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质量控制中工作质量评价的量化指标分析

2022-11-24 10:48潘昆PANKun陈春武CHENChunwu贺隆元HELongyuan龚傲龙GONGAolong
价值工程 2022年31期
关键词:工程设计分级特性

潘昆PAN Kun;陈春武CHEN Chun-wu;贺隆元HE Long-yuan;龚傲龙GONG Ao-long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调查规划院,昆明 650031)

0 引言

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设计产品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质量,甚至影响到项目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故重视和加强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十分重要[1]。设计质量控制应贯穿于设计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其控制的对象是设计过程。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质量包括两个方面:①产品质量;②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工作质量。其中产品质量是核心,工作质量是设计质量的保障[2],两者在设计质量形成过程中虽相互存在交叉,但以工作质量为纲,纲举才能目张。因此,对设计工作质量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2]。本文所关注的质量,重点在设计过程中的工作质量。

产品(包括工程设计文件)质量具有显性特征[2]。工程设计文件的质量,主要依据其质量特性是否满足需要来衡量[3]。对任何产品(包括工程设计文件)的质量好坏进行评价可通过评分定量鉴定,也可通过定性判定[4]。

长期以来,对工作质量的控制及评价,尤其是进行量化评价是设计单位关注的热点,也是解决的难点。在以往的工作实践中,一般来说,多是以人为核心从主观方面入手,采取强化责任意识、抓好管理中关键环节、认真贯彻质量保障体系等措施,并依据设计成果总体质量评定结果,间接反映工作质量的优劣。这种方式存在较大的主观性。这对设计管理,特别是目标管理带来相当程度的制约。若没有科学、系统的质量目标管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量化评价将难以真正实现[5]。而设计管理恰恰需要解释性的定性研究与推论性的定量研究有机结合,才能有效、科学地管理设计资源和设计活动。然而统计结果反映出,目前在设计管理领域中,设计管理仍侧重于运用定性研究的相关方法,纵向理解研究对象的特质,依据经验材料管理研究对象[6]。但要实现以量化方式客观评价工作质量的确存在困难。因为工作质量具有隐形特征,它所反映的是设计单位的设计工作协同能力、资源的调配能力和对设计工作的日常管理能力[2],以及设计人员对产品质量形成的有效干预能力。似乎无形无相,却又真实客观存在着,支配着产品质量的形成和左右着质量的优劣。如何破局,有效实现对工作质量进行客观量化评价,并逐步实现“以人为核心”向“以数据为核心”的转变[7],以及“以经验做判断”向“以指标做判断”的转变,创建工作质量评价的量化分级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工程设计质量评定简述

1.1 工程设计质量评定标准现状

20世纪末,国内有关单位曾开展了设计文件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工作。1995年3月,建设部为了统一工程设计文件质量评价标准,颁布了《工程设计文件质量特性和质量评定——指南》。全国电力等近30个行业也按照建设部的要求分别编制了本行业工程设计文件质量特性和质量评定实施细则。实施细则大部分采用针对质量特性的定性评定法,少部分行业采用定量方法,当时水利水电行业采用的是定性评定方法,在一定时期内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未能解决客观评定的需求[8]。根据发展的需要,一些行业以及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相继颁布实施了关于工程设计质量评定标准。从十多年的实践来看。这些细则、标准的实施对提高工程设计文件质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促进了设计文件质量评定标准体系的发展[9]。随着当前对设计成果质量评定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更能体现量化和客观,分别建立定性评定和定量评定指标体系和评定方法(模型)[8],就显得尤为迫切了。

1.2 工程设计质量定量评定研究情况

定性评定方法基本上延续了我国以往专家审查的做法,定量评定则需要对设计成果的细节进行分析,与相关设计标准进行比对,层层推进,最终形成对整个设计成果的判断。因而这一评定方法略显麻烦,但减少了人为因素[8]。因此,长期以来,对工程设计质量进行量化评价是设计单位关注的热点,也是解决的难点。一些文献也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刘辉[8]提出的客观确定权重,是定量评定结果是否客观真实的关键。基于此,综合了各个专业且不同层面专家的意见确定权重值,并由初设报告的17个主要章组成17×17阶的判断矩阵,依据计算结果,对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成果质量进行评定;

王萍[4]将设计文件的质量和技术特性分解为若干项基本评价指标,同时,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数,并考虑强制性条文系数(不满足强条时一票否决),再加上评价专家权重数及评价专家人数,将这些作为计算参数,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依据计算结果对设计文件质量作出总体评定。

另外,水利部颁布实施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评定标准(SL521-2013)》,采用定量评定方法,设计报告的质量评定得分F≥80分,评定为合格;60分≤F<80分,评定为基本合格;F<60分,评定为不合格[10]。

1.3 工程设计质量评定要求及流程

1.3.1 评审工作要求

提交给用户的设计文件都必须经过质量评定。质量评定的主要方式是设计评审,条件允许且必要时还应采用其他设计验证的方法[3]。

1.3.2 评审工作流程

设计单位内部三级校审典型的主要流程为:校(复)核→形成记录单→设计修改完善→验证符合→审核→形成记录单→修改完善→验证符合→审查(审定)→形成记录单→修改完善→验证符合→颁发合格单、出版。

外部专家评审典型的主要流程为:评审主管机构→专家组集中或会议评审→听取设计汇报→专家组依据质量评定标准体系进行评审→形成专家(组)评审意见。评审意见通常存在三种结论:一是通过(含原则性通过);二是修改后通过;三是不通过。

1.4 设计质量评定结果对工作质量评价的指导性分析

①当设计质量评定为不合格品时,相应的工作质量也是不合格的。这属于解释性的定性评价结果。

②依据设计质量评定结果逆向推论,去定量评价工作质量,会因设计质量待评定项过多、涉及参数过多、边界条件多,导致难度很大。

③对工作质量的评价,更关注设计过程中产生设计质量问题的因素、环节以及偏离的程度。由于设计质量评定结果不能量化的对这些要素的偏离程度给出评价,也就难以对设计人员作出质量目标考核,设计质量也无法与绩效考核挂钩,而进行目标考核对于设计单位目标管理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完善这些具有明确指向性指标,是落实目标责任制和实现质量持续改进的关键环节,也是提升工作质量水平的着力点。

基于以上所述,作为设计质量的保障,工作质量是纲,纲举才能目张,加强设计工作质量的控制和量化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2 创建设计工作质量评价量化指标的意义

①量化分级指标能客观反映设计质量对满足工程建设“质量要求”的符合程度,以及质量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质量特性,进而体现对设计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和量化水平,消除人为的主观性和经验性。

②量化分级指标是强化质量意识和落实质量责任的重要抓手。量化指标能客观反映出设计质量的偏离程度,也就能客观的评价设计者在设计中存在的责任轻重,为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提供依据,避免那种只有等设计图纸上的质量问题潜伏到实施阶段,酿成质量事故后才启动责任追究制度的被动局面,真正做到抓早、抓小,达到以儆效尤的效果。

③量化分级指标是质量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也是健全激励机制的重要依据。当缺少量化分级指标时,要客观量化评价设计质量水平是存在困难的。建设工程设计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与其他如机械、加工制造等行业,不完全存在可比性,不能因尺寸、重量、含量等等超出允许值即判定不合格[8]。对于设计中存在非控制性坐标、标高或尺寸等,又如非关键性材料或设备选择不合理等错误,不能简单判定为不合格而去按不合格品处理。因此,通过量化分级指标,对设计质量水平作出客观评价,将评价结果融入绩效考核中,完善质量奖惩制度,完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考核办法,实现质量与产值、绩效、评优及晋级等挂钩,是保证管理体系有效实施的重要措施[1]。

3 工程设计文件质量特性

工程设计文件是工程设计单位的产品,建设工程的质量首先决定于设计文件的质量。设计单位首先要关心的应当是设计文件质量,提交用户的设计文件应;①满足恰当规定的需要、用途或目的;②满足用户的期望;③符合适用的标准和规范;④符合社会要求;⑤及时地提供。

为了满足上述这些需要,应对每一个建设工程的设计文件规定“质量要求”,将需要用一组定量的或定性的要求来表达,以使其能实现和检查。定量的或定性的要求则应转化为各种质量特性。

质量特性是识别或区分产品质量的重要属性。工程设计文件的质量,应主要依据其质量特性是否满足需要来衡量[3]。

结合工程设计中的实际情况,本文对《工程设计文件质量特性和质量评定——指南》所给出的七项质量特性做了归纳总结,详见表1。

表1 工程设计文件质量特性一览表

4 设计质量问题分类及赋分

4.1 设计质量问题类别分析

由于人的因素以及工法、技术等存在差异,在设计过程中,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设计质量的形成。毋庸讳言,只要存在工程设计的活动过程,就会有设计质量问题的产生,问题的多与少、轻与重,能较为直观的对比印证工作质量的好与坏。质量特性是识别或区分产品质量的重要属性。工程设计文件的质量,应主要依据其质量特性是否满足需要来衡量[3]。根据质量问题的外在表现所反映出的质量特性,可以将设计质量问题作出分类。其中,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质量特性,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的成败。对涉及重要质量特性,存在极大风险的,诸如“设计中未执行项目主管部门已批复的技术经济指标,且不能提供依据的”、“设计漏项,且在技术或安全或投资存在严重缺失的”等此类问题,划分为一种分类。对那些存在部分偏离或差异、不会产生较大风险和后果的质量问题,可以划分为一种分类。详见“工程设计质量问题分类及赋分表”(表2)。

4.2 设计质量赋分值分析

在设计质量控制中,设计评审验证的实质就是查验设计文件是否满足工程建设“质量要求”,满足则为合格产品,偏离则为不合格产品,与之对应的是相对质量评定。相对质量是工程设计文件在“优良程度”或“比较”意义上,按排列顺序确定的[3],也就是创优评定。创优是加分,评审验证中的偏离是减分。因此两者具有数轴的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将“合格”设定为原点,即0点,原点向右的正方向表示创优判定的增值效果(创优不在本文探讨的范围,所以将“合格”设定为原点,即0点);原点向左的负方向表示评审验证判定的偏离程度(贬值降效),并以负分数值表示偏离程度大小,形成小于等于“0”到大于等于“某数值”的闭区间,因此,推论出这个“某数值”就尤为重要。而我们已知,强制性条文是底线,设计中不可逾越,是最为严重的偏离,因此,将违反强调作为最极限偏离程度的数学意义赋予“某数值”,并设定赋分值为-100;其余偏离或缺失其他质量特性的质量问题根据其对质量形成的影响程度沿数轴向左递减排序后,在原点(0点)与-100分区间内插求得,其数值偏离0点(合格点)越远,距离符合质量要求也就越远,对质量形成影响就越大。

4.3 工程设计质量问题分类及赋分表(见表2)

表2 工程设计质量问题分类及赋分表

5 设计工作质量评价的量化分级指标

5.1 设计工作质量评价的量化指标创建思路

忽略体现设计单位对质量形成的支配能力因素,在设计质量控制中重点评价设计人员在质量形成过程中的作为能力及成效,即以人的因素为重点考量对象,其实质是设计人员的工作结果也即设计质量处于何种水平状态,对设计质量水平不再是定性解释,而是去做客观定量的评价。具体的是以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作业质量问题相较质量控制要求的偏离程度(犯错程度),定量的区分出工作质量的优劣。这种简化并不影响评价效果,事实上,无论是目标责任管理还是绩效考核,都需要落实到人头,责任到人。

5.2 设计工作质量量化评价分级指标

在进行设计质量评定时,对划分质量等级,需要从两个层面去考量:一是从满足工程建设“质量要求”的层面,向用户提交的设计成果都必须是完全的合格品,即使是瑕疵问题,也应最大限度的予以消除,所以,在此层面考量,设计文件质量等级只能是合格品;二是从质量目标考核的层面,依据不同的履职成效来对设计人员的工作质量作出客观的评价,并按照质量问题的轻重程度划分责任大小。基于此,在设计质量控制和评价中,有必要对设计质量评定等级作出细化,而不是简单的分为合格与不合格。因此,本文根据量化评价赋分范围,将质量问题等级分为五级:无质量问题、瑕疵(轻微)问题、一般问题、较严重问题、严重问题;对应的设计工作质量评价分级为四级五等,即:零级、一级a、一级b、二级、三级,相应的质量评定分为合格品、基本合格品、不合格品;当然,基于质量目标考核的层面而细化了质量等级,并不意味着评定为基本合格品也可以向用户提交,最终向用户提交的设计成果必须是完全的合格品。

设计工作质量量化评价分级指标详见表3。

表3 设计工作质量量化评价分级指标表

5.3 量化评价分级指标的几点说明

①文中所阐述的质量问题,是基于在对设计质量评价中设定质量问题仅停留在纸面上。而实际上对于一些外在 表现就很严重的问题,以“质量问题”来定性,其严重程度是不够的。比如,对于Ⅰ、Ⅱ类中有的质量问题,若遗留到工程实施后才暴露,其导致的后果,就可以定性为质量事故了,甚至可能是重大事故。正因为如此,我们期望的是最大限度将质量问题泯灭在设计阶段,不让问题演变为事故,抓早、抓小就是设计质量控制的核心要求。

②评价中赋分值是运用数轴原理,基于工程质量特性,对设计质量问题做了分类研究基础上,依据强制性条文一票否决权重的设定,再对其余质量问题外在表现所反映出的质量特性进行比较,按其对质量形成的影响程度轻重逐次排序,并内插求得其余质量问题的赋分值。因此,赋分值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性,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完善,使得指标更加合理。而且,不同的设计单位,存在不同的质量分解目标、不同的管理方式、不同的组织结构以及不同的经营理念等差异,赋分表中数值,也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灵活优化调整。

③量化分级指标能直观反映出其实质内涵,适用性、可操作性、可拓展性强,可根据不同行业工程建设的特性补充归纳质量问题分类,拓展指标以扩大指标体系适应范围。

④在实际工作中,会存在一种现象,一些设计人员或因粗枝大叶、或因责任心欠缺,经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设计文件中充斥着不少第Ⅲ、第Ⅳ类问题。通过量化评价,累积计分,量变到质变,就可客观量化判定是属于一般问题还是较严重问题,亦或是严重问题,结合绩效考核,这种现象也就有望减少或消失。

6 基于量化分级指标的评价工作流程

在校审过程中,将校审出的质量问题,对照“工程设计质量问题分类及赋分表”进行赋分。三级校审完成,在设计成果均按照校审意见修改完善,并通过验证后,设计文件完成了设计质量过程控制流程,转入设计质量量化评价流程。首先,依据“工程设计质量评定及工作质量评价量化分级指标表”,进行量化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设计工作质量目标考核依据。其次,审核或审定签发“合格通知单”,同意装订、发送。基于量化分级指标的评价工作流程详见图1。

7 结论

①从“基于量化分级指标的评价工作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是在设计单位内部评审环节的三级校审工作流程中融入了量化指标,解决了以往工作质量无法定量的难题,从而实现以定量的方式对工作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另一方面,量化指标不仅适用于设计人员,也适用于校审人员。依据校审工作职责,三级各有职责范围,若校审工作不到位,所遗留问题依据量化指标作出客观评价。当然,对审定的评价需在外部评审后再予以评定。

②将质量问题归纳分类,对于设计人员和校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设计人员在明确了各类问题的外在表现,在设计过程中就可尽量规避此类问题的出现;校审人员对照岗位职责,重点关注需要把控的问题。相对而言,对于审定及审核人员,需要重点把控第Ⅰ、Ⅱ类问题,确保设计不出现颠覆性的情况;复核人员重点把控第Ⅱ、Ⅲ类问题,确保设计顺利落地实施;校对人员重点关注第Ⅲ、Ⅳ类问题。

③以量化分级评价指标为目标考核提供依据,体现目标考核的客观性,有效落实质量责任制,完善奖惩机制,实现激励和惩处并重,以此强化设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为设计单位的技术质量水平的提升奠定牢靠基础。

猜你喜欢
工程设计分级特性
BIM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进一步凸显定制安装特性的优势 Integra DRX-5.2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铜阳极泥中碲回收工程设计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EDA技术创新演化与工程设计应用
推行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的必要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