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奕民,赵善庆
(大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
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策略和战略,“其根本问题是要解决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自身团结统一和争取同盟军的问题”[1]。东北抗日统一战线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周保中将军作为东北抗联的著名将领和主要领导人,为创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1年9月18日,日军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至1931年底,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的大部分中心城镇及战略要地。面对日军的猖狂侵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致力于专心“剿共”,据时任日本驻奉天总领事的林久治郎在遗稿中记载,“中国军队也许是受到上峰不抵抗命令而有意避战,竟然被兵员仅有几百人的我第二守备大队穷追猛打”[2]。
面对日本悍然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以及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全国上下一片愤慨,正值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的扛起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大旗。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连续发表多篇宣言,揭露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当局的卖国行径,号召广大民众坚决抗日,收复被日寇侵占的东三省。
九一八事变后,一些热血而不愿意作奴隶的民众组织义勇军,举起了抗敌的大旗,在这面旗帜之下,风起云涌的反抗势力不久就遍布东北的山野。东北义勇军队伍在短时间内发展至三十余万众,活动范围遍及东北三省及热河省。但由于义勇军内部缺乏统一领导及统一指挥,加之日寇的猖狂进攻,东北义勇军的斗争逐渐转入低潮。彼时,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组织力量还很薄弱,更没有自己直接领导的武装力量,至1932年,“整个东北的中共党员仅有2132人,党的组织也主要分散在中东、南满等铁路沿线的城镇,很多农村地区还尚未建立起党的组织”[3]。党的组织力量薄弱致使党领导东北民众进行抗日斗争的难度陡然增加,随着日本侵略步伐的加快,中共中央认识到了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武力反抗日本侵略者才是将其逐出中国的唯一途径。
当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消息传入苏联时,受党中央指派正在苏联学习的周保中和其他中国留学生莫不义愤填膺,中国留学生们纷纷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提出回国参加抗日斗争的申请。此时,中共代表团也在密切关注着东北局势的发展态势,根据现实情况的需要,党组织决定派周保中回国。1931年11月,周保中辗转到达北平、天津,12月回到了当时党中央的所在地上海,时任军委书记的周恩来接见了他,并任命其为满洲省委委员军委书记,决定派他前往东北领导抗日斗争。周保中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参加和领导了东北抗日战争,并在实践中为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团结抗日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时任中央军委书记的周恩来撰写了《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满洲与我们党当前任务一文》,文中正确分析了东北地区对敌斗争的现状,有的放矢,在讲到关于群众问题时,文中指出:“反帝的民族革命运动要动员广泛的群众来参与,而且要长期的支持这一运动,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4]。满洲省委在接到指示后召开了特别会议,充分讨论了东北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并以周恩来的指示为基础,由周保中草拟了《抗日救国武装人民群众进行游击战争》的提纲,提纲中明确指出:“党要支持、援助联合其他非党的抗日武装力量共同抗击来犯的日本侵略者”[5],在这个提纲里有了统一战线的雏形。
根据中共中央和满洲省委的指示,为了能够支持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发展,周保中进入到吉林自卫军中工作,并逐渐取得了自卫军首领们的信任,主管自卫军的宣传工作,在这期间,他主动和其他抗日队伍取得联系,共同抗日。1932年7月,在周保中的努力下,召开了自卫军、护路军、抗日救国军等首领的联合会议,经联合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军,周保中担任总参谋长。同时,周保中利用自己在左路军总指挥部做宣传工作的身份,积极开展在自卫军中的抗日宣传工作。经过周保中卓有成效的工作,很快扭转了自卫军中的宣传方向,把过去消极抗日和反共的宣传,转变为团结抗日的正确宣传方向。联合会议结束后,经过满洲省委同意,周保中离开自卫军,出任救国军的总参谋长。周保中到达救国军任职后,短短半年时间内,先后指挥救国军同日寇战斗10余次,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助长了东北抗日武装的志气,充分显示了周保中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再加上他关心战士,爱护百姓,很快便受到了广大救国军战士和当地百姓的爱戴,同时也获得了救国军高层的信任。此外,周保中积极联合李杜、赵毅等自卫军及其他抗日武装协同作战,极大地遏制了日军对吉东地区的扫荡势头,有效地打击了敌人。在周保中的影响下,由一部分自发组织的群众和救国军余部联合组织起来,要求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周保中积极地给予了相关的支持。这支部队在接受整编和思想政治学习后,抗日意志和战斗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增强,经常同日伪军展开浴血奋战,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抗日英雄。
在担任救国军总参谋长期间,周保中在队伍中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团结、争取、领导这支部队进行抗日斗争,沉重打击了日寇,使吉东地区的抗日力量得到了发展。从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底,东北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尚处于自发联合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共满洲省委对于在东北建立统一战线的认识和行动还不够自觉,加之党直接领导的武装力量还十分薄弱,所以采取的主要形式是派人到各地的抗日义勇军中去开展工作。
1933年到1935年末,东北的统一战线工作进入到了积极地创建阶段。受中共满洲省委指示,周保中退出了救国军,率部到达宁安,联合柴世荣、王毓峰、傅显明等各部及反日山林队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反日同盟军。为了巩固和发展抗日统一战线,周保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成效也是及其显著的,时任宁安县委书记李范五在回忆周保中在当地开展统战工作时讲到:“反日统一战线的实际工作,确确实实联合团结了一些抗日队伍”[6]。然而,周保中在工作中一再受到“左”的批评责备,中共满洲省委斥责周保中“用上层的勾结代替了下层统一战线”[7]。尽管如此,周保中仍以相当精力开展统战工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同时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1935年,东北的抗日统一战线进入到了发展壮大阶段。1936年后,中共东北党组织贯彻《八一宣言》精神,将人民革命军统一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进一步加强了对东北各种抗日武装的联合与改编工作。东北抗日联军从一九三六年初建时的七个军,发展到一九三七年时的十一个军,游击区域不断扩展,抗日的烈火燃遍了东北的广大城乡,在白山黑水间,掀起了新的抗日斗争高潮。
2.走群众路线,建立群众组织
在领导军事斗争的同时,周保中时刻关注着群众工作。周保中常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揭露日本侵略者的野心和累累罪行,同时鼓舞大家团结起来奋起反抗侵略者以及坚定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心。周保中领导下的第五军每一个队伍中都设有宣传队,“两人为粉笔队,三人为讲演队”[8]。
周保中深知“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9]的道理,1936年3月,周保中以东北抗联第二军、第五军的名义,起草了《死里求生告同胞书》,这是周保中对群众宣传的重要代表作。在文中,周保中指出:“日本帝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一切同胞的死敌”[10]80,并从工、农、商、学、兵、妇女、儿童等各个角度,详尽叙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鞭辟入里地指出团结一致抗日救国是东北人民死里求生的唯一出路。在《死里求生告同胞书》中,周保中根据东北各界群众的实际情况,提出了15个救国办法,首先就是号召广大农民要公开抵制日寇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利用保甲制度组织反日救国会。每县组成一个总会,每区成立以分会,保长、甲长、牌长分别担任分会长、支分部长、小组长,表面敷衍日伪当局,秘密与东北抗日联军、义勇军联合,进行反日救国各种实际工作”[10]84。对于东北的各界群众,周保中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救国方法。如,教师学生应反对日伪奴化教育,暗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抗日救国思想;伪军士兵及家属抵制征兵,反正救国;妇女拒绝参加日伪当局的妇女组织;敌伪组织中的爱国分子,应秘密团结,利用日寇弱点,通过一切机会使城市与乡村民众接近,极力宣传抗日救国和研究抗日办法。
正是由于周保中对于群众工作的重视,东北抗日联军得到了东北广大群众和各阶层人民的大力支持,不但给抗联部队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还冒着生命危险主动担负战士的负伤、患病的隐藏和治疗工作。
3.争取伪军哗变反正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根据武装斗争的需要,开展兵运工作,策动敌军起义投诚,历来是我军政治攻势的重要形式。在积极领导抗日武装开展对敌斗争,发展广大群众支援抗日游击战争的同时,周保中还十分重视对伪军的工作。
1934年10月20日,中共满洲省委发出了《为粉碎冬季大“讨伐”给全党同志的信》,信中指出:“号召伪满士兵,组织他们参加抗日兵变与暴动”[11]。周保中遵照省委的指示精神,特别注意开展争取伪军的工作。他亲自布置,通过各种关系派出地下工作人员打入敌军内部开展统战工作。当了解到三道河子森警大队队长李文彬为人正直、性情豪爽且胸怀救国救民之志时,周保中立即派出警卫连长张镇华进行接触,在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后,李文彬率领三道河子森警大队150余人起义反正,受到周保中和第五军全体指战员的欢迎,周保中在日记中记载:“李文彬率部举行抗日救国革命事变,将日贼指导官加藤以下八名击毙,焚毁防所,参加我抗联第五军,编为警卫旅”[12]。
此外,周保中还详细提出了关于对伪军工作的具体方案。1936年3月,周保中起草的《死里求生告全体同胞书》中指出:“各种敌伪组织中的爱国分子,均应该在行动上秘密团结,利用日本强盗的弱点,通过一切机会使城市与乡村民众接近,极力宣传反日救国和研究抗日办法,特别是在日伪为保护铁路而设的‘爱护村、少年队’中的爱国分子,更要发挥与交通联系密切的特有优势,联络援助抗日军队,破坏日军交通运输”[10]79。同年7月,周保中在给宁安地方工作同志的信中再次强调了伪军工作在地方工作中同样占有突出的位置,地方同志要利用各种机会,向“满兵”广泛宣传日本的一切野心阴谋,“设法充分了解‘满军’官兵,充分认识增长他们的斗争情绪和自信心”[10]85。周保中还特别指示宁安党组织注意打入敌伪组织的“民间”武装中,“希望地方同志制定出具体计划,让那些忠实的反日救国思想浓厚的、与党有工作关系的农民去当团兵,拿起武装来,准备向日贼开火”[10]87。
三道河子森警大队反正抗日的行动,是整个吉东地区伪军哗变的先声,在这之后先后有多支伪军队伍反正抗日。这些起义队伍振奋了人心,鼓舞了群众,为东北的抗日斗争增加了新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突出体现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博大的政治胸怀、思考的理论深度、高超的斗争艺术与忘我的革命热忱。在参加和领导东北对日斗争的十四年中,周保中对于构建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有力地推动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
1936年,经过改编后组建的东北抗日联军活动范围非常广泛,从长白山下到松花江畔,从绵延的兴安岭山区到松嫩平原。部队的改编,使广大指战员的斗争方向更加明确,战士们的战斗意志更加旺盛。在白山黑水之间,抗联将士们先后挫败了日伪军针对根据地的百余次的“大讨伐”,迫使日军不得不多次向东北增兵,据资料统计,“1941年日本在东北的驻军增加至13个师团,约80万人,占其陆军总兵力的25%,占当年侵华日军的37%”[13]。
在周保中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活动的宁安地区,第五军积极开展群众工作,根据地中建立了大量的反日会组织,据不完全统计,“在宁安共有反日会员700余名,在绥宁抗日根据地建有11个分会”[14]。此外,在根据地中还建有妇女反日会,妇女反日会积极动员和组织根据地的妇女参加支援抗日的工作,为抗日队伍做军鞋、洗衣服,帮助医院照顾伤员,为部队传递信件,对抗日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这里活动的两年时间中,周保中指挥队伍屡屡重创敌人,振奋了当地军民的抗日信心。
即使是东北抗日联军遭受重创,被迫退入苏联整训期间,这支英雄的队伍依然没有忘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使命,在周保中的领导下组建东北抗联教导旅,并派出多支小分队返回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活动,始终维持着敌我相持的局面。
2.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受中共中央指派赴东北工作后,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周保中始终遵循党的抗日救国的路线、方针,认真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动员、组织各种抗日武装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在抗日战争的东北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击毙击伤日寇15万余人,击毙伪满军警一万余人”[15],始终维持着敌我相持的局面。正如抗联将领冯仲云所讲:“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支部所发动、组织、领导的。因为有中国共产党人在其中作骨干,所以才能坚持了这么久远的时间,才能作这举国皆知的英勇斗争”[16]。
3.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政治影响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组织规模还很弱小,党员的数量并不多,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也很弱。但是这些为数不多的共产党员始终坚持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和对敌斗争工作。以周保中为代表的共产党员怀着抗击日寇、恢复故土的赤子之心,受党中央指派远赴东北战斗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起初,东北的抗日武装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编制和统一领导,经过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将分散的抗日武装组织了起来并在各地不断发展壮大。很快,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就成为了东北抗日游击运动的主力军,在所有的抗日队伍中,他们的纪律最严明、作战最勇敢、意志最坚决,深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东北地区的抗日队伍逐渐都团结在了共产党的旗帜下,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林海雪原中,东北抗联的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个又一个悲壮的乐章;在白山黑水中,他们用顽强和乐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动人心魄的英雄事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联坚持抗战到底,“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心中的政治影响力,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将实现民族独立的希望寄托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17]。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极大地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政治影响,让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人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