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养老 要聚焦“适地养老”

2022-11-24 16:38伍小兰
中国民政 2022年18期
关键词:老化人口老龄化居家

☉ 伍小兰

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老年人口集聚,老龄化程度高,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叠加家庭小型化和少子化,社会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加。让老年人生活更安全、更便捷、更幸福,是新时代大城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城养老难,难在养老资源需求和供给空间上的不匹配不协调。破解大城养老难的问题,需要从民生和发展的角度,加大优质适老宜居环境供给,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着力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消费需求,推动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全方位适老化转型。

原居养老与适地养老

居家养老是老年人最普遍的一种养老方式,但居家养老并不简单意味着原居养老。对很多老年人来说,居家养老与原居养老是一致的,即在自己一直居住的家和社区中老去。但对一些人来说,原居养老则不是最令人满意的,比如住房条件过度拥挤、通风差、光线差,基础设施配套差,或者离子女太远等,这些都会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以及健康带来诸多不便。

《联合国老年人原则》提出的第一项原则“独立”,列举了6项准则。其中,第五条准则为“老年人应能生活在安全且适合个人选择和能力变化的环境”,第六条准则为“老年人应能尽可能长期在家居住”,这两条准则既强调了居家养老对于老年人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老年人把家安在哪里是会发生变化的。这进一步提示我们,要突破居家养老等于原居安老的思维,对于一部分老年人来说,搬到更安全、更舒适、更适合他们生活需要和健康状况的环境,对于提升全生命周期生活质量、优化健康老龄化生命轨迹,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综上可见,除了原居安老,居家养老还有一种重要形式就是适地养老,也就是老年人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生活需求和个人偏好等,搬迁到自己喜欢和适合的居家环境安度晚年。破解大城养老难问题,应积极鼓励老年人适地养老,积极推动老年人换房养老、异地养老、旅居养老等。

适地养老需求不断增长

自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末,20年间形成的城镇老旧小区建筑面积至少有40亿平方米,远超棚改房的面积。从现有情况来看,老年人面临着诸多居住问题。城市老年人整体住房条件满意度不太高,还有相当比例的老年人居住在老旧住宅和小区。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城镇老年人对住房条件满意的比例为50.7%,29.5%的老年人居住在上世纪70~80年代建成的房子中,31.7%的居住在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房子中。由于受到建设年代和建设标准制约,老旧小区不适老问题更为突出,没有电梯的老房子多,而且周边用地紧张,养老配套难。另一方面,适老化改造面临多方面的现实制约因素,通过改造现有空间和设施的途径解决所有老旧环境中的不适老不宜居问题不太现实。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对于有些老年人来说,原居并不必然安老,原居不动可能是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只好“被困在原地”。这就要求通过政策创新和规划创新,在更大范围内促进人口和资源流动,优化城市养老资源空间布局,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和适老化转型。

当前很多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中心城区、老城区,老旧小区多,而且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都比较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老年人追求健康养老生活、主动改善居住品质的愿望不断增强,换房养老、适地养老的需求自然也在快速增长。比如,不少老年人希望将小房换大房,与家人共同居住,或者搬到离子女更近的地方;从无电梯房换成电梯房;从老旧小区换到环境更好或者养老服务配套更好的小区。还有的老年人开启了旅居养老、候鸟式养老等新模式。从其他国家情况来看,人口老龄化的过程往往会伴随着老年人的迁移,既包括短距离改善型迁移,即从城市中心向郊区扩散或者从郊区向城市中心集聚,还包括长距离的跨城迁移。有研究指出,我国老年迁移人口快速增长,其中退休迁移者规模最大,失能迁移者增长最快,住房改善型的退休迁移在发达地区大城市比较集中。未来,伴随老年人口内部群体更替,老年人需求格局也将发生明显变化,他们不仅仅满足于生存保障型的老年生活,而且对于养老生活的规划性和自主性更强,对健康养老、宜居环境的需求更为强烈。为了获得更好的居住环境和养老照料,我国老年人适地养老的需求和规模将会越来越大。

全方位推进适地养老

面对大城养老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我们需要树立适地养老也就是让老年人在适合的地方生活和养老的理念,积极优化居住和养老服务资源的空间布局。一方面,从供给端促进城市适老化改造提质扩面,改善老年人原居安老品质,惠及更多老年人;另一方面,要让老年人的居住和生活多一些选择,多一种可能,通过换房而居、异地而居,获得更好的养老居住品质和服务保障。因此,要按照大城市以及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方向,在更大范围和空间内规划和配置养老资源,实现城市内部不同区域以及城市间的优势互补和共建共享。

一是推进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通过政府补贴、产业引导和家庭自负的方式,鼓励更多的家庭开展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建立完善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机制,优化服务流程,提炼出不同场景的适老化改造标准,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改造服务。在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条件成熟的街道推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把专业养老服务和适老化生活环境送上门。实施养老服务设施适老化改造提升工程,加强对老城区陈旧设施的升级改造,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面积和适老化水平双达标。

二是建立老年友好型住房制度。有研究者指出,要在住房规划设计、买卖、租赁、物业管理等全流程各环节,充分考虑到老年人权益保障问题。一方面,针对换房养老中存在的实际困难,鼓励金融行业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为年龄较高、有资金困难的老年人提供适合的融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鼓励企业产品创新。无锡有企业曾推出“房屋以旧换新式养老”,老年人可用旧房换取养老公寓居住权,好处在于按市场价以旧换新,老人不用多跑腿,而且养老公寓居住起来更为适老。

三是加大适老宜居居住环境的供给侧改革。按照“区位适宜、配套齐全、便于启动”的思路,加大在规划用地、市政配套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规划和建设普惠型老年友好型、家庭友好型生活社区。合理配置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养老照护设施以及“一老一小”家庭设施,强化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公共资源配置,满足老年人家庭适地养老需求,促进老年人在城市内部以及城市群城市之间的有序流动,缓解城市不同区域人口老龄化程度与居住环境品质、养老服务资源之间不匹配不适应的矛盾。

四是加强资源统筹,建立养老服务资源共享机制。首先建立“1+1”城区养老服务联合体。一方面,积极推进市区和郊区联合发展,推动城市中心养老机构在外围地区外扩和落地。支持发展康养小镇,更好承接中心城区养老功能外溢。另一方面,推动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养老服务联合体。建立各类养老服务政策随着老年人走、补贴跟着服务机构转的协同机制,加强都市圈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设施适老化、服务标准化、管理现代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交流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城市群内老年人异地养老、旅居养老,有序引导老年人异地康养。

猜你喜欢
老化人口老龄化居家
“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道路”
适老化理念下的整体橱柜设计创新研究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的日子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微生高的往事
考虑知识老化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