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涛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师着力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理解能力相对有限,核心素养教学的开展显得并不那么容易,但通过不断地改进核心素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语文课堂教学促进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阐述了现阶段核心素养背景下,笔者开展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变革与尝试。
传统语文教学是单向的灌输式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教学目的过于单一,学生所学到的是单纯的应试技巧或者是重复训练的内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学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教师缺少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指导、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价值观得不到有效培养等。将核心素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导理念可以有效优化教学效果。
核心素养指导下,教师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意识得以增强,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表现为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小学生的社会经验有限,对整个社会与世界的理解不够全面,小学生的价值思维较为简单,往往认为世界非黑即白、非对即错。从小学生年龄层次上看,这是相对正常的,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往往能够得以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好教学延伸工作,深挖教材的人文素质培养要素,持续开拓学生眼界,引发学生思考,完善学生的价值观念。例如,教师在对亲人去世主题的文章展开教学时,这类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亲人去世对作者造成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常规教学完成以后,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死亡是什么,死亡意味着什么,让学生就死亡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讲述自己曾经(可能)经历过的亲人去世的经历,通过带领学生探讨死亡这一深刻话题引导学生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尤其是要珍惜自己的亲人、朋友,通过这种方式引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思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又如,教师在对自然保护主题的文章展开教学的时候,这类文章主要描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文章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生活实践,将学生日常生活中能经常接触到的事物作为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是人类需要自然还是自然需要人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的人文素养。[1]
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另一个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转述与介绍能力,让学生打下一定的学习素养基础的同时,具备在讨论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的能力。以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教材”)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一课教学为例,为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课前要为学生制订“金色的草地主要讲了什么”的预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的去预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针对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展开谈论,并让学生互相谈谈从课文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让学生在阐述答案的同时也分析原因,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素养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学素养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与画面想象力的培养。传统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少兴趣,同时受年龄与自身阅历影响,体会不到文章的美感。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感,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教材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教学为例,不是所有学生都曾经去过草原,能够亲身感受到草原广阔无边的绿色美景,很多学生没有去过草原,再加上理解能力有限,就不能对作者所流露出的情感感同身受。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草原图片或者是视频呈现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在学生脑海中留下草原是什么样的印象后,再带领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所描写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老师要善于运用教材资源,在学生品读课文过程中给予引导,让他们逐渐感受到文字的美,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鉴赏水平。教师可以借助语言实践活动展开情境教学,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
新时代对人才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要求日渐提高,因此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也显得格外重要,创新素养同样也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以教材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一课教学为例,为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教师不应将宇宙生命之谜局限于文本中,而是要通过对人类起源、达尔文进化论等知识内容展开拓展,以吸引学生对宇宙、对生命的好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可以讲讲物理小故事,让学生了解人类是如何一点一点地发现宇宙奥秘的,同时关于宇宙又还有更多领域是我们所不清楚的,并鼓励学生向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学习,发扬他们的开拓创新精神。此外,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开拓学生的眼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科幻题材作品,将《三体》这类具有创新与科幻意识的优秀作品作为课后阅读资源推荐给学生,在丰富学生阅读内容的同时培养其思维能力。
传统教学中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虽然语文作为非理科学科,其实践性本身就要弱一些,不过教师仍然可以借助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如此,还能够在培养学生实践素养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中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古人谈读书》一课教学为例,这篇课文介绍了古人关于读书的观点,既包括读书的作用、意义也包括读书的方法,其中文中所涉及的读书方法对学生学习语文有着现实指导意义。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引领学生对值得借鉴的读书方法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阅读实践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素养。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理解文章的时候,一般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首先是推敲,其次是感悟,最后是内化语言。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对课文的难度进行准确评估,如果难度适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能够更好地实现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对于难度较高的课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对学生的自学成果进行评估,适时调整教学计划。
综上所述,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缺少对学生文学审美、创新精神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思维惯性,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教师自觉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也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