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艳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太平镇中心小学,甘肃 平凉)
随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不断丰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提高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质量,给予小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指导学生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了个人素养。现阶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求进一步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初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没有深入挖掘,表现出较大的局限性,阻碍了学生的思考、探究,整体教育工作开展不尽如人意。教师对文化精神的分析表现出片面性,与小学生的生活没有密切的联系,导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效率不断下降。文化精神的挖掘方式、方法,应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进行探究,并进行阶段性的调整,既要给小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又要加强小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更好的体验。
现阶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没有发挥引导小学生思考文化的作用,往往是对文化按照固定的方法解读,对传承的意义、发扬的作用、创新的方法均没有深入探究。对于小学生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全是短期学习,课堂上的感悟比较好,但是课下很容易出现遗忘,没有定期回顾,也没有对文化继承的方法深入地思考,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形象、教学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为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模式要进一步进行创新。
大部分情况下,学生是按照教师的教学经验思考、学习,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学习体验,后续的学习也很容易遇到较多的问题。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析的初期阶段,各类资料、信息的收集并不完善,对文化的认知仅仅按照课内的知识点教学,没有加强课外知识的教育,这使学生的思考、进步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分析方法在于对过去的表现方式和现在的发扬方法进行充分的对比,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走向,逐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综合价值。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讨,没有与时事热点充分融合,而是刻意创设完美的文化情境,但实际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是随着时代进步而优化的,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仅仅按照固定的内容探究,容易导致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认知产生较大的偏差,长期学习也不能给他们带来丰富的体验。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讨平台并不完善,小学生发表观点的时候常常遭到教师的否定,缺少合理的引导,这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了非常多的负面影响,因此要进一步改善教学的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应考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规范、标准,尤其是对文化精神的深入挖掘,让小学生充分感悟和进步。以“吃穿住话古今”教学为例,可以用图片或者短片的形式,让学生看到人类起源时期住的山洞发展到文明社会后建设的宏伟宫殿,到今天高楼大厦林立,我们的生活条件在逐步改善,科学进步为我们带来了便利,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同时也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依然能建造出故宫、长城、苏州园林等举世闻名的建筑,先人的这种专注、坚韧的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依然值得我们遵循并推崇。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多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随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意识的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度要不断地增强,坚持对学生的品德素养进行提高,掌握学生的学习思路、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样才能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很多历史人物都值得去分析,比如魏延,他虽然向刘备投降,但是在诸葛亮去世以后,又背叛了蜀国,最终被马岱斩杀。相比之下,季布的“一诺千金”才是学生的效仿对象。季布可谓将诚信完全落实的贤士之一,他“言”未出口,“信”已在先。因此成就了他“得黄金万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千古美名。这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对小学生的品德素养提高产生了更好的效果。
例如,“我们的班规我们订”的教学,可指导学生通过投票的方式制订班级规范,每一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一分子,如果直接按照班干部的想法制订,势必给人独断专行的感觉,导致班级同学的关系紧张,要对大家的观点进行整合,照顾到所有人的想法和情绪。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要拥有提案的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按照投票的方式确定班规,少数服从多数,促使班级规范更加完善,引导学生主动遵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体系应进一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过程也是对文化的研究过程,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加强文化的科学渗透,这可以给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文化理解能力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的教学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要融入现代化的思想。当代很多孩子变成了小少爷、小公主,除了学习任务外,其他都不需要操心。但是纵观古今,优秀的人才往往主动承担家庭的责任,无论年纪大小,都要承担对应的责任和义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与前人对比,分析自己的不足,朝着前人的方向去努力,承担家庭的责任,为家庭做贡献,凸显自己的作用。由此,应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程度。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内容不断丰富,因此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讨不能总是在理论方面,还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中积极地应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学生的判断能力。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讨,不仅要在理论上加强,还要鼓励学生对其进行合理的应用。囊萤映雪的典故对小学生的触动是比较大的。有年冬天,孙康半夜醒来,感到屋内并非漆黑无光,还能隐约约看到一些东西,原来是皑皑白雪所致,这给了他启发:何不借雪光来看书呢?于是雪夜,特别是月光映照下的雪夜,就成了孙康苦读的好时光。由于勤奋好学,他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学者,并当上了御史大夫。当代小学生的物质条件优越,应引导其珍惜现有的条件,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在“正确认识广告”的教学中,有很多学习用品的宣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用品都需要购买,学生购买各类学习用品之前应提前进入商场调查,对学习用品进行体验,观察学习用品的特点,与自己的需求对比,然后再做出决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灌输和实施,在于对身边的事物做出仔细的判断,不要单纯凭借表面的信息来盲目地做决策。学生在购买学习用品的时候,均要给出足够的依据,不乱花钱,珍惜父母的经济收入,对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讨、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现代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思路、方法不断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给学生带来了非常好的体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分析,应结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个人经历进行完善,并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未来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打造专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平台,对不同的文化学习方向进行合理的设计,根据学生的个性化表现,提高文化渗透的效果和学生的认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思考也要不断加深,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走向以及其对各个阶段小学生产生的具体影响,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教育素养,快速实现教学的目标,减少灌输式教学的漏洞,更好地创新小学生的培育体系,推动教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