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伟明 郝罗英(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甘肃 临夏 731100)
赤松茸,隶属于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又名大球盖菇、皱环球盖菇、裴氏球盖菇等,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新菇种,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品种之一[1]。大球盖菇具有抗肿瘤活性,对小白鼠S180肉瘤及艾氏腹水的抑制率达70%以上,其所含多糖能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可以有效防治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是一种非常名贵的保健食品[2]。发展赤松茸产业,实现食药双重价值,是助力经济发展、兴旺产业的有力举措。
该基地海拔2398 m,土壤类型为黑黏土,气候湿润多雨、温差大。赤松茸种植区在道路两旁阴、阳坡面之上,种植时间为2021年5月6日,出菇时间为7月5日,共计面积1100亩(每亩约667 m2,下同)。基料为玉米秸秆、玉米芯和麦草,厚度为5~7 cm,覆土厚度为10~15 cm,覆麦草厚度约为5 cm,露天种植。菌丝生长发育不良,出菇量小,菌盖大量开伞,菇柄开裂,品质较差。
该基地海拔2254 m,土壤类型为黄壤土,有板结,气候湿润多雨、温差较大。赤松茸种植区在规格为50 m×8 m的钢架大棚中,覆盖双层6针加密遮阳网及塑料膜。种植时间为2021年5月21日,出菇时间为7月2日,共计6棚。基料为果木屑、玉米芯、牛粪和石灰,厚度为7~10 cm,覆土厚度约为5 cm。零散出菇,品质差,菌丝生长不良或死亡,部分已腐烂,棚内积水较多。
该基地海拔2303 m,土壤类型为黄壤土,气候较干旱、温差较大。赤松茸种植区在规格为50 m×8 m的钢架大棚中,覆盖双层6针加密遮阳网。种植时间为2021年5月10日,未出菇。基料为果木屑、玉米芯、牛粪和石灰,厚度约为10 cm,覆土厚度为3~5 cm,覆盖麦草。垄面湿度大,菌丝生长到覆在表面的麦草之上,有部分鸡爪菌。
该基地海拔2260 m,土壤类型为黄壤土,气候较干旱、温差较大。赤松茸种植区在山坡面梯田之上,种植时间为2021年5月20日,出菇时间为7月3日,面积共计20亩。基料为果木屑、玉米芯、牛粪和石灰,厚度约为10 cm,覆土厚度为3~5 cm,覆盖麦草,露天种植。菌丝生长健康良好,整体出菇较好,优质菇含量较高,日出菇20~25 kg。
该基地海拔2002 m,土壤类型为黑黏土,气候湿润多雨、温差较大。赤松茸种植区在规格为8 m×50 m的钢架大棚中,覆单层6针遮阳网及双层塑料膜,共计22棚。基料为木屑、玉米芯、牛粪和石灰,厚度约为7 cm,覆土厚度为2~5 cm。垄面边缘有零星出菇,活体菌丝较少,部分有腐烂发霉情况。
该基地海拔2074 m,土壤类型为黑黏土,气候湿润多雨、温差大。赤松茸种植区在规格为3 m×8 m的竹棚中,棚高约2 m,覆双层6针加密遮阳网及双层塑料膜,种植时间为2020年8月,共计30棚。基料为木屑、玉米芯、牛粪和石灰,厚度约为10 cm,覆土厚度约为5 cm。垄面边缘有零星出菇,菌丝很少或无,部分已腐烂,杂菌感染严重,蚊虫较多。
该基地海拔2137 m,土壤类型为黑壤土,且腐殖质含量较高,气候湿润多雨、温差较大。赤松茸种植区在啤特果林下,垄面覆盖单层6针遮阳网。种植时间为2021年5月20日,目前还未出菇,面积共计100亩。基料为新鲜木屑、木块,厚度约为10 cm,覆土厚度约为5 cm。菌丝生长发育状况良好,雪白健壮,没有发现杂菌及虫害。
该基地海拔2469 m,土壤类型为黑壤土,且腐殖质含量较高,气候湿润多雨、温差大。赤松茸种植区在道路两旁大田间。种植时间为2021年5月9日,出菇时间为2021年7月2日,面积共计2500亩。基料为玉米秸秆、玉米芯,秸秆粗糙,未充分发酵,厚度约为12 cm,覆土厚度约为10 cm,覆盖麦草。菌丝发育不良,出菇零散且大部分赤松茸品质很低,开伞菇、畸形菇较多。
该基地海拔2215 m,土壤类型为黑壤土,且腐殖质含量较高,气候湿润多雨、温差大。赤松茸种植区在道路旁规格为50 m×6 m的钢架大棚中,覆PEP塑料反光膜。种植时间为2021年6月7日,截止目前零星出菇,共计202棚。基料为木屑、玉米芯、牛粪和石灰,厚度约为10 cm,覆土厚度约为5 cm。基料表面较干,覆土稻壳含量很少,菌丝发育很差,大部分已死亡,出菇零散,鸡爪菌滋生严重,约占垄面60%,棚内积水量大。
该基地海拔2310 m,土壤类型为黑黏土,土壤透气性较差,气候湿润多雨、温差大。赤松茸种植在规格为30 m×8 m的钢架大棚和规格为30 m×15 m的平棚中,钢架大棚覆2层6针悬挂遮阳网和1层6针遮阳网及塑料膜,平棚覆双层6针悬阳网。种植时间分别为2021年5月26日和6月5日,出菇时间分别为2021年7月2日和7月24日,共计2棚。基料都为木屑、玉米芯、牛粪和石灰,厚度约为10 cm,覆土厚度约为3 cm。钢架大棚出菇密度较大,菌丝发育良好,基料湿度适中,有白色杂菌和鸡爪菌感染;平棚出现报信菇,菌丝发育良好,基料湿度较大(可能是刚下雨导致),鸡爪菌较多,垄面覆麦草。
该基地海拔2310 m,土壤类型为黑黏土,土壤透气性较差,气候湿润多雨、温差大。赤松茸种植区在规格为60 m×8 m的钢架大棚中,覆双层6针遮阳网和塑料膜。种植时间分别为2021年5月5日,出菇时间分别为2021年6月18日,共计122棚。基料为木屑、玉米芯、牛粪和石灰,厚度约为12 cm,覆土厚度约为3 cm。出菇密度较小,且菌盖有灼烧痕迹,菌丝生长不良,部分已死亡,覆土表面干燥,棚内积水较多。
目前,临夏州生产食用菌菌种的3家企业均无菌种生产许可证,多数母种、原种企业从市场采购,进行栽培种生产,生产过程监督环节缺失,有些合作社从外地采购栽培种,由于菌种质量不过关、养菌时间不够等问题,导致减产。
县级层面保鲜库、烘干设备及冷链车等配套设施建设,没有按照种植面积提前规划、布局,有些保鲜库建设项目进度缓慢,食用菌采摘后不能及时预冷、保存。积石山县中咀岭乡金昌村种植的1100亩赤松茸,由于今年夏季高温,无配套保鲜库烘干设备,附近群众又对赤松茸生产管理不熟练,且采摘不及时,因此出现大量茨菇,导致丰产不丰收。
在大规模种植下,由于管理人员数量不够、管理技术有限,造成粗放式管理。前期保温、水分管理不够,后期降温不力、通风不畅、采摘不及时等均对整个生育期的赤松茸生长发育及菇品质造成不利影响。
参照药品带量采购办法,由州农业农村局牵头,根据各县生产计划,采取订单模式,向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福建省三明市农科院、上海市农科院批量采购羊肚菌、赤松茸、香菇母种和原种。委托州农科院开展母种扩繁、保存和原种生产相关企业开展栽培菌种生产。州市场监管局加强企业生产过程和菌种质量的监督监管,从源头上确保菌种质量。
根据各县市食用菌产业3年倍增实施方案,把冷链物流、加工烘干设备的配套纳入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双向选择、优势基地优先的原则,逐年配齐食用菌生产基地的各项配套,周边向中心基地靠拢,延长食用菌保存期,增加效益。
在赤松茸整个生长发育期内,管理需要精细,不能把前期营养生长阶段和后期生殖生长阶段混为一谈。前期,尽可能保持湿度恒定、尽量使基料升温、充分透气加快走菌;后期出菇期间,可以通过调节光照时间、喷水时间和菇棚的通风条件,创造理想的出菇环境,做到降温、干湿交替、散射光照、通风、采摘及时,做到高产优质。
发展一种新型产业,要在大环境的条件下,对局部小环境、小气候以及一个品种进行综合调整改造。首先,必须全方位掌握该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地形地貌。各区域面积不一,地形结构复杂,地貌特征各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为高寒阴湿区、东北部为高温干旱区。鉴于此种自然条件和地形,在发展赤松茸产业方面根据菌种特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其次,赤松茸为真菌类微生物,其生长特性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其本身防病、防虫、抗逆能力差,所以在遵循大环境条件下,增加现代农业设施是很有必要的。如调研的积石山县中咀岭乡金昌村和政县松鸣镇、狼土泉村赤松茸基地,为了循环利用玉米秸秆和降低成本,基料都用玉米秸秆,且在露天种植,这种粗放式的、没有设施保障的种植管理模式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很难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再次,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效益的高低。结合调研积石山县石塬镇肖红坪村赤松茸基地和和政县松鸣镇扁坡村赤松茸基地而言,管理失当导致赤松茸大大减产。如赤松茸前期营养生长阶段,在保持相对适宜温度下,基料水分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如水分太多,影响透气性,进而影响菌丝生长发育;水分太少,菌种容易失水导致菌丝不生长或生长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