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平(梅河口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吉林 梅河口 135000)
猪坏死杆菌病由坏死杆菌感染而引发,是猪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俗称开疮、眼子病或旋疮。根据发病的具体部位不同,猪坏死杆菌病可分为坏死性皮炎、坏死性口炎、坏死性肠炎和坏死性鼻炎,特征性病变是组织坏死,以受伤的皮肤、皮下组织和消化道黏膜最为常见,偶尔在内脏中发现,对养猪业危害较大[1]。
该病的病原为坏死性梭杆菌(简称坏死杆菌),为多形性革兰氏阴性菌,不形成芽孢,周身无鞭毛,不运动。坏死杆菌在日常环境中广泛存在,健康家畜的肠道中也能分离到,感染后主要集中在病灶组织处。该菌对环境不良因素的抵抗力较差,普通消毒剂和常规消毒方法都能将其杀灭,其对高温非常敏感,70℃ 10 min或90℃ 1 min即可失去感染力,100℃的开水数秒就会使其膜蛋白变性而死亡。多种动物对坏死杆菌都有易感性,如猪、牛、羊、家兔、小白鼠等。病猪通过病灶部位的分泌物、皮屑等向环境中排毒,健康猪皮肤若有伤口或溃烂,可为该菌的入侵建立条件。实验室对病料检验时,如果采集的病料未严格消毒就丢弃,也会造成病原的扩散。高温高湿的季节利于坏死杆菌繁殖,因此该病在夏季发生率最高。应激对坏死杆菌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猪只长期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力低下,会为坏死杆菌病的暴发埋下隐患[2]。
坏死性皮炎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类型,以仔猪、保育猪和育肥前期猪多发,主要表现为体表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坏死、溃烂。病猪的体侧、头部、脖子四周及大腿上侧最容易发生。疾病初期疮口非常小,不易发现,随着坏死杆菌的繁殖,毒素扩散,感染部位出现微肿,且有一层易剥离的干结痂,用手触碰感觉非常坚硬,但不存在热痛表现。随着组织的继续坏死,皮下会形成面积较大的囊状坏死灶,内部组织溶解性腐烂,气味恶臭,组织表面有黄褐色渗出物。部分严重感染的病例甚至皮肤烂透,造成体腔与外界相通。一般呈现局灶性分布,也有部分病灶的坏死杆菌会出现转移,在内脏表面滋生,使病猪出现高热,采食量下降甚至死亡的情况。
该类型又称“白喉”,以哺乳后期和保育期的仔猪多发,感染猪有发烧现象,同时粪便稀薄,采食量下降。采食量下降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口炎导致口腔唇部、齿部及深喉处发生红肿疼痛,无法采食和吞咽;二是体温上升造成消化道中的酶活性下降,造成无食欲现象。采食量下降后机体营养摄入不足,逐渐消瘦,口腔黏膜出现溃疡灶,上面覆盖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的伪膜,坏死杆菌毒素使得病部腐烂变臭,病猪口腔异味大。病程约1~3周,急性型病猪不到一周就会死亡,慢性型能延至20 d左右。
坏死性肠炎一般继发于猪瘟和仔猪副伤寒,因正常情况下猪的肠道内容物中有坏死杆菌存在,以条件致病性的方式寄居,在无其他病原感染情况下,猪肠道内容物微生态处于平衡状态,坏死杆菌的繁殖和代谢受益生微生物的抑制而不会发病。当猪瘟病毒或沙门氏菌侵染时,肠道黏膜出现损伤,同时肠腔内环境平衡被打破,微生态失衡,坏死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对肠道黏膜形成破坏而引发肠炎。病猪表现严重腹泻,机体迅速消瘦,体重减轻,其他症状不明显,对死猪进行剖检,可见严重的胃肠溃疡病灶。
坏死杆菌寄生在鼻黏膜处,导致出现溃疡灶,表面覆盖黄白色的伪膜,有时可蔓延至鼻甲骨、气管、支气管和肺。在炎症刺激下,病猪频繁咳嗽,有时咳出脓性分泌物,咳嗽时因呼吸道疼痛,病猪表现痛苦,鼻孔流出脓性鼻涕,部分猪伴有腹泻现象,机体消瘦,严重者死亡。
目前暂无市售的坏死杆菌疫苗,预防该病只能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3]。
猪场疫病发生概率的高低与该场的饲养管理水平有关,生物安全管理不到位,消毒频率低,环境卫生差的猪场很容易发生该病,需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发现病猪,要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同舍的其他猪只紧急用药预防,舍内用戊二醛稀溶液喷洒消毒。统一出栏后,为了防止对下批次的猪造成影响,建议空舍时间延长至一个月左右,期间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同时用三氯异氰尿酸钠对舍内环境进行熏蒸。
皮肤或黏膜出现伤口时很容易感染坏死杆菌,应降低饲养密度,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猪按体重分群,防止因动物社群行为的影响而出现打斗的情况。加强巡场,发现猪体表有伤口应第一时间处理,小伤口撒青霉素粉或涂抹紫药水。大伤口需将病猪隔离单独饲养,局部做好消毒工作,肌注盐酸头孢噻呋或硫酸头孢喹肟进行抗感染。
病猪要做好坏死创面的清理工作,将病灶处的坏死组织清理干净,直至露出新生肉芽组织。若病猪因疼痛而反抗,可采用局部表面麻醉来减轻痛苦。疮面清理完毕后,用1%浓度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对疮面进行清洗消毒,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最后涂抹碘伏,防止感染。有些病灶较深,清疮非常困难,可用注射器吸取1%高锰酸钾溶液用力冲洗病灶,之后用生理盐水冲掉高锰酸钾,再注入3%过氧化氢溶液,此时可见疮内有冒泡现象,直至将坏死组织及碎片彻底清理。
清疮完毕后,为了防止复发,需采取抗感染措施,可将纱布卷成小条状,在表面撒上乳酸依沙吖啶粉,用镊子将该纱布条塞入疮口的深部组织,一方面乳酸依沙吖啶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杀灭坏死杆菌的同时也能预防伤口继发感染;另一方面干纱布条有透气作用,有助于伤口收敛,加速病灶组织康复。也可将石灰粉撒在疮面上或填入疮洞中,经过数小时的反应后,生石灰经过吸水和变性作用使坏死组织分离,使新生组织变得收敛和干燥,利于康复。
除了局部治疗外,坏死灶转移造成病猪表现全身症状的个体需配合全身用药,通过肌注磺胺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或四环素类等药物,彻底杀除内部器官病灶组织中的坏死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