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瑞
(平凉市教育局 甘肃 平凉 744000)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多元文化冲击着我国本土文化,语文是强化我国本土文化,促进国民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要路径,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奠基课程,地位尤为重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要响应教育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有一定人文素养的专业人才,为促进祖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但是从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来看,对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语文教学成效不能充分发挥,所以,需要积极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培养,深化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
针对高中语文课程中的人文精神渗透教学情况来看,一些高中语文课程教师虽然有意在课堂中渗透人文精神教学理念,进行人文精神渗透教学,但是就语文人文精神的实际教学内容来看,无非是教师讲几个大道理,提醒学生在课程实践工作中应该注意这些,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从教学内容来看,这些人文精神的教学内容缺乏系统化的设计,相关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对于课程学习兴趣度不高。而人文精神实践教学工作几乎不涉及,所以对于学生而言,语文人文精神教学就是在语文课程课堂教学中,掺入一些职业道德相关的理论,相关人文精神教学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情境中,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和警惕,在今后的岗位工作中,也难以预防他们会出现思想和行为的偏差[3]。而且语文课程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所以学生对于大量文字性、理论性的教学内容也很难保持热情和学习兴趣,他们会觉得课程学习比较乏味,相关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和实践联系不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片面侧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对于语文中的技术操作内容掌握和应用不足,也不能真正明确在语文中应该把握思想原则和道德素养,这些以语言为主的讲道理,无异于纸上谈兵,不能保证高中生在实践中能够有效践行相关理念。
在目前的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培养,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在人文精神渗透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例如,教师在相关高中语文素材的讲解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将教材中涉及的人文精神作为教育题材,来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告诉学生一个人生哲理,或者是对语文学习素材的内容进行总结,得出相关见解和思考。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这使得学生的课程学习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也不能确保他们真正掌握了相关人文素养。如,语文教师在讲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则文言文的时候,讲述蔺相如已经担任上卿,位置在廉颇之上.廉颇不高兴,他想要侮辱蔺相如一番.蔺相如知道后,时常避开与廉颇会面.蔺相如对别人说:“秦王不敢加兵来打赵国的原因是怕我们两个.如果我们因私争斗,怎么保卫国家?”廉颇听说了,裸露着上身,背负荆条,来到蔺相如门前请罪.两个人最终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这是“负荆请罪”的成语由来,在这个故事中,两位人物的性格特征明显,也带给人们一些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只是简单的将故事所表达的思想分享给学生,对于学生的学习意义并不大,他们知道知错就改是好的,但是具体在实践中应该如何去做,有哪些事情可以联系到这个故事上来?学生并不清楚,这样的语文教学渗透成效并不理想,不利于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
在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是否进行了相应的人文精神渗透教学,并不是语文教师课程教学评价的指标,所以导致一些语文教师对此并不重视。对于很多高中语文教师来说,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如何提升高中生的语文考试成绩,这是至关重要的,而人文精神培养,可有可无,这部分的教育工作本身已经渗透到语文课程中,没有必要进行强调,所以他们在语文教学中,并不会有意识的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深化教学。教师对于人文精神渗透教学的不重视,一方面是因为学校目前针对人文精神教育工作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价机制,所以人文精神教学是不是开展了?具体的开展质量如何都不重要了,所以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实际的育人成效不理想等。其次,语文教学课程设置中,并没有针对语文人文精神渗透教学部分的设置和安排,开展人文精神培养,完全是教师基本教学工作之外的要求。这些的情况都说明了目前高中语文在人文精神培养方面是存在一定不足的,所以需要深化课程改革,促进课程教学发展。
在高中语文人文精神渗透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语文课程本身的理论性就比较强,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避免一直进行理论性的知识点讲解,因为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接受度是比较低的,也很难保持对于课程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要尝试将理论性的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强化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此同时,将人文精神和语文课程结合起来,体现在相关生活实际中寻找人文精神的源头,将人文精神渗透到课程教学中来,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在语文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中,强调语文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和品质素养,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语文这项工作的特殊性和责任的艰巨性,从而帮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建立对于人文精神培养的正确认识,明确自身应该肩负的担子,应该保持的基本职业操守和品德,知道未来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的一些情况和诱惑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成为未来语文服务领域的高素质人才。
为了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可以在开展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的学习后,组织学生开展相关人文精神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高中生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安徽名人对安徽、中国乃至人类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使大家深刻地感悟到安徽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以及安徽人励志图强,矢志报国的情怀。渡江战役纪念馆按展览的内容分为风雨苍黄、天翻地覆、人间正道、胜利之城等四个部分,以影像、实物、图片和文字等形式描述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战斗场面,同时还展出大量的渡江战役中的珍贵文物。大家认真观看历史图片展览、烈士遗物、模拟战役场景等,在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前,驻足凝望,用心聆听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系统了解渡江战役的光荣革命历史,对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有了更加鲜活、深刻的认识。同学们可以在这样的文化展厅中,认真观看展出的文献资料、历史图片,感受革命先辈们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坚毅不屈的峥嵘岁月,让同学们永远铭记先烈们甘于奉献、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了解到家乡由弱到强的历史变革,感受到革命先烈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从而更好的激励他们,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让爱国主义思想真正从学生心底萌发,在实践学习中加深印象,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
在开展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教学,关键是把握好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教师的人文精神渗透教学,要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断增强,让人文精神渗透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获得的,促进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有效性。以《廉颇蔺相如列传》来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课堂互动学习服务,让学生开展自由讨论和交流,形成他们对于这个文言文选段的理解和认识。可以将班级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各小组进行讨论研究,形成小组的意见和建议,选举小组长代表来呈现他们的研究和讨论结果。在这样的学习状况下,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问题研究和讨论,形成独到见解。教师也可以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让学生进行写作,表达自己学习后的感悟和思考,并选择其中的一些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探究成果。通过这样的课程教学改革,促进高中生的人文精神有效培养。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认识到人文精神培养也是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需要,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要帮助师生端正思想认识,明确人文精神培养在语文教学渗透中的重要性,提升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渗透教学的意识。其次,学校针对语文教师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学工作,要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将人文精神教育作为重要评价指标,让教师认识到这一教学渗透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进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取得理想成效。
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中强化人文精神渗透,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高中院校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从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人文精神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应用还存在一定不足和问题,对此,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促进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有效渗透,加速高中生综合素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