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

2022-11-24 03:14徐文娟
江苏教育 2022年73期
关键词:目标教材语言

徐文娟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教师要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的,这种一致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即教师的教是为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实现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评。所以,教师要有课程思维,需要一致性地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下文,笔者以译林版《英语》五下Unit 7Chinese festivals(Checkout time)的教学为例,阐述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一、明确评价目标,回答“为什么教”

在教学目标的撰写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主体、学习方式、学习活动以及学习标准。教学目标其实也是学生学习的评价目标。笔者基于单元整体目标设计了如下Checkout time板块的评价目标:

(1)能从国家的维度对中西方节日和国际节日进行分类,能说出节日的名称、时间和特定活动等信息并综合运用本单元的月份、活动类单词介绍和交流中西方节日,尤其是中国传统节日;(2)能在教师的引导和结构支架的帮助下用准确、有序、丰富的语言说一说、写一写“我最喜欢的中国节日”;(3)在完成“我们的端午节”这一项目活动中增强文化意识,有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意识、热情和行动。

以评价目标2 为例,学生是评价的对象,“在教师的引导和结构支架的帮助下”是达成目标的条件,“准确、有序、丰富的语言”是程度和标准。评价目标可达成、可评测。

二、研读教材内容,回答“教什么”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切实做到忠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教师在研读教材时心中既要有目标,又要有学生。研读教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教材中有什么

教师要强化素养立意,建构单元整体育人蓝图。教师首先要围绕单元主题,提炼主题意义,充分挖掘教材的育人价值;其次要研读单元语篇,将单元中多个板块进行重组,确定单课教学内容并提炼育人价值;最后要基于单元整体,审视语篇内容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联系。Unit 7Chinese festivals的单元主题是“中国节日”,该主题属于“人与社会”范畴,涉及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笔者围绕单元主题架构了教学内容(见图1)。

图1 Unit 7 Chinese festivals单元主题内容框架

Checkout time 板 块 由Ask and answer 和Think and write两部分组成。Ask and answer呈现了本单元涉及的四个中国传统节日(Spring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 和Double Ninth Festival)的日期和特色活动、饮食,同时也呈现了对话框架“When’s...?It’s in.... What do people do at this festival?They usually... What do people eat at this festival? They eat...”。Think and write 要求学生写一写“我最喜欢的节日”。教材通过提供核心句的开头信息给予了学生写作思路和支架,降低了学生的写作焦虑。

2.学生缺什么

教师需要分析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等,同时要分析为了达成本课时评价目标学生还缺少哪些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基于目标和学情进行资源拓展和教学。在本单元中,学生通过前三个课时的学习,了解了一部分课内外的中国传统节日,也了解了一些西方节日。他们能从日期、活动、食物等方面介绍相关节日。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增进了对节日这一主题的理解。通过第一、三课时以输入性活动为主的学习和第二课时以输出性活动为主的学习,学生在谈论中国节日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储备和能力。从课程育人的角度看,学生缺少更综合的语言表达机会,即驱动型学习任务,他们需要在更丰富的活动体验中围绕节日进行综合性输出和个人观点的表达,需要通过驱动型任务来实现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的进阶。

3.需要拓展哪些资源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需要让学生经历深度学习,完成挑战性任务和对知识的迁移应用。但当下的教材内容还并不能很好地为学生实现深度学习、迁移应用知识等提供机会,所以教师要进行资源拓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达成本课综合性输出的目标,教师可以给学生推送一些相关的网络资源、绘本资源等。

三、优化教学设计,回答“怎样学”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要从学科逻辑、活动逻辑走向学习逻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素养目标为导向,通过大任务组织学生学习。

1.将评价目标分解成评价任务

评价目标是导向,目标的实现要依靠任务,本课时的三条评价目标可分解成五项评价任务。

(1)能准确熟练地说出12 个月份并能说出多个在不同月份中的中西方节日;(2)能准确熟练地用“When’s...?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eat at this festival/on...?”进行交流;(3)能以My favourite festival 为题,从时间、活动、饮食、原因等方面进行结构化表达并注意表达的准确性、连贯性和多样性;(4)能主动分享课内外积累的学习资源,丰富对端午节的认知并用英语进行表达;(5)能围绕项目Our Dragon Boat Festival进行小组讨论,确定项目发布的方式、内容和传播效果。

2.根据评价任务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需要一致性地思考教和学,需要根据评价任务优选教的方式、顺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逻辑等,以确保评价目标的达成。本课作为单元的最后一个课时,要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核心教学活动包括:(1)学生回忆12个月份并梳理每个月的中西方节日,再从国家维度对节日进行分类;(2)同桌交流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时间、活动和饮食;(3)建构“我最喜欢的中国节日”的表达结构,以语段的形式说一说,写一写;(4)通过课前资料收集,聚焦端午节,拓展更多的语言知识和文化内涵;(5)以“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为驱动任务,围绕即将到来的端午节策划一次中国文化传播活动。

四、课中课后评价,回答“学到什么程度”

1.开展课堂嵌入式评价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是嵌入教学中的。教师不仅要设计好课堂上的评价任务,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结果,及时调整学习进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以说一说、写一写“我喜欢的中国节日”活动为例,在组织学生说喜欢节日的原因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优等生能独立表达,但是部分学习能力略低且语言能力薄弱的学生还是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放慢学习活动推进速度,为这部分学生提供语篇表达框架。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用评价为课堂教学导航。

2.开展课堂观察与反馈

为了验证预期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师可通过课堂观察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从而改进课堂教学,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开展课堂观察,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课前会议:确定预期目标并设计观察量表。课堂观察的有效开展一方面要求预期目标具有合理性,另一方面要借助课堂观察量表来辅助课堂观察和记录。以本课为例,观察团队需将五条评价目标整合为三个观察维度,涉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语言表达的层次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的能力(见表1)。

表1 课堂观察记录表

第二,课堂观察:选择观察对象并进行证据收集。因为指向目标达成的课堂观察需要评价不同发展水平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所以观察团队要分别观察和记录优等生、中等生和潜能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从而评价预期目标是否达成。在选择观察对象后还需要尽量不干扰被观察对象,以保证观察结果的真实性。

第三,课后会议:还原真实课堂并进行适度推论。课后会议遵循还原课堂、适度推论和优化教学的原则。还原课堂即通过客观呈现课堂观察的证据来还原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观察时教师先“悬置判断”,只阐述“学习在课堂上是如何发生的”;适度推论是在还原学习过程的基础上,观察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解、经验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描述,在推论中主要聚焦“学习有没有发生”,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堂上有没有发展,预期目标有没有达成;优化教学是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和执教教师的沟通和协商对原定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进行反思,重新思考“如何让学习发生”这一命题,并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对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和活动组织进行优化,让学习更贴近学生的发展需求。

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以终为始,以目标为灵魂,处理好“目标与教材”“目标与活动”“目标与评价”三组关系,通过研读教材、设计活动、开展评价、进行观察来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

猜你喜欢
目标教材语言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有我语言
有趣的语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