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2022-11-25 02:06张守翠
健康之友 2022年20期
关键词:抗凝脊柱血流

张守翠

(日照市中医医院骨科 山东 日照 276800)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血管,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发疼痛、肿胀、远端静脉高压等一系列症状,好发于下肢,特别是骨科手术,其更加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目前,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较为明确,临床上一致认为其形成与静脉血流滞缓、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壁损伤三大因素有关,但是,一种因素并不足以致病,大多数情况下是两种或者三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因此,加强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极为重要。但是临床上,针对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资料非常少,为了深入研究其预防方法,本文着重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展开综述。

1 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多项研究资料显示[2-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有遗传性因素和获得性因素,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多数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各种获得性因素引起的[4]。第一,年龄。年龄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因素,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学者研究发现[5],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高。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壁也逐渐老化,容易导致血小板附着在血管内膜表面,释放出凝血物质,继而使红细胞聚集形成血栓。特别老年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比较高,加上活动小,血液流速减慢,进而促进血栓形成。第二,麻醉方式。不同的麻醉方式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也不一样,临床上,常见的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等,但多数研究显示[6-7],使用全身麻醉的手术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更高。脊柱手术主要是采取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术中控制性下降,下肢血流较慢,因此,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更高。可见,麻醉方式是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第三,手术时长和体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手术时间和体位有着密切的关系。行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所用时间比较长,且长时间的保持一体位,会使股静脉或者髂静脉受压迫,导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回流受阻,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一般手术时间超过4个小时,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更大。因为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越容易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体内血小板聚集增加,所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高。第四,术后卧床时间。脊柱手术后需要较长时间卧床,或有部分因术后疼痛不愿意进行双下肢活动,长时间卧床或者下肢活动少,会导致下肢静脉回流缓慢,血瘀阻滞血管,更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说,术后卧床时间的长短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着一定的关系。第五,手术创伤。任何手术均存在一定创伤,脊柱手术创伤后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主要是因为手术创伤可以应激性引起血小板数量增多,黏附性加强;其次是手术过程中失血过多而引起血液浓缩和外周血管收缩,血流缓慢,均可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第六,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普遍呈高凝状态。因为恶性肿瘤属于消耗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致使肢体血流缓慢,可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有研究资料显示[8],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见,恶性肿瘤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七,其他因素。除了上述的几方面危险因素外,肥胖、吸烟史、心血管疾病史、体质量指数、术前抗凝治疗、术中失血量过多等均可引起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2 预防措施

在大多数情况下,进行脊柱外科手术后,很少会干扰或者损伤下肢静脉的正常结构,但是脊柱手术后,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比如进行该手术需取俯卧位,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会增加腹压,致使腹、盆腔的静脉回流受阻,血流较慢,从而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另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往往会被忽视,容易发展成急性肺栓塞,甚至死亡。因此,临床上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做好预防,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目前,临床上对于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不同的医疗机构其所采用的预防方案也不一样。参考北美脊柱外科协会2009年会建议,将预防方案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采用物理措施进行预防,比如使用医用弹力袜、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等;另一方面采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比如使用华法林、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目前,对于脊柱手术后使用药物抗凝仍存在很大的争议,大部分的学者研究中指出[9-10],术后常规使用抗凝药物,不仅会扩大治疗范围,还会增加多种并发症,因此,均建议术后不使用抗凝药物,采用物理措施进行预防就能达到预防效果。但是,也有研究学者指出[11],术后合理使用抗凝药物,不会引起切口出血、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在本文研究中,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就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手术结束后返回病房,先要做好患者肢体的保暖工作,然后患者未苏醒时,要嘱咐家属帮助患者进行踝关节和膝关节的伸屈活动,待患者苏醒后,指导其进行踝关节背伸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并适当进行直腿抬高锻炼,之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鼓励患者尽早开展下肢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回流,能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第二,可以采用机械预防方法,比如医用弹力袜、足底静脉泵、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等,能有效的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医用弹力袜也就是医用循序减压弹力袜,具有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保护和支持的作用。脊柱手术后使用医用弹力袜,可以帮助患者加快下肢静脉的血流速度,减少血流瘀滞,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足底静脉泵是通过挤压足部皮肤和软组织,具有提高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速度,防止血栓形成。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是通过有规律性的充气、排气,对踝部、小腿、大腿进行有顺序的压迫,使肢体产生搏动性血流,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12]。但是,在使用机械预防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肢温度、色泽、动脉搏动等变化,如有异常,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第三,术后评估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如果患者合并多个高危因素,可以在机械预防基础上适当采用药物预防,在药物使用之前,要先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药物禁忌症,同时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 结束语

脊柱外科手术的并发症非常多,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其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没有引起重视,会发展成肺栓塞,严重的会导致死亡。近几年来,临床脊柱手术的病例呈增加趋势,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也引起重视,学者们也提出了不同的预防方法,且获得较好的预防效果。在本文的研究中,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临床经验,总结诱发脊柱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一些预防方案,以最大限度的减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

猜你喜欢
抗凝脊柱血流
孩子身姿不挺拔 原是脊柱侧弯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肌少症对脊柱疾病的影响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