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经典诵读的实施研究

2022-11-24 06:24常云秀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国学家庭家长

常云秀

(河南科技学院 文法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一章总则第三条明确规定:“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肯定了家庭教育的教育功能和引领价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家庭教育将会在中华文化传承和新时代公民培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针对社会中出现的“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等问题,《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家庭责任。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仅要注重家庭建设,而且要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作为基础力量的家庭教育“影响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实际效果,发挥着‘固本培元’的作用”[1],其教育功能是其他类型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为了切实有效地提升家庭教育的文化传承能力,更好地履行家庭教育的育人职责,研究家庭经典诵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国学经典与经典诵读

本文中的经典专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经典,亦可称作国学经典。学术界对国学的界定和阐述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将国学理解为与“西学”相对的“中国学”比较贴切。对晚清民国时期的国学倡导与研究来说,“其政治或文化关怀明显高于学术追求”[2]10。时至今日,国学热更是从纯粹的学术研究转向文化传播,力求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绽放,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资源。1905年晚清学者邓实对国学进行了阐述:“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3]清华大学许文胜教授认为:“国学是基于中国文化的,对人们的思维产生影响的系统学术理论。”[4]29作为一国固有之学的国学是独立远大之学,中国人的精神追寻与价值探求都蕴藏在古代经典之中。

本文中的经典诵读是指以吟诵、乐读等诵读方法学习国学经典,积极调动口、耳、眼、手的协同作用,充分发挥经典的人文教化功能。诵读经典不仅仅是汲取知识学问,也能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经典所内蕴的更具稳定性和影响力的精神传统文化,更深切地领悟产生中国智慧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体系。《易经》《诗经》《道德经》《黄帝内经》《尚书》《礼记》《春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孙子兵法》《幼学琼林》《千字文》……博大精深的经典内容涉及古人对个体生命、对社会人生、对世界宇宙的智慧思考,尤其包含大量的为人之道的论述。经典是古人真实深远的生命体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智慧的结晶。对国学重要原著典籍的诵读学习是最可靠、最有效的传承传统文化的基本方式,也是重塑民族精神、推动中国崛起的根本途径。

国学经典蕴涵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既有“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修养原则,又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修身齐家”的人生义理准则,还有“道法自然”“民胞物与”的整体大局意识和辩证统一思维。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于20年代就提出,西方的物质主义已导致精神的饥馑,最终还要靠东方文明去拯救”[5]306。西方哲学家罗素说:“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6]197具有永恒价值的国学经典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时至今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依然离不开中国文化精神的引导与支撑。切实有效地在家庭教育中开展和推广经典诵读,不只是承续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二、家庭教育中开展经典诵读的重要意义

家庭教育具有感染性、专一性、终身性等特点,在家庭中开展系统化、常态化经典诵读能更充分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力量。广义的家庭教育不仅指父母对孩子、长辈对晚辈的教育,也包括家庭成员个体的自我成长以及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甚至是家庭成员奔着家庭建设目标而共同成长。家庭教育不仅倡导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经典诵读,更强调父母在自我教育、不断成长的前提下引领孩子一起阅读经典、交流切磋、躬身践行,在家庭中诵读并践行经典,让经典智慧真正贯穿个体生命成长中的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阶段。从学段来说,主要针对小学和初中阶段。

(一)有利于书香家庭的构建

国学经典涵盖面非常广泛,按性质类别分为哲思类、文学类、史学类、医学类、兵法类,家庭教育中的经典诵读内容可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或家庭成员的成长需要灵活择取。通过系统性、长期性、常态化的浸润学习,家庭成员不仅能收获广博的文化知识,开阔视野,还能形成高雅的文化学习氛围,有利于书香家庭的构建。对孩子来说,可以增大识字量,熟识更多经典名句,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拓展眼界和心胸;对家长来说,可以和孩子有共同的交流话题,使亲子关系更加和谐,个人修养不断提升,精神世界更为丰盈。

家庭教育中的经典诵读可以紧扣家庭建设,着眼于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的发展和理想人格的培养。书香家庭的构建在阅读兴趣之外,更以《易经》《论语》《道德经》和《黄帝内经》为重中之重的必读典籍。这四部经典可从民族思维、为人处世、人与自然、身心和谐四大方面促成书香家庭的灵魂构建,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国学经典所蕴含的丰富哲学和生活智慧让家庭成员受益终身,国学经典的诵读和学习能让家庭成员在共同精神追求下不断提升自我,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积极的人生追求。家庭教育中的常态化经典诵读能为书香家庭建设输送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在带来书卷气的同时形成精神合力,促成和谐家庭关系的良性循环。

(二)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化传承

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也是具有文化教育功能的最小单元。朱自清在《经典常读》中说:“做为一个受过一定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7]8家庭教育不仅富含新鲜的生活化气息,也富有浓郁的感染性特点。在家庭中开展经典学习,经典影响的辐射面会不断扩大,不仅易于普及经典,而且能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应用浓缩在经典中的生命认知和生活智慧。总之,开展家庭经典诵读在中华优秀文化的大众化传承和经典教育的推广应用中具有重大意义。

家庭教育中的常态化经典诵读有一个系统性和长期性,因为文化传承依靠的是细水长流、日积月累,有规划、有目标的经典诵读方能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文化传承重在精神文化传承,重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活学活用。家庭中,孩子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最久,家庭成员彼此之间也最为了解。在每天不同的具体生活情境中,随时都会出现教育契机,家庭成员间的交谈也可以适时铺展开来。家庭成员经过经典诵读的浸润,不仅可以吸收国学智慧,提升思维方式和思想境界;也可以生发生活智慧,借助经典展开更睿智的对话。文化传承的理想形态就是让文化精神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绽放出活力,真正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家庭教育的常态化、系统化经典诵读可以搭建起民众日常与传统经典的桥梁,使家庭成员对经典的领悟更为深刻,运用经典的能力更强,在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下自然而然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有益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当今社会,家庭问题和子女教育问题早已成为关注焦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每个个体生命的成长都带有鲜明的家庭烙印,家庭带给每个人的阳光或阴影都会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性格甚至左右个体的人生。家庭教育在个人一生成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生志向、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心理建设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依托于经典诵读对家庭成员进行道德情感的培育并开展德育践行,能够发挥家庭载体在提升公民道德素养上的能量和作为,有益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家庭教育中的经典诵读是综合立体的学习体系,不仅能增强诵读者识字量,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专注能力,还能增强其文化修养、滋养道德品质。我国著名学者吴宓先生曾阐述过经典的八个重要作用: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性,谙悉世事,表现国民性,增长爱国心,确定政策,转移风俗,造成大同世界,促进真正文明[8]59-68。童蒙养正、少年养志阶段进行经典诵读,可以激发孩子的生命成长力,提升其道德修养。家长诵读经典既可以实现对孩子德行教育的引领,也是自我的不断突破和成长,更是建设良好家风的有力保证。家庭教育注重诵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使家庭成员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基本素质和人格修养,而且能增强家庭成员的道德主体意识,提高参与文明社会建设的自觉性,推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三、家庭教育中开展经典诵读的实用方法

家庭教育中的经典诵读可以多种方法并用,吟诵法、歌诀乐读法不仅能增添诵读的乐趣和轻松感,而且声气的运用能使儿童更贴切地领会文意。累积法的运用在保证经典诵读效果的同时,还能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坚持诵读经典是第一位,长久的熏染和陶冶方能有大裨益。

(一)累积法

累积法又称“137累积法”,是由累积式教育法创始人赖国全老师首先提出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浸润式学习方法,是“能提高学习质量的教育方法”[9]。对经典学习者来说,1为开始和坚持,每日读一遍,1次约10分钟;3为诵读经典的多样化,可以每日读3种经典(经类、典类、蒙学类各一种),学习时间共为30分钟;7为周期,同样的经典内容坚持诵读7天,周期性的重复诵读符合记忆规律。“137累积法”的运用要因人而异,可以根据诵读主体灵活调整诵读内容和诵读时间。总之,“137累积法”的要点在于每日诵读一遍,积小以高大。“只要日积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终久必有豁然贯通之候”[10]67。运用“137累积法”诵读经典,如能力行坚持,自然可以达到熟读成诵甚至融会贯通的效果。

(二)吟诵法

吟诵,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从狭义上讲,吟诵指汉诗文的传统读法,徐健顺教授称之为中国式读书法。“吟诵不仅是诵读和创作方式,还是教育、修身、养生的方式,是汉文化的意义承载方式和传承方式,是中国式读书法,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系统”[11]。汉语声调有平上去入四声,四声在高低快慢、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变化之中就具有了音乐美。吟诵的基本原则是依字行腔、依义行调。读书之声随语音声调而婉转,有一定的节拍和旋律,侧重凸显声音的意义,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艺术感染力。用吟诵的方法诵读可以带来轻松愉悦的心情,对于孩子来说,也能增加诵读经典的乐趣。吟诵有多种调法,可以选取学习运用普通话吟诵。普通话吟诵是最简单的矿泉水调,按现代汉语阴阳上去四声发音,入声字读短即可。普通话吟诵好学易用,可以让学习者在快乐的诵读声中将经典内化于心。坚持吟诵经典,不仅能汲取国学智慧,还有“精神宣畅,心气和平”[12]225之功效。

(三)歌诀乐读法

歌诀乐读法又称歌诀体,是由经典诵读创始人陈琴老师首创的极具节奏感、韵律美的一种愉悦式读书方式。“歌诀体是中国传统乐教教学方式的继承和发展,它遵循中国汉诗文传统的读书规律,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读书方式”[13]。相比吟诵来说,歌诀乐读法语速很快、节奏感很强,可配合手指触点桌子、单脚踩踏地面的节奏而律动。诵读者可依据标注符号该连读的连读,该停顿之处停顿,调整气息的同时读出重音,有复踏歌谣的气韵,并于声气之中锤音炼字,声虽断而意相连。读来疾缓自然而又一气呵成。姚鼐在《与陈硕士》中指出“声音”和“气息”在学习古文中的重要性,“急读以求其体势,缓读以求其神昧”[14]96。用歌诀乐读法诵读经典,不仅能更好地领会文意,也能读出文章的气势来。

四、家庭教育中开展经典诵读的有效路径

经典诵读在家庭教育中的开展可以有多种模式,如单个家庭的亲子诵读、多个家庭(组合)的线下读书会、多个家庭(组合)的线上读书会(网络云读)、依托于家庭并由学校教师带动的家校联动等。具体采用哪一种方式,可以根据家庭(组合)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地采取最为合适的一种或两种方式并用。下面对应用实践中的亲子诵读、家庭线上读书会和家校联动进行具体说明。

(一)加强亲子陪伴,诵读经典中共同成长

在孩子的培养问题上,“成才”固然重要,但“成人”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学做人始终是人生的第一课题,“成人”需要更多的涵养工夫,需要家长的共同参与和精心养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人格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亲子关系是否和谐、家庭氛围是否和睦都会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国学经典蕴含着人生志向、道德情感、教育理念等丰富资源,可以成为家长进行人格教育的重要助力。诵读经典并不只是学习知识,还要在经典的浸润下提升人文素养,培养道德情操。父母与子女共同学习经典是建立有效连接、加强心灵交流的重要方式。家长和孩子共同诵读经典中的陪伴、互动会转化为生命成长中的感发力,转化为坚持学习经典的恒心和毅力、耐心和定力。

亲子诵读中,对于年龄偏小的小学生来说,父母所起的主导作用尤为关键。父母要有较强的自律精神,每天选定固定的时间按照累积法带领孩子一起诵读经典,养成按点读书的良好习惯。累积法能够给家长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学习方法,在保证学习效果的同时,推动经典诵读的持久性。家长和孩子浸泡在经典学习中,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有更多感受和体悟。读书不是默看默念,而是开口诵读,通过声音感受经典文字所传达出来的韵味和力量。为增加学习经典的兴趣,家长可以运用吟诵法、乐读法指导孩子进行诵读。吟诵法类似唱歌,孩子用“歌声”诵读经典不仅更有精气神,也能借助音节变化更好地抒发情志。乐读法注重旋律,家长和孩子一起用手指敲打桌面,脚踏地踩出节拍配合诵读。用“舞蹈”的韵律诵读经典不仅凸显声调的有滋有味,也使读书声充满了活力。亲子诵读经典要注重互动,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家长和孩子齐声诵读;也可以家长读一句,孩子读一句;还可以孩子读一句,家长接下一句;家长和孩子也可以比赛谁读得更熟练,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背诵下来。交叉使用灵活多样的读书方式,能够快速地营造家长和孩子学习经典的轻松氛围。由于时间的不可逆转性,家长亲自参与孩子人生成长中的重要学习阶段是非常必要的。亲子陪伴中的琅琅读书声不仅能温暖滋润孩子的心灵,也能不断促进家长的自我提升。

《论语》是国学经典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部作品,可以作为亲子诵读的首选作品。《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也应作为亲子诵读的必读经典。亲子诵读不仅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也能在互动中给孩子传递更多的人生态度和价值理念。如《论语》中对待贫富的态度“贫而乐,富而好礼”,清贫时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富贵时依然能谦虚守礼。再如《黄帝内经》的核心思想“不治已病治未病”,平时就要注意饮食健康和身体锻炼,拥有健康的生活观和生命观。家长和孩子在诵读《论语》的同时,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讲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鼓励孩子自己查阅孔子及其弟子的相关资料,引导孩子树立自己的人生志向。家长可以借鉴孔子和弟子的对话以及“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启发孩子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点,让多才多艺、好学乐学的孔子成为孩子好学上进的楷模和榜样。家长和孩子在诵读《黄帝内经》的同时,可以引导孩子认识身体的五脏六腑,和孩子一起查阅相关资料,理清五脏六腑的功能及作用。家长可以以家庭生活中的情绪波动为例,和孩子一起探讨怒、喜、思、忧、恐等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教导孩子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在诵读经典之余,不仅能理解经典所内蕴的深意,而且能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生命中,成为自身成长的有益养料。

亲子诵读是家庭教育中诵读经典最基本的形式,也是线上读书会和家校联动的基石。亲子诵读不仅考验孩子的学习耐性,更考验家长的育人能力。虽然有具体实用的诵读方法,但具体情境中用哪一种方法由家长自己决定。家长还要自己择取诵读的经典书籍和内容,自己安排诵读的时间进度,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具备一定的古典文学底蕴或者是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常态化、系统性地开展亲子诵读,需要家长付出更多努力。在孩子接触经典、诵读经典之前,家长要行先行深一步,对经典内容和学习方法有足够的认识,对经典精神和文化意蕴有一定的体悟。亲子诵读国学经典对家长提出的要求较高,能够自主自如进行亲子诵读的家庭毕竟只是少数。然而,只要家长注重孩子成绩之外的人格教育和德行教育,有明确学习经典的自觉意识,家庭教育中的亲子诵读就具备最坚实可靠的动力。

(二)开展家庭线上读书会,推动经典诵读日常化

在互联网发达的新时代,学习的热情总能找到新的载体。如果家长不具备独立学习经典的能力或者缺乏自律性,可以依托亲友形成经典学习共同体。彼此熟悉的亲友组合为一个大家庭,家长在经典诵读的学习中获益并逐步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家长可以借助互联网组建公益经典诵读群,形成小规模的线上读书会,积极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活动。由已践行亲子诵读的家长或孩子带领,通过每天微信语音打卡带动其他的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入群的家庭成员都可以参与,在网络上互动互助,相互支持与鼓励,形成每天诵读经典的自动循环,实现网络云读。

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育人能力可以通过学习慢慢提升,但家长一定要承担起主体责任。家长之间可以就诵读内容交流沟通并在微信群内及时反馈孩子的学习效果,孩子也可以在读书会中进行自主讨论。对于刚刚接触《论语》的家长和孩子来说,每周诵读内容不宜安排太多,应视具体章节内容而定。家庭线上读书会每周定期推送读书卡片,一则能为没有诵读教材的家庭提供读书内容,以便抄写在笔记本上;二则是为量化确定诵读内容,将读书时间控制在3分钟之内,保证诵读的轻松感;三则是为明确入声字,以红色字体标注入声字,确保吟诵语调及发声的准确性。

家长在线上读书会中依然起主导作用,在伴学的同时有效督促孩子坚持语音打卡。家长还要指导孩子灵活运用累积法,每天抽出几分钟诵读指定读书内容。经典诵读重在熏陶,看似微不足道的两三分钟,每天坚持下来就会有大的收获。既不让孩子觉得有压力,培养了阅读的好习惯;又在有效利用零碎时间的同时,让孩子学会如何更好地支配学习时间。在每日诵读打卡的同时,为了强化诵读的学习效果,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定期推送学习强国平台上的优质资源,比如国学动画《〈论语〉智慧》《〈论语〉名句故事》《孟母教子》等。家长要关注读书会的学习动态,在接收到读书会推送的学习资源后,及时和孩子一起观看学习。学习强国平台上的优质学习资源对巩固已诵读过的内容能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见义勇为”“里仁为美”等成语通过动画片的形式可以在孩子的心里烙下深刻的印记。家长也可以自己搜集更多的相关资源,将经典学习同历史人物和小故事结合起来一起学习探讨。

家长要认真观察孩子的学习状态,可以参照线上读书会参与诵读孩子的学习情况,但不可盲目进行比较。孩子诵读经典有进步时要及时赞美,肯定孩子的好学态度和坚韧毅力;孩子偷懒及拖拉时要给予积极鼓励,以正向语言激励孩子,唤醒孩子的自我认同感;当孩子对诵读经典产生抵触情绪时,不可简单粗暴地逼迫孩子。在安慰舒缓孩子的情绪之后,家长可以自己诵读学习起到以身示范的作用,也可以换种方式陪伴孩子一起诵读。累积法和吟诵法的搭配使用,能够使孩子在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体验中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也能慢慢提升孩子的文化修养、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总之,孩子经典诵读的成效往往取决于家长,父母自身不放弃学习,孩子便会在跟随父母的脚步中不断成长。

为增强经典诵读的仪式感,激发家长和孩子诵读经典的内在情怀,每天诵读打卡之前,还有一个前奏曲需要一并诵读。前奏曲或是一首诗词的重要语句,或是经典中的名句俗语。如“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读书有所见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组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和董传留别》)、“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增广贤文》)等。每日诵读前奏曲也能将诗词或经典名句中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提升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质和人格追求起到强化作用。人的心灵是极具吸收力的沃土,播上思想的种子,就能以行为方式绽放出来;播上行为习惯的种子,就能汇聚成精神境界的硕果。孩子的优秀品德往往是在家长创设的良好文化氛围的熏染、陶冶、涵养中不知不觉形成的。

以《论语》为代表的国学经典蕴含了伦理思想、道德准则、行为规范,是熏染、陶冶心灵的最好养料。家庭成员的学习习惯、理想信念、价值观、人生观在诵读声中会慢慢产生正向转化。孩子能够在诵读声中将熟读的语句背诵下来,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极强的自律精神在每日的坚持中被培养出来,年龄较大的孩子对经典语句的理解在每日的诵读中也自然而然有了更深的体悟。家长在自我学习或伴学的过程中收获个人成长,在建设书香家庭与教育孩子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信。《论语》语录体的表现形态比较松散,然而其中隐藏的是为人为政的思维。短期内的《论语》诵读并不能立竿见影地呈现出对人生的深远影响,暂时的不理解亦可以在人生的历练中慢慢感悟。积跬步才能至千里,积细流方能成江海。诵读声中隐含着智慧的种子,终会在未来的人生中发出耀眼的光芒。

(三)建立家校联动机制,以经典助推德行教育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学校应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建立家校联动机制,正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的育人功能。诵读经典能助力童蒙养正、少年养志,家长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家校共同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为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家校联动从学段上讲主要针对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校指导之下依托于家庭建设,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孩子落实经典中的精神,以经典诵读推动德行教育的开展。

为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充分发挥经典的德行教育作用,学校教师要选取学生易于接受的、具有较强感染力和实践性的经典内容,如《弟子规》《德育故事》《幼学琼林》《论语》等。通过这些易于接受和理解的经典内容,帮助家长认识到家长在孩子德行教育中的主导地位,指导家长使用经典中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德行教育。以《弟子规》为例,《弟子规》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撰而成的生活规范,列出做人求学、待人接物应有的礼仪与规则,对端正品行的培育、忠厚家风的养成有重要实践意义。家长要依照《弟子规》践行标准,让家庭教育发挥主导作用,引领、督促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落实。

在“立德树人”的家庭教育中,学校教师是配角,有告知事项安排和配合家庭教育的义务;家长是真正的主角,在家庭教育中有着身体力行的权利和义务。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育及道德实践的落实都要紧紧依托于家庭,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力量。“身教重于言教”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也是千百年来历经考验的实践经验。它强调行动比语言更有力量,身教比言传效果更好。家庭教育要充分重视家长的身教力量,家长从自身的德行与自身的行动做起,在生活中践行经典精神,真真正正、确确实实给孩子做出榜样,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才会更有说服力、更具影响力。

“孝悌”是《弟子规》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家庭生活中最应重视的道德品质。父母在生活中奉养、敬重双亲,友爱、团结兄弟姐妹,孩子才能学会孝敬老人、友爱兄弟姐妹。如果父母教导孩子要孝敬老人,而自己在生活中对自己的父母不闻不问,又怎能教会孩子真正体会“孝”的内涵。父母自己都做不到孝敬老人,教育孩子孝敬老人的说教只会贫乏无力。家长是经典诵读及德育践行的引领者、实践者,不仅要监督孩子的经典诵读情况和日常德行表现,更要以身作则,认真学习并落实经典精神,起到表率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唯有家长身体力行,德育才会有真正的效果。同样在学校受到教师“立德树人”教育的孩子,如果这个孩子的家长不孝顺老人,家长跟自己的兄弟姐妹处不好关系,这个孩子即使听教师和家长讲再多道理,生活中不能落实,所学也都全部归零了。孩子身边无榜样可学,德行就得不到好的变化。家长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和影响,和孩子共同诵读学习经典《弟子规》之外,更要在生活中落实《弟子规》中的相关规范。孩子在家长正面影响之下,潜移默化中才能真正理解经典中的精神。比如“父母呼,应勿缓”“出必告,反必面”提醒孩子要敬重父母,有孝亲之心;“置冠服,有定位”“事虽小,勿擅为”告诉孩子在生活中做事要有条不紊、把握分寸。孩子只有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之下真正从经典文化中吸取了精神养料,自身的意志、情感等方面才会发生变化,才能在生活中慢慢地学会和领悟尊老爱幼、自我负责,懂得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谨而信”是除“孝悌”之外最为重要的行为规范。《弟子规》在“谨”的部分,详细列举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注意事项,如朝起夜眠、衣冠步履、洒扫应对等,告诫子弟要处处谨严,不可疏忽随便。在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中,家长教育孩子做事时应慎重守规矩,并以自身良好的行为方式为孩子诠释“谨”的意义。“谨”并不是使人束手束脚,而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严谨的心态。日常中有了严谨的心态和言行,才能笃诚守信。诚信教育是立国之基,教育之本。在家庭教育中弘扬诚信传统、培养高尚的人品人格,是德行教育的重中之重。家长不能忽视诚信教育,与孩子的交流不要敷衍,答应孩子的事情要说话算话,不能出尔反尔。只有“谨而信”的家长才能在家庭教育的熏陶中培养孩子以诚待人、重信守诺的品质。

家校联动,协力同心。在学校的帮助下,家长掌握更多的家庭教育方法,不断更新家庭教育理念,为孩子的成长营造更为适宜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需要家长先自教而后教子,先自管而后管子。最有效的家庭教育最终都要归结为榜样的力量,归结到父母生活端正、品行完善的引领上。诵读经典,立德为本。在国学经典的熏陶下,家长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文化素质,并给孩子带来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的力量。诵读、践行经典不仅可以为孩子的人生树立正确的标杆,孩子和家长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也在日积月累中慢慢发生着变化,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中开展经典诵读有着重大的意义,不仅能有效地在日常生活中推动文化传承大众化,而且能将国学智慧和家庭教育相结合,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的内在涵养和生命力。家庭教育中的经典诵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浩大工程,需要我们在后续的应用过程中实践、反馈、再实践。

猜你喜欢
国学家庭家长
“垂”改成“掉”,好不好?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