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排风,李迎博
(河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强调:“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1]2历经近百年,井冈山革命斗争已凝结成历史记忆,但其所孕育的井冈山精神却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样态。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2]253,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正确把握井冈山精神的深刻内涵,深入了解其生成逻辑,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好井冈山精神,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视察井冈山时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斗争的伟大实践,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抉择、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成长具有关键意义”,“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2]11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井冈山精神的重要论述,为深入理解井冈山精神的丰富内涵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早期“山重水复疑无路”境况下上下求索的内在支撑,是在井冈山时期面对艰难困顿处境矢志不渝的精神堡垒,是从“星星之火”到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动力之源。1927年,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由于当时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党和人民不能组织有效抵抗,导致大革命失败。面对四处弥漫的白色恐怖,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信念,不为所惧,毅然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暴动,以革命的武装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虽然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这些起义大多数失败了,但中国共产党人毫不气馁,积极探寻革命出路。毛泽东主持莲花决策,引兵井冈山,为深陷迷雾的工农革命军明确新的奋斗方向;领导“三湾改编”,将“支部建在连上”,从而凝聚军心,确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朱德、陈毅等在南昌起义失败后,率领余部在赣南山区进行“赣南三整”,并克服千险万阻到达井冈山,壮大了井冈山革命队伍。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执着追求。初上井冈山,斗争环境极其恶劣,面对国民党反动派严密的经济封锁、频繁的军事“会剿”及中共党内和红军内部有些同志“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3]100,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局势与前途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以《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名篇章解答了同志们的疑惑。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3]106。毛泽东的这一论断极大地鼓舞了井冈山军民的革命信心。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凭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渡过了井冈山上的峥嵘岁月,燃起了中国革命的燎原星火,走出了通向胜利的中国特色革命之路。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道路开辟成功的关键。邓小平指出:“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找到了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形式和方法。”[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大革命的惨重失败中深刻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取得革命的胜利。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同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大多都失败了。实践证明,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路。面对当时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实际以及国民党反动派疯狂“进剿”“会剿”的不利处境,毛泽东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如:通过整编军队、设立士兵委员会、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等,建立新型人民军队;通过打土豪、分田地解决群众的土地问题,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通过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与敌人斗智斗勇;通过建立农民武装,增强革命力量。同时,在这些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思想理论,如“思想建党”“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建党建军思想,“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思想[2]113。正是因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当时的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破除党内存在的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等错误倾向,为中国革命最终走向成功奠定了思想基础,开辟出了正确道路。
艰苦奋斗攻难关是井冈山实践的主调,是构筑井冈山精神的基石。井冈山斗争环境极其恶劣。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曾坦言:“我们一年来转战各地,深感全国革命潮流的低落。……红军每到一地,群众冷冷清清,经过宣传之后,才慢慢地起来。和敌军打仗,不论哪一军都要硬打,没有什么敌军内部的倒戈或暴动。”[3]77-78战事的惨烈和敌人严密的军事经济封锁,导致井冈山根据地物资奇缺,尤其“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每天除粮食外的五分钱伙食费都感到缺乏,营养不足,病的甚多,医院伤兵,其苦更甚”[3]53。面对艰苦卓绝的革命环境,毛泽东、朱德等中国共产党人率先垂范,带领井冈山军民努力开源节流。按照规定夜晚办公可点三根灯芯,毛泽东却只点一根,在昏暗的油灯下写出了照亮革命前途的《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2]255;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3]65;等等。朱德年逾四十,还与战士们一起挑粮上山,成为艰苦奋斗的表率。根据地军民齐心协力,种粮挖菜熬硝盐,保证基本的生活需要;开辟圩场铸银元,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创办红军医院和军需工业,做好革命的后勤保障。江西民歌“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生动诠释了特殊时期井冈山军民的艰苦奋斗作风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勤俭节约见证军民团结,自力更生共渡井冈难关。伟大的共产党人正是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带领军民艰苦奋斗,才得以在窘境中酝酿蓬勃生机,于险境中铸就不朽战绩,开辟了符合国情与党情的革命道路,淬炼出影响广泛而深远的井冈山精神。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5]早在1926年,毛泽东就提出“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的论断[6]。井冈山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作为基本遵循,重视群众、依靠群众,为根据地建设凝聚了坚实的群众力量,锻造了牢固的军民关系。重视群众,首先重视的是群众的生存问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带领军民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并主持制定《井冈山土地法》,以法律形式保障了群众的土地权益。共产党人不为自己谋私利,只为人民谋福利,不只表现在土地问题上。毛泽东天寒衣单却将新棉衣送给房东谢槐福,朱德在食盐奇缺的境况下将食盐送给群众,陈毅带领红军战士帮乡亲们收稻谷干农活等[7],无一不是党和红军关心群众疾苦的生动写照。为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井冈山根据地创办农民学校,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和政治宣传。为确保工农群众当家作主的权益,根据地还选举了宋乔生、毛科文等工农代表参与红色政权的政务管理[3]77。党和红军关心群众疾苦的为民情怀与心系家国前途的责任担当,温暖并感召着群众,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工农护大印”“吴月娥跳崖”[8]等感人事迹就是民拥军的有力证明。正是有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拥护,红军才成功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剿”“会剿”,接连赢得了新城大捷、龙源口大捷等战争胜利,创造了黄洋界保卫战等以少胜多的作战奇迹。群众是铸就真正铜墙铁壁的不竭源泉,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是党在峥嵘岁月里奋力前行的最大底气,是中国革命实现星火燎原的重要法宝。
党的百年征程中产生的革命精神都是在具体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形成的[8]。作为承载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精神样态,井冈山精神具有独特的历史定位与政治使命,其形成依循着特有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入理解井冈山精神的生成理路,有助于新时代更好地汲取精神伟力,创造令世界瞩目的新的更大奇迹。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9]。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为井冈山精神的生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根基。从科学性上看,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指出最终走向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10]329。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因为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矢志不渝地为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勇敢面对各种艰难困苦,才造就了“坚定执着追理想”的井冈山精神。从人民性上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2]198。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立足中国实际,重视发挥农民的革命主体作用。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多篇文章都有力论证了农民对中国革命运动的重要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在井冈山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紧紧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才克服重重困难,创建和发展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而造就了“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从实践性上看,马克思作为致力于改变世界的实践者,曾积极投身工人运动,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沿。他曾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1]井冈山革命实践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革命队伍,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基本遵循,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所进行的自主探索,因而造就了“实事求是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从发展性上看,“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2]199。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随着对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持续吸收而不断丰富。“艰苦奋斗攻难关”的井冈山精神正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立足井冈山革命实践所面临的挑战,吸收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不断攻坚克难,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而形成的,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魅力。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2]470-471井冈山精神的形成既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独特地域文化的丰富养分,也受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有益滋养,是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10]313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所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传统,为孕育井冈山精神提供了肥沃土壤。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13]等为追梦而坚毅笃行的优秀品格;有“实事求是”[14]“知行合一”[15]等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和求索精神;有“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16]等蕴含民本思想的真知灼见,以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饱含爱国情怀的担当意识与奉献精神。井冈山精神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对其进行发展和创新。毛泽东对“实事求是”所做的全新阐释,便超越了古代先贤单纯的治学理念与方法,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没有实事求是,就没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就没有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作为井冈山精神重要法宝的“依靠群众”,则基于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崇高理想,践行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突破了中国古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舟”关系局限,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创新性转化。其次是独特地域文化的浸染。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主要包括湖南的茶陵、酃县(今炎陵)和井冈山以及江西的宁冈、遂川、永新和莲花等(截至1928年2月)。这六县一山均是客家人聚居区,因此井冈山精神也受到湖南的湖湘文化、江西的庐陵文化和客家文化等多元文化的熏陶。这些文化各具特色,其中湖湘文化的“敢为天下先”、庐陵文化的“崇尚气节”、客家文化的“坚韧节俭”尤为突出,对井冈山精神的形成起到了固本培元的作用。最后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7]8伟大建党精神与井冈山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从缘起到传承的动态关系[8]。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在革命低潮期依然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不畏强敌,勇毅前行,以艰苦卓绝的井冈山革命实践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孕育了宝贵的井冈山精神。
伟大精神产生于伟大实践。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12]591任何一种思想观念的形成都离不开相应的“社会存在”,井冈山精神亦是如此。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自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17]2。为挽民族于危亡,救百姓于水火,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反抗。在国内救亡图存斗争风起云涌和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世界进入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尽管彼时年轻的党遭遇了大革命和武装起义的失败,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斗争是接续践行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与民族复兴历史使命的伟大革命实践。井冈山精神孕育于这一伟大斗争实践之中,是这一伟大实践在思想理论层面的集中映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2]112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井冈山精神,对新发展阶段开好局、起好步,应对新问题新挑战,走好新时期的长征路,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政党。“这个理念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18]坚定的理想信念贯穿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是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实现一次次历史性跨越的重要思想保障。当前,我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期。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关键时刻,越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紧密结合,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但同时也应看到,目前我国党员干部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有的觉得现在已经可以好好喘口气、歇歇脚,做做安稳官、太平官了;有的觉得“船到码头车站”,不思进取、庸政懒政混日子;有的患得患失、不敢担当却贪图名利、享受;有的习惯当“传声筒”“中转站”,遇到困难绕着走、碰到难题往上交,缺乏攻坚克难的锐气和斗志[19]20。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缺乏持续学习和自我革命。“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18]因此,新时代“坚定执着追理想”,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做到知信行统一。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20]。在持续学习中提高政治判断力和政治领悟力,在学深悟透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由“知”到“行”过程中提升政治执行力,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要坚持自我革命,时刻自重自省。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21],是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因密码。只有勇于自我革命,勤于清除危害党健康肌体的病毒,自觉戒愚戒惰、戒躁戒贪,才能始终坚守初心,践行使命,不断提高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确保中国共产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航掌舵[17]19-2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2]59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从国家四分五裂到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从人民生活温饱不足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一穷二白”到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顺利开启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没有实事求是,就不可能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不可能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当前,基于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国内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艰巨繁重的现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仍然离不开实事求是。新时代坚持实事求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坚持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在百年奋斗中立足我国具体实际探索而形成的正确道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要自觉坚定道路自信,始终从中国国情出发,以世界变化大格局与我国发展大历史横纵结合的广阔视野,全面把握中国当前和未来的发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要坚持开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仍需深化改革,不断开拓创新。通过理论、制度、技术、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17]14。三是要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在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态势下,中国共产党更要立足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和我国发展大历史,正确处理好中国和世界的关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坚持对外开放,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中国发展,又以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2]254艰苦奋斗是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是党带领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艰苦奋斗内含克勤克俭的精神品质,体现着拼搏实干的奋斗姿态,蕴涵着勇于斗争的决心意志。无论时代和社会环境如何变化,艰苦奋斗的精神都不能丢。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18]。没有艰苦奋斗,就难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更无从谈起。新时代的“艰苦奋斗攻难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艰苦朴素、克己奉公的优良传统,反对铺张浪费、贪污腐败等行为。二是政府要优化支出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高质量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让全体人民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三是要担当作为,在拼搏奋进中确保自力更生。担当作为就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18],拼搏奋进则意味着英勇顽强、奋力前进。面对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只有敢于担当作为,勇于拼搏奋进,才能保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把国家民族的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才能不断攻坚克难、守正创新,汇聚澎湃力量去创造出更多令人瞩目的奇迹;才能在世情国情变化中科学应对,赢得主动,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是要敢于斗争,在攻坚克难中争取伟大胜利。我国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新的奋斗征程上会面临许多艰难险阻,我们要敢于与“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国家政权稳定,危害国家核心利益,危害人民根本利益,有可能迟滞甚至打断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挑战”[21]作坚决的斗争,不断增强斗争本领,成为在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先锋战士。
早在1944年,毛泽东就提出要“为人民服务”,并在1945年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1]66。从井冈山革命时期重视群众到新时代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22]无论发展环境如何变化,“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不能丢。新时代凝聚民心,主要体现在两个坚持。一是要坚持人民至上,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这就必须要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以密切党群联系并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为主要途径,以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在支撑,以保持安定和谐的国内外环境为重要保障;热切关注人民群众的愿望与期待,将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工作的根本标准,将满意程度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参照,真正将关乎群众切身需要的事情落实做细,从而使其更加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二是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构筑广泛的统一战线。要用心关照国内各民族及海外侨胞的需求和期盼,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体人民大团结以及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在团结奋进、和衷共济的生动局面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共同奋斗力量,勠力同心、砥砺前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