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星华
(西北工业大学 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072)
我国大部分的专利都是从高校中诞生的,但是由于高品质的专利占比较低,所以迫切需要对高校专利信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提高高校专利成果利用水平。在高校的“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图书馆要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发挥高校在资源、人才、用户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开展专利信息服务工作,建立完善的专利信息服务体系,提升专利信息服务工作者的服务能力,拓展图书馆的服务领域,体现高校“双一流”建设中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特有价值。通过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调查,发现目前进行的服务主要有:专利素养教育、专利咨询、专利检索、嵌入科研服务、决策支持服务、专利资源导航等。
国外高校图书馆更注重专利信息的融合和揭示,运用互联网揭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较为常见,成为连接读者和资源的桥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本文采用网络调研的方式,基于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选取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6所国外著名高校图书馆作为调研对象,总结了国外高校图书馆提供的专利信息服务类型,将专利信息划分为专利基本知识及资讯、专利资源推荐、专利检索、专用工具及免费共享的检索网站等,与国内高校图书馆的专利信息服务有很多类似之处。
我国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现已增至80家[1]。通过文献与网络调研、专家咨询等方式,从组织架构、服务栏目、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4个方面对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开展模式进行调研,得出以下结果。
在组织架构方面,国内高校图书馆主要为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联盟、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等。
服务栏目名称一般为知识产权服务、专利信息服务、学科与知识产权服务、情报分析与研究、查找文献、馆际互借、科技查询与专利分析、情报咨询等。
服务方式有专利检索、专利查新、专利分析、专利预警、资源导航、分析评议、专利服务教育、文献传递、个性化定制服务、知识产权教育与培训、专利代理、科技咨询等。
服务内容的范围,既有为专利申请与科技立项前的预检索,也有知识产权基础与专利实务分析培训、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咨询,还有基于专利数据的核心技术分析、专利文献预检索、专题跟踪、专利可行性有效性分析、特定技术领域分析、技术转移转化支持。同时,还有核心专利挖掘、专利申请查新、文献传递、侵权检索、专利态势与稳定性分析、数据库检索技巧和操作方法的咨询等。
为聚焦国内学者关于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研究热点及演化路径,利用CiteSpace对CNKI中326篇样本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2]。目前国内关于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研究热点主要聚焦知识产权、专利服务、服务模式、专利管理、专利分析、技术创新等领域。关于专利服务的研究最先于20世纪90年代初展开;随后聚焦以清华大学等为标杆的校办产业的发明创造;2014年以后主要关注创新实践、信息素养、学科馆员等方面。知识产权和专利信息研究涉及的文献数量较多,知识产权由专利服务演化而来,逐步从专利申请、自主创新、专利培训向科研创新、文献计量、实证分析、发展路径等方向展开研究。专利信息则从最初的专利文献、读者服务逐步向协同服务、专利数据、主动推送和专利侵权方向展开。服务模式最先关注服务平台、专利地图,逐步演化为市场竞争、专利情报、知识服务、双创环境等方向。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的专利服务开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国内众多大学把专利相关课程纳入必修课和选修课中,开展了专题讲座、专场培训等多种形式的信息素养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通过沙龙、培训、“实体+虚拟”服务平台相结合的形式[3],不断完善和丰富专利信息素养教育。
多所高校图书馆正在逐步扩展专利信息服务外延,从最初的专利信息检索发展到各种专利信息分析,同时服务深度不断加大。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等图书馆为深化专利信息检索服务,开展了很多创新服务。如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提供重大专项知识产权分析、特定技术领域专利分析、行业专利现状分析、企业专利布局分析、专利预警等服务。
嵌入式专利信息服务对学科馆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开展精准化专利信息服务、如何构建专利情报人员与科研团队之间的互动联系、如何建立制度化协作体系等,是摆在学科馆员面前的难题,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情报人员嵌入该校“猪遗传育种与繁殖相关性状”科研团队[4],提供项目立项、结题到转化的全程专利信息服务,协助完成了专利布局和预警分析。
国内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知识产权服务的过程中都很重视不同主体的协同关系,高校之间通过成立“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联盟”促进交流与合作,校内通过与管理机构、科研机构和学术机构合作,校外与政府部门、知识产权服务企业合作,打破服务壁垒,促进服务发展。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利用其资源和信息技术优势与专利数据库开展协作,提供一站式的专利信息服务。
为科研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近两年探索的重要服务内容,也是学科服务发展至今图书馆的必然选择。从调研的上海交大图书馆等典型案例可看出,这项服务因解决了科研团队、科研管理部门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发掘了学科服务的潜能,彰显了图书馆价值,受到服务对象的欢迎。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已逐步参与专利管理服务行列,同科研院、产研院等合作成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依托图书馆丰富的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和专业的人才队伍,全力构建知识产权创新服务体系,实现高水平、全流程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专利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重要方向,是高校图书馆支撑“双一流”建设、助力学校科技创新和对口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但由于我国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起步相对较晚,目前该服务仍处于探索阶段。处于华东和华北地区的“985”及“211工程”高校图书馆是当前开展专利信息服务的主体,而其他很多高校图书馆的专利信息服务才起步。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专利信息服务方式单一,内容主要是知识产权基础概念介绍、专利文献资源整合、专利信息检索与利用、专利查新、知识产权培训等。大部分高校都未开展专利评估、专利分析以及专利预警服务,也很少开展个性化专利服务。
图书馆的知识产权服务不仅要面向校内,而且要面向政府机构与企业。目前,大多数图书馆知识产权服务主要面向校内,无法在深层次分析方面适应企业的需求。
在专利风险预警、价值评估、专利转让转化和对企业精准的专利分析等方面体现专利信息服务的高端价值,而这些恰好是高校图书馆所欠缺的。
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与当前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不适应,不能适应服务对象对服务供给环境的需求。
一些高校图书馆缺乏专利信息服务的主动意识,专利信息服务意识淡薄,只有极少高校图书馆积极开展了相关的宣传。此外,深层次服务能力如相关学科知识、信息检索分析技能等方面的专业素养也不够,这些都是制约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深度和广度的因素。
通过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专利信息服务现状和问题的分析,认为需要从服务机制方面进行改进与完善。
(1)高校图书馆要根据《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严格遵循相关法规与政策,进行专利信息服务相关工作。(2)制定业务规范、服务范围、收费标准等。(3)构建科学合理的专利信息服务内部管理机制,既要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提高人员的工作热情,也要明确专利信息服务人员绩效考核标准,制定岗位职责。(4)制订健全完善的信息管理规章制度,严控信息发布,正确引导用户,对涉及用户信息设置严格的权限分级和保密规定。
建设专利数据库与专利分析工具是很重要的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开展专利信息服务的先决条件和硬件保障。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在专利信息资源的建设方面还要下大气力。高校图书馆可充分整合网上的免费专利信息资源或自建专利数据库,建设特色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平台,为专利基础信息服务提供保障;其次,可以根据用户需求,结合本校实际,选择购买合适的商业类专利数据库和专业的专利信息分析工具,满足深层次的专利信息分析、专利布局与预警、知识产权战略等需求。
专业素质和能力对服务工作的质量与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从长远看,在内部工作人员中挖潜与培养很有必要。因为科技查新、学科服务等图书馆工作与专利信息服务相似度较高,可从这些岗位的人员中选择具有一定学科背景、有信息服务能力的人员,使其从事专利信息服务工作,组建内部专业团队。另外,可考虑通过公开招聘等人才补充机制,引进经验丰富的专利信息领域领军人才,促进深层次的专利信息服务迅速发展。人员培训机制也要建立起来,有针对性地将一些工作人员派遣到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等接受培训,更新知识结构,转换服务理念,提高业务能力。
加强学习与交流,可以使馆员的专利信息服务能力在借鉴学习中得到提高。另外,通过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可提升服务品质,达到各方互惠共赢。
大学图书馆必须加大宣传推广,让更多地方企业明确高校图书馆所开展的业务,解决企业对专利信息服务的需求。
关切企业和有关机构的需求,结合馆内资源与技术力量实际,扩大专利信息服务内容。高校图书馆可将专利信息服务嵌入使用者研究项目的每个阶段、嵌入科研项目全过程,可为服务对象实时提供针对用户需求的专利信息服务,协助科研项目顺利开展与完成。
综上所述,要提高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工作的效益,其服务机制需要改进与完善,具体实施可依托学校知识产权体系,立足本校基础,学习借鉴外部先进经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稳步开展专利信息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