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理念下的综合性学习单元高质量作业设计
——以五下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为例

2022-11-24 03:14杨红梅
江苏教育 2022年73期
关键词:构字字谜资料

方 彬 杨红梅

综合性学习是统编语文教材的特殊编排。第一学段的综合性学习随课文隐性编排,渗透在日常语文学习中;第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与单元学习融合在一起,属于单元学习的一部分;第三学段的综合性学习单独编排,是独立的学习单元。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三个学段“梳理与探究”的要求,统编语文教材的综合性学习编排很好地体现了内容与目标的进阶与发展。第二、三学段的综合性学习单元通常需要持续两周的学习,且应借助任务驱动等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而综合性学习单元的作业,既可以用来检测单元目标的达成度,也可用于指导学生后续的学习。

“融”在《古代汉语词典》中的主要解释有以下几种:一为融化,消溶;二为融合,融会;三为流通;四为长远,长久;五为和乐,恬适。以教育学视角理解“融”,一为打破壁垒,实现知识、能力、经验的“流通”,相互连接;二为融合相关,实现为目标达成而建立的资源融合,形成合力;三为长远发展,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融汇,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此文以五下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为例,探讨“融”理念下的综合性学习单元高质量作业设计。

一、“融”经验,连接已知与未知,搭建知识能力结构

“融”经验应基于已有经验,连接未知经验,让经验“流通”起来,以建立新的经验。

1.关联认知经验,清晰构字方式

《有趣的形声字》是本单元第一板块“汉字真有趣”篇幅最长的阅读材料,介绍了形声字的构字方式。对比第一题、第二题两项作业(见图1),便可发现高质量作业的设计特点。

第一题作业设计是对阅读材料信息提取能力的简单训练,对于汉字构字方式的认知并未起到巩固与拓展的作用,未能满足学生对形声字构字方式及其他构字方式的进一步认知的学习需求。

第二题作业设计关联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又勾连了本单元第二板块“汉字字体演变”的阅读经验,让学生在作业中基于经验的挑战,形成新经验。该作业涉及三个层级:先是“看一看”“猜一猜”,让学生感受字体演变及猜字的乐趣。然后“说一说想法”,引导学生勾连形声字的已有认知经验,“红”左边形旁是“纟”,意为染丝帛,右边声旁是个“工”,猜出“红”字;“楼”左边形旁“木”,意为架木为楼,右边声旁是“娄”,猜出“楼”字;“梦”是会意字,图中右边有相关会意字构字方式的提示,是对教材阅读材料的补充。最后“写下来”,意在强化学生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

(图1)

认知经验是学习的起点,“融”理念有助于五年级学生充分关联近五千个汉字的识字经验、本单元材料的阅读经验、作业材料的阅读经验以及个体已有经验,使其在作业中形成汉字构字方式的整体认知结构。这一设计思路具体表现为:其一,“红楼”二字的演变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其二,“红楼”二字是典型的形声字,学生联系《有趣的形声字》阅读经验,理解“红楼”二字的形旁和声旁,是对教材阅读材料的补充与延展;其三,教材只提供了形声字的阅读材料,缺失会意字及其他构字方式的阅读材料,而第二题作业提示了由三个独体汉字组成会意字“梦”的构字方法。此外,第二题选择的三个汉字,也体现了跨单元的学习意识。《红楼春趣》是上单元“名著欣赏”的略读课文,选自《红楼梦》。同时,《红楼梦》也是“快乐读书吧”推荐的阅读书目,这就很好地体现了单元学习内容的延续性及单元学习之间的关联性。

可见,高质量的作业设计应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有效唤醒其学习期待,让学习在作业中真实发生。这就呼应了新课标第三学段“识字与写字”中提出的“感受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体会汉字蕴含的智慧,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的要求。

2.激活生活经验,促进能力迁移

《字谜七则》是本单元“汉字真有趣”中的首篇阅读材料,七则字谜充满趣味,且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猜字谜的兴趣。本单元“活动建议”要求引导学生搜集字谜,在班级中开展“猜字谜”活动。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猜”的机会,但学生很难通过“猜”,清楚字谜的创作及解字谜的方法。热闹地“猜”可能有助于学生积累猜字谜的经验,感受游戏的乐趣,但更重要的是使其掌握“猜字谜”的方法。

第三题作业(见图2)基于《字谜七则》看图猜字谜的经验便可完成,但未体现作业提升与发展的功能。学生获得的猜字能力仅限于看图猜字,是经验的重复,而不是能力的迁移。教材中的《字谜七则》呈现了三种字谜创作的方式,分别以一句话、一幅画、一个故事作为谜面。而第四题作业(见图2)巧妙设计了四则灯谜,以中国传统的“灯谜”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彰显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从作业设计的开放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留白“空”灯笼,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自由创作,如可以是谜面内容的创新,可以是谜面形式的创新,可以是图文并茂的混合式谜面,也可以是二维码扫码听音的谜面等。

高质量的作业,应蕴含知识拓展、方法提炼以及迁移运用。学生在完成高质量作业的过程中,其碎片化的知识及能力才有可能逐渐结构化,“减负增效”的学习效果才有可能实现。

二、“融”资源,勾连学材和生活,推进深度学习实践

(图2)

“融”资源,是融合相关学习材料与生活资源,为目标达成而建立的资源融合,以形成合力推进深度学习。作业是课堂的延伸与补充,是反馈与评价的重要依据。综合性学习的作业设计应以纵向延伸、横向跨越的思路,实现为目标达成而建立资源融合,形成作业功能的合力。

1.“融”阅读资源,拓展关联性材料,纵向延伸

《汉字字体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是第二板块“我爱你,汉字”中的前两篇阅读材料。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汉字发展史。第五题的作业设计(见图3),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调整汉字“日”的演变顺序,了解汉字的演变史。这样的作业设计很显然未能达成了解汉字演变史的目标。因为“日”的演变已是阅读材料《汉字字体的演变》中的内容,再出现在作业中,仅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搬运”,只是“孤立记忆和非批判性接收知识的浅层学习”。

(图3)

第六题作业设计(见下页表1)为深度学习提供了样例:首先是图文并茂,在视觉上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其次,引入字体演变的新资源,发挥补充阅读的作用;最后,以表格列举跨越几千年的汉字演变史,助力学生初步形成汉字演变的整体认知。

表1 汉字演变作业设计

【第六题】阅读汉字演变材料,你最喜欢哪一种字体,尝试从文字资料与图片资料两方面进行简要分析,说清理由。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临摹喜欢的字体,写成作品,感受汉字美。

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六个类目,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那么,深度学习应在前三个类目的基础上,达成分析、评价、创造的目标。第六题作业中“阅读材料”是理解,“最喜欢哪一种”“简要分析”是分析与评价,“临摹喜欢的字体,写成作品”是创造。这种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正体现在关联性阅读资料的引入以及培养高阶思维学习实践的落实。

2.“融”艺术资源,丰富体验性材料,横向跨越

插图是教学的重要资源,鲜活生动的图片能够给学生带来直观感受,满足其学习趣味性的需求。本单元的多幅插图,有助于学生了解汉字不仅具有工具的价值,还可以成为艺术珍品,彰显中国文化。第七题的作业设计(见图4)匠心独运,既巧妙地引入了生活中的汉字艺术资源,又以开放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用不同的方式宣传、展现、创造生活中的汉字艺术。将汉字的艺术资源融入作业设计,体现了跨学科、跨领域的“融”理念,是资源横向跨越的实践,是书本与生活的融合,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是汉字与艺术的融合。

有学者认为“深度学习的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创造力和问题解决等能力”。第七题作业关联生活中的汉字艺术,启发学生多角度赏析汉字艺术。如书签上写着的行书,笔筒上刻着的草书,茶具上印着的隶书……学生在解决“与同学分享生活中的汉字艺术”这一问题时,不仅可以介绍艺术品上汉字的内容及意义,还可以从字形、字体等方面分享汉字的演变历史与艺术价值。

三、“融”学法,立足当下和长远,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融”学法立足当下需求与长远发展,融汇学法,培养关键能力,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1.“融”搜集资料的学法,培养信息能力

(图4)

统编教材针对“搜集资料”这一语文要素有着系统的编排序列。自三年级培养学生“通过查字典等方法收集资料”“通过请教长辈、查阅资料收集资料”,到五年级培养学生“通过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等方法获取资料”,可以看出,搜集资料应由简单收集到复杂搜索渐进发展。五下第三单元提出的“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是教材中第一次运用“搜集”一词表述的语文要素。搜集,有别于收集。搜集更指向有目的、有需求地寻找资料,筛选、整理有价值的资料,有助于学生解决阅读理解与表达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教材以结构图的方式呈现了“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三种搜集资料的方法。

本单元有关信息能力的培养是以活动为载体,注重在一个一个具体任务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作业可以更好地反馈与评价学生对搜索资料、信息处理的具体情况,以便教师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搜索、筛选与整理资料。很多教师布置的类似第八题的作业(见图5),只是知识的灌输和机械的记忆。第九题(见图5)创设了生活情境,以描述一位同学搜索字谜的经历,来引导学生关注搜索的操作方法。第十题(见图5)紧密联系“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一语文要素,将搜索资料的使用方法进行拓展。且题目中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报告,有助于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获取资料的方式;设置为“不正确的方式是什么”,于无形中有助于学生了解搜索方式的多样性。

(图5)

第十一题的作业设计(见图6),则是关于进入图书馆如何快速进行书目检索的引导。基于“融”理念的作业设计,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作业”中学会多种搜集方法,在情境中尝试方法,在生活中运用方法。这一作业设计理念充分落实了新课标第三学段“梳理与探究”中提出的“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的要求。

(图6)

2.“融”习作的学法,培养表达能力

“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是本单元的要求,也是学生首次阅读与学写研究报告的内容。

一是“融”多篇范文,设计习作前的阅读任务。研究报告究竟怎么写,学生首先需要读范文。教材提供了一篇范文《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涉及“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研究结论”四个方面,发挥了“范”的作用,以范例示范,明确了习作规范。但仅一篇研究报告还不足以让学生深入感知,研究报告的格式也不仅限于这一种。“融”多篇范文,可使学生见多识广。在多篇范文的阅读中,初步建构习作规范格式,有利于学生通过模仿,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又不拘泥于单一格式。多篇范文的阅读,能够助力学生发现研究选题既可以从生活出发,从问题出发,还可以从兴趣出发,这就拓宽了选题的视野。

二是“融”学做结合,推进习作中的实践活动。研究报告虽然给学生提供了基本的写作框架,但他们落笔写还是会有困难。因此,以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有梯度、分步学习研究报告的写作显得尤为重要。学写研究报告有别于其他类型的习作练习,缺少真实调查的“做”是很难完成的。第十二题作业设计(见图7)体现了“学”与“做”的融合。该题举例“不规范汉字的使用情况”的研究,通过“资料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不规范汉字使用的三种情况,通过“小调查”引导学生开展观察、走访等实践活动,广泛搜集不规范使用汉字的具体情况,按表格要求进行梳理填写,并结合资料袋与小调查完成研究结论与建议。学,让学生基本了解研究报告的内容及格式;做,让学生拥有深度参与的意识和体验。这样写成的研究报告更具解决问题的实际意义,更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图7)

三是“融”做后交流,开展习作后的观点分享。“学做融合”的作业设计,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学写研究报告的进程。学生做完之后,可以分享研究报告的主题与方法以及研究的观点与结论。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是回顾总结学写研究报告的过程,也是倾听同伴得出研究结论的过程,更是一次有行动、有思想的研究实践经历,有助于其真正理解研究报告的实用价值。

总之,高质量的作业设计始终是切合时代发展的研究命题,始终是关注学生更好发展的实践命题,始终是推进“减负增效”学习方式变革的永恒命题。

猜你喜欢
构字字谜资料
重叠式数量增长四字网络用语的接受度与推广分析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字词小游戏
“彡”的类意义在构字中对“彡”部字的影响
纵横字谜
纵横字谜
汉字的故事(三十二)
资料哪去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