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娃
(甘肃省兰州第十九中学,甘肃 兰州)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深入推广,我国的教育行业也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在小学体育课程中也诞生了更多新型教育策略。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帮助小学体育教师更好地了解体育课程,掌握课程开展的重难点内容,并应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知识,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思维导图可以将体育课程开展的主题放到课堂的中心位置,可以优化与完善学生的体育知识框架,利于学生牢牢掌握体育课程开展中的关键点,促使学生增强自身体育技能与身体素质。
20 世纪60 年代,英国的一名教授为了对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更好的理解与记忆,通过不断地深入探究,设计出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将知识、技能的关键词作为中心点,通过一系列放射性的线条,从中心点引出更多支点。点与中心点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而发散出的支点又为下一个支点的中心词。在不断发散中心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进行思考,更注重思维与人脑之间存在的关系。思维导图在应用过程中会经常使用到脑科、心理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将复杂、繁琐的问题直观化、形象化、可视化地呈现出来,利于学习与教学质量的提升。现如今,思维导图已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思维导图可以利用图形工具充分激发学生的机能,更好地促使学生记忆、阅读与思维能力的均衡发展,具有实用性、高效性、稳定性等特征。因此将其应用于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课堂的丰富程度与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性,还可以使体育教师调整自身教学思路,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思维导图具有图文并茂的特征,如同一把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学习和如何思考的技能。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往往会将关键词置于中心位置,而后再使用图画或线条对分支进行扩散,分支扩散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逐渐分散的过程。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更利于学生牢牢掌握知识全局与知识框架。学生还可以通过对分支数量的不断完善,掌握知识细节。在体育教学中,思维导图具有思考、记忆以及学习等功效。体育课程与其他文化课程不同,具有极强的技能性,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则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技术要领,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以及效率。同时,思维导图还可以充分挖掘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只有学生自身具有学习热情与欲望,才会不断地发展其个性。虽然体育课程的学习以技能为主,但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极为重要。很多学生在听从体育教师讲解理论知识时,极容易出现注意力涣散的情况,认为体育课程理论毫不重要。面对此种现象,体育教师就可以在理论知识讲解中应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更明确、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思维导图中的内容进行预习,而后让学生在课上自行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疑惑时,就可以将此处标记出来,在课堂中让教师为其进行解决,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加快课程教学进度,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利于学生学习能力与水平的提升。
思维导图可以将学习关键词语、颜色、图像、文字等建立联系,充分利用学生左右脑机能,帮助学生掌握思维、记忆之间的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点进行串联。学生在利用思维导图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亲身经历知识的应用、获取以及问题的解决等过程。具有良好的学习体验,可以深入挖掘学生对科学知识探究的欲望。在体育课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亲身实践,并培养学生善于质疑、努力求真的积极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体育知识进行创新与探索的欲望。同时思维导图的应用还有利于学生通过较简单的探究活动,亲身体会成功的愉悦感,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与体育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深入探究、仔细观察、善于提问的良好品质。
小学时期的学生年龄较小,模仿欲望强烈,且认知水平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具有强大的知识接受能力。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教师只为学生在课堂上准备笔与纸即可,让学生凭借绘画与想象能力,就可动手完成一幅思维导图。所以思维导图不仅具有操作简便的特征,还可以深入挖掘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兴趣,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学生在思维导图绘画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小学时期也是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重要阶段,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教会学生快速掌握体育技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更科学地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还有利于体育教师提高研究水平,可以强化教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掌握与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师将育人与教学知识进行结合,保证体育课程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输出课程知识点。在体育活动中打造良好的师生、生生互动平台,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凸显体育活动的趣味,培养学生良好的终身运动意识。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体育教师可以优化完善自身教学理念与教育模式,联系教材内容、教学策略与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
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教师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与策略。为了促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体育理论基础,牢牢掌握体育技能,体育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以自主创新的方式推动学生融入课堂体育活动中,并对现有体育课程知识点进行总结,深化与拓展体育知识,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体育学习中的重难点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学习的正确技巧,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在日常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绘制教学知识点,在导图中为学生勾画需要掌握的重难点,并选用合理、科学的方式给学生讲解。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可以将各个体育动作进行肢解与拆分,对单独的动作知识要点进行讲解,并要着重讲解前后两个动作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更易于学生掌握技术要领,帮助学生深入掌握体育知识。例如,当体育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解“足球”课程知识点时,需要着重对传球、运球等各个脚法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知识的引导下牢牢掌握正脚背踢球、脚内侧踢球等技术要领。在此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进行讲解,可以促使学生在脑海中对踢球技巧产生更深入的认知。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对足球踢球动作进行合理划分,便于学生在真正实践过程中牢牢掌握动作技巧。
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寻找问题、探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利用体育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生较年幼,体育教材中很多规律、概念或者原理学习起来较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此类知识点设计成为让学生创造、发现的过程,在其中合理地穿插部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专题活动。例如,当小学体育教师讲解“双手向前投掷实心球”课程时,教材中提及实心球投掷的远度往往取决于学生在投掷过程中的爆发力与肌肉的力量、器械的出手速度、高度以及角度等。其动作要领为:双脚前后站立、双手在头上后方持球,动作要点为投掷时双臂用力、双脚用力蹬地。此部分知识点较长,若教师在课堂中仅仅使用苍白的语言对学生讲解,学生将难以记住动作要领与方法,仅仅会有一个笼统的概念,忽视了其中动作之间的联系,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做出第一步、忘记第二步的情况,致使练习过程频繁出现错误。为了避免此种情况,教师就可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将实心球投掷远度作为思维导图中心点,上一级分支为身体爆发力与投掷出手情况,并带领学生一同对思维导图的分支逐渐完善。通过思维导图开展教学,可以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具体化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有效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课程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保证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还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与创新意识。
小学体育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时,需要让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创新、创作,根据学生的思维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日常教学工作,促使学生在课堂中依照自身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理解,绘制带有个性化的思维导图。在对同一体育教学主题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思维习惯与体育知识逻辑,因此绘制而成的思维导图具有极大差别。让学生亲手绘制与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具有极大的不同,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教师可以将学生绘制成的不同的思维导图在课堂中进行讲解与展示,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掌握知识点。同时学生动手绘制思维导图还可以培养其仔细观察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在课后积极进行自我反思。在将掌握的体育知识或技能绘制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知识进行再次梳理与迁移,可以有效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欲望。
小学体育教师带着多个班级,这就导致很多教师无法认识全部学生,最多只与班长、体育委员以及体育成绩出众的学生相识,这将导致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与兴趣爱好并不了解,无法帮助教师开展针对性教学。因此,体育教师在上课前可以为学生进行简单体育测试,了解学生各项身体信息,而后将此类信息整合成思维导图。从体力、耐力、兴趣爱好、韧性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分类,为后续体育课程教学奠定良好基础。虽然凭借思维导图教师已经可以对学生有基础了解,但仍然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学生的身体潜能,并对思维导图进行不断完善与补充。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教师应对学生开展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强、弱项开展分组教学。思维导图第一级应是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弱项,而后教师从旁进行批注。为了利于观察,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制作成树状图,最终呈现出来的树图形就是由中心点向四周发散,枝干不断进行延伸,形成一个小的思维导图。一般情况下,体育教师需要对部分学生指导一段时间后,方可看到因材施教策略的效果。例如,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日常的测试以及仔细观察,发现部分女生体能十分优异,身体素质良好,但往往是在测试坐位体前屈时成绩较差,双手无法触及脚尖。此时体育教师就可以将此类女生划分为一个小组,让其开展柔韧度训练。通常情况下,柔韧度训练有两种方式,一种为静力拉伸,即学生缓慢地将肌肉拉伸到酸痛位置,并保持6~8秒,而后重复进行;另一种为动力性拉伸,此种拉伸方法幅度较大,学生需要重复同一个动作,但应避免用力过猛。体育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开展几个预备动作,然后正式开始柔韧度练习。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旁进行科学指引,避免学生出现拉伤的情况。同时,体育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训练情况,对训练强度以及训练方案进行针对化的调整,并在思维导图中写上训练方案的调整过程,更利于后续对学生的进步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录。通过理论加实践的讲解,再加上思维导图的辅助,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体育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参加到体育训练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行发现并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牢牢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一种新型策略。其主要是让学生在带有问题的情境中,利用教师或教材中给予的材料信息,对问题进行收集、分析、处理,采用独立研究、合作探讨或者科学探索等方式,利用思维导图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得出正确结论。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础体育技能,培养学生具有终身运动意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思维导图的应用必须致力于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意识与水平以及体育兴趣爱好的培养,其不能仅仅局限于体育理论知识或资料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上,而是更强调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将体育技能或练习手段,进行知识点的迁移与创新,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