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感官和交互式的设计在美术馆儿童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2-11-24 03:40颜昌长沙师范学院
品牌研究 2022年26期
关键词:感官美术馆儿童

文/颜昌(长沙师范学院)

一、美术馆对儿童学习起到的重要现实作用

众所周知,儿童的学习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手段,可以在传统的教室中,也可以在非正式的环境中。通常来讲,我们可以将非学校环境以及博物馆中开展的教学称之为非正式教学,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自由选择学习的方式方法,其在学习形式、学习手段和学习理念上与学校培养都有一定的差异和不同。

著名研究学家艾德加戴尔根据自身的实际研究经验,有针对性地创造了经验之塔这一全新的学习理论,其将经验分为抽象和具象两个主要模块,而儿童在学校中进行的知识的学习我们称之为抽象经验,具象经验则是在非学校环境以及博物馆中的学习过程。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由具象经验向抽象经验的转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科学高效地理解认知相关知识技能,其中,博物馆是具象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将博物馆学习与学校学习整合起来,便于儿童系统全面的成长发展。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当前社会,艺术教育逐渐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和认可,逐渐成为儿童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中大多数具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总体上对生活的满意度较高,在学习中也具有明显的目标,希望通过自身的艺术素养实现创新发展,也对人生意义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艺术学习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儿童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这为其在美术馆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多感官和交互式的设计对儿童理解艺术作品的积极影响及优势

所谓多感官设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感觉设计,设计人员要基于儿童不同阶段的感官需求以及特征,更好地体现出感性设计。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感官设计与体验经济有一定的潜在关系,换而言之,相关的设计人员为了充分吸引个体的注意力,带给其全新的体验,基于个体的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个方面进行设计开发。值得注意的是,人的感官是获取外界信息数据的重要渠道和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感官向观众传递多元化的信息是现阶段多感官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所谓交互式设计,最初是由著名设计研究学者比尔莫格利奇在1984年提出的,其认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个体存在互动的需求,利用二者互动交流、内容形式以及具体结构,将二者高效科学地整合起来,彼此之间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从而创造出产品或服务与个体发展之间的潜在关系,更为高效地达到设计的目标任务。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交互式设计要充分立足于用户的发展需求,探究其心理特征、行为模式,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满足其体验需要,在此基础上使得产品能够直接与用户进行对话交流。

由此可见,交互式设计具有明显的情感性、体验性以及娱乐性特征。值得注意的是,交互设计也对个体五感进行了充分的调动,刺激不同的感官激发用户的情感认知,强化自身的切身体验,并且快速做出反馈。多感官及交互式设计二者具有潜在的关联性,彼此之间相互交错、有效配合。

现代社会中,儿童的认知要求及相关特征相较于过去都有着显著的改变,其开始追求更高的体验感和互动感,因此在对美术馆进行设计优化时,必须充分立足于儿童的发展特征、个性需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探究其认知差异。

通常来讲,10岁以下的儿童更喜欢利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进行主观意识的学习,而10岁以上的儿童则能够利用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积极思考,因此,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应当将动手实践与互动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加强对幼儿的培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儿童美术馆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儿童思维的方式方法,结合现实需要创设交互式活动项目,以此最大限度地激发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其多元感官的体验。

三、多感官和交互式的设计应用于儿童美术馆建设的主要策略措施

(一)基于儿童展览方面的设计

1.建筑环境中的多感官和交互式设计

(1)颜色

对于颜色的设计与应用来讲,相关设计人员必须充分立足于儿童的认知特征。我国著名研究学者吴微认为,2~4岁的儿童大多对饱和度较高的色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对于4~6岁的儿童来讲,能够根据自身的主观意识对色彩进行选择认知,有明显自己喜欢的颜色;而6~10岁的儿童则体现出较为突出的色彩敏感度,对一些代表性的颜色能够正确分辨同类色。由此可见,大多数儿童艺术机构在建筑外观的设计上会采用饱和度较高的颜色,通过这样的方式极大程度地加强儿童感官刺激,并且针对不同的颜色做出差异化的反应。

例如,休斯敦的博物馆大多采用的是明亮的黄色、蓝色,而印第安纳波利斯博物馆则直接使用砖块来代替混凝土,以此充分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2)空间

对于空间设计来讲,大多数设计人员会灵活运用自身的主观经验对游戏空间进行创造优化。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学龄前的儿童无法正确分辨学习和游戏,不能区别虚拟和现实,因此,在具体的建筑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会结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及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渗透融入游戏活动。例如,波士顿的儿童博物馆为了充分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在建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融入了驳船和入口的设计,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儿童结合自身的认知进行想象创新,提高其联想能力;而休斯敦儿童博物馆则结合儿童的信任爱好,在入口处创设了一个巨大的立柱,儿童每当进入博物馆时都会不自主地触摸这一立柱,有的儿童在立柱上攀爬游戏。由此可见,对于儿童美术馆的设计,应当将美术馆本身的价值作用与游戏空间紧密联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入迷宫、滑梯等多元化的内容形式,使儿童深刻感悟其中的乐趣。

值得注意的是,自然绿地对于儿童的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据调查显示,触摸自然、亲近自然能够缓解儿童的部分压力,舒缓其不良情绪,儿童可以独立地游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其自由感,通过触摸植物、感受芬芳推动儿童的进一步发展。

2.展示陈列中的多感官和交互式设计

(1)颜色

美术馆展墙颜色的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来讲,色彩的选择要遵循适宜、科学的原理和宗旨,一旦刺激过度会造成儿童的不适和抵触,导致感官超负荷运行,但如果图书馆中没有任何颜色也会使得儿童心理产生一定的压力。这样的背景下,可以适当使用较为温暖的中性色,换而言之,在相同的颜色范围内要以中等色为基础和前提,结合主题形式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强烈的色彩或是原色,但这样的素材只能使用在小面积上,因此,在进行展示陈列时,展墙的颜色要尽可能温和。例如,北京的一个艺术中心针对儿童设备的设计就采用的是温暖的沙色。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儿童对色彩的敏感度是有差异的,并且也体现出一定的色彩偏差,因此以周围色作为探究基础,科学合理地选择颜色及颜色对比度是开展美术馆儿童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视觉障碍的儿童提供可靠的学习工具。与此同时,对于触觉参观来讲也应当利用对比色,进一步提高展览的整个环境气氛,切实解决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

(2)空间

在对美术馆的相关作品进行展示的过程中,也应当充分考虑到个体与空间之间的潜在关系。换而言之,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基于儿童的身材留出足够的空间,例如通道、桥梁等,这样可以充分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其钻进去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例如,在北京开展的“少儿100启动展”这一活动中,结合儿童的兴趣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木屋通道,整个通道仅供儿童爬行,而在木屋中有着大量的优秀的美术作品。由此可见,相关设计人员应当科学合理地判断周边事物的尺寸要求,合理地规划设计空间布局,以此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发展需要。

(3)展项

美术馆在具体的布展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利用多元化的艺术作品加强与儿童之间的互动交流。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看出,我国大多数儿童美术馆中陈列的艺术作品并不允许儿童触摸,虽然部分创作者的初衷在于和观众更好的互动。基于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和困境,美术馆应当尽可能陈列出具有一定趣味性、娱乐性,可以实现互动交流的相关美术作品,例如,《罗斯的画像》,所有的儿童都可以在欣赏学习的过程中从糖果堆里拿出糖果,这样的设计本身也是作品的一部分。这类作品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交互式的作品,其引导并鼓励儿童根据自身的需求,通过触觉、味觉等多元化的感官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这也有利于儿童全面理解认知作品的内涵价值。如果作品本身禁止触摸那么又该如何操作呢?此时可以重设情景,加强儿童的体验和感悟。具体而言,美术馆可以基于作品的表达创设出逼真的场景,例如,上海一家博物馆就创设了小超市、巨树屋等,对作品中的场景进行了重构,以此实现儿童与艺术作品的互动。还有的美术馆灵活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电子仿真技术,利用VR对作品场景进行重构。不管是哪一种方式方法都能够达到互动的良好效果,美术馆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现实需求进行合理选择、交替使用。

(二)基于儿童教育项目方面的设计

1.教育活动中的多感官和交互式设计

(1)活动策划

口头讲解是大多数儿童美术馆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方式手段。但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观众对口头讲解根本提不起任何兴趣,这是由于讲解模式讲解方法过于单一枯燥,内容缺乏生动性、趣味性,根本无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对于一些成功的活动策划来讲,通常其会根据儿童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角色扮演、大运动、自主试验等多元化的游戏活动,儿童可以结合自身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从而加强自身的感官体验。而对于一些不受欢迎的展览来讲,其主要特征在于,涵盖了大量的信息数据但却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所有的展示陈列都是被动的。因此,在未来,儿童美术馆的设计要充分发挥育人的价值作用,必须在现有技术上不断增加感官体验及交互体验。

(2)亲子互动

众所周知,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互动交流是提高美术馆教学的重要渠道和途径,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大多数美术馆都对这一现状有所忽略。从一定意义上来讲,10岁以下的儿童大多都对父母有依赖,同时美术馆教学通常也是由父母陪伴儿童所进行的。但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通常是儿童进入美术馆进行学习玩耍,而家长只能在场外、接待室进行休息等待,家长根本不了解学生在馆内的学习情况。因此,在具体的活动设计中,必须有针对性地强化家长的价值作用,鼓励其积极主动参与到儿童教学过程中。例如,可以设置一些体验馆让儿童及其家长一起进行实践操作,而家长根据自身的理解和认知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向其讲解正确的设备设施使用方法,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其进行创新创作。

2.参观展览中的多感官和交互式设计

(1)书籍

针对书籍的互动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分类,即单项式传递、半互动沟通、全互动交流。通常来讲,通过收集传播的信息数据我们可以理解为信息的输出,即单项式的信息传递;而半互动式沟通主要是指书籍在目录中对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了提前的分类处理,儿童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及发展需要进行自主选择;全互动式交流则主要是指儿童可以直接参与到书籍作品制作的全过程中,利用与他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得书籍内容发生一定的变化,例如,手工书的制作。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也可以渗透融入一些全新的理念和元素,包括展开、粘贴、绘画、折叠等,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儿童全程参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不同材料的纸张作为内页,以此加强其切身感受。

(2)专题讲解和讲座

儿童家长及教师对其的引导启发能够进一步强化学习认知,通过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儿童自觉主动地进行探究。因此,美术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当鼓励儿童利用自身所学的抽象知识进行实践活动,将其运用于真实的场景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加强儿童与家长、讲解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一方面,美术馆的讲解员可以开展情景教学启发儿童的思维,为其提供纸张和画笔,使其结合自身的认知描绘出自己感兴趣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对于讲座的设计也应当加强与儿童之间的交流,尽可能设置一些交互展示的环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充分发挥多感官和交互式的设计在美术馆儿童教育中的价值作用,应当基于儿童展览方面对建筑环境、展示陈列进行多感官和交互式设计,基于儿童教育项目对教育活动、参观展览进行多感官和交互式设计。

猜你喜欢
感官美术馆儿童
苏州虹美术馆
去美术馆游荡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加州美术馆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