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园源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1
继续教育的理念诞生于二战结束后,战争结束后,各国居民渐渐从战争的阴影中摆脱出来,努力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为了创造更加理想的生活条件,人们不遗余力地开展社会建设工作,社会生产力水平开始不断提升,从战争时期的机械化时代发展至现如今的信息化时代。时代性质的变化对于人们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人们开始意识到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为了满足人们的终身教育需求,在高等教育当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继续教育。从目前我国继续教育的现状来看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观念上、制度上、方法上。而面对信息时代下日益增长的社会生产需求,迫切需求更多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支撑社会建设的发展,因此高校继续教育需要转型,以满足社会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我国高度重视终身教育,但是受到教育资源的限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不能满足居民的终身教育需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信息时代下教育资源也更加丰富,现在足以支撑我国开展终身教育,而开展终身教育的重要衔接桥梁就是继续教育。
从性质上分析,可以将继续教育分为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许多已经参加工作的人为了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需要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这类人接受非学历继续教育,而一些社会人员无法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获得相应的学历,可以接受学历继续教育。无论哪一种继续教育,都是为了更好满足快速增长的社会发展需求。
在我国的教育改革工作中,继续教育是一项重点内容。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理念、经济运行机制、产业结构创新都亟需转型。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建设的需求,终身教育视域下的继续教育亦需随之转型。
随着社会水平的提升,社会生产对于各岗位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要求也开始不断提升。当今社会生产所需要的人才如果仅是“经验型”人才是不能满足的,必须要通过接受教育学习前沿的理论与技能,方可满足信息时代下社会生产需求的变化。
我国虽然普及了义务教育,但是也仅局限于小学初中九年义务教育,从高中开始以后的教育阶段都需要个人承担,不少居民因为各种原因,在结束了义务教育以后不会再接受后续的教育,其中包括最重要的高等教育。这些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理念上、技能上、知识储备上、思想意识上均无法满足信息时代下社会生产建设的需要。
要想与时代需求接轨,就需要接受再教育。许多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学历、技能、知识储备存在一定的要求,而这些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并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因而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出于求职、工作的需求,这些人会选择接受继续教育,从而弥补个人教育生涯高等教育存在的空白。现如今,退役军人、城乡务工人员、职业农民已成为主动接受继续教育的常见群体,为了帮助他们接受继续教育,能够获得更多的个人发展机会,高校继续教育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及时作出转型。
据调查显示,我国近五年内正规学校高等教育的招生人数明显高于继续教育高等教育的招生人数,这说明我国高等教育依然高度重视正规教育而忽视了继续教育。虽然通过继续教育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历,但是社会功利风气推崇“学历至上”,导致许多用人单位并不承认继续教育的学历。迫于现实,许多高校只能把工作重点放在正规的学校教育当中,并且更多的受教育者迫于“社会学历压力”会优先选择正规的学校教育。因为有些用人单位拒不承认继续教育学历,所以许多需要接受继续教育的人员只能望而却步,最终导致现阶段我国继续教育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终身教育也无法实现大范围普及。
1.意识缺失
我国自开展继续教育至今,出现了多种衍生形态,包括函授、夜大、脱产班、业余班、电大、自学考试、网络教育,这些都是继续教育的表现形式,继续教育与高校开展的继续教育还是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国内许多高校因为对继续教育缺少正确的意识,致使这些学校认为继续教育等同于成人高等教育,并且在继续教育实际开展过程中也是按照成人高等教育的标准来进行。
2.定位错误
真正的继续教育不是成人高等教育,而现如今许多高校却错误地认为继续教育就是成人高等教育,这种错误的理念直接导致高校继续教育对继续教育的定位错误,实际教学过程中缺少多元化,不能满足不同类型受教育者的实质性需求,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并没有结合社会产业的发展变化特点。[1]
3.同质化
意识的缺失、定位的错误直接导致高校开展继续教育方向的偏移。因为不能明确继续教育的本质意义,所以大部分高校会选择按照正规学校教育的方式开展继续教育,外加继续教育多元化的缺失,最终导致许多高校开展的继续教育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这些学校在开展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因为没有意识到继续教育的真正意义、没有结合受教育者的多元化需求、没有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造成许多高校开展的继续教育出现“模板化”,“模板化”背景下开展的继续教育势必将加重同质化。
4.错误的服务方向
开展高等教育的本质意义是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社会建设人才,可见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继续教育作为一种隶属于高等教育的非正规教育,在实际落实过程中理应严格按照社会建设发展的需求对服务方向进行不断调整。许多高校并不清楚开展继续教育的意义,作出许多超出自身能力范围以外的事,盲目攀比国际顶级学府搞研发,偏离了社会建设对于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需求,既浪费教学资源,也辜负了广大学员对继续教育的期望。
5.师资力量
从现阶段我国开展继续教育的师资力量来看,最重要的就是缺少稳定性、专业性。目前我国专业的继续教育教师极为少见,大部分高校都会选择通过外界聘请的方式来出任继续教育教师。这些外聘教师大部分来源于各企业,虽然从企业外聘的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最前沿、最新的企业生产、行业变化动态,但是这些企业外聘教师最终处于兼职状态,随时可能会离职,这时学校就需要更换教师。频繁地更换教师不利于教学管理,同时会严重影响教学效率。[2]
还有一些学校会选择将继续教育的教学任务委派给本校的在职教师,从表面上看似乎合情合理,但是专业的在职教师主要的日常工作是开展正规学校教育的教学工作,侧重于理论教学,并且习惯于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工作。虽然正规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都属于高等教育,但是因为侧重点不同,正规学校教育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继续教育,所以由在职的正规教育教师负责继续教育教学工作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将继续教育与正规学校教育混为一谈。
各高校需要坚定不移地办好继续教育,各种社会偏见打压了继续教育的生存空间,但是作为高等教育的圣地,各高校不应该被这些偏见所动摇,而是要通过实际行动向全社会证明继续教育的正确性、必要性、重要性。
清华大学作为国际顶尖学府,不仅在学术研究、教学方面值得各高校学习,在办学理念上也值得各高校借鉴。清华大学率先成为我国开设继续教育的高等学府,并设立了专门的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清华大学用实际行动向社会证明了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侧重于应用的继续教育越来越展现出其对社会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继续教育凭借其实用性、实效性、前沿性在与正规教育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关于一些社会上对于继续教育扭曲的、偏激的观念也不攻自破。
虽然继续教育当中的非学历教育并不能让受教育者获得学位、学历,但是却可以增强其社会实践技能水平,并且可以更好地满足学员的多元化学习需求。接受继续教育的学员会在本质上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个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满足、适应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需求,为社会建设发展作出更加卓越的贡献,满足受教育者的终身学习需求。
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术的创新,虽然我国很早就提出了发展继续教育的理念,但是因为时代发展背景的不同,导致发展继续教育的理念被长期埋没。[3]现如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侧重于理论教学的正规学校教育已经难以凭一己之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此时继续教育的优势就展现出来。各高校需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通过创新的方式实现继续教育的成功转型,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高校实现继续教育转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信息化教学
信息技术对于发展教育具有革命性意义,各高校需要在继续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大力发展信息化教学。实现继续教育信息化教学可以推动继续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使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效率得到本质性提升。信息化教学可以为继续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
2.强化师资
现阶段各高校继续教育师资团队表现出的不稳定性、不专业性极为突出,直接影响了高校的继续教育质量,更无法满足学员终身学习的需求。对于任何一种教育形态而言,强大的师资团队都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继续教育是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形态,为了实现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各高校能够打造稳定、专业的师资团队,专业的继续教育师资团队具备多元化教学、按需教学、业务能力突出的优势,足以满足学员实现终身学习的需求。
3.准确定位
从本质上讲,继续教育更侧重于实际应用,因此应用型高校有义务积极加入到开展继续教育的行列当中,并且在开展继续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继续教育开展转型工作。高校继续教育实现准确定位的首要条件,是需要对继续教育具有清晰而正确的意识。
(1)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从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开展继续教育转型是宏观层面上的,同时也是我国大力支持继续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各高校在继续教育转型之前,需要对本地方的建设发展状况、趋势进行科学分析,发现本地区发展的经济模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在实际转型过程中结合地方的产业特色,在此基础上明确本校开展继续教育转型的定位,实现继续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4]
(2)满足个体发展需求。关于继续教育的直接受益个体主要有学员本人以及学校本身。接受继续教育的人员大部分为在职人员,因为每个职位工作属性的不同,所以要求继续教育在转型过程中要满足学员的个性化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在继续教育转型时要实现教育的多元化,并且注意区分继续教育的应用型、技能型。结合不同类型学员的工作、学习需求,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实现继续教育定制化教学,最终实现对学员的精准定位培养。
对于学校而言,继续教育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品牌影响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继续教育的理念应该是基于地方产业特色的基础上,发现其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继续教育模式,既可以满足地方社会建设发展的需求,又可以打造本校专属的继续教育品牌,避免同质化现象。
继续教育是满足个人实现终身教育需求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可以满足不同人对于终身教育的诉求、社会建设发展的需求。我国继续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衍生出多种教育形态,而只有继续教育本身属于真正的高等教育,并且与正规学校高等教育并不存在优劣之分。各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结合地方发展与本学校特点,制定符合本校继续教育转型的策略,更好地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