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双创”路径研究

2022-11-25 06:06姜菁斐杨欣欣高长春
江苏高教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双创创客大学生

姜菁斐 ,杨欣欣 ,高长春

(东华大学a.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b.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0051)

当下高校创新创业(下文简称“双创”)教育的持续投入与低效发展态势,正在消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究其原因,文化因素的短暂性缺失是造成当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准、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故而,高校注重文化创新创业是快速改变现状的关键措施,也是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新发展格局的重力引擎。本文以文化角度为切入点,来深入研究文化因素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具体推动作用,构建文化创业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文化精神、创业文化意识和创业文化转化能力。继而为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多元化路径提供一些创意性建议,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增强文化信心,亦可为国家的文化创新发展提供微薄之力。

一、当代大学生“双创”的主要模式

(一)城市创新创业园集聚模式

城市创新创业产业园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初创企业的孵化落地起到资源共享、人员集聚、政策优惠等积极作用。期初大学生创新创业,往往更多的是聚焦科技创新创业。众所周知,科技是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直至今天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仍旧坚持以科技为主导,比如北京的中关村、上海的张江高科等创新产业园区仍旧吸引与集聚着众多大学生在此探索各种创新创业的可能性。

然而,在城市创新创业园经历了集聚化与同质化的发展模式探索之后,面对当前遇到的发展瓶颈,城市创新创业园区被赋予新时代期望,需承担更多的文化功能与文化责任。2000年初,全国各地掀起建设以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浪潮,期间众多毕业大学生与艺术家成为建园主力,许多具有文化艺术特色的大学生创意工作室逐渐成为各大文化创意园区的主流趋势。虽然这种以文化创意为主题的创新创业形态比较自由、松散,但是却可以为文化创新创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同时也使得大学生“双创”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创客工作室(众创空间)模式

在全国高校掀起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浪潮下,大学生创客工作室作为一种新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与推广,可以说大学生创客工作室在提升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对各大高校创新创业战略的有效实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据科技部火炬中心统计,2015年12月,全国创客工作室共有2300 余家;截至2020 年12 月共有创客工作室8507 余家;2015年至2020年之间创客工作室的平均增长率在79%上下[1]。众多创客工作室一般均有“双创”孵化器的功能,但更为实际的却是各大高校如何利用其帮助大学生创客将创新成果顺利转化成创新产品并成功实现创业落地,比较常见的方式是创客与融资方积极合作,同各位创业人员一道将创新成果有序合理地产权明晰化、份额共享化。

通过梳理创客工作室模式的发展历程可知,全国大学生创客工作室虽在一段时间“遍地开花”,但由于注入当地特色文化基因不足,导致各大创客工作室运营模式与内容高度同质化。再者,大学生创客工作室模式普遍依靠政府补贴,由于受到租金制约往往选址过于偏僻,再加上盈利方式缺乏多元化等问题,因此大批大学生创客工作室长期难以盈利,无法持续长久发展。于是,虽然大学生积极接受创客文化,尝试参与创客创新创业实践,但是由于缺乏有效文化引导机制,造成文化资源难以精准对接,进而导致创新创业文化教育理念的长久缺失。

(三)高校校内孵化园模式

随着国家政府的配套“双创”政策不断推出,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也基本形成,大学生“双创”项目在各大高校持续稳步推进。因此,我国各大高校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向指引下,如火如荼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斥资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园。通常这些大学生创业孵化园采用产学研结合模式,在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创新企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外,大学生孵化园还依靠高校科技知识优势,可以快速突破创业技术难关。通过建设大学生孵化园,也可以为大学生体验创新创业、融入管理实践、走向社会铺设衔接路段。

但是,由于孵化园在高校之间、企业之间、政府之间的合作衔接方面较为松散,难以在关键技术、创意人才、高端设备、文化资源等方面快速实现互通有无。再加各大高校之间存在众多重叠创业项目,也就导致孵化园难以产生持久创新的创业精英项目。因此,高校校内孵化园再次探索创新模式才能塑造创新创业的新未来。

综上所述,大学生“双创”三种典型模式虽然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这些模式往往忽视了文化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当地的特色文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影响。其实,城市创新发展本身无不对创新文化具有强烈的需求,通过把文化融入城市的发展设计与局部地区的创意创业园区规划中具有开拓创新的意义。各个城市的创新创意园区不仅仅是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空间载体,同时它也是一个文化传播园区,还肩负着提升城市文化水平的重要任务。基于此,政府、学校在对其创意创业园的规划、设计以及探索未来经营方式的时候,也应该积极重视文化的渗透作用。

二、创新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双创”主要影响因素

新时代伴随着数字科技高速发展与文化知识经济的裂变爆发,文化已润物细无声似地渗透到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国家文化历史、区域文化特色、高校校园文化积淀等因素日益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基础资源。同时,文化创新政策、文化设计教育、文化创意消费思维等典型文化创新元素也日益成为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创造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进一步思索,文化品牌、文化符号、文化故事等文化形态的无形资产亦愈加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竞争的关键因素所在[2]。

(一)国家文化创新政策引导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上海为积极响应国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号召,推出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上海高校创新性探索实施弹性学制的做法,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创业实践的时间条件保障;有序建立创新创业文化导师队伍,可有效指引大学生运用文化资源进行自主创业;大力鼓励具有海外多元文化背景的留学人员来上海工作和创业;在沪大学生创办文化型企业可以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对在沪大学生创新创业快速提供文化资格认定等相关服务,建立留学生创新创业园区,提供创新创业金融服务等相关优惠政策,以及为符合条件的创业大学生提供租房、培训、科技等方面的持续赞助。

国家文化创新政策导向型发展模式是以文化政策为基本导向,通过文化政策和系列优惠政策、创意园区文化服务等文化政策,促使大学生快速融入创新创业集聚区,形成一种自上而下文化驱动的新型创新创业园区。

(二)区域文化创新发展载体需求

区域文化创新发展需要众多创新企业的支持。大学生本身就是区域文化的继承者与创新者,所以区域文化的构建不可离开大学生的密切参与。文化是人类精神层面的高度体现,但文化的展现与传播需要一定的载体来支撑。无论是上海的新海派文化还是深圳的移民文化都曾借助企业、学校、创业者等得到传播与迭代创新。由此可知,大学生创新创业可以为区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肥沃的文化土壤。同时,区域文化的创新发展也离不开大学生创新创业载体的推广与远播。

(三)高校文化创新教育推动

自从《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以来,全国各高校积极落实该文件精神,不断加快推进文化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转化的整个过程。为此,何以求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就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基于“双创”文化创新教育对于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国内一些艺术高校不断将设计类“双创”文化教育进行改革,不断研究创意设计学科的实际创业教育情景,大胆尝试优化现有的“双创”专业教育体系,探索融入多元文化特色的“双创”教育体系,提出创意设计类“双创”文化教学体系。

高校通过思想教育来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文化意识,可以推动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实现文化渗透。同时,创新创业文化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精神源泉,是创业理念和企业人文价值体系构建的基石,亦是高校推动自身创新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内驱动力[3]。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浪潮的推动下,全国各高校均积极完善与提升自身的创业文化教育。创业文化教育需要向内继承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向外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知识。大学生是创新文化的继承者与创造者,因此高校应该积极满足大学生对新文化的需求,还要鼓励大学生勇于创新文化。

(四)新型文化消费助力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居民的消费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一维”量的消费(物质)、“二维”质的消费(物质+精神)、“三维”感性消费(物质+精神+感知)[4]。国际经验亦表明:人均GDP 8000~10000美元为消费上升的起始点,中国于2016年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2019年越过1万美元,2020年在1.06万美元左右,2021年为1.25万美元,已经超过世界人均GDP 水平,依据世界银行划分标准,也跨过文化消费进入繁荣状态的基线,消费升级的趋势紧追直上,未来文化消费将异常活跃[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已经逐渐成为当下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年轻人更是成为文化消费的主力军,新青年对国内外优秀文化的热爱与追捧更是促进了多元文化消费品数量指数增长。这也为大学生创新产业提供了机会。大学生可以搭载文化消费的潮流,展开文化创意的想象力来让文化成为他们创业的重要推力。由于文化产品可以促进文化经济发展,因而我们可以把关注文化消费纳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范围。创造具有创新发展格局的文化消费企业,实时关注新时代文化消费需求动向,以5G、互联网、元宇宙等新技术载体为依托,借助文化消费来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必将是新时代大学生需要密切关注的热点。

三、创新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双创”路径

(一)时代创新文化+“双创”教育

积极有效的创业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得以成功落地的坚强后盾。因此,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初期就应该汲取时代创新文化,让文化贯穿于创新创业的整个过程。各大高校应该重视文化的作用,积极探索时代创新文化+“双创”的可行性路径。中国优秀大型企业,在创业成功经验知识的积累方面可谓雄厚。因此,高校可与这些大型知名企业实现强强联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价值的咨询教育,从实际创业过程中为大学生实施应急心理疏导,甚至进行创业文化基因植入方法辅导等。这种创新文化+“双创”教育的模式在营造包容、轻松的创业文化氛围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中国高等教育新时代变革的主要方向,其理论上注重每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在能力,其实践上坚持指引每位大学生能够迅速转变为新时代创新创业的高级人才,从而实现高等教育双循环范式转变[6]。

自从大学生“双创”政策提出以来,我国众多高校亦都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指导、硬件空间提供、启动资金资助等方面均为大学生提供有力支持。但总的来看,“双创”教育缺乏创新文化的引导,重政策理论、轻文化浸润的问题广泛存在,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之初就缺失了文化因子,这让创业团队难以走远,因为没有创新文化的团队很难有共同的团队文化认知,这也让初创公司难以在重大决策时达成共识,从而阻碍公司的长远发展。由此可见,在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坚持创新文化+“双创”教育的模式必将成为创新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双创”的重要路径。

(二)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创意设计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与区域的文明积淀,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具体体现。在数字时代,数字化日益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传承和发展的创新性条件。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创意设计紧密结合是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型路径,同时这一路径可以实现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即时、短暂、在场的时空跨越。数字时代不乏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支持,它需要文化在创意设计中的渗透,若大学生能够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创意设计的融合方法不仅可以丰富创新创业的形式,也可重构创新创业的常规业态,从而增加创新创业的成功几率。

在文化创新创业新场景下必定诞生众多文化创意设计产品,这些创意文化产品的设计过程是由数字技术、文化元素、创意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晶。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数字化、独特化、新颖化的创意设计产品可以满足不同文化消费者的需要。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创意设计创业模式并不是简单的粘合,而是注重文化消费数据积累与分析、文化产品万物互联技术的运用与发展。大学生只有时刻关注文化消费者对文化创意设计整体性、体验性的感知,才能实现创新创业的精准跨越发展。

(三)区域特色文化+新文旅区域创业载体转化

全国各区域文化形态各有特色,将这种特殊文化基因注入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全过程,必将为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发展活力与动力。区域特色文化+新文旅区域创业载体转化方案注重的是合理运用区域特色文化,让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让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文旅资源运用过程中得到迅速提升。因此,大学生可以抓住这些区域文化特色政策,助力所在城市文化资源的创造性研发,促成城市短时间内迅速铸造出文化长廊、文化瀑布流等。鉴于此,大学生还可以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号召,努力配合各类文化旅游场地管所、创意创业园区广泛研究“云旅游”“云艺览”“云体验”“云文创”等具有地方文化旅游特色的云游在线创新创业产品,创造丰富多彩、集聚旅客的沉浸式文旅交互体验服务。同时,升级各地域“公共文化产品线上交易会”平台,努力拓展文化资源采集和文旅推广渠道,实现更加具有区域特色的新文旅创新创业路径。

(四)多元中外文化+数字互联网

多元文化与创新科技的跨界融合能快速实现优势资源的整合,做到优势共赢,也能有效地促进产业内各大要素的再集聚再创新,推动相关产业的迭代升级[7]。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改变了文化企业形态,同时也为文化消费创新提供了新机遇。数字文化生产日益剧增,我们熟悉的传统文化产业模式逐渐升级转变为网络模式。随着中外科技的发展与世界多元文化的日益融合,5G 背景下的互联网+、移动网+、大数据、云服务、人工智能等均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撑,大学生灵活运用各种创意技术+文化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极具创意的文化产品,让文化与创新创业形成崭新的组合与业态。

随着互联网不断迭代更新发展,互联网技术与大学生创新创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难以分割。如何教育与引导大学生将创新创业的机遇投向互联网,是当下各大高校进行“双创”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多元中外文化+互联网数字模式可谓呼之欲出。多元的中外文化在互联网中广泛传播,许多优秀文化也广为当代大学生接受。在多元中外文化+互联网数字模式路径中,各大高校需要指导创业学生密切关注互联网发展给创新创业文化融入带来的积极影响,尤其是指导学生对互联网情景下新文化业态及时捕捉与运用,从而使得大学生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创新创业文化方向,继而让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顺应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文化发展潮流。

猜你喜欢
双创创客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校园创客交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创客,你是什么段位?
创客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