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林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022-11-24 15:33何秀芬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林区管理人员联网

何秀芬

(峨山彝族自治县小街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玉溪 653100)

随着智慧经济发展策略的施行,智慧林业建设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这一现代化的林业发展模式不仅满足了新时代对生态发展的要求,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智慧林业建设是指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的辅助,在原有林业发展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构建出的更具智能性的新型林业发展体系。物联网的推动下,智慧林业技术的发展越发迅速,智慧林业发展理念得到进一步宣传,林业部门管理人员还应明确这一发展趋势带来的契机,实现物联网技术、智慧技术与林业发展的融合,提高智慧林业发展效率。

1 物联网背景下智慧林业建设难点分析

1.1 硬件设施缺乏阻碍智慧林业发展

尽管近年来我国在智慧林业与物联网融合发展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受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技术在硬件方面的限制,现代化技术信息仍无法在林业管理中获得充分应用。就以智慧林业管理中动植物保护工作为例,该环节中使用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严重缺乏,无法对林区内珍惜动植物进行全面监控。受资金等方面影响,智慧林业建设使用的设备产品较少,在智慧林业建设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

1.2 人才供应不足降低发展水平

我国智慧林业经济水平、经营理念及经营方式等都处于初级阶段,要想实现长远、稳定且高效的管理还需要充足人才资源的支持。但实际上我国智慧林业管理人才培养系统并不完善,人才专业水平无法适应智慧林业物联网发展模式的需求,甚至出现人才缺乏的问题。由于林区工作条件相对艰苦,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更向往优质的工作环境,这也就导致了智慧林业建设人才资源不足的问题。

1.3 环境问题影响传感器应用效果

传感器是智慧林业建设中的重点设备,但其应用效果会受到林区内环境天气的影响。如雷雨、暴雪等天气,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传感器的检测精度,严重时还会造成传感器损坏,影响智慧林业建设效果。

1.4 供电问题限制智慧林业发展

一切基于互联网的设备都需要电力资源的支持,但考虑到林区经营的特殊性,很难开展大规模的电力施工,也不能架设供电线路等满足设备用电需求,因此,电力供应也成了影响智慧林业建设的重大问题。如何在不对林区产生严重破坏或影响正常经营的前提下,为智慧林业建设用电设备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也是林业管理人员应思考的方向。

2 智慧林业建设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2.1 智慧林业中的资源监测

顾名思义,物联网技术是指将物品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在此基础上完成信息交换,完成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一系列内容。基于这一特性,可知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林业检测中也会有优质的应用效果。

林业管理部门需对监测区域进行全面了解,寻找监测点附近标示性的林木,为其黏贴电子标签,电子标签上要记录监测点的情况,以及林木树龄、树种、高度和直径等基本信息。此外还需在监测点以及树木根本设置带有数据处理功能的传感器,对监测点空气与土壤温度、水分及养分情况进行检查,并借助现代化技术自动处理。监控系统中使用的监测设备应选取高清摄像头,同时与信息计算中心建立紧密的联系,以便定时对林区内树木生产情况及生态环境进行监控,构建更具准确性的林业资源物联网,赋予林业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生产报警及远程自动控制等功能,进一步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旦林业管理中出现树木生长状态异常或温度、水分与养分不满足树木生长需求时,林业资源物联网会向林业管理部门发出警报,或有不法分子进入林区内、珍惜动物收到伤害时,系统也会及时反馈给管理部门,管理人员根据反馈信息制定解决措施,并对林区责任人发布管理任务,保障智慧林业管理效率。

火灾与病虫害是威胁林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智慧林业物联网建设对相关灾害也有绝佳的检测效果,在物联网技术的帮助下,管理人员可实现灾害问题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消除风险隐患,避免造成大量损失。就火灾风险而言,管理人员可在火灾易发区增设温度监控装置,一旦温度出现异常,防火员可根据警报信息采取控制措施,同时加大火灾防治巡查力度,避免火灾出现。就病虫害问题而言,可在存在病虫害问题的林区内加装虫害检测传感器,监控林区虫害发展情况,采取相应的灭虫措施。

2.2 智慧林业中的动植物保护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帮助林业管理人员实现野生动物与植物的生长状态监控,赋予林业管理更高的智能性。如射频识别(RFID)技术能精准定位保护动植物的位置,构建完善的信息数据库,还能防止盗伐、盗猎等现象,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安全,为后续林区开发与管理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在部分林区内存在大量古树及名木,管理人员可为其黏贴电子标签,并将树木树种、年龄、历史与文化价值等信息标注在标签内,以二维码形式供游客参观,游客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树木历史,丰富自身文化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树木的保护意识。RFID技术又称射频识别技术,在林区温度、湿度和养分等控制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管理人员借助RFID技术与监控技术,能进一步掌握保护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建立其专用数据库作为生长变化情况的参考。一旦保护树木发生生长异常情况,系统会为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异常信息,管理人员对林区温度等条件进行调控,实现对古树、名木等植物的高效保护。

与植物相比,野生动物的动态情况更难掌控,智慧林业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同样可借助标签技术,在动物身上或固定生活环境内黏贴标签,对动物种类、年龄、体重和保护等级等信息进行明确技术,再使用物联网技术对动物活动情况进行监控,确保能迅速对动物活动位置进行定位,这样不仅能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为相关研究提供资料,也可实现动物生活动态的全程监控,确保动物生活环境的安全性。林业管理部门还可以利用GPS定位系统对电子标签进行定位,并在系统中设置检测数据自行处理模式,分析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当林区内保护动物遇到意外情况或天敌危害时,系统会向管理人员反应,管理人员启动事先准备的预案,将野生动物保护模式转变为自动化管理,降低管理人员工作量。

2.3 智慧林业中的重点工程监理

智慧林业中的重点工程还包括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及长江和陕北等地的防护林工程,从最初的工程立项阶段,到后续启动、计划以及执行都需要林业管理部门的高效监督管理。物联网技术背景下,智慧林业也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传统建立模式进行优化,解决管理过程中的部分技术问题,优化重点工程建设质量。针对于重点工程,智慧林业管理人员可为其划分小班管理模式,对不同造林小班设置不同的重点工程名称及造林方案等,仍以电子标签的形式标注在对应林区内。同时利用RFID技术监测造林区域降水情况以及温度、湿度和养分动态变化,借由传感器反馈给管理人员,以便制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另外,各小班还要对负责区域进行高效管护与病虫害防治工作,利用摄像头等现代化设备对工程进度进行监控,将监控数据传输给智慧林业管理人员,统一对系统运行进行设置,对重点工程中树木的生产状态与动态变化情况实施自动化监控,并以数据形式将信息传输到数据库内,利用物联网技术归纳到信息处理中心做智能处理,发挥智慧林业模式生长可测、管理可控和质量可溯的功能性,加速物联网技术与智慧林业的融合发展。

3 智慧林业建设物联网技术可持续发展策略

3.1 加大智慧林业管理技术研发力度

我国智慧林业发展起步较晚,大多技术的知识产权属于发达国家,要想保障智慧林业发展效率,相关研究人员还需积极借助物联网技术的知识,加大信息技术在智慧林业管理中的应用程度,通过网络技术对智慧林业进行管理与宣传,构建更具中国特色的技术研发体系,切实提高智慧林业发展独立性。另外,林业管理人员还要重视智慧林业建设中的人才培养工作,对管理人员进行网络技术培训,并鼓励管理人员积极参与智慧林业建设活动。日常管理中可通过提升管理人员薪资、完善福利制度等方式为管理人员提供物质奖励,同时辅以精神层面的奖励,为智慧林业建设提供稳定人才支持。

3.2 完善智慧林业体系管理法律法规

林业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点关注对象,为保障林业发展始终处于有序且高效的状态,管理人员还需不断对林业经济发展策略进行完善,利用物联网技术为林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前景。但无论处于怎样的发展模式,智慧林业可持续发展都需立足于国民生产总值,这也意味着智慧林业发展需要合理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的支持,为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林业发展中的应用制定更妥善的管理策略,加速智慧林业发展。同时,林业管理部门还需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为智慧林业建设与发展筹集资金,制定更符合可持续发展标准的建设方案,推动智慧林业政策的落实。

3.3 更新智慧林业人才队伍培养模式

物联网背景下,创新发展已成为智慧林业发展的关键词汇,林业管理人员需明白创新发展在智慧林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加大对自身管理团队的培养力度,保障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真实满足新时期智慧林业建设发展要求。但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我国智慧林业管理中物联网技术掌握程度较高的人才严重缺失,为避免因人才问题阻碍互联网技术及智慧林业建设发展,林业管理部门需适当扩大物联网智慧林业管理体系的宣传规模,加速智慧林业理念在社会中的渗透程度。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还需对智慧林业建设管理中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更新,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高技术能力的专业型人才。我国地势地形多样,智慧林业发展环境与需求也不尽相同,管理人员需结合林区内的具体情况,制定更符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策略,进一步保障智慧林业可持续发展质量,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林业建设中的应用优势,为智慧林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

3.4 调整智慧林业建设发展资金投入

自智慧林业确定创新发展方向以来,林业管理部门也积极推动物联网技术与智慧林业建设工作的融合,在此过程中也进行了大量的创新设计。无论是智慧林业管理技术的发展,还是智慧林业建设与物联网技术的协调管理工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保障创新发展效果。就我国现阶段智慧林业建设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情况分析,智慧林业建设管理中尚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措施,这也是阻碍智慧林业高效发展的重要原因。林业管理部门还需明确相关缺陷,加强对智慧林业建设各环节资金投入的管控,保障物联网平台之间的沟通效率,实现管理人员与林区有效互动。政府部门也要根据智慧林业建设需求制定资金管理政策,科学加大智慧林业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为林业管理网络化的实现提供有效助力。

4 结束语

结合全文可知,物联网技术拥有很强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在智慧林业建设中有着优质应用效果,但我国智慧林业建设中仍存在许多发展问题,林业管理人员还应积极应用这一时代挑战,联系政府发布的智慧林业管理策略,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切实提升智慧林业建设管理效果,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林区管理人员联网
脐橙连上物联网 扫码便知“前世今生”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提升探讨
浅谈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