做好本职工作,有三两知心好友足矣。
乐观宽容的生活处事之道。心情浮躁、思绪混乱的时候,适合读苏东坡的诗文。最好的是一字一句写下来,每一个笔画的走势、每一处词句的起伏都能舒缓喜怒哀乐,最终都归于心平气和。苏东坡就是这么神奇,他不像李太白那样放浪形骸,不拘世俗礼法;也不像杜子美那样忧国忧民,搔头白发愁无尽;更不像李义山那样优柔寡断,进退两难徘徊恻恻。他是接受了宦海浮沉的深不可测,也接受了红尘万事的变幻莫测,仍用一颗宁静之心笑对人生百态,用一腔赤诚热爱生活。作者敬佩东坡先生,敬佩这份乐观旷达。
作者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之所以乐观,与他那包容的心态是分不开的。包容的性格塑造了多面的他,像灵动的水、像宽广的海,容得下生命之重,也容得下尘埃之轻。纵是春寒料峭,山峦曲折,他一路高歌而行;纵是仕途坎坷,辗转异乡,他在心里早已所向无敌。所谓无敌,便是不与人为敌、不与己为敌,容得下别人,也宽容对待自己。宽容是人际关系的调和剂,能让理想与现实和谐融洽,以宽容之心生活处事,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以苏子为范,做有容之人。
身居庙堂,恬淡文雅,心怀天下;栖身江湖,悠然自得,不以己悲。拿得起,放得下,这是苏东坡。一部《苏东坡传》带给我们的思考远不止这些,苏东坡丰富的精神世界值得深深体味。苏东坡先生的名字,不只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是他的浩然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