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永刚(甘肃:广河县排子坪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离不开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支撑,教师要在深度挖掘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因此,打造高效课堂是数学课程信息化的目标,教师要发挥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学整合的多样化优势,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提升教学质量,体现出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为学生增添学习动力的价值。
小学数学课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特征,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体系时,应当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针对学生理解存在难度的内容进行简化处理,带领学生积极学习知识、深度理解知识,实现为教师教学活动提供鲜活动力,为学生愉快学习提供重要保障。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和小学数学教学融合,是进一步提升数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前提。笔者通过对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融合状况进行剖析,寻找影响信息技术应用有效性的因素,并为优化信息技术应用而累积经验,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各环节的有效性,推动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教师是知识的讲解者,学生学习知识的指导者。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的核心要义,是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优化,帮助学生突破数学学习的困难,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应当依据数学课程中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将重点放在知识内容的生动呈现,借助信息技术这种高效手段,有针对性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但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缺乏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观念,只重视讲解课程知识,而忽略对学生学习观念、学习方法的指导。由于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应用和理解,无法将直观、具体的知识内容呈现内化成学生的数学素养,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失去信息技术应有的教学功能。学生学习困境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就容易产生惰性心理,对参与课堂探讨、互动和实践产生影响,难以达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融合创新是发挥信息技术应用优势、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基本保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与实践教育的改革创新。教师要从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新模式出发,不断精进打磨课堂教学方式,保证教育信息化有序发展。目前,尽管在信息技术对教学发展不断渗透的背景下,部分教师依旧无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只停留在表面,新的教学方式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不够紧密,课堂教学整体缺乏活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融合的实践中,部分教师缺乏科学指导、创新意识不足,缺乏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等教学要素,仅限于在技术层面的应用,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价值难以体现。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巧妙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指导的基础保证。为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工作思路,真正发挥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优势,构建高效数学教学课堂。
教师要发挥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引导、铺垫和点拨作用,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全新认知,开展深度学习与探究。在传统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呈现抽象的知识和概念存在困难,而融入信息技术,打破以往只能通过口头阐述数学知识的局面,将重难点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此外,学生在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和原理后,能建立起自身的学习体系,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中强化数学思维。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具有多种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数学知识内容,选择较为合理的信息技术应用形式,让学生轻松学习、理解和探究知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以多种形式呈现知识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地、专注地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将教学媒体作为辅助工具,是为了向学生生动传递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奠定基础,提高数学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促使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中,突破知识难点。
借助信息技术打造学生专属学习的教育平台,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布置相关的知识复习板块和实践板块,让学生选择相应的教学资源进行巩固学习。网络化的教育平台,突破了传统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符合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发展需求,促使不同学习能力和素质的学生,在网络化教育平台上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数学方法,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供了途径。从实际情况看,巧妙结合学生学习发展与成长需求,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平台创造沟通与交流的机会,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数学教学思想,起到了以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拓展教学空间、延伸学习途径的作用,确保了信息技术支持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指导,从而提升教学有效性,也为增强教学策略的及时反馈和调整提供重要帮助。
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数学导入环节中,是为了做好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信息技术在导入环节的应用,要符合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以丰富的手段和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要确保导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教师以趣味动画的导入形式与指导方式,引入与教学内容紧密贴合的素材,就能实现充实数学教学内容、优化数学教学模式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有关“圆”的知识时,为丰富导入方式,教师将学生喜欢的动画导入课堂中,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抽象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教师用动画的方式对圆进行展示时,从圆的半径、直径以及周长演示动画呈现出发,重点是结合学生对图形概念的认识,让学生理解圆的特征,降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难度。此外,围绕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为核心,教师可以借助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呈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教师可以将圆平均分成4 份、8 份、16 份、32份的动画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观察不同等份所拼成的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差距,引导学生想象在继续分下去拼成的图形将会接近什么图形。通过课前导入环节让学生观看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学生对圆的转化过程形成深刻的理解,让学生经历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过程,体现出数学转化思想和方法的价值。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课中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就应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可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安排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情境的吸引下,积极融入教学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为了实现理想的情境教学,教师要对小学数学课进行适当的安排,应当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事情、熟悉的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有效的课时内学到重要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时,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和教学设备,将动态的图片和视频作为教学资源融入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对图形的认识和移动形成良好的知识感知。教师可以借助动态图像展现图形的基本移动、平移、旋转等知识后,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实际操作图形的各种变化,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如在电子白板上以动态画面呈现出一个小正方形向上移动6 格,向左移动3 格的路径,让学生在小正方形移动后对正确位置进行标记。由于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已经初步具备了图形的基本移动、平移、旋转等知识,不仅能直观地看到图形的移动路线,还会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另外,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的目标,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适当选择一些难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团结合作下进行突破。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难点加以理解与分析,并借助信息技术轻松攻克难题。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搭建网络化学习平台,借助学习平台延伸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运用信息技术安排教学训练,让学生在及时检测以及巩固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根据教材内容、学习情况和信息技术应用特点等因素,设计出符合教学引导的学习平台,实现优化学法、教法的目的,促进学生由易至难地学习、理解、应用知识,最终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理解和探究更多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有关“梯形”的知识时,教师有针对性地在学习平台上设计课后训练问题、实践探究活动,或者构建师生交流平台,将信息技术手段与知识教学与实践指导相结合,让学生围绕数学“梯形”这个知识点进行学习与探究,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如:可以先从图形特征、图形计算题等入手,进行知识点复习,学生不懂就问;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问题,确保习题训练在合理安排下,检测学习效果的方式得到持续优化。借助合理新颖的习题训练,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与应用的兴趣;可以将习题训练模式制作成智力大比拼的竞赛,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数学训练的竞争力、持久力,进而发挥出运用信息技术搭建学习平台的作用。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信息化教学,创新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实现对教法的革新,符合新课改的发展目标。为顺应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的发展趋势,我们要合理设计信息化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借助信息技术实施具体的教学策略,从提升学生参与小学数学课的活跃度出发,拓展传授数学知识的渠道,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形成对数学知识学习、理解、探索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以及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