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民
(甘肃省舟曲县憨班镇中心小学,甘肃 舟曲)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素养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每个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学生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
小学生拥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特点,提高各学科的教学质量。小学数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还要逐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这对学生后期的数学学习尤为重要。数学教师要认识到逻辑思维对学生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探索能力,为逻辑推理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逻辑推理能力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所谓的逻辑推理能力是指对已知的条件进行分析,探索条件之间的关系,然后遵循一定的规律推导出这些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结果。逻辑推理能力在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在解答各种题目时更加有条理。逻辑推理能力在生活中可以帮助学生把握事物发展的进程,从而提前做好各种应对措施,促进事物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对于小学数学学习而言,推理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根据给出的各种信息,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分析、整合,从而顺利解决给出的问题。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高质、高效地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究,培养探究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其实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会用到,只是在运用的形式方面存在差异。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数学课堂教学是小学生逐渐形成理性思维,进而利用各种思维认识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课堂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如何利用好课堂教学,在实现理论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逻辑推理能力,考验着每个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推理能力根据种类的不同又分为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每种推理适用的问题不同,因此,学生在利用推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加以选择。小学数学课堂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各种思维能力。在本文中我们主要论述小学数学课堂中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问题[1]。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逻辑推理这种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呢?笔者基于自身的工作经验和调查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数学知识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小学生由于各方面的思维还不成熟,因此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难度。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递进性,学生只有学习好前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知识,否则就会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学好每个章节的数学内容后还要回过头来思考每个章节内容之间的关系,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教师要想提高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水平就需要深入研读教材,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案。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不断丰富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提升学生数学逻辑推理的能力。比如,教师在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时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原理,以及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习题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只有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才能为后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打下基础,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这两部分的知识就具有很明显的递进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白这部分的知识与前面学习的哪些知识具有较强的联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知识是如何由浅到深的,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如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通过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明白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四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学生通过逻辑推理也会明白四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这就是数学教学中通过知识的前后联系,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后面学习更加有难度的知识打好基础[2]。
数学知识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也是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存有畏惧心理的主要原因。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各种思维能力还处在较低级的阶段,教师要根据所教授的内容利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利用数字和图形相结合的方式,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图形这种具象化的东西。比如,在进行“统计”的教学时,教师通过理论讲解很难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统计以及统计的意义等。但是如果教师通过图形让学生来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那么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把统计这部分具有较强抽象性的知识通过图形来进行教学,就把统计的知识具象化了。如此,学生通过统计题目的文字叙述,然后根据逻辑推理制作出统计图表,这个过程也是锻炼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合适的教学内容,利用图表的形式加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指导、引领的作用。基于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逻辑推理能力。比如,进行“角的度量”的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进行角的度量。在动手实践中,学生会逐渐明白角的度量要确定两条线。在不断的实践练习中,学生通过推理会发现,角的大小和角的两条边的长度没有关系,而是和角的开口度有关系等。动手实践让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还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更多的认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课程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3]。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需要将问题解决作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发展的重要路径。借助开放性学习任务的设置,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进行知识的探索、学习,从学生的学习表现出发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思考能力。与之前的封闭教学任务相比,开放性教学任务中对有关问题解决的教学知识、过程内容很少会透露给学生,需要学生在回忆题目中数学概念、意义的基础上,规划问题解决的过程和问题最终答案的形式,使得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的控制感有所强化,有效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思考能力。这种学习任务的开放性体现在任务目标、解决方法、任务复杂程度、答案等多个方面。教师在设计开放性学习任务的时候不必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只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其中一个或者几个方面进行开放设计便可。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共同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其中体积计算方面的教学内容基本都是以教材中的铁皮制成的无盖盒子的计算为主。教师完全可以将例题中长方形铁皮上剪去的正方形变成数量设计为开放性元素,让学生自行选择正方形边长数值进行探索。在这种开放性学习任务的驱使下,学生便可经历问题的起始—探索—总结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形成对体积概念、计算公式形成正确认知的同时,形成从铁皮到无盖盒子的推理过程,随后由教师在探索阶段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提示,鼓励学生“有序地”探索不同情况,并尝试思考容积最大的无盖铁盒等。总结环节也是交流、论证环节,教师有意识地选择汇报人选、确定汇报顺序,从而保证汇报的质量,确保学生可以将数学思维及书面文字转变为口头描述,使推理过程更为清晰。
综上所述,逻辑推理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要认识到逻辑推理能力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