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丽丽, 马兆瑞, 张红娟, 戴 璐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1]。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立德树人成效”[2]。本文以“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为例,根据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育人目标,分析课程特点并修订课程培养目标,同时对该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并探索与实践有利于思政元素渗入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旨在为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结合我国食品行业现状、发展趋势,以专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对接“1+X”食品合规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着重培养学生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职业能力与素养。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涵盖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基础知识、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同时介绍了食品生产许可制度、食品标准与法规等方面内容。课程教学内容与我国的食品安全战略、食品安全标准法规等结合较为紧密,在教学中将价值塑造、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知识传授和个人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紧贴人才培养方案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标准,修订了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素质目标,将德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以满足现代食品行业企业对“德技并修”的食品安全管理人才的需求。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能针对不同的食品生产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指导企业安全生产,提高食品质量及安全水平,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教学总目标。
2.1.1 知识目标
掌握食品安全、食品质量、食品卫生的基本概念及食品安全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掌握食品中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掌握编制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要求;熟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理解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anitation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 SSOP)的基本概念及要求;掌握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的基本原理、具体实施步骤;了解我国食品法律法规体系。
2.1.2 技能目标
根据食品中不同的危害因素,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能掌握食品污染的主要途径并提出控制方法;能够对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进行案例分析;掌握食品法规查询途径和方法;能够帮助企业制定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并能在实践中应用;会编写食品加工过程的HACCP 体系文件;能按照ISO22000 标准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
2.1.3 素质目标
将爱国守法融入课程学习全过程,培养学生具备自觉执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及职业道德;具备食品从业者必备的诚实守信与遵纪守法、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首位的职业责任感,增强对食品安全战略的自信心,激发爱国热情[3]。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肩负着为食品行业培养符合新形势下食品行业发展需求的,具有优秀道德品质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将价值观引导融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将课程的思政目标有机融入各个章节,对该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专门设计,如表1 所示[4]。
表1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Tab. 1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design of the course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2.3.1 SPOC 课程构建与应用
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直接影响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借助智慧职教数字化平台中的海量教学资源,结合“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特点及学生特点,在职教云中构建符合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需求的个性化SPOC 课程(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7]。教师借助职教云在个人账户下创建课程,将教学资源库中碎片化课程资源有选择地导入授课班级[8]。
课前,教师将课件、微课等教学资源上传平台,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导入课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当讲授国内外食品安全现状和食品安全的现实意义时,教师可在职教云平台上传“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视频、课件等学习资料,学生课前通过平台进行预习并完成线上讨论问题“三聚氰胺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试分析不法分子在牛乳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的目的”。随后引出食品安全、食品卫生和食品质量3 个概念,并让学生分析“此事件涉及哪些食品安全的研究内容”,从而使学生通过课前线上活动对本次课将要学到的知识有初步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
课中,教师利用职教云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活动,包括分小组讨论、头脑风暴、问卷调查等,使教学活动生动且丰富,提高学生参与度。如小组讨论“为什么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是我国食品安全的分水岭,谈谈你的看法”。随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的控制措施和现状,在此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能力,以及利用所学专业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通过网络查阅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立法修订过程,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激发爱国情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要努力学习,今后以高尚的品德和过硬的食品安全管理专业素养为国家的食品安全事业做出贡献。
课后,教师通过教学平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给予答疑指导,对出现问题进行正面引导,适时渗入思政元素。
2.3.2 情景教学
由于“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知识体系复杂,理论知识繁多,实用性强,特别是与行业、企业结合程度高,可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情景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岗位。教学中可借助职业教育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中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展现代食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虚拟仿真操作及餐饮服务行业中的食品安全等仿真操作,通过虚拟仿真训练可使学生掌握食品生产企业GMP、SSOP 和HACCP 的应用实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树立社会责任感。
2.3.3 案例教学
将近年来出现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如“瘦肉精事件”“毒大米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课程,可采用小组讨论、专题辩论等方式与学生一起深入分析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社会影响和控制预防措施,探讨食品从业人员的诚信与道德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师生双向交流,使学生在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9]。在以专业知识分析不同食品安全案例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以增强食品安全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
基于职教云平台建立了“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如表2 所示,最终成绩中的过程考核占50%,其中线上学习成绩参考学习进度、德育评价、问答、测试等活动的平台反馈数据,同时结合线下学生课堂活动、实践操作、上交作业与报告等情况,综合评价为过程考核成绩,期末考试即期末理论考核,占比为最终成绩的50%。其中,在课程的作业、讨论、案例分析及期末试题中都增加了渗入有课程思政元素的试题与案例,以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学效果。
表2 课程考核评价Tab. 2 Course evaluation
结合课程特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改革成效开展了调查[10]。①学生学习效率有明显的提高。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教学平台反馈的学生表现、评价情况,以及课前课后的测验成绩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与传统教学相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使得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增加,情感激励也随之增加,进一步提高了思政教学效果。②教学思政目标达成度显著提升,思政元素渗透入课堂更加有效。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专题辩论、虚拟仿真情景教学等形式使课堂活跃,同时学生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因此课程思政能够更加有效地渗透入课堂[11]。一系列以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专业知识为依托的思政教育,向学生传递了精益求精、诚实守信的工作态度和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职业追求,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使思政教育变得更易被学生接受。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涉及的思政元素较多,根据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本课程育人目标,同时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度挖掘,结合课程特征将思政教育多种形式多角度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探索与实践有利于思政元素渗入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扎于青年学生的内心,在丰富学识、增长见识的同时,激励大学生塑造高尚的品格,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更加有利于培养符合食品行业企业需求且具有优秀道德品质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