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实践与探索

2022-11-25 06:44:56徐俊伟
农业工程 2022年7期
关键词:忻州市农作物秸秆

徐俊伟

(忻州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山西 忻州 034000)

0 引言

农作物秸秆作为副产品,可用作肥料、饲料、能源及工业生产原料,是用之为宝、弃之为害的可再生资源[1-3]。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往作为生活燃料、牲畜饲料的秸秆逐渐被其他能源和材料所取代,许多农民为了减轻劳动负担和节约成本,常常选择将秸秆付之一炬,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瓶颈。焚烧秸秆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之一,良好的自然环境有助于区域经济发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机械化方式实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是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守护忻州碧水蓝天最有效的途径[4-6]。

1 基本情况及现状

忻州是农业大市,素有“中国杂粮之都”美称,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宝贵资源。忻州市农作物种植面积约47 万hm2,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40 万hm2,农作物秸秆主要由玉米、高粱、谷子、薯类、豆类等粮食作物产生,而玉米年种植面积达20 万hm2左右,是农作物秸秆的主要来源。2020 年,忻州市玉米播种面积20.7 万hm2,玉米秸秆理论资源量为1 054 万t(鲜秸秆)或248 万t(干秸秆),可收集资源量约为843.2 万t(鲜秸秆)或198.4 万t(干秸秆)。玉米秸秆占秸秆资源总量的80%以上。忻州市拥有秸秆(根茬)粉碎还田机1 882台,年可还田作业面积11.3 万hm2;秸秆捡拾收集打(压)捆机553 台,年可作业面积2 万hm2;青饲料收获机393 台,年可收集青秸秆饲料60 万t 以上;饲草料加工机械与设备7 603 台(套),其中铡草机5 224台,饲料粉碎机2 319 台。忻州市各类秸秆利用水平实际小于70%,秸秆综合利用率明显低于山西省85%的水平。主推技术仅局限于以秸秆根茬粉碎还田技术和秸秆捡拾收集打(压)捆技术及青饲料收获方面。每年仍有250 多万t(鲜秸秆)或74.4 万t(干秸秆)玉米秸秆没有得到利用,占可收集秸秆资源总量的30%。

现阶段忻州市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有4 个方面。一是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技术,在忻府区、原平市、定襄县和代县沿公路干线附近区域,每年实际秋深翻秸秆还田作业面积不足47 万hm2。二是秸秆捡拾收集打(压)捆机离田技术,以忻府区燕子青青牧草合作社为代表的秸秆收储企业,作业区域主要分布在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市、五寨县、神池县、代县、繁峙县和五台县。三是以定襄县神宇科技示范基地有限公司、繁峙县玄睿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生物秸秆制有机肥生产企业,加工利用程度不理想,推广效益不佳。四是以定襄县、五寨县、代县(在建)为代表的生物质秸秆利用发电企业,秸秆回收利用发电基本未正常运行。

2 主要成效及做法

2.1 初步实践成效

2017—2021 年,忻州市在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2.1.1 秸秆综合利用机械装备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连续实施和各级各部门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视,一大批秸秆利用机械装备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为忻州市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装备支撑。忻州市已拥有各类秸秆利用机械与设备15 838 台(套),每年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面积达11.3 万hm2,主要集中在沿108 国道、忻定公路、二广高速(忻原代段)、忻阜高速(忻定台段)、高铁(忻原段)、北同蒲铁路(忻原段)、京原铁路(忻原代段)两旁玉米等高秆作物种植区域。

2.1.2 玉米等农作物秸秆向饲料转化提速

近几年忻州市侧重于支持规模养殖场、专业养殖户和饲料加工企业开展青贮、氨化、微贮和发酵等技术制作秸秆饲料,加快秸秆饲料的转化。同时配合养殖小区建设,开展秸秆青贮、全株玉米青贮,提高饲草品质,如五台县东雷乡小王村玉米秸秆氨化饲料加工厂、忻府区青青牧草专业合作社等。目前培育和发展农作物秸秆加工企业(合作社)达到272 个,年可收集青贮秸秆饲料60 万t 以上、打(压)捆干贮饲草料100 多万t。

2.1.3 秸秆能源化、基料化应用初具规模

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主要以秸秆生物质压块、建设秸秆发电项目为主。目前忻州市推广示范秸秆压块设备96 台(套);建成秸秆生物质发电厂2 个(定襄县和五寨县)、在建生物质发电厂1 个(代县)。以农作物秸秆为基料的食用菌生产,主要是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等做大做强,鼓励社会资本开展以秸秆为基料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如宁武县怀道香菇生产基地)。

2.2 主要做法和措施

2.2.1 多层级夯实责任,组织落实到位

从2017 年开始,忻州市就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纳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之中,成立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组,每年及时制定实施方案下发各县(市、区),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利用目标,并逐级分解落实到位。如代县在2020 年被确定为省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判、细化方案,将项目划定了6个实施区域,由实施区域内的相关企业、合作社和个人共同承担项目任务,各实施主体与县农业农村局签订了项目实施作业合同,各乡(镇)领导与县政府签订了项目责任状,层层压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忻府区区委、区政府及早安排部署,并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与秸秆综合利用挂钩,对未全部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发现秸秆焚烧的农户的所有耕地均不予申报下一年度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定襄县在制定实施方案的同时,建立了市乡村3 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了“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的“五定”网格化管理体系,县财政安排一定的经费对乡镇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予以补助,用于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培训、项目监管及与秸秆禁烧等相关工作。对全年无秸秆露天焚烧的乡镇给予表彰,并奖励5 万元。同时,对在落实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村集体及个人给予表彰。原平市针对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的特点,市委、市政府就秸秆综合利用开展专题研究讨论,深刻认识秸秆综合利用的重大意义,剖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坚持源头治理、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制定出台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统筹分步实施,严格落实责任。

2.2.2 注重宣传引导,形成社会共识

忻州市各地在抓好秸秆禁烧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多层次、多角度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宣传活动,教育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了解秸秆综合利用对全社会带来的好处。代县农业农村局2020 年组织基层农技人员、重点合作社负责人和秸秆综合利用代表共80 余人到上馆镇五里村、峪口乡胡家沟村进行了秸秆综合利用现场观摩。同时利用多种媒体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知识,发放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培训讲义500 册,散发宣传单8 000 余份,接受群众咨询4 500 人次,在县境内108 国道、省道和县乡道路两旁悬挂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标语横幅80 余条,使广大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认知度进一步提高。定襄县农业农村委员会牵头,在9 个乡镇及吉隆能源有限公司,组织农机作业人员、项目作业村举办9 期秸秆综合利用培训班,培训人数220 人。目前忻州市已累计举办市级集中培训5 场次,深入乡村,进村入户宣传、培训25 场次,受训人数累计达1.2 万人次,累计在村口、田间地头、道路两旁、车辆等地悬挂条幅356 条,发放技术资料达32 万份。

2.2.3 争取项目扶持,打造秸秆综合利用“样板县”

5 年来,忻州市紧紧抓住申报国家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的有利契机,严格遴选推荐,已相继有定襄县、原平市、代县、神池县、五寨县和岢岚县列为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2019 年作为项目重点县的原平市,争取到项目资金784 万元。完成玉米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面积6 900 hm2。项目购置农机作业物联网终端系统50 套,动员中标合作社自筹资金购置终端系统26 套,共调集76 台大型拖拉机配套高柱3、4 铧犁在项目区12 个乡镇100 余个村庄进行了机深耕秸秆还田作业。2020 年代县和神池县被列入重点县,共争取项目资金1 496 万元(代县750 万元,神池县746 万元)。这一年代县项目总投资1 512 万元,其中中央投资750 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8 万元,社会筹资754 万元。在“样板县”示范推广的带动下,优化了忻州市秸秆综合利用的结构,极大地促进了秸秆综合利用率的提高。2021 年,忻州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推进玉米谷子等主要农作物秸秆及根茬机械化收集利用的意见》,从总体要求、目标任务、补贴标准及比例等方面对各县(市、区)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作出了安排部署,为进一步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2.2.4 多路并进,推进秸秆“五化并举”利用格局

一是秸秆肥料化利用。机械化是确保秸秆直接还田、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秸秆直接还田利用,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促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对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意义深远。忻州市要求农机实现还田作业,收割机进田作业必须加装切抛装置,为秸秆还田创造条件。如五寨县对实施“收获、灭茬、秋耕”3 个环节的服务主体补助780 元/hm2,对实施“灭茬、秋耕”2 个环节的服务主体补助150 元/hm2。二是秸秆饲料化利用。忻州市是畜牧大市,仅牛羊饲养量就达800 多万头,每年饲料需求量高达50 多万t,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微贮等处理技术,对于满足草食性动物饲料供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繁峙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岢岚县金泰柏籽羊养殖有限公司等养殖龙头企业。三是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运作的形式进行秸秆收储,加快建设收储中心,为忻州市乃至山西省提供秸秆原料和较为完善的运送体系。

3 问题及成因

3.1 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长期以来,由于广大农民群众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还没到位,导致农作物秸秆资源浪费严重,利用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依然存在。目前,忻州市玉米秸秆还有30%没有进行机械化利用,高粱、谷物等秸秆的利用水平更低。从地理区域看,以忻定盆地为中心的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市、代县、繁峙县、五寨和神池利用水平相对较高,偏远丘陵山区县如偏关县、岢岚县、静乐县等利用水平相对较低;从行政区域看,东部县比西部县做的好,平川区域比丘陵山区做的好;从农作物品种看,玉米好于其他作物。

3.2 开发利用配套机具欠缺,技术推广滞后

近年来,忻州市秸秆综合利用机械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与秸秆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开发需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是适用机具数量区域性不足;二是各县机具分布不平衡;三是利用技术单一。除秸秆还田、免耕播种和饲草加工技术外,其他形式的深度开发利用技术尚未得到推广。

3.3 投入不足,政策性扶持力度不够

忻州市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购置秸秆还田、打捆、加工等机具资金能力有限,加之对秸秆综合利用缺乏长期的政策性扶持,农民利用秸秆的自觉性没有调动起来。2021 年忻州市政府虽然专门出台了扶持意见,但各县(市、区)配套落实上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在政策扶持、提高补贴力度、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和农户投入等方面多做文章、下功夫,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创设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有利的运作条件。

3.4 产业化经营机制尚未形成

目前,忻州市秸秆草业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畜牧产业化水平低、商品饲草营销网络不健全、市场化运作经验缺乏、产供销一体化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忻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发展步伐,在向规模化、产业化迈进的过程中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4 建议与对策

4.1 探索多种模式

一是培育示范点。依托大型草业公司、规模养殖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培育和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配套机具与附属设施,强化秸秆收集、加工、还田能力建设,率先开展农作物秸秆资源循环化、生态化、低碳化利用技术的开发创新与试验示范[7-10]。二是发展秸秆收集加工大户。在畜牧养殖大户、农机大户中择优发展,配套秸秆收集、打捆、压块、制粒等机械设备,实施农作物秸秆收集与按需加工。三是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秸秆综合利用点多面广,涉及千家万户,利用模式又多种多样。因此,政府要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技术服务的前提下,积极推广“玉米秸秆机械化收集加工饲草—发展畜牧养殖—多产肥料—培肥地力—增产粮食—多收秸秆”的循环化利用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秸秆收集、加工、储存、还田等机械设备,鼓励农民投身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大潮中来,既要看护好秸秆、防止焚烧,又要广开肥料化、饲草化、能源化、基料化等利用渠道,用好宝贵的秸秆资源,提高自身增收节支效益。四是创新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农机、农业产业、畜牧等技术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的引进和开发,完善技术体系,创新技术规范,构建市场化运作的秸秆收集、加工、还田和储运服务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供需市场,实现农作物秸秆由传统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由单一利用向商品化、系列化、产业化利用转变。

4.2 借鉴成功经验

借鉴全国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好经验,选择适宜忻州市特点、技术先进、效益明显且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新机具、新设备和新模式。目前比较成功的模式有以下3 种。一是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的做法是以“一主两辅”(还田为主,燃料化、饲料化为辅)为重点,拓宽利用路径,完善扶持政策。如秸秆还田作业补贴600 元/hm2;离田利用的玉米秸秆青贮补贴40 元/t;秸秆还田离田机具购置实行累加补贴。同时出台对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站建站补贴、秸秆工业原料化项目建设补贴、生物质炉具购置补贴、生物质锅炉补贴等政策。二是湖北省荆门东宝区万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生态产业园,利用秸秆加工不同板材,形成秸秆—秸秆板材—定制家具的秸秆综合利用全产业链。三是内蒙古突泉县三阳牧业有机肥生产线可将玉米秸秆及畜禽粪便加工成有机肥。

5 结束语

通过机械化技术对农作物秸秆进行综合利用,既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课题,也是各有关部门应该关注和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措施予以解决的问题。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农作物秸秆能够真正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在促进乡村振兴、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忻州市农作物秸秆
土壤污染与农作物
军事文摘(2024年6期)2024-02-29 10:01:50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9:08
忻州市沙棘育苗技术
山西林业(2021年2期)2021-07-21 07:29:32
美丽乡村行——走进忻州市
山西财税(2021年4期)2021-07-15 08:40:56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1-06 09:29:40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县:坐在家里能养鸡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