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内涵、使命与前景

2022-11-24 06:31刘婉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海洋建设

刘婉琪

(上海海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306)

中国具有深厚的海洋文化基础,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场域, 海上丝绸之路蕴涵文化产业的天然基因[1]。2013年中国提出与沿途国家共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打造以海洋为纽带的政治上互信、经济上融合、文化上包容的利益共同体。 在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海洋文化产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已有研究对海洋文化产业的历史渊源、资源基础、面临问题、理论机制和现实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但目前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尚未形成体系性的思考。 在“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 进一步明确海洋文化产业的内涵特征、历史使命、发展前景等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文化强国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1 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基本内涵

2013年“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向世界明确表明中国走向海洋强国之路不同于以往西方依靠军事实力的殖民征服之路, 而是走民心相通、和合共生的命运共同体之路。海洋文化产业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海洋强国建设紧密相连。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时代大背景对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一方面,通过海洋文化产业建设对内促进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 提振海洋经济,提升国民海洋意识;另一方面,通过海洋文化产业建设,对外发挥文化交流和沟通的作用,扩大中国海洋文化的传播,提升中国海洋文化对外的影响力,加强在“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软实力。

1.1 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核心要义

当前学术界对于海洋文化产业的定义并未完全达成一致。从字面理解,海洋文化产业就是产业化了的海洋文化, 是将海洋文化主要内容进行产业化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的过程[2]。 从产生过程看,海洋文化产业的兴起是沿海国家和地区着力利用自然条件开发人文海洋资源的结果;从门类上看,宏观上海洋文化产业至少可以分为信仰、旅游、文学、艺术、教育等几大类别[3]。 随着时代的进步,海洋文化产业的手段也逐渐丰富,数码化等科技元素不断融入,促进海洋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海洋文化产业是基于人和海洋互动基础上的产物, 彰显着人类对海洋的认知态度。 在新时代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进程中,呈现中国在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创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区域合作新模式、 提供新的以海洋文化为元素的新公共产品是当代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

1.2 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主要特征

一是深具时代性。 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地位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不断提升。 20 世纪90年代,对海洋文化的研究逐渐兴起, 在此大背景下中国海洋文化产业也开始起步。 中国海洋文化产值规模在新世纪步入稳步提升的轨道, 与此同时海洋文化产业设计的门类也不断丰富,到21 世纪第一个10年,海洋文化产业成为独立的产业门类, 从海洋经济领域中凸显出来,海洋文化产业体系逐步形成[4]。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以来,发展海洋文化、提升海洋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 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的国家共识。 尤其在推动“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背景下,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地位不断攀升,进入全面发展的勃兴阶段。

二是依托区域性。 在国家发展海洋经济的大背景下,浙江、福建、山东等拥有丰富海洋文化资源的省份,对本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做了制度性的规划。以海洋文化为基础的海洋文化产业区域逐步形成,到目前中国建立了依托滨海地区为核心的海洋文化产业区域。 随着国家陆续批准了13 个国家战略区域,我国沿海形成了新的三大沿海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 依托于长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东海经济圈、 依托于珠江三角洲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南海经济圈[5]。三大海洋经济圈基本涵盖了中国大部分的沿海省份,与海洋经济发展同步,海洋文化产业也实现了区域性覆盖。 目前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区域性格局也初现端倪,对接“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规划中,各海洋经济圈主打的海洋文化产业更加注重强调特色和行业的差异化。

三是门类多样性。 文化产业是一个以精神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系统,是一个涵盖文化艺术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电影业、音像制品业、娱乐业、版权业和演出业在内的庞大体系[6]。 海洋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中的特殊类别,从属于文化产业基本体系结构的同时又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了特色类别。根据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根据文化产品产业的内容、外在形式、文化产品产业创作主体、消费主体、文化产品产业的呈现和存在空间的不同,当前海洋文化产业大致归入不同的层次,具体可以划分为7 类:海洋旅游产业、海洋休闲产业、海洋会展产业、海洋传媒产业、海洋演绎产业、海洋工艺产业、海洋服务产业,以及下辖120 个小门类[7]。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条件下,中国海洋产业文化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但从改革开放40年发展的整体来看,中国海洋文化产业依然面临着门类分散、产业发展缺乏权威规划等根本缺陷。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确定以来,特别是“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来,我国海洋文化产业亟待体系性的发展。

2 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使命

2.1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历史经验的积淀为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从历史上看,中国历史上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古代的航海文化、航运往来、海上文化和人员交流等为海洋文化产业构筑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立足于国家现实需要,海洋事业不断发展,构成了海洋文化产业的现实根基。建立起了一批以海洋文化遗址等为代表的海洋历史文化和以海洋习俗活动等为特色的海洋民俗文化成果, 开办有特色海洋文化节, 培育了一批海洋主题的文化创意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宏观战略实现了陆海统筹的转变,海洋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对海洋文化产业的开发和挖掘也在不断走向深入, 海洋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也在不断创新和突破。

新时代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为海洋产业提供了政策支撑。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经济统计公报,我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从2006年起已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0%,“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倡议提出以来,海洋生产总值突破了60 万亿大关[8]。有研究预测海洋文化产业将成为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突破资源瓶颈的重要支撑。 2017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单列海洋文化产业,提出海洋文化产业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海洋文化传播;积极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专项调查和研究;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 发展海洋文化创意产业;规范建设一批海洋特色文化产业平台,支持海洋特色文化企业和重点项目发展。从国家层面看,随着“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海洋文化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并且战略地位不断上升。

2.2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给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带来新的挑战

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基础薄弱。就现状来看,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海洋文化资源的条件极不相称。 除去对已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利用度不高外,还至少在3 个层面上面临问题。 首先,缺乏制度化的体系。在海洋经济总值不断攀升的同时,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目前在整体性、 体系性设计上还缺乏完整的规划,面临着规范性较差、行业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其次,缺乏专业化的供给。 存在专业性人才缺乏、创新性活力不足、行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产业设计趋同化严重等问题。 最后, 缺乏市场化的创新力。 海洋文化产业归到底是具有海洋元素的文化产业,目前市场上的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创新性不强,产品、项目的同质化现象频现,本质上看就是对海洋文化的挖掘和理解的深度不够。

新冠疫情影响行业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阻碍了国际间人员、货物的流动,给全球化带来了冲击。 受疫情影响,中国海洋经济总体运行情况有所下降,根据《202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比2019年下降5.3%, 第三产业的比重有所下降, 特别是滨海旅游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滨海旅游人数锐减,邮轮旅游全面停滞。 全年实现增加值13 924 亿元, 比上年下降24.5%[9]。 海洋文化产业可以在政府力量的主导下走向繁荣,但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发挥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疫情对于市场的扰乱,对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和制约。

海洋国际话语影响力不够。 与传统海洋强国相比,中国海洋文化产业起步晚,从体系制度再到实践经验与海洋强国都存在一定差距。 要助力“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必须实现与国际接轨、与沿线国家对接交流,同时中国海洋文化产业还肩负着传播中国海洋文化价值、 提升中国在海洋事务上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海洋软实力的重任。就目前来看, 中国海洋文化没有形成对“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国家的引领,中国海洋文化产业也尚未形成对外影响的拳头产品和品牌项目, 在承担服务国家战略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

2.3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中国海洋文化产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世界海洋格局与地区海洋军事面临重大变革的形势下,通过加强海洋文化产业建设,提升国家在地区的软实力是海洋产业建设的题中之义。 海洋文化产业是国家文化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要想不断提升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力, 就要首先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似军事与政治一样强势,而是以一种跨越种族、跨越国家、跨越一切分界的特质在全球推广,为提升中国在“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沿线国家的影响力提供重要途径。 新时代中国海洋文化建设通过海洋文化产业发展, 推动海洋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将中华优秀传统海洋文化凝结成高水平文化成果,充分体现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建设为海洋文化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推动海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树立当代中国形象,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3 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探寻

3.1 主要建设方向

合理规划统筹,构筑海洋文化产业体系。海洋文化产业建设不仅事关海洋强国建设, 还与文化强国建设同频共振。 因而海洋文化产业应被置于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进行宏观规划和全盘设计。一方面,对产业本身需要进行中长期的规划;另一方面,做好上下政策的衔接和协调,着力解决当前阶段存在的短板,合理开发海洋文化资源, 推动海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沿海区域的海洋产业布局存在的同质化问题影响了自身特色化发挥, 出现了类似产业结构雷同、 文化产品接近、 项目区别化不明显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从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以统一的发展思路拟定计划, 并对我国各地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做出指导性安排。最终形成特色明显、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整体发展格局,从而形成沿海区域分工明确的、对接“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整体局面。

利用优势,合理开发海洋文化资源。海洋文化资源是沿海地区等文化要素的集合。 人类生活和社会的进步都依赖于海洋文化资源, 海洋文化资源构成了海洋文化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海洋文化产业本质上属于人在对自然的改造中产生的活动, 在处理人海关系中, 产业开发更需要强调与海洋自然生态之间的平衡关系。例如,在利用海洋文化资源和保护海洋自然生态的基础上, 进行海洋历史遗迹的抢救和开发。

3.2 可探寻建设路径

强调特色,培育海洋文化产业的新增长点。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建设将充分发掘和运用中国的海洋文化资源。 海洋文化资源是组成海洋文化产业的基础要素。在海洋文化共性特征的基础上,不同地区基于不同的生产生活条件, 所形成的海洋文化习俗、行为方式都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性。以特色海洋文化为寄托整合海洋文化资源, 合理优化产业并提供相关服务培育新增长点, 不仅有助于海洋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也为对接“21 世纪海洋丝绸之路”建设中打造特色的文化产业和服务提供良好基础。

搭建平台,发展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化。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有效形式之一。 因而将产业集群化的方式运用到海洋文化产业中是对产业特性的合理把握。 从产业集群化的角度出发,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将海洋内部相关联的产业类型融合, 构成海—海产业的生态;另一方面,考虑将海洋和陆地行业相关产业进行联合,形成海—陆产业的生态。通过内部整合与海陆联动, 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广大的国内市场和跨区域的国际市场。

4 结语

海洋文化产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评价指标。 中国要建设海洋强国,不能不重视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建设为中国海洋文化产业提供蓬勃发展舞台的同时, 也对中国海洋文化产业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结合目前海洋文化产业呈现的种种现实问题,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以市场反应为参照,以科技发展为驱动力,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 发展产业集群, 建立起与海洋生态共生发展的海洋文化产业,助推海洋战略的实现, 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海洋文化产业时不我待的历史责任。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海洋建设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