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022-11-25 00:07
关键词:心理咨询辅导辅导员

毛 陆

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毛 陆

(辽宁工业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辅导员作为高校开展德育工作、思政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也是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文从一个辅导员的视角对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重要性进行分析,进而对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难点、优势进行总结,最后得出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旨在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良性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途径

成长在信息化时代的“00后”,其自身行为意识受信息网络泛文化影响较为严重,所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高校作为大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辅导员作为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并积极探寻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实施,从而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导员工作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

辅导员的日常工作繁杂,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日常生活等,还要根据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变化,及时调整并实施有效的教育活动和管理工作。辅导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贴近学生、了解学生,要处理各种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其中重要一环。《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除此之外,职业规划也是辅导员的另一主要职责。想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辅导员不仅需要对企业的用人需求有一定的了解,还要对学生的心理现状有一定的把握。当下,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人才的心理健康情况,心理健康是企业选人的标准之一。为了培育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其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适应环境的多方位人才。

(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辅导员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立德树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传统教育思想有时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个性特征,所以强调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应当与时俱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培育中的重视程度。同时,高校还对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促进大学生道德思想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与提升,还要重视学生健全人格、完善心理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是提高思政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在日常工作中,有效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进行教育引导,有利于育人质量的提高。

二、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和优势

(一)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

1. 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冲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辅导员既要完成常规的管理工作,处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要充当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而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角色冲突。日常管理需要辅导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处理和教育,遇到严重的问题还需要向领导和上级部门汇报,必要时还需要告知家长,辅导员不能有任何隐瞒,而是要如实告知;而心理咨询师则不同,不能将咨询者的情况告知他人,也不能录音记录,这是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操守。由于这两种角色之间的冲突,导致学生无法完全坦诚地向辅导员诉说自己内心的想法,进而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成效[1]。

2. 学生的排斥和阻抗。由于辅导员与学生有着频繁的往来互动,所以在进行心理辅导之前,学生就已经对辅导员的角色、为人处世以及性格特征等多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印象,而留下来的印象将决定学生向辅导员敞开心扉的程度。如果学生对辅导员老师的印象不佳,就会抵触甚至抗拒辅导员对其开展心理咨询对话,也可能出现逃避问题、不真实反映问题的情况,从而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阻碍[2]。针对这一问题,首先,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其次,辅导员要善于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增加学生对其工作以及个人的认同和支持。同时更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多关心、关怀学生,从而贴近学生的生活,这将有效减少学生对辅导员心理咨询的阻抗和排斥。

3. 辅导员缺乏心理辅导能力。首先,教育意识无法得到及时转变。辅导员本身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所以在开展教育工作时,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和理念。也正是如此,在面对学生心理问题时,易使其教育意识无法得到及时转变,习惯用教师的身份对学生进行教导,进而导致学生抗拒、排斥,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难以顺利开展。因此,辅导员在进行心理引导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方法,尽量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这样才能真正地帮助到学生,使其心理问题得到有效改善或解决。其次,有的辅导员缺乏心理辅导实战经验。根据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实际心理辅导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辅导员并没有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书,有些辅导员就算有,也并未真正地从事过心理咨询辅导的工作,所以缺乏心理辅导的实战经验。因此,想要扮演好心理咨询师这个角色,不仅辅导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提高自身的心理辅导实战能力,还需要学校各种政策制度的支持,如专业心理咨询培训、参加心理咨询讲座以及心理咨询训练观摩等等。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需要辅导员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心理问题。

(二)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备的优势

1. 社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近年来,社会开展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学校也加大了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这为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3]。首先,高校配备了完善、健全的心理督导网络。学校的心理咨询教师为辅导员心理教育咨询过程提供帮助,使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其次,高校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教学研讨会,促进了辅导员专业化能力的提升,使得辅导员有能力和精力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 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优势。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可以说真正做到了“24365”,也就是24小时,365天。辅导员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随时准备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即使是周末或者假期也是这样和学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样,辅导员和一般的老师比就有了更多的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同时,通过参加学校、学院以及班团活动和各种竞赛、运动会等,对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更进一步来说,许多辅导员就在学生宿舍楼里办公,和学生在生活上的接触更多,了解就相对全面。因此,在学生出现心理困惑时,就更容易掌握最及时的信息,通过寝室成员以及班级同学甚至相关好友,找到问题起因,共同面对,及时处理。年轻辅导员的工作也在年龄跨度上缩减了和学生的差距,所讲所教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3. 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学历、专业优势[4]。现阶段的辅导员绝大多数都是研究生学历,所以在学习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新的技能学习、掌握以及运用都会更加得心应手,在以后的心理健康开展、教育研究中也更容易有所建树。很多辅导员老师都是教育学相关专业毕业的,虽然没有心理学的专门学科优势,但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也有很多关联性,在心理咨询师证书的考取以及心理咨询技能的学习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同时,大多数辅导员能在学习和工作中推己及人,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

4. 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更强。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就是面对自己所带的学生,所以对于学生生源的地理分布、专业组成、家庭情况以及性格特点等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因此,在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或者困惑时就有更多的材料支撑,可以更好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辅导员在解决心理问题的时候,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生长环境和成长经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同样的问题,不同学生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这就对辅导员与学生的熟悉程度有比较高的要求。有的放矢,才能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朋辈心理辅导

朋辈心理辅导是从朋辈辅导衍生出来的概念,是指年龄相仿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5]。它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辅导的帮助活动[6]。辅导员工作经验发现,很多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或者遇到一些困难时,他们会找年龄相当者寻求帮助和倾诉,这说明朋辈心理辅导的途径是可行且有效的。辅导员要想有效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和培养适合进行朋辈心理辅导的学生,以朋友和家长的身份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以此将朋辈心理辅导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二)非咨询式心理健康辅导

非咨询式心理健康辅导是指教师力所能及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引导,而不使用常规心理咨询形式使学生能够顺利走出心理困境的心理辅导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避免辅导员因角色冲突而无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弊端。因此,辅导员要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非咨询途径,具体做法:首先,辅导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心理咨询经验和所学的心理知识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辨别,分清学生属于哪一种心理问题,进而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是从寝室同学、家长那里了解更多的情况,还是直接找到当事人了解情况。其次,辅导员要抛弃劝说者、教导者的身份,而是作为一个聆听者、倾听者的角色与学生进行交谈。这样才会让学生不带有情感阻抗地与辅导员讲述自己的问题和困难。在此过程中,辅导员需要采取适当的心理咨询技巧,如在学生面前进行适当的自我暴露,讲述自己也存在过类似的问题,后面自己又是如何克服的;再或者,在学生倾诉时,表现出一定的共情以及其他适当的情感。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主动且毫无保留地诉说自己遇到的问题,还能迅速找到问题关键,从而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提高心理健康工作开展的效率。例如,在进行评优评奖时,学生可能会担心辅导员对其实际状况“另眼相待”,所以拒绝或者抵抗辅导员的咨询过程。针对这种情况,辅导员可以通过日常谈心谈话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谈。普通的聊家常这样的方式就能起到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帮助效果。

(三)辅导员分工实施心理辅导

1. 校内辅导员队伍的分工。目前,很多高校都对辅导员进行了分模块培训,让辅导员在原有的专业基础之上选择相应的深造方向,分别为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两个模块。这使得校内辅导员队伍有较为稳定的分工状态。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辅导员只需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应方向的心理辅导服务,就能够实现校内辅导员队伍的分工心理辅导。这一心理辅导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对自己辅导员心理咨询的阻抗情绪,使得学生可以找其他对口辅导员进行咨询。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辅导员也可以遇到更多不同的心理问题学生,进而获得丰富的心理辅导实战经验。

2. 辅导员与在校兼职心理咨询教师之间的分工。部分高校会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兼职教师,负责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在固定的时间为全校师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这给辅导员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巨大便利。因此,辅导员与在校兼职心理咨询教师进行密切的联系和分工合作非常重要。首先,辅导员可以通过在校兼职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获得更多专业的心理咨询技能和方法,以此应用到日常的心理辅导中。其次,可以将辅导员无法解决的心理存在困惑的学生引导到兼职心理咨询教师那里进行咨询,确保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四)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发挥微信、QQ等网络平台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在微信、QQ等网络平台中,师生之间具有平等的关系。辅导员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心理健康信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事物;辅导员可以通过撰写生活感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辅导员借助评论功能,创造一种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辅导员与学生即时聊天,更能自由交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以此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加彼此的理解和沟通,提升现实生活中的师生关系融洽度[7]。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学科,同样也是一门科学。我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8],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和乐观的心理暗示。

(五)日常授课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许多高校都有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主要目的是普及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辅导员要积极学习相关的心理辅导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授课能力和水平。例如,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辅导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育游戏、情境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向学生渗透心理学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理论基础。这样,当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借助学到的心理学知识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授课的途径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对辅导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都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辅导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和服务。

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体制机制的保障

(一)做好大、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衔接

现在的心理健康排查或问卷调查更多的时候都是在尽可能地减小对当事人的影响,跟其他同学的单向沟通也是秉持保密的原则。很多心理异常的学生还出现排斥的情绪,这样来看中小学阶段以及高中阶段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心理学知识的匮乏是多么严重。我们倡导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学生整个在校成长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做一个合理的衔接,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健康发展是大有助益的。

(二)做好心理档案的创建和传递

很多在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异常情况其实都是从高中甚至是初中就有的情况,但是在刚到大学阶段表现不明显甚至不被发现,贻误了很多宝贵的治疗时间。如果从中小学阶段就建立完善的心理档案,并且在保证数据真实的情况下,可以随着学生的升学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的学习生活中,那么高校的辅导员老师和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就可以获得更多的一手资料,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从而更好地为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难题。

(三)建立健全诚信鼓励机制,让学生和家长敢于说真话

很多学生知道自己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但是自己不敢说或者是羞于启齿。有的家长也告诉孩子不能告诉老师,大学就是一个新的开始,让大家重新认识你。带着这样负担的学生承受着比原来更大的压力,还需要故意隐藏自己的情绪和过往病史。这样的情况往往事与愿违,并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反而会使病情加重。在发现问题的初期与家长建立联系的时候,也会有家长选择逃避,没有将学生的真实情况和老师讲清楚。学校可以将诚信鼓励机制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做有效的链接,同时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所有的学生和家长知道,我们学校、老师是和学生、家长在一起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更好的人。

(四)建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能将重点全部放在学校,更要关注家庭。很多的时候,我们给学生上课,讲面对什么样的事情应该如何处理,怎么样去面对等等。但是,很多时候学生不能按照我们设想进行操作的大多数原因都来自家庭。例如,学生有学业问题不敢和家里说,就是怕说了得到的都是责骂,有的甚至是打骂,家长的立足点此时便与学生对立起来。因此,社区、村镇等基层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会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推手。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辅导员、学校、家庭还有社会的相互配合才能顺利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停留在人生的某一阶段,而是伴随着学生的一生。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会在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逐步体现,并发挥重要作用。

[1] 徐晓沄.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27(1): 3.

[2] 田甜, 张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J]. 卷宗, 2018 (8): 163.

[3] 邱波.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贯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J].中国科技财富, 2010(4): 1.

[4] 张艺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员的优势及意义[J].山西青年, 2019(19): 1.

[5] 卢泓文. 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研究——以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D].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19.

[6] 刘欣雨. 高校朋辈心理互助体系的构建探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28): 2.

[7] 刘奂婷, 陈曦. 辅导员利用微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 青年与社会, 2014(16): 157-157.

[8] 吴豪伟, 于成文, 刘希汉. 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模式的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12): 36-38.

10.15916/j.issn1674-327x.2022.03.025

G641

B

1674-327X (2022)03-0103-04

2021-11-19

毛陆(1986-),女,辽宁锦州人,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付春玲)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辅导辅导员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心理咨询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