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录宏 李英男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的中医病因病理:为机体正气不足,反复感受风寒,肺伤气弱,痰饮留滞,气道不畅。肺伤日久必及于心,肺脏血瘀,损及心气而致病。病理变化首先在于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低下,邪气侵袭人体,肺先受之,肺气宣降失司,发为喘咳。
“肺伤日久必及于心”,心气虚无以推动则致心血瘀阻,而见心悸、胸闷、憋喘、紫绀、舌黯;“日久必有虚,日久必有瘀”,故兼有气虚血瘀。因此,肺心病的发生在于肺、心、脾、肾四脏功能失调。
慢性肺心病中医分型虽多,但不外乎痰浊阻肺,胸阳不振,导致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进而出现咳嗽、咯痰、乏力、胸闷、呼吸困难等虚实夹杂症状。
总的治疗原则:通阳化浊,振奋胸阳,化痰止咳。用瓜蒌薤白半夏白酒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为主方:瓜蒌、薤白、桂枝、半夏、枳实、厚朴、白酒。用以振奋胸阳、通阳化浊、消痞除满、宽胸理气。
兼有哮喘时加射干、麻黄、杏仁用以宣肺平喘,加强止咳化痰功效。
疲乏、气短严重时加黄芪、党参、山药用以温补肺气,加强通阳消除疲乏的功效。
兼有胸背部困痛者加丹参、川芎用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兼有下肢水肿胸部胀满不适时加茯苓、白术、泽泻、猪苓用以温阳化气,利水消肿。
兼有畏寒怕冷加巴戟天、淫羊藿、细辛。
一般一周为一疗程,一日一剂,分两次煎熬,每次都加白酒,煎药量每次250 毫升内服。
服药后有个别患者出现头昏重、大便稀软症状,这是正常反应,嘱患者继续服药。
慢性肺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和中医胸痹病的临床症状大多吻合,故可以按胸痹病的治疗思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而胸痹病的病机是“阳微阴弦”本虚标实,阳虚邪闭而成,阳虚邪闭胸背之气痹而不通,故胸背痛而短气;胸背之气痹而不通,势必影响肺气不能宣降,故胸闷、喘息、咳唾。本虚当通阳,标实需化浊。
而“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以上两句皆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其中瓜蒌薤白半夏汤是治疗痰饮壅盛、闭塞心脉、胸阳闭阻的有效方剂;而枳实薤白桂枝汤是治疗胸痹中胸胃合并症候。
两方中,桂枝、薤白通阳宣痹;瓜蒌、半夏开胸中痰结,祛痰化浊;枳实、厚朴宽胸下气,消痞除满;白酒通阳宣痹,轻扬善行以助药势,诸药合用相辅相成,使痹阻通,胸阳宣,则胸痹诸症可解。
作者在临症20 余年,应用通阳化浊法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临床上也用于心功能不全、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等有胸闷、短气、咳喘、疲乏、胸背困痛症状的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