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洁 刘清花
(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 达州 635000)
当前,随着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传媒业的整体生态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生产的“业务链条”历经深度变革,人类社会已然进入“智媒”时代并开启智能化信息传播的新模式。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曾是川东地区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发源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主战场,红色文化遗存资源丰富多样。红色资源的珍贵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历史光辉,更在于它在当下依然能带给我们思考和精神滋养。如何依托互联网技术,遵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背景下的传播规律,探索达州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路径,对传承革命精神,建设文化强国有重要意义。
在近现代中华民族的危难之时,达州的有志之士纷纷外出寻找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出路,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真理,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在川东地区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并将其发展成燎原之势。他们“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的豪情壮志,铸就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巴山红军精神,孕育了“通达开放,诚义创新”新时代达州人文精神。
1923年,达州革命先辈王维舟在家乡宣汉县开展红色教育,传播革命思想先后创办“新群女子高小”,川东地区首个共产主义小组“宣汉清溪共产主义小组”,这也成为川东地区革命的摇篮。1928年大竹县建立了第一个乡苏维埃政权。1929年,由李家俊、王维舟、唐伯壮等人成立了“川东第一路游击军”领导的“固军坝起义”正式揭开了川东武装起义的序幕,建立了四川省第一支红军游击武装和首块红色革命根据地,随着虎南赤区的建立和发展,达州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四川东部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中心区域。[1]1932年,红四方面军迅速攻占通、南、巴三县,并于1933年建立了川陕苏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与川东游击军相互配合,在宣汉、达县对国民党发起进攻战役(宣达战役),为红军反敌“六路围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4年,万源保卫战打响,徐向前、李先念带领2万余名红军将士赢得了万源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巩固和发展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这些历史事件为实现民族解放和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精神引领。
据初步统计,目前达州市革命遗址和红色纪念场馆共328处,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21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69处,革命领导人故居12处,《红军来到了通江城》、《镰刀割断旧乾坤》等相关红色歌谣近500余首。[2]其中,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艰苦、战绩最辉煌”的万源保卫战而建造的专题性纪念馆,2006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将其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张爱萍故居展览了张爱萍将军从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少年到成长为红军将领、创建人民海军、组织“两弹一星”试验和发射、全面推进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等十二个部分的大量实物、图片和文字资料。2007年,共青团四川省省委将其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文化陈列馆投资2.2亿元人民币,历时两年建造完成,馆内陈列了达州籍红军将士大量的遗物照片,全面展示了革命先辈英勇奋斗的历程。这些都是经过升华而凝聚下来的“集体记忆”。
达州自古以来便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带,距今已有近5000年的考古史、2300余年的建制史。巴文化的精神内涵与被称为中国红色第一联的达州红军石刻标语“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的革命精神不谋而合,可以说,达州红色文化也是传统巴文化具有时代特征的继承与发展。达州红色文化将传统巴文化中尚勇忠国的传统品质、包容创新的社会特质、奋发有为,乐观进取的人文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表现地淋漓尽致。以“巴文化的三星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宣汉罗家坝遗址为例,经考古发掘,在男性女性墓葬中出土了包括虎纹铜戈、长短剑等大量青铜兵器,这表明巴人英勇尚武的传统品质。据统计在巴地达州生活、战斗、工作过的开国将帅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300多人。他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建设的各个时期骁勇善战,不畏牺牲,忠于国家,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坚定自己的革命的理想信仰,铸就了不朽的达州红军精神。革命战争时期,达州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仅宣汉县就有8万多人参加红军,2万多工农子弟为国捐躯。[3]
目前达州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主要以参观红色景点、红军文化博物馆等场景化人际传播为主,并借助主流媒体进行传播,但也存在传播主体单一、过于注重表现形式,缺乏对红色文化内核反思、到达率低等问题。在新媒体环境下达州红色文化传播失能主要与宣传思路僵化、品牌意识薄弱、文化育人功能衰退三个方面有关。
目前,达州市红色文化宣传虽然也在积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但其通常采用生硬的灌输和说教来实现传播目的,这与智媒时代环境和大众接受心理相悖,传播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以中共达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红色文化专业宣传平台“达州党史”微信公众号为例,该平台开通仅有15篇原创内容,大多直接转载其他主流媒体的新闻或理论文章,导致公众号内容同质化严重,且阅读量甚至难以破百,所以造成了粉丝黏度低,传播效果差的恶性循环。智媒时代,大众不再只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人们需要摒弃以往通过先入为主,自上而下单向传播机制,专注于挖掘红色文化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利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社交媒体平台,融合传统媒体的优势,通过文字、声音、短视频、直播等手段,展现红色文化内涵,对达州红色文化进行合理规划和创意传播,积极改进社群运营策略,激励公众参与信息传播的过程,增加用户黏度,提升账号活跃度。
文化品牌建构是对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缘起、理念内涵、发展规划的再阐释,是文化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认可度的系统性塑造过程。以“达州发布APP的融媒内容页面”为例,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主办的“巴文化”位于热门发布号的首位,但在该矩阵中却没有出现与达州红色文化相关的任何账号。新媒体语境下,在去中心化的网络空间里,碎片化内容层出不穷,因此,对达州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性宣传,构建达州红色文化热门品牌已经亟不可待。延长文化产业链,加强对红色文化符号的宣传力度,有利于受众在对红色文化内容进行认知与选择时,不由自主地进行深度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所以,建立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红色文化品牌,有利于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使新媒介、新业态不断更迭,并带来了海量的信息。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传统、现代和后现代并存,青少年会因年龄优势在运用各种媒介工具时具有先天优势,也更容易接受互联网时代的新思想新浪潮。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化生活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各个层面,网络文化也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表现形态。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也提到:“青少年会在面临一个新的社会要求和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个体不再完全被引向和纳入群体的规划时,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就需要不断地确定自身的文化和价值取向。[4]而在新媒体平台上,网络流行文化大行其道,反观红色文化育人内容却很少,使青少年在价值选择和价值观形成方面会出现困扰和焦虑。所以达州红色文化宣传应该以共青团中央开设的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为范本,针对青少年群体进行多样性的定制化内容宣传,引导广大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红色文化想要在广泛价值认同下,产生强大凝聚力,并构成自身专属的舆论场时,公众达成一致意见是基础。而要形成群体共同的舆论场,红色文化传播路径必须从公众本身出发,创新传播方式,遵循个体对信息接受认知规律,才能完成自我认同、群体认同、社会认同的传播过渡。
首先,浮于表面与形式老旧造成红色文化影响日渐式微,只有通过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丰富表现方式才能激发公众对红色文化认同的活力。在遵循历史真实性的条件下,借助强大的新媒体手段,利用精彩多元的画面,直抵人心的故事细节,使受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在潜意识中形成文化认同。以四川文理学院团队参加青年之声“潍坊杯”VR制作大赛,所拍摄的VR影片《不被时光遗忘的老人》和《巴山深处的女红军》为例,深挖红色文化背后的故事,没有让红色文化资源仅仅是“躺”在博物馆的玻璃展示台内,而是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让故事人物更丰满,“站”起来活跃在大众的视野,“走”进更多人的心里。在红色文化发展过程中,应该主动从有益多元的大众文化、个人兴趣取向里汲取灵感,生产更多群众喜闻乐见有蕴含达州红色文化的作品。此外,还可以从学术视角,挖掘红色文化深层次内涵,学术育人,服务地方。在遵循历史真实性的条件下,借助强大的新媒体手段,利用精彩多元的画面,直抵人心的故事细节,使受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在潜意识中形成文化认同。
互联网时代,5G技术对万物互联和全时在线具有重要影响,海量、多维度的数据可以使整个传播过程处于数据驱动之下。在达州红色文化宣传中,可以借助5G等新兴技术,利用大数据算法精确提供的用户画像,为其定制更多个性化服务,通过智媒展示等技术创新达州红色文化博物馆展现形态。例如,在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通过沙盘演示、灯箱布景、摄影绘画、图表数据展示、文字解说等艺术手法叠加,再现了徐向前、李先念等8万红军将士与刘湘20余万国民党川军守卫万源的战争场景。目前,达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达州日报社承建的“红色达州网上展示馆”第一期项目已经正式建成,将向社会开放“达州网上展示馆”,通过体感式操控VR观赏、增强现实等展示手法,将红色文化纪念馆里的展品的每个细节都呈现在参观者眼前,对达州红色文化进行沉浸式、体验式的传播,使用3D虚拟复位技术,在线上随时随地了解并游览红色景点,为用户提供更生动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 ,扩大了达州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辐射面。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而红色文化也能帮助达州市民树立发展信心,激发锐意进取的发展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将红色文化作为经济活力因素融入城市发展进程,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是能够得到公众价值认同的重要途径。“红色文化旅游+美丽乡村”发展模式所打造的红色文化小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达州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譬如,达州石桥镇将“中国红色第一街——列宁街”、民俗文化石桥火龙、孟浩然公馆等特色资源集中开发与利用,打造红色文化小镇,优化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整体风格,丰富红色旅游形态,推动产业融合,促进地方经济快速的发展。同时,以红色小镇旅游经济促进达州红色文化传承,还可以将达州市各区域散落在乡镇的红色景点打造为红色文化小镇集群,提升达州红色文化宣传整体协作能力,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发展基础。
综上所述,达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结合达州市实际情况,重视文化认同理论并找到达州红色文化传播的关键、进一步明确达州红色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达州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思想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等,在遵循历史与科学的前提下,创新达州红色文化传播手段,丰富文化内容,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红色文化品牌,从而使达州市红色文化发展得到全面提升,不断促进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增强中华民族的感召力、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