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积极关系”的构建

2022-11-25 09:14谭秀霞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香溪路实验小学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图形化班级信息技术

谭秀霞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香溪路实验小学

教师、学生与知识内容是课堂的三大主体,三者间和谐、积极的关系是高效课堂的保证,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在以往的课堂中,多数教师将关注的重点仅放在师生关系上,重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而忽视了作为教学内容的知识主体地位,其实教师与知识、学生与知识之间的积极关系也是帮助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

● 建立师、生与知识之间的“积极关系”

清晰地认识知识,理解信息技能的用途及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才能有效避免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过早地产生“厌烦”情绪。教师应在学生与知识间搭建良好的桥梁,构建“积极关系”。

1.“趣”化知识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不是固定的内容,而是共同构建的产物。知识只有在固有的情境、条件与具体的交流中才能产生与发展,如果脱离人群和特定的场景,知识便无意义。[1]因此,在教学中不应仅注重对固有知识的掌握,更应关注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趣”化知识内容,使师生充分重视对内容的探讨,在交流讨论中思考知识的内涵与意义,构建知识体系,掌握知识的应用。

例如,教师在向学生介绍新的软件工具或者软件技能时,首先应讨论它可以做什么以及如何实现它,而不是仅仅展示一个由固定的技术实现的结果。应帮助学生将技术所涉及的动作与其所达到的效果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每一个操作的意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技术的内涵,在教学中,师生可以为这一技术起一个有趣的名字,如可以将文件夹称为“小书包”等。

2.多层次设计任务,因材施教

在传统的教学思维中,信息技术教学仅是基于课本知识点,一步步地对知识内容进行演示讲解。演示讲解虽能让学生直观清楚地学习操作方法,但对于好奇心强、爱挑战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样会消减他们探究知识、锻炼思维的欲望。因此,教师应寻求更适合的策略如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开展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理解概念、掌握知识,最终体会任务挑战成功的喜悦。[2]

最佳的任务设计应该是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体验探索求知的过程,主动对任务问题进行探究,最终通过实践掌握新知识,获得任务成功的喜悦。然而,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能力存在差异,不能以单一的任务和标准要求和评价学生。因此,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难度,或者根据需求设置不同的要求。

例如,在《克隆飞机大战》一课中,设置开炮效果任务就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知识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让其仅完成课程知识,通过角色的切换实现开炮的效果即可。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加大挑战难度,让其探究如何利用坐标控制子弹运动,实现射击的效果。通过多层次的任务,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

3.善用学习清单,制订监控和干预策略

采取清晰、可执行的检测手段,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也有助于学生避免盲目自信,及时发现知识掌握的漏洞。[3]学习清单是一项有效且易执行的检测手段。信息技术教师常同时教多个班级,不同班级的学生掌握能力不同,教学进度也会有所差异。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有必要为每个班级制订一份班级学习清单,以及时记录每个班级存在的问题。同时,同一班级学生的能力也会有所差异,班级学习清单也可以帮助教师跟踪与重点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帮助其树立信心。对学生而言,填写学习清单的过程也是对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的过程,这一过程可让学生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知识弱点。

4.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最低限度的支持

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时必须给予学生一定的操作时间,以便让他们理解并熟悉相关技术。[4]同时,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信息技术学科的周课时数,也决定了学生如果仅仅通过模仿学习,很难形成长时记忆,即不能很好地将每周所学知识迁移应用到下一周(只有学生真正理解、自主尝试,其形成的理解才更为深刻)。

相对于固定单一的任务,开放性的任务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样的任务让学生能够尝试新想法,教师可以观察他们的方法并在其未能取得预期进展时进行干预(只给需要帮助的学生最起码的支持,如有必要,通过提问、提示和展示来组织活动,并及时撤出支架,尝试让学生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掌握知识)。长此以往,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大幅度提升,有助于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

● 建立师生之间的“积极关系”

教师与学生建立积极关系是一项既具有挑战性又耗时的工作,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学业成功至关重要的条件。积极的师生关系是课堂蓬勃、有活力的基础,在这样的氛围中教与学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5]

1.充满热情地教学,获取学生的积极回应

当教师热情地介绍新内容时,学生会更乐于接受新内容,这种热情会使学生对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内驱力,教师富有激情的教学态度会引发学生积极的回应。此外,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学生也会更努力地跨越最近发展区,获得更快速的发展。

2.从兴趣出发,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应将学生的兴趣融入课程,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充分融合学生兴趣的课堂,会明显提升课堂的参与度,学生的学习成效也会整体增长,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度也会更高。

图形化程序设计就是以兴趣为引导,寓教于乐,在玩乐中编程,在编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带领学生迈入编程的世界。例如,《初识图形化编程》一课是学生第一次使用图形化编程软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该软件并了解其基本功能,在课堂伊始,笔者通过小游戏“小猫酷跑我设计”,让学生利用键盘上的“上、下、左、右”方向键来控制小猫的移动,观察舞台上小猫的运动轨迹。运动效果直观展现,学生很容易就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在学习图形化程序设计时就有了认同感和求知欲。接着,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开放式的任务,即利用角色库和背景库里的角色和背景任意搭配,创作出一个简单的情境,学生很快投入到激情的创作中。

3.解放天性,鼓励实践创造

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内容多以操作为主,在操作中理解原理、掌握技术是信息技术学习的关键。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保证学生的上机时间,让学生不仅能巩固教学知识,而且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进行创新创作。

图形化程序设计软件的出现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它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其丰富的角色和背景、卡通的形象、多样的指令,以及各式各样的交互方式,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激情。例如,让小猫舞动起来,教师不用过多讲解,学生就能通过探索、尝试、验证每条积木指令的方法了解其功能,然后使用堆积木的方法摆放指令积木,从而做到一题多解。

学生根据生活实践用自然语言来制订游戏规则和情境说明,用实践掌握运用技术的能力,用智慧开发别具创意的作品。例如,在学习“猫抓老鼠”时,教师演示案例,老鼠由鼠标控制(为猫设置好程序),如“面向鼠标指针”,并“在一定时间追击到鼠标的坐标”,形成一躲一追的互动画面。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还能开发出更多的类似游戏,如“小青蛙捉虫子”“警察抓小偷”等,甚至可以增加角色,并制订出相应的竞赛追击类游戏。

● 结束语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使其能够合理使用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是信息技术课堂的主要教学目标。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信息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地尝试,摸索建立起教师、学生、知识三方相互促进的积极关系,助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猜你喜欢
图形化班级信息技术
基于Arduino图形化编程的教学应用研究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班级“无课日”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浅谈图形化编程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班级“四小怪”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班级英雄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