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疫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溯源及现实思考

2022-11-24 05:32
关键词:共同体抗疫命运

闫 金 红

(1.哈尔滨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150001;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191)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在外交工作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1]。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契合时代特点,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世界关系变化趋势,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情怀推广到全世界,倡导各国团结合作,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打造命运与共的美好愿景与蓝图。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和外交环境纷繁复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共同朝着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应该“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2]。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溯源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它具有鲜明的思想底色、优秀的文化基因和复杂的现实基础。

(一)思想底色——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

20 世纪50 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曾指出,“原始社会的封闭落后状态,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完善消失的越彻底,历史就会越来越成为世界历史”[3]。 马克思关于 “人类解放”“世界历史”的科学预见,体现了对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和追求。 关于共同体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是虚假的共同体,古代和中世纪是共同体,而真正的共同体将出现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体的理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基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与时俱进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升华,反映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宗旨和实践探索的继承与发展。

(二)文化基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道义”的最准确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道”既是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或法则,是天地人相协调的“天道”,也强调人类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即“世道”。 道家和儒家学派针对“道”有不同的解读。 道家以“道”所具有的通性作为天下一家、万物一体的本体根基。 老子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道”是宇宙万物化生的终极根据,相信有一种普遍性的、为大家所认同遵守的“道”存在,才可以联合为一个共同体并共同遵从恪守。 儒家所讲的“道”是一种天下太平、世界大同的人生大群之道,此 “道”是天下、国家凝合为一的根本。 孔子主张“和而不同”,各个事物不失其自由平等独立之地位,而相互间无所争,方能融成一世界整体[5]。 在儒家修、齐、治、平的政治主张中,个人与家、国乃至天下构成了和谐共通的有机世界。 荀子曾用牛马和人的对比来说明团结互助的重要性。 他说: “(人) 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 曰: 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为什么能成群,因为有礼法,曰: 义。 荀子对于“群”和“义”的阐述富有当代的共同体意识[6]。 “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三重含义:其一是“仁义”,这是一种做人之道,同时也是社会建构的一个准则。 其二是“公义”,具有“正义”的意思。 其三是“信义”,所谓“诚信者,天下之结也”[7]。 百年复兴,百年功业,不靠巧,不靠术,靠德,靠诚,靠和人类文明接轨的现代价值观。 为人处事尚且如此,国与国相处更需要有其信义。“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所以被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强调,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以“大道”的方式来规范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站在道义的制高点努力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中国外交便被赋予了伦理的色彩,彰显了道义情怀与人类道德,是对“道义”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诠释和生动实践。

(三)现实基础——国际格局的深刻调整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新形势,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由此进入动荡变革期,随之而来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也显著上升。 与此同时,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构成极大威胁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力量的对比也面临深刻调整。 无论是百年新变局的新挑战,还是新冠疫情的全球严峻考验,都需要全球共同来应对,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法独自面对承担,为此,维护多边主义、加强沟通协作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也越来越迫切。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时代命题,并给出了中国答案,即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2 年12 月5 日,习近平同志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第一次提到“命运共同体”是在同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提出的:“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 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而第一次在国际场合向世界提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到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演讲。 2015 年9 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发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 在此之后,“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具体的中国外交实践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国际重要场合阐述。 2018年3 月11 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在《共产党宣言》提出“联合体思想”170 周年之际,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入宪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

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基于整个人类来看待世界。 全球化使得全世界的命运休戚与共,无论从人类整体安全的需要来看,还是从全球政治、文化和经济的角度来看,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都越来越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个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 从理论内涵和文化意涵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伦理与道义的升华,彰显了为全人类谋发展的高尚境界和终极价值关怀。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8]。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抗疫实践中的体现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人类社会面临着百年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中国坚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采取有力措施守护人类共有家园,为世界各国抗疫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窗口期,减缓了疫情传播。 在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的过程中,展示了出色的领导和应对能力,表现出负责任的大国担当,成为世界各国疫情防控工作的典范。

(一)凝聚全球团结共识,积极开展多双边合作,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全球抗疫的领导作用

2020 年4 月,一篇题为《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9]的重要文章在《求是》杂志发表,此文节选了疫情发生后至4 月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与国际组织和外国领导人就抗疫合作开展的对话、信函、慰问信等内容。 归纳文件发现,呼吁全球加强团结合作共抗疫情,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清晰可见。

中国坚定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协调全球抗疫合作过程中的领导作用。 首先,保持信息沟通顺畅,积极主动开放现场。 将北京、广东、四川和湖北武汉等地的疫情防控现场向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开放,推进专家组全面、全方位、深入地调研中国面临的疫情形势、防控措施、医疗救治、科研攻关等详细情况,并听取专家考察组的防控建议。 中国在防疫初期积极果断采取的有效措施取得了实际成效,在短短7 周时间内就成功避免了数十万病例的发生,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更是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伟大成果。 这不仅为世界各国树立了新的国际标杆,也为其他国家疫情防控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 其次,中国积极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资金支持。 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先后向世界卫生组织捐助5000 万美元,专门用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支持发展中国家卫生体系建设。 此外,中国还在第73 届世卫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提出,中国将提供20 亿美元的国际援助专门用于全球疫情防控。 与此同时,中国注重多边协调与合作,不断加强与二十国集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的沟通和联系,以期推动合作继续走实走深。

(二)加强全球联防联控,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021 年5 月,习近平在全球健康峰会上发表讲话《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指出:“古罗马哲人塞涅卡说过,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让我们携手并肩,坚定不移推进抗疫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共同守护人类健康美好未来!”[10]2020 年 3 月,“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首次被提出,这是习近平主席向法国总统马克龙致慰问电时发出的倡议。 疫情暴发后,中国在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同时,世界各国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慰问,并愿与中国人民共抗疫情、共克时艰。 许多国家纷纷送来了口罩、防护服、防护手套等医用物资。 锦上添花世间多,雪中送炭人间少。 在国内疫情得到遏制的同时,国外的疫情发展呈现出井喷的态势。事实证明,尽管西方发达国家自以为具备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和发达的医疗体系,但在严峻的疫情危机下,一些国家未能形成快速有效的应对体系。 面对这一严峻现实,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借鉴中国的防控措施并迅速采取行动。 守望相助,患难与共。 尽管国内仍处在紧张的防疫攻坚战中,但中国仍然竭尽所能,用实际行动主动向有需要的国家伸出援手。

在援助对象上,中国既援助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也援助公共卫生体系和防疫能力较为薄弱的国家,其中包括欧盟、非盟、东盟等国际组织。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向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同时积极发挥中国抗疫的宝贵经验,为有需要的国家派出专业医疗专家组;在医疗物资援助方面,中国倾囊相送,向全球提供了大量口罩、防护服和检测试剂盒。 在发达经济体大量囤积疫苗时,中国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解燃眉之急,助力其推动疫苗接种。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此次全球疫情下展现了负责担当的形象,兑现了此前向世界各国作出的郑重承诺,把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全球共享,此举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真正作出了中国贡献。 此外,中国与联合国合作,设立了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取得重要进展。在二十国集团“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中,中国是二十国集团成员中落实缓债金额最大的国家。 中国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

同仇敌忾、守望相助,为阻击疫情贡献中国力量,书写了中国人民不惧艰难险阻而砥砺前行、不畏疫情迷雾而拨云见日的抗疫篇章,向世界展现了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共克疫情挑战之际,中国依然竭尽所能地开展对外抗疫援助,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作为。 此次举国之力对外援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体现了中国行大道、济苍生的宽阔胸襟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义利观。 此举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真诚尊重和广泛赞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11]

(三)坚持技术与物资并重、援助与合作并举的国际抗疫合作方式

回望人类抗击重大疫情的历史,当人类社会面对重大传染疾病的严重威胁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各国必须选择携手合作,共同抗击疫情,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1918 年席卷全球的世纪大流感,各国都遭受了深重的灾难和严峻的考验。 在联合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现代医学得到了长足发展。 在面对重大疫情防控中建立国际合作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共识。 此后,国际合作机制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显。20 世纪60 年代,针对“天花”这一人类历史上最烈性的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启动“根除天花加强规划”,主要大国都加入进来,即使身处冷战之中的美国和苏联也都参与其中,各国科学家们运用现代科技知识携手努力,建立全面的监控和隔离系统,并不断提升疫苗研发技术水平。1980 年,天花终于在全世界范围内根除。 近年来,人类在面对 SARS、MERS、H5N1 禽流感、甲型H1N1 流感、埃博拉等重大流行性传染病时,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都组织起来,投身于疫情方案的解决和相关技术的研究。 这些事例都充分表明,人类在面对重大传染性疾病时,必须坚持联合协作,协同攻关,才能够共克时艰,共同战胜疫情。

在科学抗疫方面中国积极开展对外技术合作,并结合防治新冠肺炎的中国经验,及时与世界卫生组织互通共享。 积极开展双边和区域层面的疫情防控交流,经验共享及技术合作。 覆盖包含东盟、欧盟、非盟、加共体、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等经济体和地区组织,也涵盖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 毫无保留地快速分享中国在防治新冠肺炎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向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共享中国科研人员快速分离鉴定出的病毒毒株及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有效地促进和支撑了全球科学家开展药物、疫苗以及诊断等方面的研究。此外,中国还无私地贡献出新冠疫情诊疗和防控的中国方案,并被多个国家作为疫情防控策略的重要参考。

中国多次组织召开视频经验交流会,与各国分享中国抗疫一线的宝贵经验,将中国最新的研究成果、防疫理念及综合举措等无私传授。 此外,应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医护人员所邀,中国武汉儿童医院的专家向外籍同行们分享了应用于新生儿的“抗疫智慧”。 世界赞叹,中国在防疫工作方面为世界各国树立了新标杆,中国抗疫行动之快、规模之大、成效之显,世所罕见。

在有关疫苗技术转让方面,中国无私地支持本国疫苗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让,鼓励开展合作生产。 同时,倡导新冠肺炎疫苗知识产权豁免,并呼吁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也早日就此作出决定。 有关全球疫苗公平合理分配的问题,中国倡议由疫苗生产研发国家、企业、利益攸关方共同探讨推进。 中国积极投身抗疫国际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上进一步提出全球疫苗合作行动倡议,推动构筑全球疫苗防线,生动诠释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四)推动各国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应对世界经济下行压力

全球生产和需求因为疫情的出现遭遇冲击和重创,世界经济遭受了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显著的萎缩。 面对全球经济衰退局面,中国积极沟通,广泛动员世界各国切实采取实际行动,加强本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统筹协调,以保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尽最大努力实现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通过世界各国的通力协作,共抗经济下行压力,实现经济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增长。

在疫情冲击之下,不少企业被迫暂停生产。一些非洲国家因为贸易限制,无法进口粮食和呼吸机等抗疫设备。 尽管中国经济发展受到巨大影响,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球产业链条中重要的环节,中国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坚持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充分发挥产业供应链的关键作用,主动加强同主要贸易伙伴的协同联动,共同保障全球供应链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支撑供应及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恢复正常的生产供应,尽全力减少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 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提出特别倡议,呼吁各国积极应对,共同联手,防止疫情影响世界经济陷入衰退。 为有效快速降低疫情对社会、经济和金融的不利影响,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声明》中,二十国集团决定向全球经济注入超5 万亿美元资金[12]。

2021 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中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13],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畜牧业生产快速增长。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企业效益稳步提升。服务业稳步恢复,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 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持续改善。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稳中有降。 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缩小,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面对疫情的严峻挑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范围、领域和层次。 不断激发中国巨大市场的消费能力,为复苏世界经济作出中国贡献。 通过进一步放开市场、主动扩大进口、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南北国家的纵深合作、全面实施平等待遇以及大力推动经贸谈判等重大举措,迎接全球经济萧条带来的挑战。

三、后疫情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挑战及思考

疫情过后,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将会发生深刻改变。 疫情的影响将是长期的,深刻改变世界的经济、人类的健康、社会生活乃至全球体系本身。人类祸福相依,环球同此凉热,任谁都无法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才是最有力的武器。 变革动荡的世界,不变的是中国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决心和努力。

(一)中国如何适应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新变化

疫后的国际政治安全格局加速变化并重新组合,主要大国的战略思维在互动中不断碰撞冲击,由此会对国际秩序产生深远影响。 中西抗疫对比之下,西方的治理理念和政治制度缺陷充分暴露出来,新兴的全球性挑战已经无法继续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去有效应对。 经历了疫情的洗礼,世界事务越来越呈现多元化,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代表,需要被迫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和无理攻击,未来世界格局将形成斗争竞争不断加剧的严重态势。

博弈与合作并存。 全球化浪潮下,一个开放融通的时代已经到来,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脱钩”、人为“筑墙”等做法损人不利己,已经不得人心。 国与国相处,要摒弃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反对任何形式的“新冷战”和意识形态对立。 要让和平的火炬永远燃烧、让人类文明之光永远闪耀、让世界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 “要把平等相待、互尊互信挺在前面,动辄对他国颐指气使、干涉内政不得人心。”[1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景和美好期待,中国作为担历史大任的大国、世界经济的主要贡献体,应当继续深化国际合作,共同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在未来30 年以及更远的将来,保持政治敏锐性和前瞻视野,针对世界格局出现的新趋势和新特点,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审时度势,去参与和维护疫后国际格局、世界秩序和全球治理,积极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要以清醒的头脑去评估各种风险、困难和不确定性因素。 面对噪音杂音时,要澄清谬误,坚决回击抹黑和栽赃。 当然,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坚持生存权发展权是最首要的基本人权,坚持以发展促人权,坚持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5]

(二)中国如何力保在全球经济价值链当中的地位

疫情的全球性蔓延,引发世界性停工停产,随之而来的是全球生产链的断裂,各国间贸易交易的中断,世界经济增速大幅减缓。 许多国家经济并没有从2008 年金融危机中完全复苏,仍然存在很多深层的结构性旧疴,抵御疫情冲击的能力较弱。 大规模失业是疫情最显著的影响。 疫情加剧了贫困和不平等,同时疫情对全球贸易也带来巨大冲击。 广泛的封锁措施影响了跨境旅行和全球生产网络,全球贸易前景仍不明朗。 病毒的传播和疫苗的部署仍面临不确定性,劳动力市场受损和高债务水平不利于贸易活动,多边贸易体系仍面临严峻挑战,国际贸易紧张局势依然存在。

疫情之下,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中国经济宛若一艘世纪巨轮破浪前行。 一面抗击疫情,一面复工复产,全国人民密切配合中央部署,顽强拼搏、砥砺奋斗,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2020 年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大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应对疫情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给世界经济逐步恢复注入了积极稳定的因素,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照亮沿线各国发展梦想;疫情之下为全球企业搭建共享平台,创造性地举办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作为全球首个服务贸易领域综合性展会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灵活多样的方式,助力全球服务业开放合作;一批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相继诞生,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 今后中国要继续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助力世界经济早日走出危机阴影。 要深化科技创新,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各国人民,巩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完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下,加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能源技术、数字经济、节能减排等领域的科研攻关和国际合作,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加强构建伙伴关系,促进疫苗合作,使疫苗成为世界人民信得过、用得上并能消费得起的公共产品。 危中育机、化危为机,在寻求全球经济合作过程中推动供需良性循环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对抗世界经济下行压力。 在2021 年9 月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起了全球发展倡议,他再次呼吁,要“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包容性,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16]。 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既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期待的回应,也将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持久动力。

(三)中国如何加强舆论引领,主动宣介中国抗疫和支援全球抗疫的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球后,国内外疫情舆情相互交织,错综复杂,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污蔑抹黑、造谣生事。 疫情防控期间的新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习近平总书记从方法论的角度为对外宣传工作提供根本遵循,他明确要求“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 面对复杂的舆论环境和眼花缭乱的信息,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进行正向引导,及时回应国际舆论之关切,将中华14 亿人民在大地上英勇抗疫的故事讲明白,讲清楚,讲透彻,让世界看到困难面前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中国。 同时,要积极利用主流媒体进行发声,通过将智库专家学者的权威判断、参与国际抗疫的医疗专家和医护队员的生动实践、先进经验进行宣介推广,让世界看到抗疫背后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与中国成果。 敬佑生命、大爱无疆,中国的白衣天使将甘于奉献、救死扶伤的使命与情怀带向世界,在多国谱写了生动的抗疫故事。 一场疫情,让世界看到一个担当有为、正在努力造福世界的中国。 强信心、暖人心,中国为全球抗疫的努力和合作做出了表率,我们要抓住叙事要点,讲好新时代的中国力量和中国形象。

话语权是展示综合国力的软实力,要用中国话语体系讲清楚中国道路和中国理论。 2021 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17]在国际舆论场敢于亮剑、勇于斗争,有力批驳国际诋毁抹黑言论。要树立“议题设计和管理”思维,结合中国抗疫的优秀做法和宝贵经验,设置新闻议题,展示中国智慧,宣传中国方案和中国策略,占领抗疫国际话语权战略制高点。 借助国际网络平台反驳谣言,充分利用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Snapchat 等国外社交媒体平台驳谣言、讲故事。 同时,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打破陈旧的宣传结构和刻板的对外形象,构建国际话语体系,分析受众群体的接受特点,打造立体化传播模式,增强中国抗疫话语的覆盖面、辐射力和传播力。 在与西方媒体的竞争中提高中国的话语权,让世界了解全面而真实的中国。

结 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着人类道义和天下情怀的时代表达,是中国治理经验的总结,是中国智慧的结晶,也是着眼于长远与未来和平解决国际矛盾和纠纷的最大公约数。 它承载了中国对于构建和谐美丽的世界所寄予的崇高理想和美好愿景,为未来世界发展指明道路和方向。 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各国更应该携手应对,团结互助,以协商化解矛盾,以合作取代孤立,用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未来发展之路。 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同疾病和灾难抗争的历史,人类与疾病斗争的脚步从未停止过,每次惨痛的斗争都助推了社会变革,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 疫情终将被人类战胜,胜利必将属于世界人民。 在疫情的严峻考验和团结合作的旗帜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必将更加深入人心,必将汇聚起越来越多的人坚定携手,勇毅前行。

猜你喜欢
共同体抗疫命运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画”说抗疫
爱的共同体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命运的更迭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命运秀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