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珍(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 甘肃 陇南 746000)
硒砂瓜因水分足、口感好及糖分充足,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量。但硒砂瓜对自然气候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集中栽培硒砂瓜的难度较大。如果种植地昼夜温差大,则易影响硒砂瓜的口感和长势,所以,种植人员要考虑应用小拱棚栽种技术进行温湿度调控工作。因小拱棚栽培技术有一定的操作难度,应结合实际种植需求,提前拟订工作计划,并关注人员的种植能力是否符合要求。
目前,比较常见的小拱棚栽培方式有双覆盖、地膜覆盖和单层拱棚三种。三种方式的保温能力排序为:双覆盖>单层拱棚>地膜覆盖。双覆盖方式不受自然气候的影响,不论阴天或晴天,都能通过小拱棚改善田间温湿度情况,因此双覆盖技术的使用率最高,能确保土壤深层结构达到适宜温度,避免硒砂瓜幼苗被冻伤。应用小拱棚栽培硒砂瓜,能提高产量和质量,还能缩短硒砂瓜的成熟周期,错峰上市,提高经济效益。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应用小拱棚栽培技术可以降低杂草的生长率和病虫害问题的发生率。可见,该技术使用效果良好,可在各地推广使用[1]。
因为竹板的韧性好,所以搭建拱棚可采用竹板作为基础材料。为避免拱棚矮小,后期难以展开对硒砂瓜的养护工作应挑选高质量的竹板,并统一竹板的长度和直径,一般直径在4~5 cm,长度为2 m左右。竹板搭设间距以1 m为宜,因为间隔过近会增加工作量和成本,过远则会影响拱棚的稳定性。拱棚框架搭设完成后,就可有序开展地膜覆盖和畦面微膜覆盖工作。
应根据当地的日照时长和种植地所在位置,合理选择朝向。通常以东西向为主,更符合太阳东升西落的规律,从太阳升起就能让拱棚接受光热,并增加拱棚的日照时间,夜间保温效果能得到合理提升。南北朝向的优点是背风朝阳,缺点是会导致小拱棚两侧受热不均,棚内瓜苗的长势存在明显差异。如选择南北朝向,应科学控制瓜苗栽种间距和位置[2]。
为保证田间种植效果良好,应提前松土、整地,保证土壤松软度适宜,以提高种子出苗率。同时结合硒砂瓜对水肥的需求量,科学作畦,一般浇水畦宽50 cm,爬蔓畦宽3~3.6 m,一畦种植2行。
地膜宽度通常在60~150 cm,具体根据畦面宽度调整。地膜不宜过厚,否则瓜苗难以及时破膜,影响后期生长。
2.5.1 定植时间北方地区春季天气比较寒冷,气温不稳定,常出现回寒现象,应避开最后一次强寒流。一般拱棚内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日最低气温不低于5℃,10 cm地温稳定在15℃以上即为安全定植期。定植前一周盖好地膜,扣好拱棚,以提高地温,定植工作最好在当天14:00前结束,以便早扣棚提温,避免夜间冷害。
2.5.2 定植方法首先要将大小苗分棚定植。大苗和小苗在缓苗快慢、发棵速度和坐瓜早晚等方面均差异明显,在管理上也应有所差异,应对大苗、小苗分棚定植。其次是定植密度。通常每畦定植2行,行距80 cm,株距50~60 cm,每667 m2定植1058~1270株[3]。浇定植水时注意要浇小水,浇水过大会引起地温下降,不利于缓苗,一般以能湿透瓜苗所带的土块及定植穴周围的土即可,余苗应带土坨埋在小拱棚内,以作补苗。应提前做好灌排水渠道的挖掘工作,科学控制田间含水量。
为促进缓苗,硒砂瓜瓜苗定植后5~7 d应注意通风。如果晴天中午棚内温度超过35℃时,需通过通风降低棚内温度,以防烧苗。通风口应设在背风面,随着天气变暖由小到大、由少变多,并且应经常变换位置,以保持棚温最高不超过32℃,最低不低于12℃。随着温度的升高,应逐渐加大通风量,放大和增加通风口,延长通风时间。棚内温度过高,瓜苗发生萎蔫时,除进行通风降温外,还可在小拱棚上盖草苫、秸秆等物进行遮阴降温。棚温不可低于5℃,温度偏低时,应在拱棚上加盖一层薄膜或纸被、草苫、秸秆、干草等。春季气温多变,有时撤后还有阴雨或低温,可以重新把棚膜放下,等到果实坐齐后再将棚膜撤除。
2.7.1 整枝理蔓通过整枝可以调节群体结构,控制硒砂瓜生长过旺或过弱,避免影响果实产量、采收时间和品质。整枝多采取两蔓整枝或三蔓整枝方式,实行密植促使子蔓的生长,子蔓伸出后选出2条健壮子蔓,让其生长,其余的修剪;三蔓整枝理蔓的过程,要结合通风进行,在密植情况下,应及时打杈,但过早打杈易伤及主蔓,影响理蔓和压蔓,顺畦相同方向理蔓。当温度上升时,撤去拱棚,及时将瓜蔓引出,均匀排列在瓜田中,在进行压蔓时,采用“A”形树杈固定瓜蔓即可,以防风害[4]。
2.7.2 人工辅助授粉外界气温较低时易导致硒砂瓜坐果率降低,因此在小拱棚双覆盖栽培硒砂瓜开花时,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确保坐果率的提升。这是科学提高硒砂瓜产量的关键环节,要重点关注种植人员是否具备完成人工授粉操作的专业能力,并规范授粉流程。
2.7.3 肥水管理小拱棚双覆盖栽培的硒砂瓜视苗情可进行2~3次补水与追肥,以保证果实的正常生长。硒砂瓜进入团棵期(5叶期),为了迅速伸蔓,每667 m2追生物有机肥10 kg,分穴施入,同时再灌1次小水[5]。在结瓜后期用0.3%磷酸二氢钾以水浸过畦面即可,叶面喷雾,也可喷施一些硒砂瓜素、大丰素、氨基酸等。
2.8.1 病害防治若存在真菌性病害,应以预防为主,如进行土壤深翻处理及种子浸泡、晾晒杀菌等。发病后应根据病害的严重程度,展开病枝、病叶修剪工作[6]。如果危害范围大,应及时将病株拔除,避免影响其他瓜苗的健康生长。同时,病株移除后的坑穴,也要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工作。现阶段应用频率较高的方法即用石灰或50%代森铵400倍液消毒。
2.8.2 虫害防治目前常见的硒砂瓜虫害类型有小地老虎、瓜蛆、黄守瓜等。早期可通过土壤深翻处理,降低虫害发生率。瓜苗发病后优先使用物理防治法,可利用害虫趋光性的特点,使用灯光诱杀。如物理防治效果不理想,则可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浇根诱杀[7]。化学防治效率较高,但要控制使用频率,避免影响瓜苗的绿色生长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