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艺术类院校大学生鲁艺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2022-11-25 00:07
关键词:鲁艺艺术类思政

丁 楠

新媒体时代艺术类院校大学生鲁艺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丁 楠

(沈阳音乐学院 学生处,辽宁 沈阳 110818)

鲁艺精神形成于延安时期,它蕴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想信念精神、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精神和以文艺为武器的战斗精神。在新媒体时代,将鲁艺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鲁艺精神的融合,一方面可以丰富艺术类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课堂育人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更好地宣传鲁艺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鲁艺精神;新媒体;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鲁艺精神是鲁艺师生在近代中国由衰败走向振兴重大历史转折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延安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人民解放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中形成、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崇高革命精神和优秀革命传统。它是文艺人才建设精神家园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艺术类院校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是中国文艺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艺术类院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鲁艺精神的有效融合,将鲁艺精神融入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

一、利用新媒体将鲁艺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新媒体环境下,对艺术类院校大学生传播鲁艺精神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通过新媒体传播鲁艺精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还可以赓续红色血脉。

(一)新媒体是对艺术类院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1]当前,新媒体已成为人民群众活动的一个重要阵地所在,其传播和接受信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当代大学生群体已为“00后”,他们完全是与新媒体交融、发展起来的网生代青年。新媒体已成为青年学生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因此,艺术类院校必须与时俱进、与学生俱进,重视好利用好赋能好这个阵地。因为宣传党的教育政策缺不得新媒体,践行党的教育路线离不了新媒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绕不开新媒体,应对突发舆情事件离不开新媒体,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脱不开新媒体。近年来,艺术类院校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教育、管理工作有了显著成效。各高校能够以新媒体的形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创新,从论坛、博客、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作出回应,及时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对于可能出现的思政热点问题和学生关切,能够及时掌握舆论引导权,阻断有害信息的蔓延,让新媒体变成迸发正能量的阵地,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

(二)鲁艺精神是对艺术类院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

鲁艺精神体现的是鲁艺师生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不卑不亢,用艺术创作唤起广大民众救亡图存的意识,为当时处在战争环境下的军民提供了丰足的精神食粮,很好地发挥了文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抗战取得最终胜利的有力武器[2]。它所包含的是对革命事业的奉献精神,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和以文艺为武器的斗争精神。因此,鲁艺精神是对艺术类院校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宝贵资源,同时也是帮助文艺人才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在互联网模式下,技术生态在变革社会生态的同时,也势必会引发艺术生态的改变,引发有关艺术创作、艺术审美和艺术价值的深刻反思。同时,当代大学生受各种文化的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一些不良思想的出现,对大学生“三观”的正确形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做好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将鲁艺精神融入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能够使他们做到在政治上充满信仰、坚定信念;在思想上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努力拼搏;在工作上尽职尽责、乐于奉献。

二、鲁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作为划时代的传播手段,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当前,新媒体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呈现出互动性、多样性、复杂化、碎片化的特点。这些信息传播特点对艺术类院校大学生鲁艺精神的教育带来了双重影响。

(一)艺术类院校大学生鲁艺精神教育带来的机遇

第一,双向互动性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基本特点。当信息被接受者接受后,接受者可以参与评论、转发和分享,能够将自己的意见及时地反馈给信息的发布者,进而与其产生互动。这种信息传播特点恰恰与艺术类院校学生的思维特点产生了高度的契合。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受专业特点的影响,个人表现欲很强烈,大都善于在各种场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些思维特点决定了运用新媒体的互动性信息传播对其进行鲁艺精神教育是非常适合的。当然,在运用新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鲁艺精神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思维模式,要充分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以及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向其传授鲁艺精神,达到网络育人的效果。

第二,新媒体传播方式发展迅速,多样性的传播方式可以让使用者运用图片、音频、视频、动漫、直播等新媒体传播手段制作吸引力强的作品,受教育者在图文并茂、视听兼备、生动形象的多方位体验中就能接受到信息内容的正确引导。因此,艺术类院校在向学生宣传鲁艺精神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新媒体多样性传播方式的特点,有效提升学生对鲁艺精神关注的效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总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艺术类院校对大学生进行鲁艺精神教育提供了很多契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将新媒体技术巧妙地融入鲁艺精神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方法,加深学生对鲁艺精神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践行鲁艺精神。

(二)艺术类院校大学生鲁艺精神教育带来的挑战

第一,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影响了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学习鲁艺精神的积极性。在当前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若采取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鲁艺精神的内容就难以通过动态、清晰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就难以被调动起来,这就影响了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对鲁艺精神的学习效果。

第二,复杂化的传播内容、碎片化的传播模式影响了艺术类院校大学生鲁艺精神教育的吸收效果。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有些信息没有完全还原真实的历史,体现的价值理念千差万别,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偏执认知。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使得网络环境中的各种价值观信息呈多元化现象,完整的内容被拆散成不同的碎片,导致传播的信息内容不完整。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中开展鲁艺精神教育时,在这类传播模式的影响下,会让学生在认知上出现隐形风险和问题,在认识历史问题上尤为凸显。

三、鲁艺精神与新媒体融合的途径探索

在新媒体的大背景下,面对机遇与挑战的双重影响,艺术类院校必须要坚持与时代发展同步,坚决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通过新媒体对学生进行鲁艺精神的宣传教育,从而扩大鲁艺精神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鲁艺精神教育的实效性。

(一)搭建网络新媒体平台

在新媒体的视角下,要打破传统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育过程中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缺陷,打造现代信息技术赋能的网络新媒体平台,让学生随时随地就能接受到鲁艺精神的教育。为此,艺术类院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着力打造三个平台,让学生在网络互动中学习鲁艺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鲁艺精神。具体表现为:一是建立校园网专题网站。在网站中,建立鲁艺精神专栏,上传鲁艺精神的电子书籍,设置与学生交流互动的留言区,让学生了解鲁艺、学习鲁艺、崇尚鲁艺,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二是设立官方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平台。与校园网专题网站相比较,微博、微信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更为广泛,是新媒体中最具代表性的新媒体互动平台。微博的核心在于信息的发布和分享,微信作为即时通信工具则是着重聊天互动和动态发布,不同的平台但殊途同归成为鲁艺精神传播的有力管道。因此,艺术类院校可以通过微博发布鲁艺故事、传播鲁艺思想,通过微信群建立学生互动交流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借助易班育人平台进一步发掘、弘扬鲁艺精神。易班是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通过易班可以开展“鲁艺风采”“我要学鲁艺”“先锋鲁艺”等主题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发掘身边的鲁艺故事,让鲁艺精神在网络平台中发扬光大。

(二)借助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3]目前,艺术类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多以PPT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接受度不高。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应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养以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年轻的思政课教师,他们往往敢于想、敢于尝试,易于突破传统观念,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因此,要鼓励年轻教师带头将丰富的理论知识与新媒体相结合,打造高质量的思政课堂。在教学内容上,围绕党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一方面,教师可以将鲁艺故事以图片、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态的教学模式下,更好地理解鲁艺精神的内涵,使思政课教学内容更加立体、生动呈现。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在网上进行资料收集,如鲁艺师生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深入前线、敌后方慰问演出,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过程等、以文艺为武器进行战斗的故事,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亲自讲述鲁艺故事,加深学生对鲁艺精神的体会和理解,从而使整个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三)打造“沉浸式”鲁艺精神学习体验

艺术类院校可以借助新兴技术手段,在向学生传播鲁艺精神的同时,也让他们更好地体验鲁艺精神,从而继承和发扬鲁艺精神。如,鲁艺成立初期,在各种物资严重匮乏的情况下,鲁艺人克服各种困难,亲自动手打窑洞,制作乐器,把乐谱记录在简陋的黄皮纸上,在墙报上张贴创作的作品,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唱文艺作品,体现出了鲁艺人不畏艰难困苦、勤劳求实的革命精神品质。因此,学校可以在校园内搭建以鲁艺精神为主题的沉浸式展览,将视频、音频、图文融成一篇观看体验性极强的融媒精品;还可以用VR视频还原真实立体的场景,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角色,通过演绎角色真切感受到鲁艺前辈为党和人民革命事业奉献青春和热血的形象,接受精神洗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鲁艺精神,传承鲁艺精神。

四、结语

鲁艺精神是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艺人才的精神高地,是符合中国精神要求的文艺人才的精神思想源泉,是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进步的不竭动力。用好红色资源,讲好鲁艺故事,传承鲁艺精神,是新时代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推动鲁艺精神教育创新,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给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艺术类院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将鲁艺精神“活”起来,增强鲁艺精神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将红色基因注入艺术学子的心中,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不懈奋斗。

[1]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 (01).

[2] 仇珊华. 鲁艺精神及其当代价值[D].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 2017: 22.

[3] 习近平.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4-09-09(01).

10.15916/j.issn1674-327x.2022.03.028

G641

A

1674-327X (2022)03-0113-03

2022-02-24

丁楠(1981-),女,辽宁沈阳人,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叶景林)

猜你喜欢
鲁艺艺术类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回望鲁艺初心共谋鲁艺学科发展新向度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鲁艺后裔的追求——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刘辉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