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霞,朱志明,刘映芳
(1.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363000; 2.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红色文化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中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共同创造出来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实现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既是社会大众对精神文化的实际需求,也是融媒体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继承、弘扬、利用和传播等问题,形成了关于红色基因、红色故事、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凸显出党和国家对红色文化的地位、作用、价值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指明了不断推进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的重大时代价值和意义。文化的本质在于传播,媒介是传播的重要载体。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在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应抓住机遇,借助媒介融合大平台,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扩大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新领域,使红色文化的价值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内化、升华,进而发挥红色文化涵养初心使命、培塑价值观、升华精神境界的独特作用,把人民群众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
融媒体作为新时代传播的重要媒介,是利用网络大数据技术赋能,通过广泛融合不同媒介形态整合而成的新型媒介的总称[2]。它是借助大数据技术将传统媒介形态进行优化、革新,形成传播场域,并以媒介形态为场域切入点的新型媒介形态。在融媒体时代,利用新型媒介进行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凝聚社会发展力量、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手段。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能有效展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及其背后蕴含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3]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红色文化在融媒体时代的大众化传播,势在必行。在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的过程,就是红色文化借助各种媒介传递、整合碎片化信息并在人民群众心中耕植的过程。融媒体通过丰富的传播载体和表现形式,能够推动红色文化的转化、发展,使其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播;能够有效引导教育人民群众从红色文化中知史、明理,看到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领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进一步讲好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故事[4];能够创新党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以此不断推进、完善新时代党的建设。因此,抓住媒体融合的现实机遇,以技术赋能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促进全社会大力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这是筑牢党的思想防线、构建内宣和外宣协同联动机制的重要一环,具有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意义。
文化的国际吸引力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普及,创造了一个信息庞杂、传播速度快、传播无国界的传播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5]198、“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5]203。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明了推动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当前,百年变局和全球疫情双重叠加的复杂国际形势,加剧了国家间的竞争和较量。面对国际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要精心构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播体系。红色文化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蕴含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体现了中国精神、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进入融媒体时代,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深度融合发展,为红色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传播条件。在这样的环境与条件下,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借助融媒体的物理优势加强技术赋能,既能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传播好中国声音,向全世界印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也能推进红色文化由国内走向国际,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5]5推进社会全面发展,不仅需要依托强大的社会生产力,也需要发挥文化的软性治理作用,凸显文化凝心聚力、铸魂育人的社会功能。红色文化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为追求真理、不怕流血牺牲的拼搏精神,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为夺取红色政权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路走来的艰难历程,形成了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疫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谱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6]这一些系列精神是新时代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在融媒体时代,利用网络大数据将红色文化通过不同的渠道、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大众化传播,营造爱党爱国、红色成风的拟态环境,持续推进人民群众对红色资源、红色思想、红色精神的顺利接收,使人民群众更好地继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汲取红色力量,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7]也就是说,在创造物质生活的同时,文化生活也要同步跟进,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富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能起到充盈精神境界、提升道德修养、丰富知识涵养、强化情感体验等作用。在融媒体时代,人民群众兼具信息的使用者、制造者、传播者等多重身份,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的环境、方式、手段等也发生了变化。关于文化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提道:“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8]因而,融媒体时代下的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从本质上要求文化的培育和延伸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贴近人民生活实际。利用融媒体技术推进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扩大红色文化传播的密度、力度、效度,让人民群众学习、理解、感悟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当代价值与意义,有效促进个体思想境界的升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让红色文化成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文化载体。
媒体融合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对红色文化传播的主体、方式、内容、渠道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红色文化在融媒体时代的大众化传播,必须要充分认识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找寻媒体融合的技术优势与文化传播的价值坚守之间的契合点,为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创造新的发展条件、提供的新发展动力,推动红色江山代代相传。
传统的红色文化传播主体以党政机关、高校、社会团体等为主,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进行直线式、单向度传播,传播渠道相对单一,传播效果不突出。融媒体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取长补短、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融媒体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信息的接收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人民群众在整个媒介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主客体关系再次重构,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不断增强,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同时,依托融媒体技术形成的传播主体间的信息共享机制,能使人民群众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随时随地、以多种方式获取所需的红色文化资源,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实现了红色文化信息的有效接收、分享和交流。融媒体时代,人民群众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也具备了传播者的身份,传播主体由单向性逐渐走向普泛化,这为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是单向度的,信息交流的时效性、覆盖性有限。在传统媒体时代,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的针对性、感染力相对不足。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接收信息的来源、途径愈发多样,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传播方式也需要因时而变。融媒体是集聚了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的优势的媒体运作模式,改变了传统媒体“点对点”的单一传播模式,颠覆了以往“传播者—接受者”的传统定位,凸显了传播对象的主体性,使得信息传播的辐射性增强。在融媒体环境下,各个传播平台资源共享、内容兼容,信息传播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一体化传播,矩阵式的大众传播模式正在逐渐形成。在融媒体运作模式下,不同的群体可以针对自身的状况选择信息接受的方式,并对信息进行筛选、判断、评论和转发等,以此形成辐射状、矩阵式的传播态势。这种传播模式能够有效提升信息传播的辐射范围,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力,使红色文化在不同群体中被认同和弘扬。
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的内容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事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所喜欢。传统媒体受技术的限制,传播渠道、媒介形态等有限,传播方式相对单一,忽略了受众群体的差异性,不能精准对接不同受众群体的精神需要,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学习的新要求。针对传统媒体的劣势,红色文化要想实现大众化传播,就必须推陈出新、对症下药。融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变革,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传播媒介上的应用和推广,使得信息传播实现了分众化、差异化、精准化传播,有效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借助不同的媒介形态,红色文化传播能有效捕捉人民群众的不同精神文化需求,并根据不同的需求推送不同的内容,从而提高内容传播的时效性、有效性,增强红色文化对人民群众的辐射力、吸引力、感召力,推动红色文化传播的精准化,发挥红色文化在融媒体时代的应有作用。这既符合不同群体对红色文化学习的期待与要求,也适应了新时代传播媒介发展的趋势。
在融媒体时代之前,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既依托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又依托新兴媒体,但并未形成一体化传播的态势,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9]在媒体的不断融合发展下,不同媒介形态整合成了新型媒介,传播渠道呈现出多元交叉的特点,充分发挥了不同媒体的独特优势,凝聚了不同媒体的传播力量,形成了信息传播的巨大合力。融媒体的发展,为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凝聚了媒介力量。通过媒介融合,红色文化以多种渠道被传承和弘扬,形成了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播的态势,使红色文化切实走近人民群众生活、走进人民群众视野、走入人民群众心灵。
从时间轴线上看,红色文化传播的发展路径是由“网外旁观期”到“初进网络期”再到“融入网络期”。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要把握时代特点,充分发挥融媒体的优势,从传播主体、方式、内容、渠道等入手,不断开辟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的新途径。
在融媒体时代,传播范式形成了一个由网络上的任何个体来提供信息生产、传递、共享、反馈的多维交互立体传播模式[10]。因此,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必须立足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主体自身辨别、选择、制造、传播信息的能力,扩大红色文化的辐射范围,让红色文化真正活起来、红起来、热起来。首先,要提升传播者的能动性,转变传统的传播观念。传播主体要根据新时代发展要求,了解新时代信息传播规律和人民群众阅读习惯,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更新知识储备。通过主动接受并积极利用多种传播方式,努力增强传播的说服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接受度,增加人民群众互动交流的动因,为实现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其次,要发挥传播主体的创造性,提高传播主体的专业素质及开发、运用融媒体的能力。要培养理论知识深厚、擅长学习、网络运用熟练且宣传经验丰富的红色文化传播者,发挥好新时代“红色传声筒”作用。传播主体要善于技术创新,降低人民群众接收红色文化的技术门槛,使人民群众学习红色文化的态度实现从被动到愿意再到主动的转变,促进红色文化信息的多向传播。最后,传播主体要努力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红色文化传播的互动与共享。在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要借助新型媒介,积极动员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口耳相传、点赞转发、分享推广等传播行为,使红色文化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以点带面向四周发散,实现红色文化信息共传共享、互流互通,使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能够得到红色文化的滋养,更好地促进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的内生发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完善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对用好红色资源、传播好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文化的落地效果如何,归根结底要看人民群众满不满意。只有人民群众拥护、认同的传播方式,才能打动人心,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融媒体的发展,增强了各种传播介质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了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态的联合。因此,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必须要借助融媒体的优势,把红色文化讲解好、把红色声音传播好,优化红色文化传播路径,实现理论严谨性与形式广泛化的有机结合。一是要多讲故事,推进自我教育与外在教育相结合。红色文化蕴含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以讲故事的方式推进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最具亲和力和感染力。在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的过程中,要以红色文化基地为依托,不断挖掘有温度、有思想、高质量的红色故事。通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吸引人民群众参观红色基地,使红色故事更加具体化、生活化,促进人民群众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二是要善用载体,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形式。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不断融合,丰富了红色文化资源。因此,要充分利用红色影视、歌舞、戏剧、工艺品等多种载体,使红色文化兼具图、文、声、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增强红色文化的视觉冲击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观感体验,营造人民群众学习红色文化的氛围,促进人民群众认同并接受红色文化。三是要发掘网络平台,拓宽红色文化宣传渠道。借助抖音、快手和人民网等短视频平台和网站,讲红色历史、红色事迹,密切红色文化与人民群众生活的联系,形成供需对接的传播格局。
融媒体时代,人民群众的阅读习惯、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在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过程中,要根据融媒体的特点和人民群众的阅读习惯等,将红色文化以人民群众听得懂、看得见的事实和感兴趣的事例进行表达,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信息的有效吸收。其一,要“提升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的文化话语权”[11],坚持红色文化传播的正面导向。在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保证内容的正确性与严肃性,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把握好红色文化传播的宣传导向,坚持做好以“主流思想舆论”[9]338引领工作,使红色文化发挥厚植理想信念、涵养思想道德等作用,增强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提升红色文化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不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5]182。其二,借助融媒体技术创新红色文化内容,创作有品质的红色文化作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需求,要从红色文化中挖掘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政治品格[12],要有针对性地生产和加工贴合个体与群体、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红色文化产品,促进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人民群众了解红色文化的魅力,汲取红色文化的力量,并推动人民群众将这种力量转化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动力。其三,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赋予红色文化新的生命力。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反映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文化作品,才能引起人民群众的共鸣、共情,才能起到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作用。红色文化要想实现“化”大众,进而达到大众化的目的,就必须要融合时代声音,抓住人民群众心底对红色文化内容的需求,重视传播中的碎片性,利用网络大数据技术赋能,掌握数据、分析数据,针对不同群体,按需传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人民群众听得懂、记得住、说得出,真正做到文化内容满足人民、服务人民,实现红色文化全民共享。
融媒体的出现与应用,使得信息的传播渠道和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要求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应注重时代关切,以新时代的发展特点为衡量标准,对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传播渠道予以转换。第一,取长补短,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在互联网的普及下,新兴媒介的发展对传统媒介造成了巨大冲击。但是,传统媒介经过多年发展,其成熟度、专业性以及强大的内容生产力等对新兴媒介仍然有重要借鉴意义。新兴媒介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要努力结合传统媒介的优势,打通各种介质,深度融合不同形态的媒介,借助融合后构建的新型网络渠道,发挥个性化、精确化技术优势,进行渗透式传播,不断提升传播的引导力和影响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的整体质量,实现红色文化显性传播与隐性传播的有效结合。第二,坚持线上媒体与线下媒体相结合,促进多渠道传播。融媒体时代,网络成为人民群众接收信息的重要载体,线上媒体成为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要利用融媒体技术搭建线上线下红色文化学习区域,搭建线上学习群体与线下学习群体有效沟通的桥梁,增强人民群众的学习黏性,促进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第三,推进官方媒介与民间社交媒介的深度融合,打造系统化传播合力。既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平台,抓住“万物皆可媒介”的机遇,挖掘官方媒介与民间社交媒介之间的共同点,合力开辟“互联网+红色文化”新领域,打造红色文化传播产业链,为人民群众获取和转发红色文化信息开辟更宽、更广的渠道;又要让红色文化借助官方、民间等多种媒介,打造多平台联动式传播的协同效应,覆盖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不同社会阶层的群体,促进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个体与环境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传播,使其在系统化传播合力下,推动红色文化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众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