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音乐课程思政教育的发展路径探索

2022-11-24 22:33高巧艳布日古德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5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民族

高巧艳 布日古德

(内蒙古民族大学 音乐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43)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使命。立足于当前民族高校音乐教学现状,力求通过课程思政体系建构、强化师资教学团队建设、注重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开展社会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以及借助网络技术等方式,使思政教育与音乐教育有机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培养学生的本土音乐文化情怀,增加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多元化一体格局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站稳政治立场,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一 、民族高校实施课程思政的价值和意义

民族高校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有助于巩固中华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它是中国各族人民通过劳动共同创造的精神宝库。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值得骄傲的一部分,也是不断强化中华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力量源泉。有助于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责任感,树立文化自信。民族音乐学习的过程就是美育的过程,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也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这对增强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以及树立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性价值和意义。有助于民族音乐专门人才在基层辐射宣传国家“核心价值”。民族高校少数民族音乐专门人才,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传播的“种子人才”,承担了“文艺宣传”“文化导向”“核心价值”在基层辐射的重任和担当。同时,也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以课程思政融入民族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实践路径为研究,进一步拓展与完善了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并为高校音乐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民族高校音乐课程思政教育的发展路径探索

根据音乐类学科的专业特点,民族高校音乐课程思政建设应力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音乐课程的教学,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把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全面协同发展。

(一)实施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科学推进课程思政工作,要紧紧围绕课程思政所要求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学目标,进行系统梳理和创新思考,深人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修订各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大纲,逐步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体系架构。”[1]为此,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完善课程标准,优化教师教学评价,落实教学督导制度等。部署落实课程育人的具体举措,完善大纲、教材、教案、教学、督导、评价等方面,发挥育人功能。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提炼专业课程育人元素,并纳入教学大纲。重点对教学过程、育人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大力树立典型,建设精品课程,打造示范课堂,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搭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团队

教师承担着神圣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民族高校教师要成为中华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担负着学生全面发展引路人的职责。教师育人能力建设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了教师的努力方向,对高校教师育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的思想认识和教学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要强调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配合,组建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撑的教资团队,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音乐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程思政培训,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和能力。通过举办课程思政教学线上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举办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培训会;学院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等培训。调动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积极,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还可以依托学院各教研室、教工党支部等组织,积极开展教学研讨和支部学习活动,组织各教研室开展交叉听课和评课,共同研究课程思政的教学内涵,寻找各专业间开展课程思政的互通性,从而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课程思政没有规定的模式、现成的模板。现有的教学案例一定要经过教师自己消化、加工才能有效地使用,避免重复使用同样的案例。否则,可能事倍功半。

总之,通过组织相关课程思政培训、观摩课、专家讲座等活动,切实增强教师的育人使命意识,进而养成在课程教学中主动研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自觉意识。使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的思想认识和教学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化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团队建设。

(三)注重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

课程思政育人的关键在课程建设,课程内容的价值引领与德育功能决定了育人的效果。在民族高校音乐教育中,要注重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把具有教育功能的典型案例融入到音乐课程之中。注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地方红色音乐文化资源,及时融入教育教学。“高校音乐教师要在音乐课堂中,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其对红歌的历史内涵、艺术特色、文化价值等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价值观。”[2]还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设计,加快建设课程思政教材,加强课程思政培训,发挥名师专家对课程思政的引航作用,建立深度融合的课程思政的完整体系。落实音乐类各学科之间、非音乐类各学科之间的课程思政交流,使学院各专业、学校相关专业共享课程思政案例库等资源,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艺术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课程,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特色,通过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使学生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风格特点和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华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可以设立音乐教育研究传承基地和音乐文化研究中心,还可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设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艺术特色课程,引导学生在培养家国情怀,不断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同时,进行文化创新、理论创新和传承。

在民族高校音乐教育中,应不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挖掘传统音乐文化作品的人文精神,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编写增强学生精神力量的优秀教材,歌颂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主旋律。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艺术审美眼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性、优雅气质,获得至善至真美的性情,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打造“互联网+思政课”融合授课模式

当前,科技的发展已经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学生是成长于网络时代的一代。因为音乐艺术具有可视性和可听性,借助新媒体的呈现,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是拉近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更好地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中的精髓。课程思政要打破空间与时间限制,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在这个时代,无论是民族高校教育还是课程思政都需要变革,而变革的关键就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具体实践中,高校应当建立一系列的现代化音乐教育体系,通过智能音乐教室、音乐制作教室、数码钢琴教室、数字录音棚以及各种智能设备,将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更加直观、更加形象、多样化地呈现出来,打破封闭死板和教条的方法。要“树立‘互联网+’教育理念、提升信息素养、丰富教学载体、强化对学生的价值引导,才能更好地提升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夯实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地位。”[3]将“互联网+”引入教学过程,通过网络资源平台,实现优秀思政教育资源共享,更好地推动思政教育线上线下的融合,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使思政教育内容和手段“活”起来。通过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认识当代中国发展形势,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

(五)优化育人环境

在深化思政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音乐思政教育需要重视校风、校貌对学生的潜在影响。音乐思政教育应推动良好的教风发展,逐步形成“勤学、苦练、多思、善问”的学风,良好的育人环境创造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在优化育人环境的同时,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德育网络,延伸学校的教育空间,利用社会的各种资源,优化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可以建设教育实习基地,为学生毕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进校园开展各类讲学、讲座,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还可以间接了解不同岗位的基本情况,这也是学生认识社会的一个很好途径。不仅使学生将课本的知识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认识和了解了国家与社会,从而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个人只有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和自己都怀有强烈的责任感,他的人格才能健全和高尚。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艺术实践活动,如“向孤儿送温暖”“三下乡”“志愿者服务”“参加义务劳动”等,让学生走进社会,进而了解国情和民情,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加强社会艺术实践宣传

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是相互促进的过程,是一个内化与外化相辅相成的过程。要注重以文化育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积极向上的、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艺术实践活动。“艺术专业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哲学理论、美学原理,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提升青年精神境界和文化厚度。”[4]民族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丰厚的音乐文化艺术资源,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三下乡”“慰问演出”等社会艺术实践活动,宣传高雅艺术与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展示新时代大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将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校情怀,从而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引领目标。

三、结语

高校思政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民族高校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把握音乐学科专业特点,把课程思政与专业内容有机融合起来,深度探索音乐类课程思政教育的发展路径及其规律,打造音乐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平台、研发中心和实践基地,做到汇聚优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巩固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提炼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还要善于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吸取丰富营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到民族传统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展,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全面提升学生能力和质量。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民族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MINORITY REPORT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传承 民族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