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苏学

2022-11-24 22:04李景新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苏洵苏辙苏东坡

李景新

“苏学”一词古已有之,虽非今人之创见,却从未像今天这样更加引人瞩目。以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为标志的苏轼研究已涵盖了苏学的范围,但还是有不少人重新拈出“苏学”二字,赋予苏学以当代意义。这大概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从字面上看,“苏学”研究比“苏轼”研究更有广度,容易被人们理解;二是苏学显得高大庄重,一如红学。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南成立了海南省苏学研究会,成为苏学领域第一个以“苏学”命名的学术团体。《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苏东坡与海南历史文化”栏目改成了“苏学研究”,也成为第一个以“苏学”命名的学术期刊专栏。

那么何谓苏学?当代专家学者们各有不同见解,在此不做评论。我只想借《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苏学研究”之一角,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谈谈个人的几点浅见。

第一,苏学是一门学问,不是学派。

苏学与红学、敦煌学、楚辞学性质相类似,是一个庞大的学术系统。既然红学是研究“红”的学问,敦煌学是研究“敦煌”的学问,楚辞学是研究“楚辞”的学问,那么苏学一定就是研究“苏”的学问了。

苏学不是学派。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苏学”一词,多指北宋的一个学派。儒学在北宋产生四大流派,即新学、洛学、朔学和蜀学,蜀学的代表人物是苏轼。后来有人谈及蜀学时,偶以“苏学”代替。当代语境下的苏学要与此区分开来,蜀学是苏学的研究范围,苏学却不是蜀学。

第二,苏学研究谁?

苏学的研究对象应以苏轼为中心,以“四苏”为主体,扩展到“四苏”相关人物。

首先,苏轼为中心。

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三苏”有共性,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而苏洵之骨鲠干练,苏轼之天真洒脱,苏辙之朴正冲和,又各具鲜明之特色,皆为历代人们所重视。由于性格、禀赋和经历不同,“三苏”的历史功业是有差距的。就著述成果、人生故事和个人才华看,苏轼都远远超过苏洵和苏辙。因此,在苏学体系中,苏轼是历来被关注和研究的中心,至今依然,并且会持续下去。

其次,“四苏”为主体。

苏辙与兄长苏轼合称“二苏”,与苏轼几乎同出处,学问与苏轼相当,而性格比兄长内敛,才华的显现不及兄长那么张扬,但在有些方面,苏辙却是苏轼所不及。苏洵为学较晚,却成为杰出的政论家和哲学家。他不屑于科举,仕途不顺,而把全部的政治希望都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他对“二苏”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苏洵和苏辙都具有极高的独立研究价值,又是研究苏轼最为离不开的重要人物。“三苏”同为苏学研究的主体,绝对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与苏轼相比,苏洵研究与苏辙研究一直处于弱势,有待加强。

人们最为不解的可能是“四苏”的概念了。简单地说,“四苏”就是“三苏”再加苏过。为什么要把苏过加上呢?这需要多说几句。

“四苏”之称起自清乾隆年间,赵怀玉刊刻《斜川集》后作诗有句云:“几闻艺苑名三世,曾见书林榜四苏。”我早在2003—2004年撰写《天涯孤鸿苏东坡》时就谈到,人们皆知中国文学史上有二世三苏之盛,却鲜知这个文学世家还有“三世四苏”之称。苏洵、“二苏”、苏过辈构成苏家“三世”。苏过一辈兄弟六人(苏轼子苏迈、苏迨、苏过,苏辙子苏迟、苏适、苏远),而得榜“四苏”之誉者,只有苏过。苏过之所以为后世所推许,一是因为他的诗文书画,在兄弟六人中成就最高,有《斜川集》传世,其他五兄弟留下的作品则很少;二是因为苏东坡远谪岭海,独苏过侍奉左右,从而赢得了“纯孝”之名。由此看来,苏过其身包含多方面的文化因素,具有很高的独立研究价值。苏过从出生到父亲去世就基本没有离开过父亲,尤其是在苏东坡晚年的七年间,独侍先生以往来,当然也是研究苏东坡所无法离开的最为密切的人物了。苏过实乃苏家第三世之代表,在苏学语境下,我们可以将“苏过”看作凝聚其辈兄弟六人学术内涵的符号。清代曾一度掀起整理苏过诗文的热潮,当代也产生一些研究苏过的成果,不过与“三苏”相比,苏过研究还很薄弱。将苏过纳入苏学研究主体,乃是理所应当。

再次,扩展到“ 四苏”相关的人物。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重要的历史人物都与其他历史人物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苏轼,他的成长过程与张易简、张方平、欧阳修、梅尧臣等密不可分,他的政治生涯与王安石、章惇、司马光、宋神宗、多个太后等众多人物密切相关,他作为文坛领袖与苏门六君子等众多门人有所关联,等等。这些人物,也应在苏学研究的范围。

然而这些人物只能作为扩展,在苏学范畴内不具有独立性。如梁启超的《王安石传》是研究王安石的杰作,却不是苏学的成果。当研究的出发点在苏学主体时,这些人物才具有苏学价值。如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总共28章,居然用了两章对王安石进行浓墨重彩的阐述。林语堂于王安石之所以如此用力,是因为王安石在苏东坡的政治生涯中太重要了,不说透王安石就没有办法说透苏东坡。当此之时,王安石便具有了苏学价值。

第三,苏学研究什么?

“四苏”涉及领域非常广泛。“三苏”都是哲学家,“二苏”皆为政治家,“四苏”皆为文学家、书法家、政论家,大苏与苏过皆为画家,大苏与老苏皆为收藏家,“四苏”皆有关于军事的论述,大苏还亲帅定州进行过军事改革,大苏更是一位千古难得的全才式的伟大人物。他们人生曲折,交往广泛,所历地域广阔,创作著述丰硕,故事丰富多彩。他们对历史智慧的继承代表着时代的高度,在当时就产生了很大影响,对后世的影响更为深远。外援人物更是结构复杂,不仅有亲朋好友、师长门生,而且有对立面的各色人等。明乎此,苏学研究什么,便可大概得而知之了。

一是“四苏”成就研究。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军事,诗、词、文、书法、绘画,水利、建筑、景胜,医药、美食、酒、茶、棋、养生,文房、雅玩,教育。

二是“四苏”生平、思想、伦理、交往研究。包括:生平与思想研究,与家庭、家族人物关系研究,与政治人物关系研究,与学派人物关系研究,与师长关系研究,与门生关系研究,与女性关系研究,与其他人物关系研究。

三是“四苏”与区域研究。包括:“三苏”与蜀川研究,苏洵与开封研究,苏轼与开封、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常州、登州、颍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研究,苏辙与开封、陈州、齐州、颍州、徐州、黄州、筠州、汝州、雷州、循州研究;苏过与黄州、惠州、儋州研究。

四是“四苏”接受史研究。包括:历代对“四苏”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接受、传播研究,以“四苏”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研究,对历代记苏、评苏文字的整理、汇编,各类苏学词典的编撰。

五是“四苏”的文集整理与版本学研究。包括:对四苏各类诗、词、文、书画集的编集、校勘、注释、翻译、赏析等,对“四苏”各种版本集子的研究。

六是“四苏”文化的当代应用研究。包括:“四苏”文化与当代文化建设的宏观研究,四苏文化与各地文化教育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应用研究,以“四苏”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的研创。

第四,苏学如何研究?

苏学研究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语言学、文献学、校勘学、博物学、教育学、工程学、医学、管理学、旅游学等,不同视角自然有不同方法,不可一概而论。在此,我只强调三点:

其一,基础理论研究必然是苏学研究的重心,“四苏”留下的文字作品是苏学研究最重要的宝藏,是认识苏学人物密码之所在,无论何种视角,都离不开对此宝藏的用心研读。林语堂写《苏东坡传》时说:“要认识一个死去千年的人其实并不难。”何以故?因为活人总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而且同时代的人又很难批判。他说:“像苏东坡这样的古诗人就不同了。我读过他的杂记,他的一千七百首诗词和八百封私人信件。”林语堂之所以成为苏东坡的千载知音,正在于他从苏东坡的作品中读懂了苏东坡,读懂了苏东坡的时代。此外,就是相关史料文献的搜集和研究,诸如各种正规史书、宋人笔记、相关人物的记载等。文本研读是苏学研究的基础,谁都无法跨越。当然,我们不一定一口气把“四苏”文本读完,也没有必要;但是当研究到某一问题时,则需要对相关原始文本尽可能穷尽研读,而不可大而话之,道听途说。

其二,应用研究乃是当代时势所需。应用研究的目的是实用,要能够实施,发挥现实作用。但古人不是万能的,如果为了迎合某种时势而将古人的应用价值无度扩大化,则是不切实际的,也很难取得良好效益。因此,要进入这一领域,须带着基础理论研究的扎实功底,去开展实实在在的田野调查,不可只凭热情、浪漫想象和对问题的一知半解,轻易做出判断,得出结论。

其三,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新生力量,方兴未艾。学者们不仅可以运用已有的大数据成果,也可以尝试引入大数据方法进行苏学研究。现在有一些理工科的学者在人文社科领域取得令人惊叹的成果,这对苏学研究者应该有一定的启发吧。

猜你喜欢
苏洵苏辙苏东坡
节录苏东坡《前赤壁赋》
苏辙晚年诗中“老卢”为谁?
苏洵发愤读书
苏东坡问路
苏洵焚稿
苏辙骂皇帝不为拆台为补台
苏洵,中年开始乘风破浪
苏东坡突围
苏辙:做苏东坡的弟弟是一种什么体验
苏辙的诗歌创作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