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彬(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城市管理局)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行政事业单位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在全社会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财政部也在重点关注其内部控制,颁布了各项加强内控的规章制度,同时全国各地财政单位都陆续出台了强化内控的文件。但相比较企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特殊的单位性质,导致内控实施的时间较短,意识薄弱且单位内部的相关制度以及监管力度都不足,因此,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也就要求单位提高对自身的认知度,看清当前的实际运营情况,通过一系列的改善措施来加强自身内控管理,有效提升内控质量,强化本单位的综合实力,进而为社会和人民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提升全社会和全国人民的幸福指数。
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单位有效保障各项活动都能全面推进并且平稳有序的管理措施。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是为了规划好单位内部各项工作,使单位各部门之间实现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从而促进单位的健康发展,给单位带来更加全面的内控环境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决策失误而导致财务风险以及单位腐败现象的发生,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促使资产得到有效利用,使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
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了提升自我、突破自我的重要契机,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提升内控质量,才能得到长效稳定的发展。
由于特殊的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大都属于国有资产,加强内控建设能够从各个方面对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和管理等进行制约,对于手续不足的不合规支出严格控制,大大减少了单位资源的浪费,使得国有资产的配置更加优化合理,提升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保障了单位日常工作的有序进行。
内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完善的内控制度能够对单位人员工作进行全程管理,使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为行政事业单位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规范和约束。因此,内控精细化管理能够促进单位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有效提升单位的管理水平[1]。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的服务型单位,其主要职能是为社会的经济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加强内部控制,保障活动的合法合规,同时对服务中的问题不断总结,进而优化服务结构,创新服务模式,为社会和人民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完善的内控制度能够对单位中各项活动各项业务进行全程监督,有效防范政府单位在活动经营中,由于采购或者合同的不合规而产生的腐败风险。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营中,内控管理能够规范财务人员的工作,避免人为操作产生的违法违规现象,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从而促使单位廉洁公正,实现健康发展。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内控意识淡薄、内控重视度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单位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不重视,导致在单位内部开展的内控效率不高。一方面单位管理层不重视内控工作,管理理念滞后,内控意识不足,没有在单位内部内控工作中起到组织作用,导致单位员工大都认为内部控制是领导的工作,与自身没有多大关系,且在内控管理中没有要求员工全部参与内控管理,单位员工内控意识不强。另一方面,行政事单位在发展中不重视管理工作,部分单位在发展中只重视经济发展,对内部控制有所疏忽,甚至有的单位直接将内控工作交给财务部门,其他部门根本不参与其中,导致内控效果不明显。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员工普遍缺乏对内控的全面认识,对内控工作消极对待,在工作中没有积极参与和配合,致使内控管理流于形式,内控质量不高。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有完善的制度来约束,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内控工作开展中缺少完善的内控制度。部分单位工作中比较粗放,随意性大,导致内控管理工作完全没有按照制度开展,规范性不足,还有部分单位在制度制定时缺少对国家政策法规的研读和对自身实际情况的全面了解,导致所制定的制度不符合单位的实际工作需求,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而在工作开展中无法依据制度来执行,内控管理无法在单位有效落实,甚至会给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带来失误,影响单位的正常稳定运营。
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工作中还存在着内控人员专业素养低的问题。在工作中能力不足,影响工作质量。内控能否有效实施与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有着极大的联系,部分单位由于对内控的重视度不高,对内控的重要作用不了解。因此,单位内开展内控工作的人员专业素养也不高,对内控知识没有深入学习,安全管理风险防范意识也不足,破坏了财政资金的安全和完整,甚至对整个经济发展体系都造成负面影响[2]。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利用信息化技术大大提升了单位的工作水平,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目前的信息化水平还不足以达到单位的发展需求。主要原因是目前部分单位的资金不够充裕,众所周知,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大部分是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信息化建设由于成本过高,对于部分财政紧张的单位而言,缺少建设信息系统的资金来源,因而信息系统的建设无法有效实施。除此之外,部分单位在信息化建设中,各部门都是独立的信息系统,各系统之间缺少共享渠道,信息无法共享,缺少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单位内部信息系统操作的人才不足,也是信息化水平不高的一个原因。
行政事业单位监管考核机制不健,单位缺少完善的内部监管考核,没有独立的审计部门,缺少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部分单位中都是由财务部门来负责审计工作,独立性不足,监管考核科学性不足。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缺少外部的监督考核,单位与审计、财政等监管部门缺少有效沟通,导致其监管力度不足,缺少对单位的实际考察,监管没有落到实处。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受到全社会的监督,但由于社会公众缺乏专业性,且对单位的重视度不高,监管效果几乎为零。
内部控制的实施应从理论知识与意识培养着手,增强单位全员内部控制意识,使得单位内部从领导阶层至基层员工,都对内部控制有一个正确且清晰的认知,从而能够在思想上有所重视,在行为上进行实践。要培养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知识与意识,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单位应当加强管理层内控意识的培养,促使其在单位推行先进的管理理念。行政事业单位要给管理层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深入学习,使其提升自身的管理理念和对单位的责任意识,在开展内控管理时起到带头作用,对内控工作积极组织协调,有效促进内控管理在单位的全面推进。第二,要加强单位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提高员工的重视程度。单位应当加大力度普及内控知识,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调动全部人员积极参与,使其明白内部控制不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提高员工的全员参与意识,在后续的工作开展中能够主动配合[3]。第三,财务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在内控工作中为其他部门做出表率,积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确保财务内控质量得以提高,促使其他部门共同参与内控工作,打造完善健康的内控环境。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保障内控的有效落实,发挥出内控应有的效果,就需要在单位内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并且在制度建立时要充分考虑到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保障制度的完善性和可行性,以满足单位的发展需求。在制度建立时,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单位在制度建立时需要全面解读相应的政策法规。随着国家的发展,对于内部控制的相关政策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及时关注国家政策,确保对新出台的相关政策做到深入研读,了解现阶段国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的具体要求,制定出合法的内控制度,确保单位内控建设有法可依。二是在制度的建设中,行政事业单位要对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做到全面了解,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合理的内控制度,通过制度对单位的工作进行规范,促使后续的内控管理得以有效开展。三是在制度的建立中要尽可能地精细化,对各部门的责权进行划分,再通过各部门具体到各岗位,确保在单位内部活动的开展中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促使各部门在活动开展中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并且严格按照制度开展工作,提升内部控制的开展效果[4]。
针对内控工作的有效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建设中要注重提升单位内控人员的专业素养,完善内控工作的基础结构,强化风险管控能力,建立强专业高素养的内控人才团队。首先,在单位内部开展关于内控的知识培训,提升内控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使其对内控有着充分的认知,并且对内控流程中各项工作进行系统学习,全面掌握包括内控的建设、运行和监督等在内的所有知识,促使其能够出色完成工作。其次,要加强内控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让其进行公共关系的学习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并且要制定出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循要求完成,提升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再次,单位应当积极组织内控人员出去交流学习,积极参与各种内控工作,从实战中积累经验,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促使其在单位的内控工作中能够发挥出最大化的作用。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重视人才的引进,优化自身的招聘机制,提升单位的福利待遇,并且在招聘的过程中要进行严格考核,确保应聘人员的专业能力符合单位的长远发展要求,为单位储备优秀的专业人才,进一步促进单位的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
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技术被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大大提升了单位的工作效率,加强信息化建设,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成功运用信息化技术,有利于强化内控管理的信息化质量,实现单位内部信息的有效流通,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其一,单位要加大前期的资金投入,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成本支出,加上信息系统的升级以及信息设备的维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申请,财政部门要实际考察,确保需求真实,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拨款,加快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脚步[5]。其二,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培养专业的信息化人才,针对内控人员,进行信息化设备维护和信息化系统操作的培训,并设置相应的上岗前的考核,保障内控人员能够熟练操作信息化设备,能够利用信息化系统来提升内控工作的效率。其三,单位应当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单位各部门的信息交流,促进单位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效率得以提升,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一体化,提升其内控管理的效率。
健全的监管考核机制是内控制度得以有效落实的保障。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监管考核机制,不仅能够有效落实内控管理工作,同时还能通过反馈来了解内控落实的具体情况,进而促进单位的持续发展。首先,要加强对内控的监督,在单位内部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且保障审计机构具有一定的权力,并根据科学的评估标准对内控工作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价,促使单位根据评价结果不断地完善内控工作,提升内控的管理质量。其次,要在单位内部建立科学的反馈机制,对于监督考核的结果及时反馈,促使单位员工在内控工作中不断的改进,提升自身的工作质量。同时,各部门的内控管理也得到不断的优化和调整,提升单位的内控质量,推进内控的有效实施。最后,要加强单位的外部监督考核,通过与审计、财政等部门加强联系,促进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进行监督,并且定期实地考察,全面落实国家的政策要求,保障单位内控的合法合规[6]。除此之外,全社会都要提高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视程度,对其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监督,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促使单位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内部控制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强化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保障国家资源的安全和完整。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要求单位在发展中全面了解自身情况,结合最新的政策要求,建立完善的科学的内控管理体系,促进单位的长远稳定发展。本文从内部控制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当前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在探讨中结合相关的政策法规,给出合理的优化措施,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提升内控质量,并且为存在同样问题的单位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