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荣,李才华
(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网络意识形态伴随网络技术而生,是以线上多元网络主体的价值观念为基本要素同线下社会高度融合而成的反映网民利益诉求的网络空间中的价值诉求,是传统意识形态发展的一个新范式。网络意识形态的产生是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1]
从20世纪以来,互联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全球网络用户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一个虚拟又真实的网络空间悄然而至。根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 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2]在网络空间中网民踊跃参与,各种意识形态思想纷纷涌现,依托各种功能的APP,网民在不同社交媒体上畅所欲言,网络空间中一时间各种意识形态百花齐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抓住时代机遇,提出适应网络时代新需求的意识形态传播策略。[3]
1.传播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主要是党政机关和思想教育宣传工作者,普通民众一般只是作为意识形态信息的接收者存在。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的传播主体包括政党、政府、社会团体、企业以及传统媒体和作为网民的个人,这是在互联网络高速发展时代,依托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特征,意识形态传播主体可以是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的个人、企业团体等多元化的群体,小到每个个体都可以是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者和接收者。
在传统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总是由党政机关的高级知识分子担当,主要是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而被赋予的。但在网络传播技术普及的今天,人人都有传播思想的条件,因为网络赋予人们随时随地畅所欲言、发表和分享观点的技术平台和权利。也是由于当下网络通讯技术成为一项基础的媒介手段,所以网络空间不乏被有心人士利用,出现“非马”“反马”思想,抵制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2.传播方式多样化
在传统的意识形态传播中,传播方式是比较单一的思想教育形式,通过面对面传播、报刊(印刷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等传统大众媒体对受众进行思想洗礼和坚定的信仰传播。以往传播主体利用可运用的媒介针对受众进行传播,这种方式效率高,而且传播效果好。而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依托网络通讯技术进行传播,网络传播具有复杂性和去中心化的传播特点,呈现环形发散的多向传播,加之微信、微博、腾讯和抖音短视频等多种多样的APP层出不穷,传播主体多元化导致传播内容复杂多样,具有多样选择性,传播导向容易受到混淆,传播效率受到挑战,对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是一大难题,也是对网络空间秩序的一大挑战。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算法推荐技术的成熟,意识形态传播日益呈现碎片化的传播,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点击量和播放量突破千万,用户人数日益激增。
3.传播内容多向化
在传统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受众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传播接收具有一定的时差,传播的并不是很迅速,受众对于社会热点和大事件的反馈也并不是非常的及时。但在传播内容上一直是导向明确、传播内容清晰的,一直是坚定的以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马克思主理论作为自己在思想领域的信仰。
在互联网络通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网络信息传播迅速,热点事件经常占据各大网络平台头版头条,优点是使得人民政治参与度广泛提高,网民朋友敢说、能说、有地方说;但网络“大V”、营销号在网络中贩卖流量甚至夸大事实真相,以讹传讹博关注、博眼球现象层出不穷。有些营销号为了争取阅读量甚至过分曲解事件真实观点,过分揣测人性,造成争议,博取舆论关注度。网络传播内容逐渐多极化,只要有跌宕起伏的事件剧情就会有受众,所以一时间不良营销号横空出世,必然带来非公资本竞相涌入网络空间逐利。伴随而来的是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市场化、资本化,必然会给我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家带来重大的意识形态危机。只要有利益就会有驱动力,使得网络传播内容出现向人性的递推、甚至为博流量向极端化思想倾斜,网络传播内容的异化值得我们去探究并重视。
4.传播环境复杂化
传统意识形态传播以传统的大众传媒(报刊、新闻等)为媒介进行传播,传播环境依托于物理空间。但在互联通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网络虚拟空间逐渐成为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领域,网络空间可以让现实具体的人藏匿身份,虚拟自由的空间摆脱现实空间的束缚。 网络成为谣言、不良信息发布的迷宫。
其他具有与中国对立意识形态的国家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准入门槛低、利用虚拟网络进行身份隐藏,向我国网民传播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反的意识形态观念,甚至利用热点事件煽动网民发表有关抵制社会主义国家和无产阶级政党的言论,对网民进行错误的价值引导。
1.多元化的传播主体使得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量渐弱
传统意识形态传播视域下,传播主体大多是由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担任,是由于其特殊身份所被赋予的权利,而今天传播主体的权利则是来源于网络通讯技术,是技术赋权。网络通讯技术日益发达,网络主体多元化带来的是不同利益群体、不同社会团体和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诉求表达。在网络空间,一方面我国网民受教育程度提高,对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有了一定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受到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深入影响,多元化价值观念深入人心,网民在网络空间更加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念,参与舆论讨论。网络信息茧房和VPN专用虚拟网络的设置使得网民信息封闭呈现圈群化的特点,主流意识形态无法深入进行宣传。通讯技术普及的今天,众声喧哗的网络空间,传播主体平民化也使得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工作更加困难,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使得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量渐弱。
2.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使得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整体性受到干扰
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碎片化、大众化的特征日益明显,各种时间短、扩散势力大的新兴媒介出现,改变了网民过去的上网习惯。在网络平台各种短视频、短文兴起,快传播、快消费的时尚出现并充斥着网民的生活,短短的几分钟人们便接触了几十甚至上百条信息。除此之外,还表现在传播媒介的多样化,传统大众媒体广播、电视频道种类增多,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日益成熟,多元化的网络信息平台层出不穷。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对宣扬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挑战,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和表达方式使得受众对于信息掌握具有不完全性,对主流意识形态缺乏系统性了解,对受众的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制,也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在传播中的整体性受到干扰,不利于受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全面完整接受和消化。
3.多向化的传播内容使得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受到威胁
互联网络通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意识形态传播媒介,具有开放共享的特征,这就意味着网络空间信息传播的内容更加复杂多样。网络传播技术门槛低,各种意识形态观念和思想极易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国内外恶势力和分裂势力思想以及一些低俗媚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温床。瓦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利用热点事件对受众进行“自由”“人权”宣扬,造成我国政治文化领域危机,都是想要抢占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的表现。网络空间中,各种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一时间挤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场所和宣传空间,使得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受到威胁。
4.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使得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受到冲击
网络空间的复杂性首先表现在网络秩序的维护上,在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过程中也隐藏着不良的意识形态观念。国内外各种意识形态入侵,造成网络空间中各种意识形态观念复杂丛生,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受到冲击,网络秩序受到一定的挑战。其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综合能力受到挑战。在网络环境下,网络传播主体受到传播受众、内容和环境的变化,也要对自己的综合能力进行提高。新媒体不断发展,受众不像以前一样单纯的接受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而是自己会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主动接触信息,这使得网络传播主体要在多样的意识形态中做出正确选择、博采众长。最后,受众的自我把控能力也受到一定挑战。“当前的西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在国内意识形态领域实现传播泛滥,对受众具有迷惑性与欺骗性,其本质是传输西方抽象人性论、民主自由论和具有一系列虚假性的西方价值意识形态。”[4]网络空间有很多披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伪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迷惑受众的作用,所以受众要增强这一方面的鉴别能力。
1.扩大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主体,培养一批优秀的、具有影响力的网络意见领袖
根据“信息生产者—意见领袖—受众”的二级传播理论,意见领袖对于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有着重要的传导作用。网络技术的开放和共享使得受众既是信息传播者,也是信息接收者,那么相较于传统意识形态传播者来说,要想在众说纷纭的网络空间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宣传能力,第一步就是培养一批优秀的具有主流价值观的网络意见领袖。培养一批责任感强、具有正向舆论引导的网络意见领袖,有助于网民在网络空间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观念和价值取向,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传播力量,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影响力。在不良言论发声时,网络相关部门也可召集意见领袖的跟随者,与不良言论作斗争,从而维护良好的意识形态传播环境。
2.整合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实现新旧媒体之间的融合创新发展
一方面,融合新旧媒体之间的优势,让主流意识形态利用新兴媒体进行传播,新媒体具有粉丝人数多和粉丝粘度高的优势,可以扩大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效力。另一方面,更要保持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整体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才能使人民群众精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与内涵。[5]网络传播呈现碎片化的特征,不利于受众对于马克思主义本质和内涵的深刻把握。所以在传播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大数据平台之间的协作,分析受众乐于接受的传播方式,对受众进行分批次、深层次、全方位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效果。
3.优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内容,加大主流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也强调“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6]第一,优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内容,首先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力度。要在网络传播中推进主流意识形态(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与创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相联系。一方面,增加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理论知识理解;另一方面,要把理论知识与网络内容相互联系,增加网民阅读的趣味性和大众性。第二,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推进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生活化、大众化、网络化。语言作为意识形态传播的载体,在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推进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必然要加强话语的传播力度,从话语上吸引受众的关注,受众对于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具有强烈认同感和与生活贴近的文化表达方式总是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关注度。
4.营造清朗的意识形态传播环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管力度
首先,完善网络传播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我国2017年实施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有效遏制网络领域的犯罪行为,但是对于道德行为约束收效甚微,所以还要进一步加强网络空间法律法规的完善,使网络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其次,网络监管平台要发挥其领头人的作用,严格加强网络空间敏感词的监管。网络平台要提高自身平台的准入门槛,自动屏蔽不良言论、低俗恶俗文化,从网络传播源头上遏制。最后,网民要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修养,自觉抵制各种错误腐朽意识形态,加强对外来敌对意识形态的鉴别能力。
网络意识形态传播治理,首先要从网络传播媒介入手,作为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手段,网络媒介是十分重要的,要加强源头治理,对于一些错误的、敌对的、腐蚀积极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应严格杜绝其在网络领域的传播,更好发挥网络监管部门和网络平台以及网络信息发布者的自觉性,从源头上遏制。其次要从内容上和传播方式上进行创新,增加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吸引力和大众化,创新引人注目的传播方式,牢牢掌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最后从意识形态传播主体和受众入手,培养优秀的网络意见领袖,发挥先进带头作用,扩大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受众要自觉接受主流价值观的洗礼,增强对各种错误意识形态的鉴别能力。国家监管部门、信息发布者、网络平台和信息接收和传播者要共同努力,共建清朗的意识形态传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