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家琼(简阳市中医医院)
中医认为,小儿厌食症多是由于脾胃失和而导致的,长时间脾虚会导致气虚,进而小儿出现目光呆滞、身体消瘦等症状。厌食症也会受到情绪的影响,比如家长的娇生惯养,导致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大,长期的不良情绪会导致肝脾失和,这种情况多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来进行治疗。
(1)临床表现小儿没有食欲,吃不下饭,或者吃饭出现恶心、呕吐、肚子发胀的症状。另外,患有厌食症的小儿大便容易干涩。
(2)病因病机其致病因素多是由于小儿脾胃不和导致的,如果胃功能受影响,患儿会不思饮食,进而导致脾功能失常,出现肚子发胀。
(3)治法其治疗方法为运脾和胃。
(4)药物藿香6~10 克,法半夏6 克,苍术6~10克,陈皮6 克,茯苓10 克,厚朴3~6 克,砂仁3 克(后下),草豆蔻3 克,神曲6~10 克。
加减:如果出现肚子发胀,可以添加鸡内金、谷麦芽和莱菔子进行开胃治疗;如果患儿有反胃恶心的症状,可以添加苏叶和胃止呕吐;如果患儿大便干结,可以添加大黄,有通便利下的效果;如果患儿出现口水黏热症状,可以加佩兰进行脾的调理。
(1)临床表现厌食症状日益加重,表现为恶心、呕吐、体重减轻、面色发黄、没有精神、气短无力、全身发汗、容易感冒等症状,且患儿的四肢冰凉,便秘症状严重。
(2)病因病机病因是由于患儿的脾胃气虚弱,而不能正常的运化,进而导致气血不足。
(3)治法健脾益气和胃。
(4)药物党参(或太子参)10 克,炒白术10 克,茯苓10 克,炙甘草3 克,陈皮3~6 克,砂仁3~5 克,山楂10 克。
方义:其中党参、白术、茯苓和甘草有健脾益气之效;陈皮有理气开胃之效;砂仁可以起到醒脾的作用;山楂可以帮助消化。
加减:如果患儿出现胸闷、气短、心慌,可加龙眼肉和枣仁,起到养血宁心的作用;如果患儿出现头晕目眩,可加枸杞子和女贞子,起到补肝气的作用;对于胸闷、气短、不想言语的患者,可加麦冬和五味子进行补气滋阴;对于呕吐、恶心的患儿,可加姜半夏和竹茹,起到降逆止呕的作用;对于没有食欲的患儿,可加鸡内金和神曲进行和气开胃;如果患儿有严重的气血不足,可适量添加黄芪、当归进行补气。
(5)变通法身体虚弱、消瘦严重、面色无华、头发脱落、胸闷气短、气血两虚的患儿,可以用归脾汤加减。如果患者气虚下陷,不思饮食,容易出汗,可以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对进食困难的患儿,应采用静脉输液或胃内插管输入营养液的方法。经治疗稳定后,可以辅以药物、饮食。用药以运脾和胃为主,在服用时以多次频服为宜。同时配以推拿、外治等法,易于接受。
小儿厌食症比成人厌食症的治疗更为困难。除进行必要的中西医药物治疗之外,家长应加强患儿的床边护理,注意饮食摄入的规律性和营养调理的均衡性,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每天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进行营养的补充,食后最好卧床休息。采取隔离措施,以早日培养患儿主动摄食行为,建立正确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