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类共同价值形成的理论逻辑、价值诉求与实践基础

2022-11-24 03:07
关键词:全人类共同体理念

宋 钊

(河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首次明确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1]254之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他又重申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主张。习近平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的提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类价值理念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在当今世界全球化实践中具体发展的结果,也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天下为公价值理念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弘扬的结果,更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提供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高举中国道路旗帜,积极传播中国声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

一、全人类共同价值形成的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文化中的世界主义学说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理论的形成提供的理论支撑,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思想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主张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生活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生产方式,与不同的生产方式相对应的就是不同的思想与观念。中世纪时期的思想观念是等级与特权观念,而18世纪形成的市民社会的思想观念是自由与平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在使自由与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同时,还推动民族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进行转变,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又促使世界历史必须向共产主义转变。与此同时,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世界历史的进程是一致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变成现实。当今世界,西方发达国家尽管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处心积虑地遏制对其构成挑战的国家的发展,但改变不了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趋势。所以,在共同面对全球性问题时,各国即使只为争取自己国家利益最大化也必须携手共进,走和平、民主、自由、公平的发展道路。这是当今世界现状决定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环境条件;发展是可持续以及和而不同的发展;公平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公平;正义是包含家庭、社会、个人品德的正确义利观;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自由是绝对自由,更不同于封建社会的完全丧失自由,是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相对自由。

(二)西方文化中的世界主义学说

西方世界主义理论提出的公平正义、平等民主、共同体理念,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主张提供了重要理论源泉。康德在《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中提到了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相通的一些要素:自由、国家共同体及其对外关系等[2]12-13。其中的自由是可以与别人的自由共存共处的,是最高度的自由,与当今世界人类追求自由而全面的自由有相同之处。国家共同体是指前所未有的伟大的国家共同体,康德认为独立国家会导致战争,国家联合才会达到真正的和平状态。20世纪爆发于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开始让一些知识分子反思世界主义的真正意义。从正义的视角来看,罗尔斯认为自由民主的人民是社会主体,在继承康德“自由国家联盟”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民社会联盟”[3]。从民主的视角看,西方诸多学者认为,全球化趋势下,维护和实现民主需要超越国家边界,建立世界主义新的民主治理模式。民主向来都是西方世界主义理论中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共同价值形成的理论源泉。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底蕴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为全人类共同价值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最早提出大同理想的是《礼记》,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中最重要的特征是“公”,与现阶段全人类共同价值有相通之处,这两种思想都旨在促进各国的共同繁荣发展。太平天国运动中,洪秀全发展了“天下为公”的理想,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平等和平均的理念,这种空想虽然不能实现,但是反映了当时农民阶级的革命要求。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提到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并提出了包含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关于民族主义,他认为要在保护主权的基础上开放门户;关于民权主义,他认为人人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利;关于民生主义,他认为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这也是孔子所希望的大同世界的体现。这些优秀的传统思想成果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习近平在充分吸收大同世界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指出中国梦也是世界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各国的责任和义务,“一带一路”也是和平、发展、文明的延伸等看法。在谈及中国始终走和平发展道路问题上,习近平曾引用孟子的话“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表达我国坚持公平和正义的立场。

二、全人类共同价值形成的价值诉求

全球化浪潮中人类共同理念的综合诉求、当今时代各国共同利益增强以及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是全人类共同价值形成的价值导向。

(一)全球化浪潮中人类共同理念的综合诉求

全球化趋势下,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非传统安全问题纵横交织,解决全球问题成为各国的共同责任。国际社会各个领域还存在诸多潜在威胁,习近平认为,各成员国应该努力做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在政治领域,当今世界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政治理念没有完全建立,平等相待和公道正义的问题凸显,部分国家也因此陷于冲突和战争中。针对这些问题,各国也在积极作出回应,致力于打造超越民族和国家的政治命运共同体。在安全领域,冷战结束后,各种不稳定性因素的存在,长期以来对世界的安全稳定带来很大影响。如果各国长期陷入战争和动荡,不仅给国际环境造成巨大威胁,而且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安全问题是超越国界的。构建对话协商、互利合作的安全共同体需要各国的努力。在经济领域,21世纪初,世界金融危机突发,经济安全又迎来新的挑战,一些国家实行的单边主义和经济霸权主义,挑起贸易战争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其他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各国只有共同遵循包容普惠、合作共赢的理念,才能破解全球发展中的共同问题。在文化领域,文明霸权和文明冲突不断上演,世界文明想要和谐发展、兼收并蓄,离不开各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在生态领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各国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治理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着力构建绿色发展、清洁美丽的生态共同体,成为各国走上合作之路的重要动力。

(二)当今时代各国共同利益增强的价值立场

主体总是根据自身的主体尺度进行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总是根据自己的利益取向、根据客体满足自身利益的程度,确定客体对于自身的利益关系和价值。人类共同价值必然反映人类共同的需求和主观取向,共同需求来自于共同利益[4]。各国需要共同应对当今时代提出的挑战和机遇,这也是各国努力守护和构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原因。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颇多,发生在自然和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自然领域的资源短缺、气候变化以及疾病蔓延等问题,社会领域的贫困问题、局部战争、恐怖主义和网络安全问题等。在此背景下,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始终坚持自己的利益至上,需要各成员国通过合作实现共赢、双赢、多赢。利者,义之和也。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交织,使各国人民在交往和利益获取中越来越认识到和平共处、共建共享的重要性,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同样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需要建立一种公平正义的利益关系。在应对共同挑战,实现共同利益的维度下,求合作、谋发展得到各国普遍认同。全人类共同价值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召唤下应运而生。

(三)中国国际话语权和竞争力提高的力量体现

积极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在话语霸权的国际环境中话语权提升的重要表现,也是中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提高的展现,为传播中国的价值理念、实现人类社会和平永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我国作为不断崛起的政治大国,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方式向国际传递中国态度,向世界展现发展迅速的经济体系以及开放、包容、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失语”现象的改善,这一积极倡导充分展现了中国为实现人类社会进步,为人类谋幸福的大国担当。中国保证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矢志不渝地促进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坚定不移地捍卫世界公平与正义。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在多个场合提出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以实际行动证明我国坚持多边主义,平等对待不同的国家,坚持不懈地推动民主与自由。在话语霸权背景下,国际舆论长期表现为西强我弱的态势,不可避免国际社会对我国会有“误解”和“误判”。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习近平多次重申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其号召下,我国积极做出努力引领世界各国的价值共识,寻求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与支持。这不仅有力传播了当代的中国价值观念,而且展现了中国致力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责任担当。

四、全人类共同价值形成的实践基础

联合国的有效运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以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为全人类共同价值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联合国长期的有效运行

联合国作为主权国最多且支持多边主义发展的国际组织,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联合国尊重多样性、追求普遍性的特点,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支持。首先,联合国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从国际发展程度上看,既包括发达国家又包括发展中国家;从参与国家地域性上看,包括世界六大洲不同国家,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成员国呈现出多样性,凸显出联合国促进共同发展的性质。其次,联合国倡导求同存异。主要表现在,联合国多次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决议,多次重申其发展目标是致力于“在全球所有人口中消除极端贫困”“减少不平等”“和平、正义”“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等,彰显了自己的价值取向是实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利益。此外,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对全世界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实现,为所有人民和所有国家而努力……反映了联合国追求普遍性的特点,这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凝练提供了现实基础。如今,联合国成员国越来越多,机制也越来越成熟,它也越来越成为各个国家表达自己价值观念的重要场所。我国就是在这里面向全世界提出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同时,联合国多年有效运行也践行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理念,为推进世界公平正义起到了重要示范作用。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诉求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准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但符合世界发展趋势,其内涵也是建立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之上的,包含着很多关于人类未来发展理念以及国际主义的精神。但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在价值认识上有一定差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肯定将会经历曲折,这就需要从不同主体的利益出发寻求普遍性,进行不同国家的价值整合,以普遍的价值共识为基础来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运行。目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三个方面:全球面临危机时的利益分配问题、全球面临危机时的责任承担问题以及最新的话语权不平等问题。利益、责任和话语权问题,为世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和挑战,大多数国家渴望在合作中谋求共同发展,而不是存在利益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更不希望出现一些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制造风险、逃避责任这类现象。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国力强盛,推行责任均等化和普世价值这种不合理理念,造成了全世界主体话语权不平等的局面。面对这些国际问题,我国从国际正义的角度出发,提出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为主要内容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解决全人类的利益诉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

(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

在国家交往层面,中国作为国际体系的主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打造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习近平在外交中积极挖掘中华优秀文化,并与当代治理理念结合,从大多数国家的价值追求点出发,全新阐释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现实意义。他曾在讲话中运用古典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两国关系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总有一天能够造福两国人民,从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理念。他引用名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国家之间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共创美好未来等。我国遵循互利共赢原则,提倡“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仅着眼于国家自身发展,而且为沿线各国带来发展机遇、创新经济发展方式,在文化、体育、卫生等多个领域广泛开展合作,并且尊重沿线各国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将经济往来和人文交流协同并进,在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前提下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为减少世界贫困落后和激发经济活力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社会层面,中国倡导不同文化的人民交往和合作时增进理解和信任,减少猜疑和对抗,促进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平等国际交流,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努力守护和构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决心。

猜你喜欢
全人类共同体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爱的共同体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关于献血
疯狂的重量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论《安魂曲》中母亲形象的三重意味