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林业种苗管理的科学化探索

2022-11-25 02:25董卫岗
花卉 2022年10期
关键词:种苗林业管理

董卫岗

(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国营苗圃,山西 晋中 030600)

0 引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指出,“苗木十分重要,一定要超前对其实施研究以及指导,这是林业生命线,必须要对其重视再重视[1]。”林业种苗是当前林业建设的核心重点,也是林业建设的核心环节。加强林木种苗管理,有助于推动林业保护和开发的持续提质。当前,地方林业事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支持下,在林业种苗产业上形成了较大的市场和产业技术发展。在种苗产业发展调研中,笔者发现,传统林木种苗培育的能力已然显得相对滞后,其林木种苗培育发展的有效性与长效性存在欠缺。由于各基层林业区域在市场环境和资源上有差异,依然存在林木种苗技术发展的乱象。如部分种植户缺乏对林业种苗管理的经验,种苗管理规范度差、不科学使得林苗成活率难以保证,也有林苗成长情况低于产业生产预期的问题。研究将结合林业种苗管理改革要求,在兼顾地理、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考虑林苗种植管理技术、模式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等前提下,深度探讨在县域林业种苗管理中所发现的问题及先进措施,以推动种苗生长质量在林业建设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 林业种苗管理的实践要点

林业种苗管理实践的要点在于对林苗种子及其苗圃地的科学化管理[2],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林苗种子管理。管理人员要加强认识,领悟“种子是林业造林的基础”的理念论断,坚持以高标准、高要求对林苗种子展开优种筛选。一般的,林苗种子是否优良,可判断的标准有发育是否健全、颗粒是否饱满、抗逆性强弱等因素。培育厂家则要在进行林苗种子生产时做到采集、加工、鉴别及储存等全环节管理,要时刻关注不同类别种子的生长情况并及时给予科学管理,从而提升林苗种子的完好率与优良性。②苗圃地管理。苗圃管理必然是林业种苗管理的核心环节,管理人员要加强对苗圃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培育种子时要根据种子的特性,选择合理的造林地并将造林地的杂物清理干净,根据林业生产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培育面积,根据不同种子的情况划分等级,科学合理地分配林地资源。在造林地确定好后,接下来便是对幼苗及幼苗的生长进行全程化、精细化管理。一般认为,储存的种子不适宜于立即播种。在种子播种前要首先做好全面消毒工作,以杜绝病虫隐患。其后则借助于规范而特定的程序,辅助种子尽快发芽出芽。在种子发芽这个环节中,管理者要确保温度环境与种子发芽要求相适应,以确保种子发芽率在预期要求范围内。在种苗地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综合考量土壤及气候等多层面因素,借助于科学、有效的人工调节为幼苗创设优良的生长环境。另外,要特别重视全管理过程中种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要依托苗圃种苗的实际情况将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结合起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确保不受侵害影响种苗质量。

2 林业种苗管理的实施短板

2.1 林业种苗市场规范程度较低

在当前林业种苗宏观政策、法律法规尚在持续健全的过程中,林业种苗市场不同程度地存在规范性差、无序化发展等问题。这点尤其体现在相对落后的林业种植区域,由于长期缺乏先进的林业种苗质量监管及信息管理手段,对种苗市场的引导和管理缺乏有效的保障,部分不法分子将牟利的眼光放在了种苗培育上。他们在法律法规的框架范围内,利用政策漏洞展开无证生产、经营,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扰乱了正常的种苗市场,更给造林工程及生态林业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从管理管控视角看,我国林业种苗的管理机构基本上是事业单位或政府机构,占相当比例的管理机构都在自负盈亏和差额补贴的政策下展开市场监督工作,长期积累下来工作经费更加欠缺,甚至无法及时支付林业种苗管理工作人员的费用和苗木培育费用,降低了市场监管积极性与持续性,苗木培育质量有所折扣。此外由于林业种苗管理范围广、环节多、事务杂,政策法规层面对其管理行为及规范没有明确的标准,使得种苗市场监管行为存在主观性及随意性倾向,种苗市场良性发展困难。

2.2 林业种苗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通常情况下,林业种苗管理包括三方面主要工作内容,即林业种苗管理人员、林业种苗管理技术及林业种苗管理的模式,尤其是林业种苗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了林业种苗成活率,从而影响着整个林业种苗产业的经济收益。首先,部分林业种苗管理人员在专业素质上较为底下,很难满足林业种苗种植技术需求,甚至有的对于区域内种苗属性的了解度不深,导致在种苗种植规律外选苗,使得种苗质量难以保障。其次,种苗管理过程中,林业种苗管理缺乏与当地情况的结合,管理技术需要动态改进。目前大多数地区专业种苗管理人员缺乏,管理人才的引进没有专业、统一的技术标准,林业种苗管理指导和详细技术解答服务能力不足,在林业种苗产业发展中没有具体发展方向。再者,过度追求本土化林业种苗种植,对林业种苗发展的方向及缺乏前瞻性的判断,使得在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的情况下,林业种苗发展竞争力下降,林业经济发展也遭遇障碍。此外,一些林场在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育与升级需求上供给不足,导致林业种苗管理始终停留在“靠经验吃饭”阶段。

2.3 林业种苗管理技术应用不够

在整个国家农业发展战略中,林业种苗产业的发展潜质巨大,是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产业领域。不过从实际来看,林业种苗管理依旧受到传统理念、传统技术的影响,管理方式相对滞后,且缺乏互联网智能管理等先进管理技术的支撑,导致林业种苗始终处于低效率状态中,甚至影响到林业种苗生产销售环节。其次,受到地形、地势、资金、技术等问题因素的影响,一些偏远地区林业种苗实现智能化管理的条件不成熟,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工种苗管理模式,最终形成比较松散的林场种苗管理体系。故而在种苗生长周期内的管理干预措施时效性及实效性不高,部分种苗生长环境变数大、种苗生长出现“伪生长”情况,进而形成保证存活率而难以保证省长质量的情况。再者,先进的林业种苗管理模式往往采用智能化管道铺设,在林苗区埋入大量细长水管、安装各个角度的智能监控摄像头,通过电脑程序控制林苗浇水、施肥等生产步骤。虽然智能化种苗管理设备应用,是林业种苗管理数据化、高效化的体现,也是各大林场研究种苗管理的方向。但长期以来林业种苗管理者在技术研究上欠缺投入、在管理模式上缺乏创新、在管理实践中缺少预案计划,无形之间提升了林业种苗管理活动的效益风险。此外,部门管理人员在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应用智能化设备的效率上存疑,缺少对智能化种苗管理先进性的正确认识,导致设备应用重视程度不足,智能化管理模式与林业种苗培育过程的有机结合尚需逐渐推进。

2.4 林业种苗管理成本投入不足

林业种苗管理的主要工作在于林苗选苗、培育过程两个方面,这也是产生管理成本费用的主要领域。不过由于部分决策缺乏林业种苗的基本知识,其在投资过程中淡化林场成本投入与收益相关联的重要性,片面追求短期内林场效益,导致在林业种苗管理成本上的投入有限,在林业管理技术和设备中的投入不足,仅仅瞄向林场林苗项目投资,逐步动摇了林场项目的原生基础。同时,囿于整体投入资金的不足,部分临场在培育种苗时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价格实惠但质量不高,所培育的种苗反而影响了林业种植的价值保有量。此外,种苗管理技术人员对管理成本与效益相关课题的实践性研究不多,对林业种苗种植的规范化管理不够,间接造成了其种苗种植质量的下滑。

3 新形势下林业种苗管理的优化措施

(1)强化法律引领,严格市场执法。林业政策法律的健全,是林业种苗市场管理规范化的引领与保障[3]。在林业种苗管理过程中,林业管理部门应进一步落实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质量检验、标签、档案管理等制度,全流程、全方位加强苗木“三证一签”管理,做到全领域、全过程宣传与执法常态化,持续指导并严格监控种苗生产与经营活动,确保受供应方绿化造林的用苗质量安全。在地区执行法律法规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细化制度规定,建立符合自身特色、兼顾自身条件的地方性管理制度,以帮助林木种苗市场正规化、质量化,为林木种苗管理创造良好基础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冬春造林季节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工作,严厉打击林木种苗假冒侵权等违法行为,持续加大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工作力度,要增强群众用苗安全意识,尤其可组织当地群众学习新《种子法》,通过现场宣传、现场答疑等方式向群众普及购买林木种苗的注意事项及种植假劣种苗的危害,让群众普遍强化自身使用良种壮苗意识,反向推动苗木生产经营趋向正当良性竞争。

(2)强化人员配备,提升技术水平。林业从业技术人员是县域林业生态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支撑性力量。而培育林业种苗管理技术人员则更是为林业特色化、质量化发展培育技术优势的前提。要加强与高校合作,搭建林业种苗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桥梁,并在当地种苗管理技术条件下,加强本土林业种苗工作环境下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培养。一些林业种苗专家认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技术的攻坚突破下,林业种苗管理会在未来5~10 年内进入技术爆发时期,这也是林业种苗管理竞争的根本性优势所在。所以从另一个层面看,就现有林业种苗管理队伍,要做好自身的技术培训、加强技术骨干力量培训,尤其要注重培养在复杂气候、土壤、水文等环境下种苗问题的迅速分析与应对能力,以在短期内实现人员技术能力的跃升。

(3)强化技术指导,扩大技术应用。理论的研究及创新,林业种苗管理提质增效的前提条件[4]。首先,当前县域林业部门要增强林业技术理论的研发与指导,一方面为林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供了技术指引,也为实践中经典林业种植技术案例分析与借鉴提供了理论依据。要渐进式将地方种苗管理融入高校和地方林业技术研究体系,让一线技术人员走出去学习高校先进理论理念,也要让高校研究人员下沉林业种植一线,结合实际的种植情况开展理论的解剖和分析,实现林业种苗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交互融合。其次,要扩大先进林业技术应用,引入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对林业管理行为进行提质改造,不断打造完整的种苗管理技术链传送,也让县域间林业种植交流提供互联网交流互通渠道,使得林业种苗管理实现共融互通、互补共进。

(4)强化资金支持,加大基地建设。当前,林业项目投资时,要首先加强在林业种苗管理技术层面的研发支持,不断为林业种苗管理创设支持性、智能化环境。林业管理投资要在整体上与林业产出收入成正比,尤其要在技术研发设施设备、研发人员费用保障等方面进行有效保障,以推动其林业种苗管理的科学化提质。当然,在资金投入时,林业种苗管理部门要做好林业种苗投入的长期规划,做好完整的资金投入计划表,促使整体林业种苗项目有序进行,降低因林业种苗质量问题产生的资金流转风险。要从资金上专向供给林业种苗基地建设,助力推动林业种苗产业化发展,确保种苗质量在高层次、高级别的要求范围内。

此外,还应该在管理模式改革层面做出进一步的思考。要站在智能化种苗管理理念的高度,对林业种苗的整体管理、生产技术、生产流程及产出效益展开展望性思考。既要宏观思考,又要微观关注,充分考虑当地林业种苗管理情况,不断为林业种植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进行流程细化与过程优化。这里可以对国内一些先进种苗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调研、考察与借鉴,从而培育特色化高效化的林场种苗管理模式。

4 结语

林业种苗培育与管理是当前国家生态林业建设战略及实施纲要的基础性条件。地方林业部门,要立足当下、谋划长远,从根本上分析林业种苗管理存在的问题,如在林业种苗管理人员、管理技术及管理资金等层面存在的问题,并能对应问题筹划结构性、内源性改革,不断追求更好的林业种苗生长效益,积极主动建构科学化、高效化的林业种苗管理模式及路径,进而推动林业种苗管理技术及应用水平长效提升。

猜你喜欢
种苗林业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木种苗行业发展现状及管理措施探讨
浅谈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
land produces
苗木信息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