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傲霜
(佳木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进入新时代,人们的生活品质有了显著提升,大多栖息于清朗典雅的乡野田园中,沉浸在温馨柔美的城市家园里,日常生活日益趋于审美化。挖掘龙江生态产品的美学元素,探索其生态资产向审美价值转化的实现机制,笃信绿水青山就是美山丽水,不断增强人们对黑龙江生态产品的审美自觉。
黑龙江省因其独特的地理气候享有丰富的原始生态资源。本部分在厘清生态产品与自然生态资源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优质生态产品的本质内涵。
黑龙江拥有十分富饶的优质生态资源,包括茂密繁盛的森林、葱郁盎然的湿地、清澈明净的界江、奇秀瑰丽的熔岩、肥沃无垠的亩田和盎然鲜翠的蔬菜瓜果等。2021年黑龙江省森林覆盖率达47.3%,有着全国最大面积的连片森林,以“天然氧吧”大兴安岭广袤森林和“最美林都”伊春汤旺河林海著称。如今“森林沐场”已成为人们缓解压力的一种重要休闲方式。森林草场中富含负氧离子,漫步在森林古道中,踩着松软落叶,闻着清香的野菊,能够有效地褪去身心的疲倦。黑龙江省湿地资源富集,湿地群占全国湿地面积的八分之一,有扎龙湿地、鸡西红湿地、富锦湿地、南瓮河湿地、千鸟湖湿地、兴凯湖湿地等,现已形成完备的湿地生态保护修复体系。部分湿地景观就散落在小城镇周边,是人们周末或节假日休闲娱乐的打卡圣地。湿地群为野生鸟类提供了舒适的生存环境,丹顶鹤、白琵鹭、秋沙鸭、白枕鹤等稀鸟都喜欢栖息于此。湿地中柔曼摇曳的芦苇、肥美丰盛的鱼虾、翔集盘旋的丹顶鹤、蜿蜒丰盈的河流都是有力的生产要素,人们在体验龙江湿地之旅时,不仅将生态资产转化为经济效益,潜行之中也实现了洗肺养心的审美价值。
生态产品是指“维系国土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1],包括森林、湿地、湖泊、空气、水源等。此外,生态产品还包括经由绿色生产方式产出的有机人工产品。西方国家没有明确提出“生态产品”这一概念,相似的表达有“生态系统服务”或“环境服务”,研究的对象、评估模式及实现机制与国内研究也不全是一样的。国外探索实践很早就指出大自然恩赐的各种生态服务是有价的,人们在享用时须支付其费用。优质指的是优良且高质的,黑龙江优质的生态产品数不胜数,有肥沃富饶的黑色土壤、清冽明净的三江水源、万木青翠的五营森林等有形生态;也有清爽新鲜的空气、惠风和畅的气候、舒适宜居的环境等无形生态。在生态审美境景中,各式各样的生态产品作为审美对象恰好满足了人类主体的某种审美心理需求,人们调动一切感官感受着生态的静美,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生态审美素养。
生态产品能创造丰厚的生态资产,而生态价值是可以转化为审美价值的,因为优质生态产品本身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元素。习总书记的“实现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有效供给”与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为生态产品生态价值转化为审美价值提供了一定可能性。
“优质产品”可理解为上品的、优良的器物。优质生态产品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包括平衡美、综合美、静谧美、动态美、艺术美等。古人很早就提过“自然有大美”[2],万物是和谐相生的,大多文人寄情于淡菊茂竹的生态之林中。审美有一定的标准,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美”化为一种基因融入人类血脉并一直延承。生态产品是人们向往高品质生活的时代产物,人们在开发、体验生态产品的同时也在进行日常生活的审美创造。艺术美是未来生态产品发展的价值导向,在审美共识基础上精心创设龙江特色生态品牌,营建一个美丽盎然的龙江家园。目前学术界关于“生态产品”的研究主要还是围绕其经济价值的实现机制上,而关于审美价值的开发及实现研究较少。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富集,有莽莽千里的森林,银装素裹的雪山、奔腾不止的江河、草长莺飞的湿地等,应结合区域优势资源创造符合人们审美心理的特色生态产品。现代社会人们渴求回归自然,将自身的审美兴趣投射到生态产品中,漫步于鸟鸣花香的乡野田园中,在审美体验中形成关于生态产品的新认识,获得精神性审美愉悦。
新时代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开发与保护,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是愈发强烈,这为优质生态产品审美价值转化及实现提供了一定可能性。推动生态产品审美价值转化是回应现实的迫切要求,“既要创造更多物质、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们优美生态环境需要。”[3]习总书记关于“生态产品有效供给”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重要论述为深入开展优质生态产品的审美价值挖掘及实现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生态产品作为后工业化下一种新的产品形态,不仅内蕴丰富的自然资产,可以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还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随着社会条件各方面的改善,人们向往更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追求绿色清朗、健康舒逸的生活环境。探索生态产品的美学元素及价值实现,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性实践,有利于缓解人与环境的尖锐冲突,培育人们形成审美性生态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
目前学界对生态产品的审美开发及运用是不足的,国内外关于生态产品研究大多集中在其经济价值的转化及实现机制上,审美价值相关方面的成果借鉴相对较少。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具体探索:一是结合黑龙江的民俗文化风情,激活生态产品的审美基因;二是大力发展龙江体验式生态旅游,彰显本土生态审美之光;三是重视生态美学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审美参与度。
不同区域的生态资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黑龙江少数民族众多,都持有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民俗风情。龙江民俗文化派生于自然资源,优质生态产品的生产要立足本土的风俗民情。经过千年积淀的民俗文化融注了先人们的审美理想和审美创造,连绵起伏的山峦、灵动澄明的河流、瑰丽夺目的玉石、奇异怪诞的野生动物都是古人的审美对象。“在日常生存实践中人们就萌发了某种不明晰的审美追求”[4],“山水河湖、农牧畜业与自然生态都影响着华夏民族的审美意识”[5]。在体验自然的同时也就无形淬炼了民俗文化基因,表现在麦秸画、鱼皮画、羽毛画、海伦剪纸、林间采参、冬季捕鱼、滚冰节、镜泊湖传说等,这些民俗工艺、节日活动及故事传说都是与自然生态紧密相连的,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是传承民间遗产和审美观念的重要载体。在优质生态产品创造过程中嵌入浓郁独特的龙江民俗风情,发掘界江流域族群文化的审美特质,将民俗文化有机嵌入到生态产品各方面,唤醒人们的生态审美意识,全面推进龙江优质生态产品审美价值实现。
现代社会过度商业化,快节奏的工作情境让人们内心空虚、浮躁,缺少温情,是时候应该“慢”下来,走近山花烂漫的生态园林,重拾一份纯真与安宁。黑龙江生态产品资源众多,有烟云缈缈的山壑、野草茂密的湿地、奇特壮丽的熔岩、奇异繁多的鸟兽等,都具有较高的生态美学价值。因此,可大力依托独厚的自然禀赋,开发符合龙江地理省情的生态旅游产品,如日光“森林浴场”、雪乡美景穿越滑行、火山地貌科普游览、湿地户外温泉疗养、龙江民俗风情体验等。体验式情境旅游中,人们可以从繁重工作中暂时解脱,情绪情感满足的同时就完成了一次生态产品的审美价值实现。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审美参与度是不足的,因为走的“过急”,疏落了生态的美丽。传统式旅游侧重游览的“数量”,人们走马观花地从一个景点奔到另一景点,对于生态体验还停留在表层,审美情绪不够高涨,没有沉浸到当地的民俗风情与工艺作品中去。如今旅游爱好者已不再满足于过去拉练式的团体观光,兴起了体验式休闲生态旅游。乡野生态中人们体验着大美自然,嗅着树脂的清香,淌过清澈的溪水,整个身心也随之轻盈而灵动,心境也继而开阔起来,此次生态体验可以最大程度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优质生态产品审美价值被忽视的部分原因在于社会中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审美习惯。高校对大学生的生态审美观培育不够重视,人们的生态审美参与能力较弱,行于自然中却觉察不到生态之美。高校应将生态美育纳入思政课教学实践改革中,把走进大自然、领略生态之美作为思政美育的重要环节,让生态审美基因渗入学生的血脉之中,主动发觉生态产品的美学元素,积极分享生态审美体验。生态美学教育是“以生态原则为基础,把生态原则提升为审美原则的教育”[6]。优质生态产品内蕴着丰富的生态价值,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生态价值有效转化为审美价值,而生态美育是推动生态产品审美价值转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生态美学教育活动,以审美态度享受大自然恩赐的生态产品,塑造生态性审美人格,培育时代审美新人。龙江生态产品为人们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审美对象,能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审美需求,帮助“人们掌握大自然的审美语言,处理与大自然的审美关系,培养爱护环境的审美习惯。”[7]充分挖掘龙江优质生态产品中所蕴藏的审美元素,形成系统的生态产品美学理论体系,建立龙江特色生态美育实践基地,让人们在自然情境中强化生态审美意识,将生态产品美育理念扎根灵魂深处。
黑龙江省生态产品资源富集,优良高质的生态产品蕴含较高的审美价值,但目前关于生态产品的审美研究成果少之又少。高速运转的社会情境下,人们愈发喜爱自然野趣,漫步在乡野田间,寻求生态的奇美。基于审美维度去探讨优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问题是回应时代的一项重要课题。新时代应聚焦生态产品的审美创造及价值实现,将审美原则贯穿到生态产品创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区域生态产品的美育功效,全面推进龙江美丽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