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
(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近几十年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得到了全面发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活动不断开展,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也都参与到高校创业活动之中。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更多的学生对创业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缺乏基本的是非观念和判断能力,对于如何成功的创业缺乏清晰具体的认识,究其根本在于高校创业文化的缺失,因此本文将从高校创业文化的内涵、价值和培育路径等方面出发,探究如何解决当前高校创业教育中呈现的多种问题。
对高校创业文化而言,其核心体现在创业相关活动之中,社会多种阶层对其的看法和认知,社会对于为何创业、如何创业、创业方式选择等多个维度的看法。从高校学生的角度来看,创业文化更多体现在创业活动之中,多种主体物质精神生活的相互作用,多种主体在创业之中呈现出的群体自觉性,是全社会创业活动开展的子体系。高校创业文化更多地受到高校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观念影响,除此之外,也受到高校制度安排和创业资源的影响,这些因素包含了高校提供的场所、设备和资料等教育资源,包含了政府为鼓励高校学生创业制定的多种法律文件和管理措施,以及高校为了引导学生创业制定的学籍管理制度、创业相关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除此之外也包含社会与学校共同存在的观点和认知。高校为学生举办多种创业比赛、自强活动、创业实践和课堂教学,也是将创业精神和创业理念融入具体创业行为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高校创业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
高校的办学理念决定了其主要的办学形式和人才培养形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高校会通过办学理念的融入,逐渐引导文化发展方向和价值发展方向。各个高校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中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和属性,这些特点和属性将体现在高效的创业文化之中,对高校创业文化的内涵和主旨产生多元化的影响。学校的学科特色也将对创业形势产生不同的作用,进而对其创业文化的传播产生全面的作用,如果高校的办学理念中具备创业的基因和历史传统,就会对创业教育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而如何做好学校的定位,明确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确保其能够与高校创业文化有机融合,才是高校创业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各类主体的互动和交流将对高校创业文化产生直观的影响,在高校创业文化的生态体系之中,创业教育包含了教学人员、组织人员、管理人员和学习人员等多种主体,虽然高校创业文化的主体一直是学习人员,但不同主体都是创业文化传递的接收者和缔结者,因此不同主体之间的文化互动也将成为创业文化构建和传播进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教师将负责推进创业教育的进程,组织管理者可通过直接的制度与物质环境创设对学生形成全面的影响,同时也将对文化的产生、发展及传承与弘扬产生驱动作用。教育者更多的是以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对学习者进行言传身教,使其能够对创业文化感同身受,最终形成文化辐射机制。而任何参与到高校创业教育之中的主体,包含社会中的多种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其实践经验和舆论导向也将对高校创业文化产生一定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多种主体互动的模式、文化交流的频率、互动的深度与广度也将对高校创业文化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权力文化、集体主义文化和风险规避文化等多种组成部分,这也使区域文化更容易受到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及经验主义的影响。我国高校创业文化容易受到政府的驱动和当地文化特色的驱动,在创业价值观上,本土诞生的价值观将对地方高校的创业文化内涵产生直观的作用。创业与创新相互影响,而在创业文化之上,高校的科研方向、专业教育水平和传统文化基因都将对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高校文化将对学生日常生活产生较为直观的影响,会对学生群体的创业自觉产生一定的指引,关系到学生对创业的基本认知,影响到学生创业行为的选择,也将对其创业态度造成影响。我党在十九大之中,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基本任务,而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如果缺乏创业文化的指引,将会导致教育工作沦为单纯的创业技能教育,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严重偏差。优秀的创业文化需要有持续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选择能力,确保学生的创业过程更加规范、具体与合理。
高校创业教育必须与外部社会有着较高的互动性,而社会之中的创业文化与高校之中的创业文化将产生联动效应。高校创业教育也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明确创业业绩并非衡量创业水平的关键,而是应以更加具体的价值观念加以判断,否则将会陷入群体性判断的误区之中。高校创业文化要与学生的创业过程产生互动性,从而使学生对当前社会中的多种现象加以明确,清晰地认识到自身肩头的责任与使命,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创业活动之中。
共享性是文化最为主要的特点,文化能够使一个群体之中的大多数成员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如果高校之中具备良好的创业文化,大部分教师会将创业教育融入自身的教学体系之中,确保学生得到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影响,而相比创业技巧的讲解,高校也应该认清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营造更好的创业文化氛围,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念,从而为学生后续的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保障。
在高等教育不断普及的今天,高校的创业文化应确保教育具备普适性。让学生在良好创业文化的熏陶之下,深入地理解创业、参与创业,支持他人创业,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在创业活动之中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积极的创业文化将鼓励创业者以更加正确的方式选择创业目标,在创业过程中也将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创业失败,其也能坦然面对结果并积极地总结失败经验,保障社会创业网络更加健全和完善,这种普适性也是高校创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所在。
我国很多高校在创业文化建设方面,都已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而文化的适应性本身也让创业教育更具个性化,确保多种文化要素能够有机融合,让高校的创业教育有着更加积极和正确的导向作用,让高校能够引导学生分析当前地区的发展环境和建设环境,更加有效地促进高校创业教育水平的提升。充满个性化的高校创业教育能够获取更广泛的学生基础,使其转化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从而确保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得到不断提升。
高校在创业文化教育之中,必须对创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加以明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创业核心价值观念的基本逻辑,体现出家国情怀与个人之间的统一性。然而在高校创业教育之中,很多教育管理人员会将三者进行分割呈现,甚至将三者放到相互对立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创业文化教育过程中,必须将国家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融入其中,宣扬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让他们知道哪些创业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创业行为是错误的。
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教师也要认识到家国情怀培养的重要意义,为学生展示地方经济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制定的多种大学生创业相关的制度与规定,使其能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同时,端正自身态度,以浓厚的家国情怀参与到后续的创业活动中,从而为祖国培养出更高素养的优秀人才。
对于高校而言,在创业文化建设之中,要强化对学生社会价值观的引领,使学生更好地明确自身肩负的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在创业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高校不应该以个体物质层面的教育判断学生创业活动的成败,否则学生会将经济效益的实现作为创业的驱动力,直观体现在将是否能够多赚钱作为创业的核心价值观。如果将创业仅仅作为一种赚钱的工具,会导致学生无法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进而导致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生涯规划时,无法将社会效益的实现作为具体的考量标准。对高校而言,要培养出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高素质人才,将高校创业文化立足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层面之上,让更多学生考量自身创业行为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从而获取更多的社会效益,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获取更多的社会价值。
在当前的高校创业教育中,教师要能够打破思维定式,解除教室对教育教学工作开展造成的限制和阻碍,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更好地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会自身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高校也应不断改善学校的公共空间布置和物质基础,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调研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鼓励学生在社会中不断强化自身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高校还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业创新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学习阶段获取丰富的创业经验,各个高校还应深入挖掘自身专业建设的优势,引导更多相同领域的社会企业和社会人士到学校指导创业,从而形成在实践中学习,在社会中创业,在创业中调研的优秀创业文化体系,这将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地践行自身社会责任提供良好的保障。
创新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高校创业教育中还应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不断探索,确保高校完善创业文化体系。我国当前正在开展新一轮的科技改革和产业改革,在这个阶段,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应纳入其中。高校也应该认识到,创新的开展往往伴随着更高的失败率,而容忍失败、允许失败、认可失败、总结经验教训则是不断创新的重要保障,让学生能够通过创业文化,体会到崇尚创新、不断进取的重要意义,树立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念,使学生在日后能够减小创业的心理压力,敢于创新、敢于迎难而上,强化高校创业文化的作用力度。
高校创业文化价值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不断的学习,并发自内心的认同,而作为高校应该构建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创业文化直观地体现在创业课程、创业活动组织及创业资金援助体系之中,这些都是鼓励学生参与创业活动中的关键所在。高校的创业制度应该让本校的优良传统与高校创业文化有机融合,更好地落实到创业教育体系之中,体现出高校创业文化的生命力,帮助高校创业文化奠定更加扎实的根基。高校创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应该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融入创新理念和创新教育思维,确保学生的创新使命意识和创新责任意识得到充分激活,为后续创新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高校的创业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所在,也是对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引。而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人员而言,需从多种角度出发,不断完善创业文化的建设工作,重视对创业文化的引领,确保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创业活动之中,解决其对于创业的多种偏见和误区,为学生树立更加积极正面的创业观念,从而促进高校创业教育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