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 伟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幼儿园,江苏 淮安)
在幼儿成长阶段,教育者应抓住启蒙的机会,注意培养幼儿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塑造完整人格。现代人的生活逐渐改善,一些幼儿是在众人的宠爱中成长起来的,但这种成长环境容易让他们出现任性、自私、骄纵、好发脾气等问题。对此,在幼儿学前教育中,教育者有必要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幼儿健康成长。所谓情感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幼儿社会性情感品质,培养他们自我情感调控能力,激发其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其形成健全人格的一种教育形式。目前在幼儿学前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的目的是引导个体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价值,并由此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方式。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针对幼儿成长的特点,明确情感教育的内容。第一,培养幼儿对他人的信赖感和同情心,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例如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助人、合作、分享、谦让,学会接受爱和给予爱,引导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大胆探索,获得游戏的喜悦。第二,培养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幼儿的意志较薄弱,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差。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用鼓励性语言和行为疏导幼儿情绪,促使幼儿学会控制情绪。第三,引导幼儿学会表达情绪。在幼儿出现情绪波动时,教师应理解其情感,以平静、同情、理解、信任的态度加以引导,促使其排解消极情绪,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幼儿学前教育中,教师应把握幼儿的个性特征,根据幼儿的成长规律,以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体验,合理设计情感教育目标,为幼儿的情感培养指明方向。
首先,教师应加强儿童心理学研究,认识小班、中班、大班不同阶段幼儿情感发育的特点,其中的共性,并区别对待,把握情感目标培养要求。其次,教师应明确幼儿情感需要的发展倾向,并根据幼儿成长规律,设计教育目标。例如,小班的情感教育目标侧重于对幼儿信赖感和情感觉察能力的培养;中班侧重于对幼儿群体意识、好奇心、探索力、专注力的培养;大班侧重于对幼儿自信心、自我调节和自我激励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应根据主观经验以及与幼儿的日常接触,不断细化、完善情感目标。
在幼儿情感教育中,教师应重视幼儿的情感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方法,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引导。
例如,游戏法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方法,也是促使幼儿情感发展的重要方法。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模拟角色,鼓励幼儿从角色立场出发,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进而通过表达性语言启发幼儿对具体场景的体验,发展幼儿的同理心,让幼儿学会关爱别人、帮助他人。再如,教师可以主题阅读的方法,培养幼儿的情感。教师为幼儿推荐绘本《逃家小兔》,并设计问题引导幼儿回答,让幼儿感受故事中的母子亲情。总之,在情感教育中教师应探索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促使幼儿萌发和体验健康美好的情感。
教育环境对一个人情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重视环境对幼儿健康情感发展、完整人格建立的影响,优化物质环境,同时关注幼儿的心理环境创设。例如,在教室环境设计中,教师应采用充满趣味和童真的图画、文字规范幼儿的行为,调动幼儿的积极情绪,让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到环境中,并获得安全、舒适的心理体验,进而促进幼儿情感健康发展。
总之,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注重情感发展,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明确情感教育的内容,找到情感培养的奇迹,合理设计情感教育的目标,明确幼儿成长的方向,加强情感教育方法的设计,提高幼儿的情感体验,优化学前教育环境构建,营造良好的成长空间,这样才能让幼儿在良好的教育熏陶中实现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