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梅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
“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内容之一[1]。精准理解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指导未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更好发展的行动指南,也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价值。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追求,在党的各种重要报告文件中屡被提起。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公平和正义列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也是人民美好生活期盼的重要内容,两者相得益彰,同向同行。
什么是教育公平?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其原因在于“公平”本身的多样性,人们在“公平”上难以形成一致的界定。正如法学家博登海默所言,公平长着一张“普洛透斯”式的脸,极其善变,每当人自以为把握了公平的真容时,它就会呈现出它的另一面,让人难以捉摸[2]。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公平问题上难以达成任何共识。至少古往今来的大多数思想家们在公平即应得的理解上是一致的。只是在谁应该得到,其应得的资格是什么等这些问题上,处于不同立场的思想家就意见纷呈,莫衷一是了。
如果我们从公平的最大共识—公平即应得入手,那么教育公平就应该也是一种应得,即一个人应该得到什么样的教育。很显然,一个人应该得到他有权拥有的教育。按照现代社会理念,享受教育是每一个人应有的权利,那么每个人都应该享受到应有教育,这是教育公平的要求。但是,教育本身却是一个复杂的事物,它不像一次分配食物,根据每个人的应得给他一定的量。教育从整体上至少可以分为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环节,那么教育公平也应该在这三个环节中得以体现。
按照我们的常识来说,中国的父母们最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教育的起点公平体现在权利和机会公平两方面。一方面,从权利来讲,每个人都有权利接受教育,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赋予每位公民的权利,国家有义务让每个人都能接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另一方面,从机会来讲,那就是给每个人一个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一些孩子无学可上,那么这个社会在教育的起点上就出现了不公平问题。对于起点公平,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解答就是“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3]。
教育的过程公平涉及教育资源如何配置问题,即优质的教育资源由谁享有的问题。是如同古代社会那般,只有贵族才能接受优良的教育,从而优质的教育资源只为一小部分人所独占,还是优质教育资源为社会绝大多数人所享有,乃至为全民所享有的问题。目前来说,我国还存在较严重的过程公平问题。通过脱贫攻坚战,尤其是“两不愁三保障”计划的实施,我国已经基本上解决了不同区域与城乡青少年“有学上”的问题,然而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却存在着严重不平衡问题,大中小学三个教育阶段均是如此,城市优于乡村,大城市优于中小城市,东部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等。如何实现教育过程的公平是我国推进教育公平的重点和难点,因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已经实现由“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从而实现优质资源的公平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曾庄严承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4]。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很显然是培养人,把一个人培养成才,实现其自身发展。可以说,教育就是培养人的事业,能否把人培养成才就关涉到教育的结果公平。在这个问题上,长久以来纠缠着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争论,也即我们到底应该进行精英教育还是大众教育,始终争议激烈。精英教育就是把教育的目标定位在把那些天赋较好的孩子培养成才,使其成为社会的精英;大众教育则要求教育一视同仁,对每个人都一样,不偏爱贤或愚,给予同样的资源配置。在众多的思想家那里,两者总是处于非此即彼的地位。其实不然,社会需要大众,也需要精英。因此,教育的目标追求应该是让那些天资聪慧的人充分展现出其天赋,成长为社会卓越的人才;同时,也让那些资质平常的孩子在其可能的范围实现自身发展,即“因材施教”。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天赋较好的孩子配置较好的教育资源,而那些资质普通的孩子只能享有较差的教育资源,而是尽量实现优质教育的均衡化。只是,它意味着在优质教育资源有限时,在选拔学生时不应该以出身、户籍、性别等进行限制,而应该公平地面对所有人,以才华取人。
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具有密切的关系。从逻辑上看,教育公平是部分,而社会公平是整体,社会公平除了包括教育公平,还包括经济公平、政治公平、文化公平等。但是,这种理解并不能真实揭示两者在实践中的具体关系,我们仍然无法真正回答教育公平为什么能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从现实世界来看,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始终关联着,难解难分。
社会公平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因为社会本身是一个综合体。社会从组成上来看,至少包括经济、政治、精神三个基本生活领域,而其中精神领域主要体现在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以后,教育一直在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教育培养出物质生产、社会管理、政治统治、科学文化创造等方面的人才,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跃进。社会公平也体现在这些基本生活领域,因为这些基本生活领域都占据着重要的社会资源,在其分配上,都渴望实现公平。因此,“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
“推进教育公平,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如前所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才,实现自身发展,使人成功成才。而就每个人自身的特殊性而言,其发展的道路也不尽相同,所接受的教育形式亦有所差异。有的教育可以给人职业技能,如职业教育;有的教育可以给人智慧和修养,如通识教育。而这些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机会获取、收入分配等。在现代社会这一现象更加突出,基本上可以说,现在市场社会下,一个人的才能就是其在社会资源分配时的“凭借”。同时,由于现代社会的日益复杂化、信息化、高科技化,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他就难以有效地进行社会交往、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就会逐渐被排斥在社会之外。
教育公平从整体上来说无法脱离社会公平,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一个社会严重不公,却在教育上能够实现公平的国家。教育公平只能是在社会公平的基础上来实现的。社会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比如在社会贫富严重两极分化的国家,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穷人因贫穷无法支付接受教育的成本,同时也无法拥有富人同等的教育辅助资源。如果一个国家在政治上实行等级贵贱的区分,那些出身低等的人也难以享受到教育,更不用说优质教育。从基础来看,真正教育公平的实现还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落后的国家无法提供充足的优质教育资源,也就根本无法实现有质量的教育公平。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主要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5]
“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一个实践命题,其关键在于怎么做的问题,即在当前时期如何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其具体实践路径是什么。
“教育要发展,关键靠改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另一个重要论述。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断深化综合改革,为未来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支撑。“以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动力所在。”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是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即教育改革要始终围绕着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来进行。具体到深化教育改革,那就是促进教育的充分均衡发展。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深化教育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攻坚、综合改革、重点突破,扩大改革受益面,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这显然就是指明了深化教育改革的着力点要围绕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来进行,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充分配置。一来,可以加大对社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财政投入,间接促进其社会经济发展;二来,通过提升这些地区人才培养质量,为其未来发展打下人力资源基础。
在脱贫攻坚战中,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深刻指出:“要推进教育精准扶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6]。贫困人口的脱贫需要“内外结合”,既需要国家在物质方面的支持,更需要从“扶智”上多做努力,增强贫困人口致富的内生动力。无法享受较好的教育,没有科学文化知识,他们就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取得较好的收入,这就是一部分人口贫困的原因所在。提供教育精准扶贫,使贫困家庭能够走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往往就会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使其稳定脱贫,从此走上小康路。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在阜平考察时曾经语重心长交代当地领导干部:“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6]。虽然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胜利,在中华大地上终结了绝对贫困,但是相对贫困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如何助力脱贫地区的人民群众真正实现美好生活,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防止出现返贫问题,依然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对这些地区和家庭的教育精准帮扶,给予优质教育资源支持,显然对阻断其贫困代际传递,提高实现美好生活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公平是有质量的公平,质量是充分体现公平的质量”。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样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是有质量的公平正义。而质量的提升就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事业的更好发展,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需要我们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全面大力提升国民素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在朝着这方面努力,如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基础教育投资;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实现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建设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现教育事业的均衡充分发展,确保广大青少年学生成才,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同时,教育公平事关人民福祉,牵涉千家万户,其资源如何配置,能否实现教育公平,对整个公平社会建设,实现民族复兴,都是一个重要条件。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一重要命题,把其变为工作实际和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