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词及其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研判与分析研究

2022-11-24 11:25李贺体刘燕柴斯羽
关键词:热词思政思想

李贺体,刘燕,柴斯羽

(1.华北理工大学 党政办公室,河北 唐山 063210;2.华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当代网络科技大规模发展,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频率更是日益增加,同时他们对网络热词使用频率和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通过对网络热词的研究,可以有效判断大学生思想状况,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一、网络热词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正向影响及原因

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来说,大学生就是未来是希望,未来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由广大的大学生来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关注,把握其思想变化情况。目前各类网络热词已经深刻的融入了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中,这些网络热词的广泛传播对大学生的思想来说既有正向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冲击。

(一)网络热词的传播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的正向影响

目前网络上流传的热词,很多都带有正能量,这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积极的影响,对他们的价值观塑造产生正面引导,如体现为正面的情绪特征,如“土豪(金)”、“定个小目标”、“为国护盘”、“蛮拼的”、“洪荒之力”、“锦鲤”和“官宣”等热词。

1.促使学生面对问题能够辩证思考,独立判断

当前互联网渗透到了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思想活跃的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也是逐年攀升,对互联网的使用场景也是越来越广泛。这也是大学生能够更快的接触到最新的热点新闻,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以及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的原因。尤其是那些热点新闻,都会很快产生网络热词并迅速传播。这些网络热词简洁准确且能够高度概括问题的实质,对大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接触到这些网络热词的大学生,往往会对网络热词背后的新闻产生兴趣,通过查阅对热点事件有助于他们对整个新闻进行多方面的全面了解,看到关于热点事件的多方面观点,促进大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并养成独立思考的精神。对网络热词的查询过程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也使他们面对问题时可以使用更加客观,辩证及全面的思维方式。

2.开拓大学生的视野

网络热词涵盖了各类群体的学习、生活及工作场景的方方面面。而不同人群的思维及文化差异很大,通过网络热词了解网络热点,可以使大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范围极大的拓展。首先,网络热词的创作者来自全球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风格也各有差异,这些热词帮助大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这种多元文化的冲击有利于他们形成广阔的文化视野,同时有助于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其次,网络热词来源于政治、经济、历史、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这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不同领域的探索,尤其是与自己学习内容相关的领域的深入探究,提升学习热情,加深对问题认知的深度,开拓认识问题的广度。

3.有利于大学生建立自己的人生态度

正在流行的网络热词往往带着时代的特色,通过简洁明了的方式反映了现代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是人民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尤其是那些带有健康向上的动力和内涵的网络热词,让大学生们能够互相鼓励,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表达方式,体现出大学生对真善美的精神的追求,蕴含着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提升道德观

当前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在国际上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也在不断发展。国家的发展也极大的激发了民族自豪感,人民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在这个背景下,当网上发生危及到我们国家及民族利益的重大事件时,广大网民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会主动关注时事政治类新闻。那些正能量的网络热词的传播,正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大学生关注民生,关心国家的爱国情怀。

最近这几年不断有积极向上的新闻大范围传播,也带起了一批正能量的网络热词,使得人们的观念从寻求猎奇的“审丑”向追寻向上能量的“审美”回归,这也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很多大学生对于那些具有积极向上的内涵的网络热词有强烈的认同感,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而那些负面新闻的传播也往往是一种对不道德行为的反讽。

在是现代社会经历重大转型时期的背景下,网络热词这种新兴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大学生来说客观反映了他们实现自我的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也体现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道德观价值观。网络热词的传播对大学生传统道德观念的提升是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网络热词的传播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的正向影响的原因分析

网络热词是通过一个词语概括一个热点新闻,这种语言形式精准简洁,而又蕴含的丰富的内容。网络热词的传播承载了源于现实生活的多元思想观念。网络热词因为其满足了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及现实需求而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备受青睐。

1.大学生的精神需求通过使用网络热词得到满足

网络热词的使用,让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表达欲望得到满足,极大的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也使得竞争更加激烈,大学生毕业后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这也使得大学生群里面临了来自多方面多层次的压力。而网络热词因其通过简洁的词语,具有趣味性的方式,高度概括了社会热点的内涵,对这些网络热词的使用给了他们通过风趣幽默的方式释放这种压力的途径。尤其那些造成大学生压力的热点问题,网络热词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方式表达了大学生自嘲的态度,也是是大学生面对压力的一种个性化表达,有助于他们宣泄这种压力,获得心理的满足感。

大学生表达欲望强烈,他们希望通过在表达自己,体现自己的话语权,针对热点事件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对其他人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但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尊师重道”,“顺从父母”等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往往很难完全掌握话语权,没有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这使得他们的表达处于压抑的状态。但是在网络世界,由于这个平台相对自由且带有一定的隐蔽性质,使得大学生可以相对的自主选择想要了解的信息,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极大的激发了大学生对国家大事及公共热点事件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网络热词的出现,给了他们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国家大事的观点,对热点事件的看法的机会。

2.大学生的现实需求通过网络热词的使用得到满足

网络热词的使用给当代大学生创造了一个新的语言环境,有效的迎合了当前大学生成长的发展需求。让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身边热点新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尤其是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化过程的初步阶段,也是形成社会化适应的探索时期。随着大学思政教育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价值主体性意识也在逐渐增强,他们开始关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考虑实现自我价值与参与社会政治之间的联系,产生对社会活动的参与需求。但大学生对社会活动的现实途径较少,因此他们往往寻求在网络上对社会现象及问题发生的机会,网络热词往往给予发表个人观点的机会,让他们产生高度的参与感。

网络热词一般是通过网民自主传播,从而广泛使用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群体性的“话语狂欢”。而当代大学生由于学习生活较为紧张单调,需要通过使用网络热词这种方式来关注和了解当前的热点事件,丰富他们的校园学习生活,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同时通过这种群体性的词语传播,大学生也增强了集体认同感。

二、网络热词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负面影响及原因

在网络热词对大学生产生正向影响的同时,很多消极的热点事件及随之而来的消极网络热词也对大学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如“摸鱼”、“躺平”、“摆烂”、“旧事主”、“卷王”、“心塞”、“感觉不会再爱了”、“EMO”等。

(一)网络热词的传播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的负面影响

1.对未来产生迷茫,价值观产生动摇

正能量的网络热词带给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负能量的网络热词则是大学生产生一种不求上进,行动力下降的人生态度。尤其是一种随缘的,不争不抢的心态通过“佛系”等网络热词的传播,在大学生中流行起来。他们对社交抱有消极的态度,对学习则持有差不多心态,不再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提升学业上,对学校活动的参与也缺乏积极性。

这种负面的心态也导致大学生对自己的奋斗目标产生迷茫,对价值追求产生动摇。大部分大学生还是认同通过努力拼搏实现奋斗目标,体现自身价值的观念,但“我太难了”等网络热词的传播,体现了广大人民面对压力的感慨,也让大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产生了逃避的心态,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部分大学生因学业,感情,社交等方面的不顺利,而产生了“躺平”的想法。这些负面网络热词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使得大学生对求真务实的奋斗精神产生动摇。

2.消费观趋于盲从

在当前商业化的推广中,网络热词因其广泛的传播速度而具有极强的社会动员价值,被广大商家看重,大规模运用于商业推广活动中,网络热词成为各类广告的新宠,尤其是以大学生为消费目标的商家,更是将网络热词运用的炉火纯青。这种基于商家刻意传播的网络热词,使得消费主义盛行,这也导致近年来传媒内容趋向娱乐化及商业化,广大网络传媒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逐步弱化,主流的精神价值观被商业化的价值取向消解。

3.在实践道德规范上易被误导

依托社会热点新闻事件广泛传播的网络热词,从某种程度上是对我国多元社会活动的侧面体现,尤其是那些基于负面新闻所产生的网络热词具有的消极负面的特点,往往又极具反讽的色彩,而对于那些道德观尚在发展阶段,对现实事件缺乏分辨能力,无法辩证的看待网络热词中的批评成分的网民来说,反而是一种信息的污染。广大的大学生,道德观发展还不够成熟,负面的网络热词极容易在实践中误导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行为。

(二)网络热词的传播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原因分析

网络热词以其高度的概括性和快速的传播性,在大学生中被广泛使用,但对大学生来说,网络热词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满足了大学生精神需求和现实需求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下面从三个角度来分析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

1.媒体对网络热词内容缺乏管控力

近年来互联网在全球飞速发展,互联网的信息可以自由交流,在自由表达态度的同时也导致了种种冲突的发生,由此带来了各种网络社会问题。但这些问题却因管控力度不足,而无法妥善解决,也给社会心态、社会意识的构建带来了新的问题。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环境,这也促进了新的媒体形式的诞生,尤其是基于个人的自媒体发展迅速。这些新兴的媒体为了能够在网络上获得流量,对发布内容不加把控。更有一些新媒体通过发布博人眼球的粗俗文字,图片及视频等方式,以期短时间获得巨大曝光量,以赚取流量获得利益。传统的主流媒体在互联网的巨大冲击下,没能及时发挥出自身的引导和监督作用,未能规范网络热词传播,更有甚者会为了迎合部分网民,而使用低俗的网络热词。面对这样的互联网环境,大学生极易被负面的网络热词所影响,而对他们的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冲击。

2.高校教师对网络热词缺乏正确引导

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政教师肩负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及道德观念进行教育的重任,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部分高校教师对网络热点事件的关注度仅限于日常生活中,而没有将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事件引入课堂,使得思政教育内容没有能够与时俱进,还停留在通过严肃单调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理论的灌输。这种教育方式已经脱离了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而网络热词则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及实际需求,将网络热词运用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有利于高校教师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但是部分高校教师的对接触和在教学中使用网络热词的重视度不够,主动性不强,从而失去了使用大学生熟悉的语言为他们树立主流的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先机。

3.大学生对网络热词缺乏分辨力

负面的网络热词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究其根本还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缺乏网络自控力,以及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不足的特点。

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新兴事物接受快,对社会活动参与度高。因互联网兼具开放性和隐蔽性,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上可以畅所欲言不受约束,加之他们喜欢追逐网络热词的新颖度,这也会导致他们滥用网络热词,而失去对网络热词背后蕴含的意义的理性思考。且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比较少,对网络热点事件的理解缺乏分辨能力,而对网络热词的使用具有片面性,而对网络热词背后的事实缺乏辩证看待的能力。

三、高校思政教师面对网络热词对高校大学生思想动态影响的对策

当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互联网高度发展的时代,他们的思想极易受到网络上各种信息影响,他们是互联网的深度用户,熟悉互联网生态,大量使用互联网语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重视互联网时代网络热词的双重效应,积极主动的使用正能量的网络热词拉近与大学生的关系,对他们进行主流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要带领大学生辩证看待网络热词,尤其是负面的网络热词,让他们形成独立的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

(一)为大学生构建健康的教育环境并加以价值引导

网络环境是网络热词产生、传播的源头和土壤,对于网络热词要有规范的管理,将主流文化思想与网络热词传播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网络传播的相关监管机制,完善相关制度,控制不良网络热词的传播源头,从源头抓紧。要重视主流文化的传播。高校依托自身的网络平台,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文化的主动权,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利用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主流的思想意识,树立主流价值观,对高校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重视网络文明建设活动,创新高校对大学生价值引导的手段,加强大学生“自治”能力。如成立大学生网络文明自律组织,以宣传和培养其大学生的文明网络的意识及对网络热词的理解力和辨别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树立正能量的网络话语观念,提升在多元价值观念中信息鉴别能力,争做校园好网民。

(二)完善大学生思想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

部分网络热词对大学生思想存在着消极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会消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建立健全相对应的大学生思想动态反馈机制,拓展大学生思想动态诉求的渠道和方式,可以及时有效的了解网络热词或社会热点问题对其思想动态的影响,可以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及时的收集到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不良信息,有效制止恶意言论的传播,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效果,争取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性,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高校大学生之间双向互动交流沟通,提高网络热词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影响的研判的及时性、精准性、实效性的。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关注网络动态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接受网络时代教育环境及思想政治环境的变化,积极主动的将网络热词运用在日常的教学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育人能力、认知能力、运用能力、创新能力。思政教育者要经常性的与高校学生之间展开各种对话,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育者,将网络热词当做对话的桥梁,真正走进大学生的思想世界,将网络热词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在确保思政教育的内容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并具有丰富的知识性的前提下,要有效的转变教育过程中的话语风格,增强语言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并鼓励高校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者展开平等对话。

(四)紧跟时代的潮流,把握时代的脉搏,增强思政育人的时代感

网络热词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在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实际工作中应把握新时代主旋律。比如调查结果表明,“不忘初心”“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国梦”等政治类网络热词日益受到关注,也成为高校大学生日常表达的热词。高校思政育人要多采用网络热词的价值内涵与价值观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思政教育内容,丰富思政教育素材,提升思政教育的趣味性、时代性、时效性,借助网络热词分析社会事件和热点故事,产生共鸣,以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困惑,从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猜你喜欢
热词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2020文化热词大盘点
热词
百度APP×呷哺呷哺:热词和火锅很般配
从“乌镇热词”看改变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