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鹏
(临夏市第三中学,甘肃 临夏)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教学中,优势十分明显,不仅能够为教育者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让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中。尤其是在新课改目标下,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便无法满足新的教育需求。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案,以提升教学质量。
在以往的初中物理课程中,教师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对课本与老师的依赖程度特别高,不仅影响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且不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其优势就在于具备图、文、声、影等多项功能,为师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让物理课堂更具趣味性与科技感,让学生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浮力”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一段“阿基米德原理”的动画视频,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形象来直观理解抽象化的物理知识。当动画播放完毕后,学生已经能够初步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具体情况,而后教育者可以继续向学生展示与物体沉浮有关的图片,让他们结合之前的动画内容来进一步理解浮力一课中的物理规律,并为接下来的实验活动打好基础,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起来。
中学物理课程之所以难度较高,主要原因是其中包含着大量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如果仅凭教材中的文字介绍,很难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感性形象。教师可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物理现象模拟出来,方便学生理解。
通过学习可知,电流主要产生于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但由于其比较抽象,既无法触碰又无法感知,因此很难让学生具象化地了解电流的“流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电路中电流的流动状态模拟出来,直观呈现“流动”过程,强化他们的感官理解。
由于磁感线并不是真实存在于磁场中,它同样看不到也摸不着,教师则可以利用三维动画来让学生观看磁感线是如何展示磁场分布情况的,以此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
对于声音的传播这一抽象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将声波的传播过程通过简单的线条动画向学生展示出来,就能够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教材中的水波模拟实验。在认识声音波形的时候,通过模拟示波软件展示声音的波形,当从麦克风输入不同的声音时,就能观察和体会到声音高低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降低学习难度。
物理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但教材中的内容比较有限,而课程内容的编排选择,有一个核心要素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以点及面的方式来进一步扩大物理知识的辐射范围,帮助学生构建丰富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趣的物理故事,带领学生“穿越时空”,让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并理解不同的物理现象。
如在教授有关信息传递的课程时,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一段不同时期中“电话”的发展历程视频,让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内容来真实看到通信工具的发展与变化。当看完视频后,学生会对接下来的课程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则可以向他们播放一段有关“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视频,再让学生初步了解声音与图像的传播发展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其中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可以了解到通信技术也是从无到有、从“青涩到成熟”发展起来的,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教学中有着令人无法抗拒的优势。在物理教学中,要善于发掘教材内容,将信息技术作为有效载体和手段,以此来打造有趣生动的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