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方法

2022-11-25 05:49张创立
新课程 2022年25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深度思政

张创立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太极中学,甘肃 临夏)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中。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推动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作用,提升学校教学信息化水平。同时,可有效促进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一)国家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育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联性不断增强。我国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借助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为此,国家出台了《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提升了教育信息化发展速度,同时也给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提供了指导和规范。对于传统的思政课教学而言,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因此更要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思政课教学进行包装和完善,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这样才能使思政课教学产生更大的效益。

(二)思政课教学信息化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各个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均在不断提升,而教育领域也是如此。思政课教学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推动思政课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思政课教学应主动接轨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积极吸纳新知识,利用新资源,帮助学生构建更完善的知识体系。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要主动接受新事物,不断为传统知识体系注入新内容。中小学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扩展教学资源获取方式,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便利。

(三)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政课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意识形态性比较强,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态,而非一味的知识灌输,要引导学生将思政理论知识转化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信仰。而这种转化单纯依靠外力是无法实现的,需要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主动内化,因此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效果不佳。教师需要分析学生的学习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实现知识的内化,并将思政理论转化为内在信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学生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并且学生更加注重对信息的捕捉和利用,学生的信息需求十分强烈,因此教学也要结合学生的这方面需求,促进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日常行为、生活、家访情况等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以此为依据收集学生所需的教学资源,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信息量的需求。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促使其不断进行知识的内化。

二、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

二者的深度融合有着较强的必要性,但是在融合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技术与教学目标之间的融合脱节。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即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的结合。在思政课教学中,无论运用哪种教学形式,都是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服务的,运用信息技术方式也是如此,是指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来呈现思政理论知识,最终达成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师生的交流逐渐减少,甚至还会出现对信息技术手段依赖性过强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思政课教学目标被弱化,进而导致两者相互脱节。例如,在教师的备课阶段,有的教师会更多地关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而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的主要精力用在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缺乏对“为什么教”“怎么教”的思考。其次,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融合度有待提升。有的教师没有正确看待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之间的关系,导致在教学中出现了信息技术“喧宾夺主”的现象,更多地关注如何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而缺乏对“教什么”的思考。思政课具有意识形态性强的特点,要想实现二者的深入融合,需要教师善于挖掘两者的节点,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融合信息技术这种教学形式。但是有的教师过于注重形式,反而忽略了内容,使得二者的融合度相对较低。最后,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待提升。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但是目前部分教师的信息素养难以满足二者融合的需求,如有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观念落后,有的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高,有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存在严重的模式化现象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二者的融合效果。

三、深度融合的方法分析

(一)明确融合目标

明确融合方向是实现二者深度融合的前提,首先,要以促进新时代思政课程发展为融合目标。要全面深入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中小学学生中根植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血脉。思政课程的发展要与时代的发展保持高度的一致性,通过深化信息技术与思政课融合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使中小学生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其次,要以实现立德树人为融合目标。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思政课程的亲和力,能对学生产生更深刻与长远的影响,提升其学习主动性,这样才能增强思政课程的亲和力,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二者的深度融合,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言传身教依然重要,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这是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因此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需要积极打造“引导与主导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以此为融合目标。

(二)加强线上、线下融合

线上、线下融合既是实现深度融合的重要措施,又是思政课教学创新的重要手段。线上要充分借助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网络阵地和相关技术手段,为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线下则要以相关的活动为载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要不断完善线上思政课教学模式,优化网络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而在网络中则存在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中不良资源的影响,因此要注重对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化。网络教学平台要筛选优质资源,剔除不良资源,创造良好的资源环境。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与质量。以“中小学德育学堂”网络平台为例,该平台根据不同学龄层次青少年的认知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直观、更真切地了解德育、时事、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内容及社科知识。教师可以借助该平台中大量的动画、漫画、歌曲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提高中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要想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作用,教师需要巩固好线下教学的基础,这样才能促使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

(三)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教师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有力推动者,因此,中小学一线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将直接影响二者的融合效果。因而,中小学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观念,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教师要正确认识二者深度融合的内容,所谓二者的深入融合,并不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使其辅助教学,也不是将信息技术作为简单的展示工具,而是要将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融合,形成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只有正确认识深度融合的内涵,才能使教师转变观念,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对待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为什么用”的问题,着重解决“怎么用”的问题,同时积极探索“如何用得更好”的问题。正确认识深度融合内涵可以帮助教师解决“为什么用”的问题,而对于“怎么用”以及“如何用得更好”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总结技术应用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可以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运用中发现问题,结合问题开展学习,再将学习所得在教学中进行检验,如此反复,必将能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之间也可以相互检验学习成果,分享学习经验。如开展信息技术竞赛,在竞赛中借鉴他人之长,弥补自身之短。竞赛的作用和目的不仅仅在于激发教师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意识和积极性,更关键的作用在于能使教师通过竞赛活动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主动弥补,从而促进教师的信息素养不断提升。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推动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更好地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作用,推动教学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政教学的深度融合,能借助信息化手段对思政教学进行包装和完善,推动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深度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媒体环境下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思政课“需求侧”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