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映,赵金元,凡 丽,赵善庆,杨曙霞
(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立徳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学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教育部等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等系列文件,从顶层设计强调改革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
大理大学始终将思政课作为“第一课”加以建设。为有效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学校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尤其重视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学生骨干宣讲法”就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尝试。“学生骨干宣讲法”是大理大学首创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是教师为满足教学需要,提出教学的内容、目的和要求,选拔学生骨干进行全员培训,组织他们到实践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并请基层一线专家、民间学者进行点评,或请基地讲解员、村镇干部讲解回答有关问题,以增强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加深学生对有关理论、问题的理解,学生回校后通过精心准备和教师指导,面对班级学生进行感悟宣讲,实现实践教学直接和间接的全员参与。它有如下特点。
首先,涉及课程多。该方法最先在“纲要”课实施,后扩展到“形势与政策”外的4门本科生思政课。其次,直接间接参与的学生广,包含了除留学生外的所有本科生,实现了一种方法覆盖全体学生。再次,所有思政课专兼职教师都参与组织,指导学生的实践和宣讲。最后,基地讲解员、基层一线专家、民间学者、村镇干部等通过现场介绍、讲解回答有关问题,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
思政课要“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①参见《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教社科〔2018〕2号)。。该方法通过对地方资源尤其是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教学内容更加具体明确,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理论的理解掌握。为满足教学需要,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了17个实践基地,如周保中将军纪念馆,王德三、王复生烈士故居(已建成了云南省高校思政课示范实践教学基地),张伯简纪念馆,松山抗战遗址,红军长征过祥云纪念馆等,这些基地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云南篇章,坚信中国历史和人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选择,从而提振信心,勇担责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勤于学习、勇于奋斗。如大理州法院、大理监狱、巍山县东莲花村、洱源县郑家庄、宾川县绿色果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这些基地为民族团结、法治、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教育提供丰富素材。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的教育内容与书本理论结合,更增强了教育的生动性、感染力。
该方法通过师生8年努力探索,成果丰硕多样,有文字、影像、图片资料等,且与教学联系紧密。教研室为单位的课程“实践教学总结”,汇集了学生的心得感悟、宣讲稿、实践报告等。教师成果包括科研项目、专著和论文,以及非公开发表的教改文集、实践报告等。
“学生骨干宣讲法”的实践个案,强调直接间接实践有效结合,通过学生直接间接参与实践教学及其取得的良好效果,有效解决了以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普遍性的难题。
教育部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原则上要覆盖全体学生①参见《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的通知》(教社科函〔2019〕9号)。,但任何高校都不可能实现全员覆盖的校外实践教学。学校选拔和培训学生骨干,组织他们到实践基地,通过听、看、问答、座谈等现场教学,回校后面对全班同学进行课堂宣讲,畅谈体验感悟,其他学生以小组学习报告形式分享学生骨干实践的所感所得接受教育。通过学生骨干直接实践和其他学生间接实践,不仅实现了实践教学对全体学生的覆盖,而且实现了一种实践教学方法覆盖全体学生。
教育部要求思政课专项经费按每生每年20元标准投入,主要用于思政课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②参见《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教社科〔2018〕2号)。。师生外出实践研修,需要交通、餐费补助,花费大,不可能所有学生参与,即学校按20元标准投入,所有学生校外实践单经费就会亏空。另外,组织所有学生校外实践,即使各学院、部门紧密配合,组织管理、安全防控都会面临难以克服的巨大困难。学校实施该方法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体,课程教研室为单位,院领导、教学办人员参与,所有专兼职教师参加,事先制定计划,做好安全预案并报备,各环节的组织、安全各有教师负责,师生同车、同去同回。上述做法,有效解决了经费、组织管理和安全等难题。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思政课教育的基本原则。思政课教学的突出问题就是理论与社会现实、生活实际缺乏紧密联系,从而难以吸引学生,难以得到学生青睐。如何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该方法的实施,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实效性,让学生有更多获得感。基本做法是:首先,结合教材理论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和主题;其次,选择实践基地,找准基地资源与内容、主题的契合点,把实践教学与地方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丰富教学内容;再次,对于教材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联系,教师适时加以提示、点拨和引导,以便学生深刻理解把握教材理论。
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离不开教师主导,更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1〕。该方法既强调教师主导,更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在全程起设计、引领作用,通过培训和指导,宣讲时引导学生骨干与其他学生互动问答,激发学生探索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骨干由于宣讲要求,出于自尊、表现欲等,在收集储备背景知识、现场教学、宣讲准备等各环节,有较强的主动性。课堂宣讲时,由于教育主体变化的吸引及教师调动渲染气氛,其他学生会积极参与。之后,通过自由组队以小组学习报告形式撰写实践心得,以实践教学助推学生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的提升。
这一问题既有教师也有学生的因素。教师的综合素养、职业道德、教学艺术和方法等,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等,都会对教学实效和学生获得感产生影响。为此,学校注重以下工作:一是强调教师引领指导,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基层一线专家、民间学者、讲解员、村镇干部等在基地现场教学的作用。他们富有泥土气息的话语结合新颖丰富的素材,使教学充满活力,对课堂理论教学是有益的补充。三是课堂搬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感、乡土味,易于学生理解把握教材理论。四是课堂宣讲,班级学生分享学生骨干的所感所获,能调动起宣讲和听讲学生双方的积极性。上述做法,由于与传统教学相迥异,能提高学生参与感,激发学生求知欲,较好地解决了实效性不高、获得感不强的问题。
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1〕。该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理念。整个过程,教师作为方案计划的设计者、各环节的把控者、学生骨干的引领者,通过培训、指导学生骨干,调动其学习探索主动性,引导其组织开展“自我教育”,能更好地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更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的“自我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相互学习,更能体现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的“双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宣讲环节教师注意引导宣讲学生与其他学生互动讨论。通过实践和宣讲,教师、学生骨干、其他学生三方能实现教学相长。学生骨干通过教师的培训指导、角色反转进行宣讲以及反思等,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培训、听学生宣讲等,双方对相关问题的认识都会有不同程度提高。学生骨干的收获不仅在课程学习能得到深刻教育,而且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有利于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其他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听取宣讲、与学生骨干的互动问答、课后思考和作业等,也会有新的认识和收获。
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①参见《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材〔2020〕6号)。。宣讲,是宣讲主体有目的地将某种思想、观点、主张向宣讲对象传播并让其接受,使之产生符合宣讲者意愿信念的行为。宣讲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学生骨干的课堂宣讲,宣讲主体是学生骨干,客体是其他学生,旨在通过宣讲让其他学生与学生骨干产生共鸣接受教育,从而实现其他学生间接参与实践教学。该方法的运用是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在全国高校以往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尚无先例。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基地现场教学,由基地讲解员、村镇干部、基层一线专家、民间学者进行现场讲解、回答师生有关问题、开座谈会或宣讲会等方式进行。二是学生骨干课堂宣讲,开展对其他学生的教育,这是该方法的重点和精髓。
该方法以实践基地为依托,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传承实际,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尤其是红色文化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明确。如到王德三、王复生烈士故居,通过听讲解、看影视和图片资料、与讲解员问答互动,了解王德三、王复生生平事迹,从“纲要”课角度,可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历史和人民如何选择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两个重要问题。从“基础”课角度,可引导学生从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革命道德等加以深入思考。从“原理”课角度,可教育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成为担当民族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把具有乡土性、地域性、民族性的先烈事迹与教材理论有机对接,教材理论如大树的躯干,先烈事迹如大树的枝叶,从而使教学枝繁叶茂、富有活力,更利于学生理解接受教材理论,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再外化为学习动力以及将来报国为民的具体行动。
该方法最先在“纲要”课探索实施。“‘学生骨干宣讲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和推广”获教育部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项目立项后,学校将其推广运用于4门本科生思政课并作为实践教学最主要的方法。2020年,“行走的课堂——‘学生骨干宣讲法’为主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获批云南省一流本科社会实践类课程,推进了实践教学的改革发展,重点开始转向课程改革。当然,课程改革依然是围绕增强亲和力、说服力、感染力,围绕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学生获得感进行。基本思路是把4门思政课2个学分①参见《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教社科〔2018〕2号)。36个实践教学学时剥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实践课程,拟设立“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中心”,统筹安排思政课实践教学,建立起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下一步目标是把“行走的课堂——‘学生骨干宣讲法’为主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为国家一流本科社会实践类课程,进一步推动思政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2012年,学校在“纲要”课探索实施。2016年9月运用到4门本科生思政课并作为实践教学最主要的形式。学校充分利用基地资源,通过看历史图片展览,听先烈事迹,参观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就,开展法制和警示教育,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庭审、听收监犯人犯罪事例及接受改造教育的现状讲述,开展道德教育,到街头、敬老院、聋哑学校等,做到事先备课,让学生骨干熟悉背景材料,给他们提出教学要求,指导组织他们进行宣讲,取得良好效果,被称之为“行走的课堂”,《大理大学报》、校园网、《大理时讯》等多次做过报道。随着该方法运用的深入,直接间接参与的学生由部分扩大到除留学生外的所有本科生,通过实践教学加强了与基地和地方的联系,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学生通过实践和宣讲加深了对大理、对社会的认识。
第一,组织和参加全国高层次学术研讨会。2016年7月沈阳的全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讨会,2019年6月大理的全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研讨会”,2019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建设高端论坛“新中国70年与高校思政课建设”学术研讨会,学校就该方法都作了主题发言。第二,云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会年会、思政课“手拉手”等相关会议。如2014—2017年间3次思政课教学研究会年会,2019年4月云南大学承办的“云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研讨会”,2020年7月楚雄师范学院承办的思政课“手拉手”第七小组研讨会,学校就该方法的经验、做法、成果、存在的不足等作了发言。第三,兄弟院校之间的互访交流。2015年来,学校与来访或到访过的同济大学、西南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井冈山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晓庄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吉首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楚雄师范学院等20多所省内外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重点介绍过该方法的经验、做法。通过会议和互访,该方法得到了同行专家的认可称赞。
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从效果看要“坚持增强获得感”,使教学做到“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②同①。。该方法的探索运用,以及通过研讨会和校际间互访交流,促进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在校内、社会、省内外高校产生了积极影响,各方评价一致向好。
首先,受到校内师生欢迎。该方法的运用,从2016年起,参与学生每学年约17 000人次、专兼职教师超过100人次,规模大、影响大,师生反映好。2018级临床班学生施浩凇谈到这种教学:“咱们的教室不再局限于校园以内,而是把课堂搬到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可以巩固课本知识,提升我们的阅历,对我们人生履历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认为实践教学总体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较好地开展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道德教育,增强了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获得了众多的相关课题、成果和奖励。“纲要”课老师说,“带学生骨干考察王德三、王复生烈士故居,有助于同学们搞清楚对马克思主义选择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这一点的体验和感觉确实是最真实的。教学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骨干宣讲……学生骨干不仅把自己切身的感受说清楚讲清楚了,同时也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矢志不渝’的主题讲清楚了,课堂效果比较好”。
其次,得到高校同行肯定。云南大学陈国新教授肯定该方法及其成果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他认为该方法的提出及其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体现了方法创新而且体现了学生骨干的“双主体”作用。提出的观点对教学改革、管理有一定理论指导或直接借鉴作用。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文章指出:大理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采用‘学生骨干宣讲法’,选派学生代表走进实践基地,通过培训深入到每个课堂,由学生骨干宣讲谈感受体会,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取得了良好效果,成为学院的教学品牌……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湖北省、武汉市周边的革命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效的农村、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充实我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2〕。
再次,获得社会好评。洱源县凤羽镇镇长李伟说:“这种教学方式非常好,因为师生从课堂走出来,从教室走出来,到现实生活中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其实就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最后又回归理论教学。”巍山县东莲花村小学原校长张会君说:“我们在讲解村落情况的时候,他们(学生骨干)非常注意听,而且及时提出问题与我们探讨,提的问题非常实在!”大理当地媒体谈到,“‘学生骨干宣讲法’实现了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转变,并充分利用本土文化历史资源开展实践,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此次实践教学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矢志不渝’为主题,以‘学生骨干宣讲法’为主,旨在指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通过‘学生自我教育’,加深学生的认知体验,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学生的获得感”〔3〕。
“学生骨干宣讲法”探索实施8年来,取得的成绩虽十分可观,但非尽善尽美,找出不足加以改进完善,可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最大限度发挥该方法的育人作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实践教学效果如何,教师是关键。该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但教师是设计师,起引领指导作用,如学生骨干的选拔、背景知识收集储备的引导、对学生骨干宣讲前的指导等工作若不到位、有缺陷,教学实效就会大打折扣。实践教学涉及面广,所有专兼职教师都参与其中,绝大多数教师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但少数教师责任心仍有所欠缺,对工作持应付态度,不善钻研,对学生骨干的指导引领在方法上力度上还有不足。
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会影响教学实效。组织管理得当,过程和谐有序,能提高实效,反之会影响教学实效。8年来学校组织管理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小问题,如少数师生时间观念不强,导致队伍不能按时出发,一些时间浪费于等待,会对行程氛围和整体进程造成影响;又如同一学期同一班级不同课程选择同一实践地点,会导致课堂宣讲一定程度上出现雷同;再如同一学期同一班级不同课程选择相同的同学参加实践,会挫伤其他同学的积极性等。上述问题,虽不普遍,也不严重,但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实践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个具体的环节串联起来的,各环节的实效都会对总体实效产生影响。该方法的运用必须重视以下环节:第一,严格认真选拔学生骨干,注意选择语言表达和文字能力较强且愿主动参加的学生作为骨干。第二,事先明确教学内容和主题,抓好出发前的培训指导,引导学生骨干收集资料,做好背景知识储备。第三,注重与实践基地、实践单位加强联系,选好讲解员,聘请好基层一线专家、民间学者,以便学生在基地现场教学能有更多收获。第四,组织好基地现场教学,引导学生骨干与讲解员、村镇干部、基层一线专家、民间学者的互动,为课堂宣讲奠定良好基础。第五,课堂宣讲的选题、文字稿的组织、PPT的制作、试讲等需要学生骨干精心准备和教师反复指导,以确保宣讲质量。第六,课堂宣讲时,教师及时点评,引导学生骨干与其他学生的互动,促使课堂宣讲有氛围、有效果。第七,以教研室为单位,及时做好课程实践教学总结,收集整理资料汇编成册,以供保存和校内外交流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